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 藝術電影

By Franklin
at 2010-01-18T18:10
at 2010-01-18T18:10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fansss (新天堂樂園)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轉錄][轉錄][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Mon Jan 18 16:07:44 2010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striking (在我了解以後)
標題: [轉錄][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Tue Jan 12 22:39:57 2010
※ [本文轉錄自 striking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Tue Jan 12 22:37:14 2010
作者: striking (遲疑地稀釋著的我) 看板: AAAAAAAA
標題: [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Tue Jan 12 22:36:03 2010
http://0rz.tw/er5kP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2010-01-12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近年台灣紀錄片風起雲湧,出現八○年代新電影以來少見的榮景,不過紀錄片工作
者的面貌在群眾的眼中卻是模糊的。有感於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無人紀錄的弔詭現象,紀錄
片導演蔡崇隆於二○○六年發起訪談計畫,與台南藝術大學學生完成《愛恨情愁紀錄片》
一書。
包括楊力州、馬躍比吼、周美玲、林泰州等十二位導演現身說法,暢談他們的觀點
、理念與學習經驗。長年觀察社會底層脈動,這些導演的言詞跟他們的鏡頭一樣犀利,直
率的言論也讓大眾更容易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及心路歷程。
蔡崇隆表示,台灣這幾年紀錄片徵件及競賽項目眾多,可能是兩岸三地紀錄片推廣
做得最好的地方,這樣的沃土或多或少滋養目前被看好的新興國片內涵。不過他也坦言,
創作者似乎陷入一種疏離的失根狀態,不知彼此在做什麼,只能不斷汲取境外奶水,或迎
合所謂先進國家的標準。
「我們原本就不夠了解自己,現在又逐漸失去自信,反映於本土紀錄片走過榮景之
後,在創意與深度上的停滯不前。」蔡崇隆擔心台灣紀錄片在影展與市場間進退失據,在
創作意識上遠離真實之後,失去群眾的支持,步上當年新電影沒落的後塵。
以《奇蹟的夏天》獲得金馬獎,卻因《水蜜桃阿嬤》而引發爭議的楊力州,提起當
年自己的影片被操作成「原漢對立」議題,感到遺憾。他表示出發點不是要消費原住民,
而是探討「自殺遺族」的問題。楊力州談到,拍攝時,阿嬤談到傷心事難過或哭泣,常讓
工作人員不敢說話,可是最後都是阿嬤自己破除尷尬,用爽朗的笑聲把大家拉回現實,她
邀大家去散步,提議晚上要吃飛鼠肉,「阿嬤有自己一套生命哲學,就是在逆境底下那種
開朗活下去的力量。」
以《刺青》、《漂浪青春》等劇情片聞名的導演周美玲,長期以紀錄片關注同志議
題。周美玲認為自己作品的通俗,是對人文寫實風格的一個反撲,她想證明搞通俗、搞俗
豔,一樣可以很有味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6.178.214
※ striking: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1/12 22:36
--
作者: fansss (新天堂樂園) 看板: Ourmovies
標題: [轉錄][轉錄][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Mon Jan 18 16:07:44 2010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striking (在我了解以後)
標題: [轉錄][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Tue Jan 12 22:39:57 2010
※ [本文轉錄自 striking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Tue Jan 12 22:37:14 2010
作者: striking (遲疑地稀釋著的我) 看板: AAAAAAAA
標題: [新聞]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時間: Tue Jan 12 22:36:03 2010
http://0rz.tw/er5kP
12紀錄片導演入鏡 大說甘苦
2010-01-12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近年台灣紀錄片風起雲湧,出現八○年代新電影以來少見的榮景,不過紀錄片工作
者的面貌在群眾的眼中卻是模糊的。有感於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無人紀錄的弔詭現象,紀錄
片導演蔡崇隆於二○○六年發起訪談計畫,與台南藝術大學學生完成《愛恨情愁紀錄片》
一書。
包括楊力州、馬躍比吼、周美玲、林泰州等十二位導演現身說法,暢談他們的觀點
、理念與學習經驗。長年觀察社會底層脈動,這些導演的言詞跟他們的鏡頭一樣犀利,直
率的言論也讓大眾更容易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及心路歷程。
蔡崇隆表示,台灣這幾年紀錄片徵件及競賽項目眾多,可能是兩岸三地紀錄片推廣
做得最好的地方,這樣的沃土或多或少滋養目前被看好的新興國片內涵。不過他也坦言,
創作者似乎陷入一種疏離的失根狀態,不知彼此在做什麼,只能不斷汲取境外奶水,或迎
合所謂先進國家的標準。
「我們原本就不夠了解自己,現在又逐漸失去自信,反映於本土紀錄片走過榮景之
後,在創意與深度上的停滯不前。」蔡崇隆擔心台灣紀錄片在影展與市場間進退失據,在
創作意識上遠離真實之後,失去群眾的支持,步上當年新電影沒落的後塵。
以《奇蹟的夏天》獲得金馬獎,卻因《水蜜桃阿嬤》而引發爭議的楊力州,提起當
年自己的影片被操作成「原漢對立」議題,感到遺憾。他表示出發點不是要消費原住民,
而是探討「自殺遺族」的問題。楊力州談到,拍攝時,阿嬤談到傷心事難過或哭泣,常讓
工作人員不敢說話,可是最後都是阿嬤自己破除尷尬,用爽朗的笑聲把大家拉回現實,她
邀大家去散步,提議晚上要吃飛鼠肉,「阿嬤有自己一套生命哲學,就是在逆境底下那種
開朗活下去的力量。」
以《刺青》、《漂浪青春》等劇情片聞名的導演周美玲,長期以紀錄片關注同志議
題。周美玲認為自己作品的通俗,是對人文寫實風格的一個反撲,她想證明搞通俗、搞俗
豔,一樣可以很有味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166.178.214
※ striking: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1/12 22:36
--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By Hedy
at 2010-01-22T21:26
at 2010-01-22T21:26

By Megan
at 2010-01-27T03:41
at 2010-01-27T03:41

By Adele
at 2010-01-28T19:26
at 2010-01-28T19:26

By Belly
at 2010-01-30T06:38
at 2010-01-30T06:38

By Aaliyah
at 2010-02-01T12:28
at 2010-02-01T12:28

By George
at 2010-02-05T20:33
at 2010-02-05T20:33

By Ina
at 2010-02-10T01:48
at 2010-02-10T01:48

By Selena
at 2010-02-10T15:23
at 2010-02-10T15:23

By Ingrid
at 2010-02-11T18:02
at 2010-02-11T18:02

By Kama
at 2010-02-13T07:52
at 2010-02-13T07:52

By Zanna
at 2010-02-13T14:32
at 2010-02-13T14:32
Related Posts
典藏創意空間 電影沙龍講座

By Lucy
at 2010-01-18T14:19
at 2010-01-18T14:19
《瘋狂的賽車》壹週刊影評81分推薦!混混也能打天下!

By Quanna
at 2010-01-18T11:22
at 2010-01-18T11:22
光點台北-明日的電影座談/講者:塗翔文

By Oliver
at 2010-01-16T03:16
at 2010-01-16T03:16
10年來最傑出電影公投《花樣年華 …

By Dinah
at 2010-01-15T14:06
at 2010-01-15T14:06
危機倒數(有雷)

By Agatha
at 2010-01-14T21:51
at 2010-01-14T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