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電影

By David
at 2017-01-03T02:38
at 2017-01-03T02:38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網址:http://www.peoplenews.tw/news/867522d4-9a94-4dcf-83ec-4bee54b77846
《灣生》家倉奶奶心酸問導演:大家會不會以為我們也是騙人的?
黃銘正:一度想放棄拍攝,但最怕「灣生」素材不知最終會被怎麼處理而堅持下去
文/楊惠君
2017-01-03 00:33
世界上最荒謬的莫過是,冒牌的人功成名就被踢爆後、遭冒牌的人卻不知如何「證明自己
是真的」?這正是去年大為轟動的台灣紀錄片《灣生回家》、被製片陳宣儒(宣傳時自稱
「田中實加」)自行以同名小說出版大賣5萬本,日昨承認自己編造灣生後代假身世後,
電影裡真正灣生阿公和阿嬤們,如今的寫照。
在台灣喧騰多日,「田中事件」也延燒到日本媒體,日本YAHOO等已有該報導,連帶日本
播映計畫都可能受影響。今(1月2日)導演黃銘正終於現身還原拍片原委,他透露,拍攝期
間,他確實有感到「不對勁」,不僅陳宣儒提供的資訊不完整、對外也有一些奇怪的說法
,一度「很想退出」。但是,「我更害怕的是,我退出的話,那『灣生』的阿公阿嬤們,
他們的故事會怎麼被處理?這是我最放不下的地方!」
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成長,返日後因為日本戰敗的羞恥,不被提及;在台灣,又道道地
地是侵略國的「外國人」。直到戰後70年,終有台灣電影團隊拍攝他們的故事,在日本及
台灣獲得廣泛關注,竟傳出製片從假畫、假名、假身世的連環騙事件,也連帶被認為是「
假的」,這群灣生老人家們的人生,不斷遭到「被否認」的尷尬處境。
日本電影代理商稱「田中危機」
也參與該片的黃銘正太太、連楨惠,因具有一級日文鑑定能力,一直負責與灣生們連繫,
在與拍攝期間建立起深厚友誼的家倉多惠子奶奶通LINE時,家倉奶奶傳來令人心酸的問句
:「大家會不會以為我們也是騙人的!」
就在台灣陳宣儒身世造假案沸沸揚揚之際,《灣生回家》在日本仍在熱映,從大阪、東京
、德島,原訂1月28日要到多名灣生故鄉、群馬縣高崎巿上映。日方代理商稱此事為「田
中危機」,未來是否如期繼續播映,都蒙上陰影,連日來怕灣生受傷害而神隱的黃銘正,
畢竟還是難以避免事件的演變,選擇出面說清楚。
他與太太特別不捨高齡86歲的家倉奶奶,因為《灣生回家》紀錄片被架構起來,便是來自
她寄給導演的一張名信片。
黃銘正細說該片的緣起,陳宣儒的「田澤文化有限公司」負責製片及發行,牽猴子整合行
銷負責行銷,他則是由製片范健祐委託他拍攝。但初期,陳宣儒想法的是台灣在花蓮的日
本移民故事,可是她唯一掌握的只有花蓮吉野村的清水家族,只想拍日本在吉野村的豐功
偉業,如移民模範村,改良成功的吉野米等等,「但我對這個沒有感覺、也沒有興趣,我
想由台灣人的觀點來拍真實的灣生人物故事,他們才是活的台灣歷史文化財。」
陳宣儒提供的故事都不完整未採用
由於陳宣儒初期給黃銘正的資料零碎不完整,人物幾乎都過世了,其中一個類似《海角七
號》真人版的童爺爺與山崎奶奶愛情故事,田野調查也找不到,陳的說法是「童爺爺後代
不想曝光。」因為她提供的資料多未被證實過,對記錄片可能沒有幫助甚至會誤導,黃銘
正只有「打掉重練」,與執行製作分頭到圖書館找舊報紙微縮片,自己則上網找到中村信
子的著作《日治台灣生活史》,一本描繪日治時期的庶民生活做為依據;另名團隊人員、
日本製片也透過德島大學教授研究的灣生資料中,找到住在四國德島的富永勝、土井與國
府先生。
直到2013年4月第一次赴日本拍攝,在東京的花蓮港會中,來了近百位的灣生,那時也參
與的家倉多惠子奶奶與他互換名片,幾個月後,黃銘正接到她寫來的名信片表示,不久後
便會到埔里度假,屆時會有一個她的書法在埔里展出。他們出機到埔里拍攝家倉奶奶,這
名在台大醫院出生、曾就讀北一女中的灣生,78歲時覺得自己性命垂危,想回到出生地尋
根,近年來把埔里當成「第二個家」的真實灣生出現,如此,《灣生回家》故事文本,才
終於由她開始「起家」。
黃銘正透露,過程中他曾與執行製作重寫企畫、申請到60萬的輔導金,後來陳宣儒重新申
請到200萬元的文化部補助,把他們先前申請的輔導金退掉。但對於影片的籌資及實際投
注的成本,「我真的不了解,我只拿導演費,甚至是影片結束後才簽約,但對方(田澤)付
導演費部分沒有短少。」
台灣宣傳行銷過程「導演被消失」
之後,包括影片前導的宣傳、行銷,黃銘正明顯感受到自己在國內「被消失」,不僅故事
都圍繞在陳宣儒虛構出來的「田中實加」灣生奶奶、借錢拍片上,甚至還有電影網站、電
影院及媒體報導裡,導演都寫成「田中實加」。連影片樂配時,他都未被告知。甚至也聽
到傳言說,剪接時田中把黃銘正趕出去的說法,都令黃銘正極度不滿。
「我確實曾向行銷公司寫信抗議過,但行銷公司給我的回應是,他們提供給相關單位的資
料是正確的,但網站、戲院會自己擅自更改電影工作人員名字嗎?行銷公司沒有改、又究
竟是誰改的?我也向陳小姐抗議過,但她的說法是,『那是媒體自己弄錯』。」黃銘正說
。
《灣》片由台灣紅到日本,也招來日方代理商引進日本上映。過程中,日方早已感覺「田
中」不合常情之處,因此,日方的播映都回歸正常電影的作法,以真正執行、創作的導演
為核心,宣傳全由灣生與黃銘正為主,各媒體報導也以「真正的」的主角與導演為主。據
悉,「田中」在過程中還曾希望日方,可不可以「掛名雙導演」,遭日方嚴拒,甚至有日
本人私下問:「我們日本不可以這樣?台灣可以這樣嗎?」
陳真正該道歉的對象是灣生們
不過,最令黃銘正夫妻氣憤的是,《灣生回家》素材皆已完成後,陳宣儒以同名出版書籍
,不僅未徵得其同意取用拍攝工作照片,因為她本人只有在拍攝現場出現過一次,對主角
故事田野與訪談未全程參與,有多處錯誤,像是「家倉奶奶」和「三浦爺爺」只是友人、
被誤植成夫妻;甚至還有把灣生的母親描述成特殊行業者,遭當事人去她的臉書留言指正
,但書至今都未做出更正與澄清。
黃銘正對陳宣儒昨只向遠流出版社及牽猴子道歉,十分不以為然。「她真正要道歉的是這
些灣生們、還有拍攝電影的團隊。」
47歲的黃銘正,是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曾以《野麻雀》獲第三十四屆
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飛行城巿》獲第二十四屆金穗獎優等短片,《灣生回家》是他首
部紀錄片,目前則獨力拍攝另一部紀錄花蓮特殊藝文創作者的《瘋巿集》紀錄片。經歷此
風波的他有感:「紀錄片這樣(受委託)太危險,未來,還是要以自己能夠全部掌握的方式
來進行。」
儘管如此,黃銘正也說,自己對「灣生」沒有放下、更不會放棄,「當時影片趕在終戰70
週年上映,但我自己覺得,要對整個脈絡更完整掌握,應該要再1、2年時間,我與灣生們
已建立了信任與友誼,會持續關注他們,或許,還有機會再拍他們的故事。」
--
《灣生》家倉奶奶心酸問導演:大家會不會以為我們也是騙人的?
黃銘正:一度想放棄拍攝,但最怕「灣生」素材不知最終會被怎麼處理而堅持下去
文/楊惠君
2017-01-03 00:33
世界上最荒謬的莫過是,冒牌的人功成名就被踢爆後、遭冒牌的人卻不知如何「證明自己
是真的」?這正是去年大為轟動的台灣紀錄片《灣生回家》、被製片陳宣儒(宣傳時自稱
「田中實加」)自行以同名小說出版大賣5萬本,日昨承認自己編造灣生後代假身世後,
電影裡真正灣生阿公和阿嬤們,如今的寫照。
在台灣喧騰多日,「田中事件」也延燒到日本媒體,日本YAHOO等已有該報導,連帶日本
播映計畫都可能受影響。今(1月2日)導演黃銘正終於現身還原拍片原委,他透露,拍攝期
間,他確實有感到「不對勁」,不僅陳宣儒提供的資訊不完整、對外也有一些奇怪的說法
,一度「很想退出」。但是,「我更害怕的是,我退出的話,那『灣生』的阿公阿嬤們,
他們的故事會怎麼被處理?這是我最放不下的地方!」
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成長,返日後因為日本戰敗的羞恥,不被提及;在台灣,又道道地
地是侵略國的「外國人」。直到戰後70年,終有台灣電影團隊拍攝他們的故事,在日本及
台灣獲得廣泛關注,竟傳出製片從假畫、假名、假身世的連環騙事件,也連帶被認為是「
假的」,這群灣生老人家們的人生,不斷遭到「被否認」的尷尬處境。
日本電影代理商稱「田中危機」
也參與該片的黃銘正太太、連楨惠,因具有一級日文鑑定能力,一直負責與灣生們連繫,
在與拍攝期間建立起深厚友誼的家倉多惠子奶奶通LINE時,家倉奶奶傳來令人心酸的問句
:「大家會不會以為我們也是騙人的!」
就在台灣陳宣儒身世造假案沸沸揚揚之際,《灣生回家》在日本仍在熱映,從大阪、東京
、德島,原訂1月28日要到多名灣生故鄉、群馬縣高崎巿上映。日方代理商稱此事為「田
中危機」,未來是否如期繼續播映,都蒙上陰影,連日來怕灣生受傷害而神隱的黃銘正,
畢竟還是難以避免事件的演變,選擇出面說清楚。
他與太太特別不捨高齡86歲的家倉奶奶,因為《灣生回家》紀錄片被架構起來,便是來自
她寄給導演的一張名信片。
黃銘正細說該片的緣起,陳宣儒的「田澤文化有限公司」負責製片及發行,牽猴子整合行
銷負責行銷,他則是由製片范健祐委託他拍攝。但初期,陳宣儒想法的是台灣在花蓮的日
本移民故事,可是她唯一掌握的只有花蓮吉野村的清水家族,只想拍日本在吉野村的豐功
偉業,如移民模範村,改良成功的吉野米等等,「但我對這個沒有感覺、也沒有興趣,我
想由台灣人的觀點來拍真實的灣生人物故事,他們才是活的台灣歷史文化財。」
陳宣儒提供的故事都不完整未採用
由於陳宣儒初期給黃銘正的資料零碎不完整,人物幾乎都過世了,其中一個類似《海角七
號》真人版的童爺爺與山崎奶奶愛情故事,田野調查也找不到,陳的說法是「童爺爺後代
不想曝光。」因為她提供的資料多未被證實過,對記錄片可能沒有幫助甚至會誤導,黃銘
正只有「打掉重練」,與執行製作分頭到圖書館找舊報紙微縮片,自己則上網找到中村信
子的著作《日治台灣生活史》,一本描繪日治時期的庶民生活做為依據;另名團隊人員、
日本製片也透過德島大學教授研究的灣生資料中,找到住在四國德島的富永勝、土井與國
府先生。
直到2013年4月第一次赴日本拍攝,在東京的花蓮港會中,來了近百位的灣生,那時也參
與的家倉多惠子奶奶與他互換名片,幾個月後,黃銘正接到她寫來的名信片表示,不久後
便會到埔里度假,屆時會有一個她的書法在埔里展出。他們出機到埔里拍攝家倉奶奶,這
名在台大醫院出生、曾就讀北一女中的灣生,78歲時覺得自己性命垂危,想回到出生地尋
根,近年來把埔里當成「第二個家」的真實灣生出現,如此,《灣生回家》故事文本,才
終於由她開始「起家」。
黃銘正透露,過程中他曾與執行製作重寫企畫、申請到60萬的輔導金,後來陳宣儒重新申
請到200萬元的文化部補助,把他們先前申請的輔導金退掉。但對於影片的籌資及實際投
注的成本,「我真的不了解,我只拿導演費,甚至是影片結束後才簽約,但對方(田澤)付
導演費部分沒有短少。」
台灣宣傳行銷過程「導演被消失」
之後,包括影片前導的宣傳、行銷,黃銘正明顯感受到自己在國內「被消失」,不僅故事
都圍繞在陳宣儒虛構出來的「田中實加」灣生奶奶、借錢拍片上,甚至還有電影網站、電
影院及媒體報導裡,導演都寫成「田中實加」。連影片樂配時,他都未被告知。甚至也聽
到傳言說,剪接時田中把黃銘正趕出去的說法,都令黃銘正極度不滿。
「我確實曾向行銷公司寫信抗議過,但行銷公司給我的回應是,他們提供給相關單位的資
料是正確的,但網站、戲院會自己擅自更改電影工作人員名字嗎?行銷公司沒有改、又究
竟是誰改的?我也向陳小姐抗議過,但她的說法是,『那是媒體自己弄錯』。」黃銘正說
。
《灣》片由台灣紅到日本,也招來日方代理商引進日本上映。過程中,日方早已感覺「田
中」不合常情之處,因此,日方的播映都回歸正常電影的作法,以真正執行、創作的導演
為核心,宣傳全由灣生與黃銘正為主,各媒體報導也以「真正的」的主角與導演為主。據
悉,「田中」在過程中還曾希望日方,可不可以「掛名雙導演」,遭日方嚴拒,甚至有日
本人私下問:「我們日本不可以這樣?台灣可以這樣嗎?」
陳真正該道歉的對象是灣生們
不過,最令黃銘正夫妻氣憤的是,《灣生回家》素材皆已完成後,陳宣儒以同名出版書籍
,不僅未徵得其同意取用拍攝工作照片,因為她本人只有在拍攝現場出現過一次,對主角
故事田野與訪談未全程參與,有多處錯誤,像是「家倉奶奶」和「三浦爺爺」只是友人、
被誤植成夫妻;甚至還有把灣生的母親描述成特殊行業者,遭當事人去她的臉書留言指正
,但書至今都未做出更正與澄清。
黃銘正對陳宣儒昨只向遠流出版社及牽猴子道歉,十分不以為然。「她真正要道歉的是這
些灣生們、還有拍攝電影的團隊。」
47歲的黃銘正,是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曾以《野麻雀》獲第三十四屆
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飛行城巿》獲第二十四屆金穗獎優等短片,《灣生回家》是他首
部紀錄片,目前則獨力拍攝另一部紀錄花蓮特殊藝文創作者的《瘋巿集》紀錄片。經歷此
風波的他有感:「紀錄片這樣(受委託)太危險,未來,還是要以自己能夠全部掌握的方式
來進行。」
儘管如此,黃銘正也說,自己對「灣生」沒有放下、更不會放棄,「當時影片趕在終戰70
週年上映,但我自己覺得,要對整個脈絡更完整掌握,應該要再1、2年時間,我與灣生們
已建立了信任與友誼,會持續關注他們,或許,還有機會再拍他們的故事。」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17-01-06T09:32
at 2017-01-06T09:32

By David
at 2017-01-07T13:15
at 2017-01-07T13:15

By Zenobia
at 2017-01-12T11:06
at 2017-01-12T11:06

By Emily
at 2017-01-15T08:13
at 2017-01-15T08:13

By Mary
at 2017-01-20T08:04
at 2017-01-20T08:04

By Skylar Davis
at 2017-01-21T02:18
at 2017-01-21T02:18

By Jacob
at 2017-01-25T16:39
at 2017-01-25T16:39

By Elizabeth
at 2017-01-27T08:44
at 2017-01-27T08:44

By Catherine
at 2017-01-28T11:04
at 2017-01-28T11:04

By Doris
at 2017-01-28T16:02
at 2017-01-28T16:02

By Hazel
at 2017-02-01T11:20
at 2017-02-01T11:20

By Catherine
at 2017-02-01T21:38
at 2017-02-01T21:38

By Zanna
at 2017-02-03T13:31
at 2017-02-03T13:31

By Jake
at 2017-02-04T15:57
at 2017-02-04T15:57

By Ivy
at 2017-02-08T08:51
at 2017-02-08T08:51

By Faithe
at 2017-02-10T02:56
at 2017-02-10T02:56

By Ina
at 2017-02-12T02:53
at 2017-02-12T02:53

By Andy
at 2017-02-12T23:34
at 2017-02-12T23:34

By Victoria
at 2017-02-17T07:24
at 2017-02-17T07:24

By Kyle
at 2017-02-21T07:38
at 2017-02-21T07:38

By Hedda
at 2017-02-23T17:43
at 2017-02-23T17:43

By Anonymous
at 2017-02-26T23:56
at 2017-02-26T23:56

By Catherine
at 2017-02-27T12:16
at 2017-02-27T12:16

By Eden
at 2017-03-03T22:15
at 2017-03-03T22:15

By Anthony
at 2017-03-06T05:00
at 2017-03-06T05:00

By Blanche
at 2017-03-06T12:29
at 2017-03-06T12:29

By Regina
at 2017-03-06T19:05
at 2017-03-06T19:05

By Elma
at 2017-03-08T14:52
at 2017-03-08T14:52

By Caitlin
at 2017-03-11T03:07
at 2017-03-11T03:07

By Belly
at 2017-03-13T09:07
at 2017-03-13T09:07

By Zora
at 2017-03-15T09:25
at 2017-03-15T09:2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3-16T00:21
at 2017-03-16T00:21

By George
at 2017-03-18T01:25
at 2017-03-18T01:25

By Suhail Hany
at 2017-03-21T08:05
at 2017-03-21T08:05

By Hedy
at 2017-03-22T21:50
at 2017-03-22T21:50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3-27T00:50
at 2017-03-27T00:50

By Dora
at 2017-03-28T16:21
at 2017-03-28T16:21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4-01T11:22
at 2017-04-01T11:22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4-01T23:06
at 2017-04-01T23:06

By Ursula
at 2017-04-02T07:48
at 2017-04-02T07:48

By Olivia
at 2017-04-05T07:08
at 2017-04-05T07:08

By William
at 2017-04-07T18:23
at 2017-04-07T18:23

By Charlie
at 2017-04-08T07:47
at 2017-04-08T07:47

By Annie
at 2017-04-11T20:56
at 2017-04-11T20:56

By Lucy
at 2017-04-13T05:29
at 2017-04-13T05:29

By Jack
at 2017-04-15T11:17
at 2017-04-15T11:17

By Hardy
at 2017-04-15T23:37
at 2017-04-15T23:37

By Anonymous
at 2017-04-18T01:40
at 2017-04-18T01:40

By Edwina
at 2017-04-20T02:44
at 2017-04-20T02:44

By Audriana
at 2017-04-24T18:53
at 2017-04-24T18:53

By Kelly
at 2017-04-26T17:58
at 2017-04-26T17:58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4-30T06:59
at 2017-04-30T06:59

By Madame
at 2017-05-04T02:57
at 2017-05-04T02:57

By Edwina
at 2017-05-06T19:42
at 2017-05-06T19:42

By Quintina
at 2017-05-10T09:55
at 2017-05-10T09:55

By Jake
at 2017-05-14T11:15
at 2017-05-14T11:15

By Andrew
at 2017-05-17T20:19
at 2017-05-17T20:19

By Queena
at 2017-05-22T09:10
at 2017-05-22T09:10

By Tracy
at 2017-05-25T02:33
at 2017-05-25T02:33

By Candice
at 2017-05-26T12:38
at 2017-05-26T12:38

By Damian
at 2017-05-27T01:01
at 2017-05-27T01:01

By Selena
at 2017-05-28T10:07
at 2017-05-28T10:07

By Andy
at 2017-05-30T17:48
at 2017-05-30T17:48

By Quanna
at 2017-06-03T04:32
at 2017-06-03T04:32

By Mason
at 2017-06-06T02:03
at 2017-06-06T02:03

By Kyle
at 2017-06-10T20:18
at 2017-06-10T20:18

By Kristin
at 2017-06-15T11:04
at 2017-06-15T11:04

By Emily
at 2017-06-16T02:35
at 2017-06-16T02:35

By Yedda
at 2017-06-18T00:58
at 2017-06-18T00:58

By Aaliyah
at 2017-06-19T06:57
at 2017-06-19T06:57

By Suhail Hany
at 2017-06-20T04:20
at 2017-06-20T04:20

By Puput
at 2017-06-24T20:43
at 2017-06-24T20:43

By Lauren
at 2017-06-28T06:05
at 2017-06-28T06:05

By Iris
at 2017-07-01T08:05
at 2017-07-01T08:05

By Sierra Rose
at 2017-07-05T07:14
at 2017-07-05T07:14

By Oscar
at 2017-07-09T19:49
at 2017-07-09T19:49

By Rachel
at 2017-07-11T19:01
at 2017-07-11T19:01

By Ina
at 2017-07-13T20:42
at 2017-07-13T20:42

By Sierra Rose
at 2017-07-14T02:24
at 2017-07-14T02:24

By Kama
at 2017-07-18T03:29
at 2017-07-18T03:29

By Kama
at 2017-07-19T00:15
at 2017-07-19T00:15

By Vanessa
at 2017-07-19T18:42
at 2017-07-19T18:42

By Hedda
at 2017-07-23T22:35
at 2017-07-23T22:35

By Irma
at 2017-07-25T14:35
at 2017-07-25T14:35

By Madame
at 2017-07-26T15:51
at 2017-07-26T15:51

By Mary
at 2017-07-30T16:04
at 2017-07-30T16:04

By Dora
at 2017-08-03T08:40
at 2017-08-03T08:40

By Robert
at 2017-08-05T09:47
at 2017-08-05T09:47

By Caitlin
at 2017-08-07T07:44
at 2017-08-07T07:44

By Barb Cronin
at 2017-08-09T02:51
at 2017-08-09T02:51

By Harry
at 2017-08-12T07:29
at 2017-08-12T07:29

By Lauren
at 2017-08-12T16:17
at 2017-08-12T16:17

By Zanna
at 2017-08-13T07:02
at 2017-08-13T07:02

By Bethany
at 2017-08-14T04:25
at 2017-08-14T04:25

By Ethan
at 2017-08-16T14:12
at 2017-08-16T14:12

By Kyle
at 2017-08-19T03:49
at 2017-08-19T03:49

By Eartha
at 2017-08-20T17:36
at 2017-08-20T17:36

By Iris
at 2017-08-23T06:31
at 2017-08-23T06:31
Related Posts
The great wall-- 長城

By Liam
at 2017-01-03T02:33
at 2017-01-03T02:33
擺渡人 微雷

By Rae
at 2017-01-03T02:07
at 2017-01-03T02:07
樂來越愛你觀後感

By Oliver
at 2017-01-03T01:50
at 2017-01-03T01:50
你的名字 一些心得

By Quintina
at 2017-01-03T01:46
at 2017-01-03T01:46
[請益] 想找一部電影有關遊樂園傳說的

By Annie
at 2017-01-03T01:11
at 2017-01-03T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