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小飛快跑 - 電影
By Carol
at 2020-01-31T14:11
at 2020-01-31T14:11
Table of Contents
今天很高興,連看了瑟夏羅南 Saoirse Ronan 與喬治馬偕 George MacKay 主演的兩部大片《她們》與《1917》!話說我追喬治馬偕正是從他與羅南搭擋的《我的生存之道》開始,後來經過《愛在陽光燦爛時》、《驕傲大聯盟》、《神奇大隊長》、《詭影》、《觸碰的雙手》、《奧菲莉亞》再到今年的《凱利幫真史》與《1917》,我覺得馬偕應該也能晉升劇情大片一線小生了吧?當然他更複雜的演技還有得磨,今天這部《1917》他基本是提槍游泳跑步展現肢體,文戲基本上就是個戰場大兵(準下士)的心路歷程,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每一個一戰大兵恐怕通通都有過。
https://imgur.com/EsEEgr7
話說馬偕一直有種特別的「身體強壯、面容脆弱」戲路,從來都很適合詮釋英勇如王子般的美少年、但最後總是撤守那硬撐的鎧甲、讓同片其實心志更強壯的女主角拍拍抱抱 XD 那這次《1917》是部一戰全男人電影、整個戰場上只有一位女性角色還剛好讓他碰到了,而且這次的戰場男孩心靈比過去角色更是脆弱百倍等著女主角溫柔撫慰了... 還好,本片最令我振奮的一場戲,就在女主角正要拍拍下去時鐘聲突然響起,男孩驀地驚覺自己不能當個待救男子,必須提槍戰起挺身而出,轉頭揮別依依不捨的女子,那身影還真像英國一戰海報 "Women of Britain, Say Go!"。
http://imgur.com/DBjAPfZ
《1917》這部片是山姆曼德斯編導,據說取材自他自己祖父訴說的經歷?不論取材有多少,我覺得此片好看之處在於它儘管是一個單人的經驗、一個單主角小故事,但這個單主角竟穿針引線地走過了一戰許許多多不同的場境、經歷了廣大士兵共同的心路歷程、甚至儼然從開戰之前的承平進入戰場一遭回到戰後的創傷、在短短一夜內濃縮代言了一次大戰集體經驗的四年!本片技術大賣點是長鏡頭,不過這長鏡頭對我來說非關於技術展示,而是關於景觀建立:長鏡頭緊跟居中的主角之餘,要快速展示的是鋪天蓋地的場景選擇與設計建造、連續的鏡頭就是要打造連續體驗的世界。
有一說,認為此片長鏡頭是同步呈現兩位小兵體驗的時間?不過好像這一說也被否認了?我個人認為應該沒有這種同步呈現的寫實意味,事實上全片儘管場景與動作紮實,我仍不認為主角 Schofield(我且稱之「小飛」)的經歷是寫實的,反而覺得充滿象徵。他與同伴 Blake儘管在寫實劇情中的任務很明顯、經歷的冒險很明確,但我怎麼看都覺得他們是代表千萬英國青年的時代精靈,在此片以單兵小場景代言大歷史場景。其中,貫串全片的主角 Schofield,他甚至沒有提及家庭背景、而且一幕幕戰陣背景唯獨他朝別的方向跑,那時代精靈從天而降見證人間的意味相當明顯:
https://i1.wp.com/www.moviepulp.be/wp-content/uploads/2019/12/1917-banner.jpg
1. 田園樹下,午睡起床,報到點兵:對兩位小兵是按表操課接個任務,對 Blake來說還很天兵地覺得大概是很例行輕鬆甚至還有吃喝好康的任務 XD 但對 Schofield來說就戒慎恐懼如臨大敵。這段單兵小戲份,很像大歷史中 1914 年起的英軍徵兵,一個個英國鄉民子弟啥也不懂,突然就離開他們身處的農林田園,響應國家徵召報到去,有人如 Blake渾渾噩噩很樂觀、有人如 Schofield戒慎恐懼很害怕。
2. 見長官,戰局簡報:柯林佛斯那張嚴肅的臉,雖然身材好時可以像 Mr.Darcy 或 Galahad那樣帥,但我一直覺得胖起來很適合演官僚,結果這部他真的胖起來演將軍 XD 這將軍也是神態穩重言語官腔,看似曾經也下了不少討厭的命令但當個不沾鍋、只是今天良心發現決定面上若無其事地做點補償。這戰陣格局是:英德前線對立很久,德國終於策略性撤退,我們別再追擊免得被殲滅;若放到整個一戰來看,大概就是 1918 年夏天「百日攻勢」後戰爭接近結束,德國已節節退守到德國本土。戰爭已死這麼多人,到這最後將近結束時,別再多犧牲前線這一群人。
3. 任務,止戰救兄弟:這個取消進攻的任務,對 Blake來說事關親人性命,令他走起戰壕都超激動,緊張的 Schofield則早已擔心這「止戰」其實是需要打很多硬戰的。這也很像大歷史中 1914 年英軍開戰是為了救援兄弟之邦比利時(而非協約國中的法國),而英軍子弟天真地覺得只是去解人之圍還能回家過聖誕(Blake 也提了一句「耽誤我聖誕節」),只是也有些悲觀者已有心理準備將有長期惡戰,難怪 Schofield開始如許多被徵兵的青年般抱怨「為什麼挑我去」。
4. 穿越無人區:這裏遍地屍骸,一次次嚇到 Blake & Schofield。光以此片寫實的年份 1917 而且他們兩個還打過索姆河戰役來說,他們應該算是老兵見多屍體了,但他們在此卻一次次被嚇得花容失色。因此,我也傾向把這段當成代言大歷史中的新兵初上戰場,見識屍橫遍野來點震撼教育。
5. 德軍廢碉堡:這裡開始了德軍「堅壁清野」毀掉一切的冷峻景觀,之後這景觀還要一次次更上層樓,只是此時兩位主角還有點天兵,明明任務在眼前,他們卻好像覺得還有充足時間,進來慢慢找食物。這裡像是戰陣新兵尚缺乏戒慎恐懼,還在找戰利品找物資甚至開開心心宛如尋寶般,許多一二戰士兵恐怕都有類似經驗,只是電影仍以一隻老鼠一條引線狠狠打醒。
6. 戰時靠兄弟:主角 Schofield身陷瓦礫堆、夥伴 Blake不離不棄英勇搭救,主角感念夥伴笑笑,這是所有戰陣男子都知道的兄弟互助,也是英國子弟有受教育者自 19 世紀都被教導的騎士精神,尤其 Blake一家哥哥還是個中尉,顯然在一戰男孩中家庭出身算是不錯的。看過一戰博物館與墓地就知,人人前仆後繼往往昨天你死、今天我死,誰活著就把信物傳出去家書寫出去,人人都懂。不過互助之心擴大為英式騎士精神,恐將被打臉。
7. 德軍砍樹:這一小塊農園的花園裡,德軍臨走把樹都砍了,令人唏噓。此片很多田園景觀元素,片頭有花叢片尾有大樹、片中有這一片被砍倒的花園、還有接下來呼應它的水上花瓣、以及林中如佈道般的唱詩。彷彿在告訴觀眾自然土地才是歸宿,戰爭機器卻失心瘋去努力斬斷那歸宿。而對一戰時的英國男孩來說,的確那時人們在家鄉與田園的連結還更重於城市,坐在樹下躺在花叢就是種回家。
8. 空戰如惡夢降臨:兩位主角還在農舍過著尋寶生活,彷彿自己飢渴疲累已撐不住需要牛奶滋潤,但後來才會知道這只是心志的脆弱、需要心的奮起而非牛奶的幫助。在此看見人家空軍狗戰彷彿人家的事、自己在地上談笑加油,這種事不關己的心態恐怕戰場上很多人都有;此片「取消進攻」任務也是吃定 Blake「搶救哥哥」才派他,一開始 Schofield還充滿事不關己為什麼選我的心態。但此片開大絕讓這飛機精準掉下來打他們臉:不同部隊不同軍種任何人的戰爭,我們都無法置身事外!
9. 救敵如救我?:兩位主角代言的兩種人格,在此要致命地分流再合流。天真的 Blake秉持騎士精神救敵人、戒慎的 Schofield秉持事不關己的自保心態想殺了再說。在這裡,驗證了英國騎士精神都只是浪漫主義的神話,戰陣上不務實面對是不行的,於是 Blake代言的浪漫人格死去了;可是 Blake堅持互助的社群人格,Schofield 必須認真明確地繼承下來,他這一句「我會找到小鎮、找到森林、找到你哥、跟你很像只是大一號」的台詞,喬治馬偕此前的緊張演技轉為溫暖堅定,Blake 很放心地閉上眼。戰場男孩如何變男人?往往從看著兄弟在懷中死去開始。
10. 戰時靠友軍:經歷之前 Blake示範的「戰時靠朋友」、以及異軍種戰爭「不置身事外」,本來很自掃門前雪的 Schofield現在來經歷「戰時靠友軍」。不認識的另一營都可以搭個便車,車上本已很擠也沒人會嫌他佔了空間,聽著車上不認識的人講起不同的笑話簡直就像 Blake一樣,那團結互助為別人挺身而出的心正悄悄萌芽中。終於,本來步兵與駕駛兵各有任務的自掃門前雪心態,由 Schofield率先帶大家團結抬出泥沼來!這一下 Schofield臉紅脖子粗彷彿自我救贖了一回,其他步兵則發現互助有多麼舒爽!萍水相逢共事一回,彼此帶著祝福離去。
11. 小心好戰心:戰爭會使人瘋狂,在此由馬克史壯飾演的友軍長官提示了,「取消進攻,要有見證人,免得有人可能一意孤行戰下去」。這種好戰狂人,在古今中外各種戰爭都有,在一戰當然也會有,這位軍官也未必認識對方但多少有掌握一種小兵不懂的心態,儘管他也說不準。這個模糊不明的心態,給 Schofield也給觀眾蒙上一層陰影,覺得可能這趟任務的大魔王會是那位 MacKenzie上校?不過「好戰心」這回事接下來才要慢慢看,MacKenzie 只是最後出來做個總結的。
12. 過橋狙擊戰:好戰心,先從德軍看,第一場就是過橋渡河,平時誰都不會這樣渡,這時德軍明明撤光了怎麼還有人?在此若說寫實,Schofield 的槍法也太準、也太機智鎮定而英勇,而德軍狙擊手有這樣的地利之便槍法也太遜。只是我個人認為這裡要開始進入戰場上一連串的室內戲,那就是要開始進入腦內爬梳意識了,每一間房間與建築都有其心理寓意。第一間,狙擊手孤身守住的小房間,不論他是被德軍派來殿後犧牲的、還是當了逃兵只顧自己的,他都只剩這間陰暗的小房間,是個自以為能守其實完全沒得守的心理堡壘。
13. 火光柱廊追擊戰:一鏡到底在此讓 Schofield陷入昏厥留下斷點,一醒來後見識德軍堅壁清野集大成,整個城鎮教堂噴泉廣場陷入火海。這裡還剩下的德軍身影,Schofield 也許還覺得既然和我一樣是孤軍、大家彼此也沒什麼好打了?但對方明知大勢已去死路一條,仍在死前見敵就殺?本片 Schofield真正在戰場上與敵軍正面接戰,這是第一場,而且戰火焚城的末日背景總結所有戰爭破壞的印象,光這一場就像是英國大兵遠赴歐陸上一次戰場的集體印象集成,看著明明和我一樣的德軍男孩瘋狂喊殺,渾然不解只有沒命地跑!這一跑,又跑到另一個心理密室。
14. 女子與小人:寫實說來,焚城廢墟下一個少女養個寶寶,怎麼看都很難存活。但象徵說來,我當作這一幕是英國大兵「放假返鄉」,也不一定真有返到鄉,總之是回到了還有民間生活的後方,看見別人的女子小人回想自己的女子小人。Schofield 此前自以為自己是匱乏的、搜刮了一堆食物,現在才知真正匱乏的是別人,騎士本為保護女子小人、戰爭本為保護民間生活,我又何必捨近求遠回到戰場上?好好耕耘土地攜手人民才是依歸呀!許多放假的士兵恐怕都有過這種心態、這心態若放大恐成為逃兵,還好警鐘一響打醒 Schofield,站起承擔揮別女子回戰場。
15. 孤軍的心理迷宮:自己掙扎著逃兵一回後,出來見到的兩位德軍也很像逃兵,他們就算是留守也是無用的棄子,待在這兒烤火喝酒也不知還能怎麼辦。Schofield 經歷成長到此刻,已算是個相較成熟靜定的人,知道對方與我同為孤軍不須自相殘殺、給你和平的機會但你若不要也只好殺了。觀眾跟著 Schofield那想當和平主義者但又須決斷殺人的視角看,應該都會好奇:到底是什麼讓這些絕望的德軍拼命殺到最後一刻?這場槍戰戲跑了斷垣殘壁的「心理迷宮」,跑出去的是茫然不解的 Schofield、待在這出不去的是庸碌的好戰德軍們,如果英軍好戰也一樣。
16. 戰爭的長流:戰爭這東西,能活下來多少靠緣分,正如 Schofield讓瀑布河流這一沖來,有根扶木僥倖能活也是靠緣分,個人尚能做點努力的,只是不要睡著記得醒來把握那緣分。這一路,死去的近身同袍化作花瓣陪伴著你、死去的千萬同道已埋骨大地等你踏過。這生死長流的最後一站,是面對死前一刻的樹林:挖戰壕的 Digging company還不如稱作挖墳墓的 Death company,國家戰爭已註定犧牲這麼多人了,沒能給他們什麼確實保障,只能給他們一塊異地的樹林、一場迎接死亡的佈道... 這一切,都不如一紙實際的休戰命令。
17. 小飛快跑:這裡進入全片高潮,樹林出來的長鏡頭又如片頭是一次戰壕與後方百態的場景美術大集成,只是這次不是後方而是前線,隨著 Schofield奔走尋找看著一場場衝鋒準備都快急瘋了,戰壕擠滿了人宛如戰陣科層擠滿程序難以上達,Schofield 終於豁出去衝出戰壕見證戰爭的混亂與生死!很明顯突兀的鏡頭是人人左衝鋒右砲擊、唯 Schofield一人跟著鏡頭衝向銀幕,我覺得此片的反戰精神在此已集大成盡在不言中:時代政治就是兩邊相衝劍拔弩張、我不畏他們的無情衝撞就是要走第三條路!此片軍人有什麼值得一戰的?就是為了止戰而奔走。
18. 好戰的真相:終於見到令人緊張的 Mackenzie上校,由 BC 以他世故冷峻卻又充滿智慧的姿態演來,我們才知道他身為領導者一直關在這個進退維谷的前線上,和 Schofield一路遇到的德國兵同樣身陷戰爭的心理迷宮,只是領袖與小兵面對的方式不同。小兵已過著沒有明天見人就殺的渾噩日子,領袖則已在進退失據的消磨當中喪失了信念,剩下還能把這無謂戰爭做出點意義的舉動,恐怕就是把握機會戰到底?也許,好戰者未必是惡魔或冷血高官,而也可能是被擠壓崩潰沒有出口的心靈?休戰令一來,上校也不是一意孤行的戰神,倒是讓自己釋然放下了。
19. 報告家屬:本片寫實的戰爭到此結束,以一趟一戰旅程的象徵意義來看,也可以當作高層休戰的決策終於結束了這場無謂消耗的愚蠢戰爭。不過回歸和平回到後方走過醫院,傷兵們哀鴻遍野斷手缺腳回到社會,才是更長期難以彌補的傷痛。傷痛的總結就在最難啟齒的一刻:您的家人是個好人、他救過我的性命、他死時我在身邊... 這是個在混亂戰陣資訊不足時都還可以當沒發生的浪漫幻想,但回歸和平各自整理時就要殘酷面對了。英國家長只能忍著眼淚感謝你,但你說的他其實一句也不想聽。
20. 回到大樹下:這棵大樹的位置和高度,在戰場上怎麼看都有一點不太寫實,但顯然就是這荒涼戰場上的象徵性歸宿。片頭男孩從花叢醒來,附近只有小樹,宛如英國子弟於 1914 年天真地出征沒什麼負擔;片末男孩回到了田園,宛如存活的英國子弟於 1918 終於回到了家鄉,沒了花叢卻長出了ㄧ棵高聳入雲的大樹,它像是戰爭四年千萬性命犧牲的累積、也像是戰陣四年各種五味雜陳的經歷累積,總之男孩回家了,未來這棵大樹還待他一生思量消化。
也許有人會認為《1917》沒什麼劇情、或是劇情很簡單都看技術面?但我覺得它其實劇情很豐富,可以是微觀的 Schofield一人成長見識之豐富、也可以是巨觀的戰場人生百態之豐富,可以是 1917 年四月一場單一小任務歷程之豐富、也可以是 1914-1918打了四年的戰爭倫理道德辯論之縮影。電影前段,主要面對代言英國子弟的單兵主角一人,要他逐步建立知道為何而戰的意志;電影後段,則面對消耗戰爭的無謂與愚蠢、也演示戰爭消耗的不只死者生命更是生者心靈。喬治馬偕的「小飛快跑」正是此片堅決反戰的身影,帥度堪比《加里波里》(1981) 快跑止戰的梅伯!
https://imgur.com/f8o775l
而這一切有多少文戲與台詞來演呢?其實也沒多少,台詞多半都是很日常的士兵聊天抬槓講笑話,真正認真談的恐怕只是馬克史壯那句「有人寧可戰到底」與 BC 那句「終結戰爭最好辦法就是戰到最後一人」這種簡要的提點與總結。本片真正講這些豐富劇情的主體,我覺得還是被視為「技術」的場景、光影、佈景、調度,以及一場場的冒險與對戰、還有那串起一切的長鏡頭,更走進一個個密室迷宮與洪流、苦苦尋覓著那田園與大樹。看電影我們既想看感性的視覺饗宴、又想看知性的視覺說故事,我認為《1917》就是兩者兼具的最好選擇!快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_egPbJgjk
--
https://imgur.com/EsEEgr7
話說馬偕一直有種特別的「身體強壯、面容脆弱」戲路,從來都很適合詮釋英勇如王子般的美少年、但最後總是撤守那硬撐的鎧甲、讓同片其實心志更強壯的女主角拍拍抱抱 XD 那這次《1917》是部一戰全男人電影、整個戰場上只有一位女性角色還剛好讓他碰到了,而且這次的戰場男孩心靈比過去角色更是脆弱百倍等著女主角溫柔撫慰了... 還好,本片最令我振奮的一場戲,就在女主角正要拍拍下去時鐘聲突然響起,男孩驀地驚覺自己不能當個待救男子,必須提槍戰起挺身而出,轉頭揮別依依不捨的女子,那身影還真像英國一戰海報 "Women of Britain, Say Go!"。
http://imgur.com/DBjAPfZ
《1917》這部片是山姆曼德斯編導,據說取材自他自己祖父訴說的經歷?不論取材有多少,我覺得此片好看之處在於它儘管是一個單人的經驗、一個單主角小故事,但這個單主角竟穿針引線地走過了一戰許許多多不同的場境、經歷了廣大士兵共同的心路歷程、甚至儼然從開戰之前的承平進入戰場一遭回到戰後的創傷、在短短一夜內濃縮代言了一次大戰集體經驗的四年!本片技術大賣點是長鏡頭,不過這長鏡頭對我來說非關於技術展示,而是關於景觀建立:長鏡頭緊跟居中的主角之餘,要快速展示的是鋪天蓋地的場景選擇與設計建造、連續的鏡頭就是要打造連續體驗的世界。
有一說,認為此片長鏡頭是同步呈現兩位小兵體驗的時間?不過好像這一說也被否認了?我個人認為應該沒有這種同步呈現的寫實意味,事實上全片儘管場景與動作紮實,我仍不認為主角 Schofield(我且稱之「小飛」)的經歷是寫實的,反而覺得充滿象徵。他與同伴 Blake儘管在寫實劇情中的任務很明顯、經歷的冒險很明確,但我怎麼看都覺得他們是代表千萬英國青年的時代精靈,在此片以單兵小場景代言大歷史場景。其中,貫串全片的主角 Schofield,他甚至沒有提及家庭背景、而且一幕幕戰陣背景唯獨他朝別的方向跑,那時代精靈從天而降見證人間的意味相當明顯:
https://i1.wp.com/www.moviepulp.be/wp-content/uploads/2019/12/1917-banner.jpg
1. 田園樹下,午睡起床,報到點兵:對兩位小兵是按表操課接個任務,對 Blake來說還很天兵地覺得大概是很例行輕鬆甚至還有吃喝好康的任務 XD 但對 Schofield來說就戒慎恐懼如臨大敵。這段單兵小戲份,很像大歷史中 1914 年起的英軍徵兵,一個個英國鄉民子弟啥也不懂,突然就離開他們身處的農林田園,響應國家徵召報到去,有人如 Blake渾渾噩噩很樂觀、有人如 Schofield戒慎恐懼很害怕。
2. 見長官,戰局簡報:柯林佛斯那張嚴肅的臉,雖然身材好時可以像 Mr.Darcy 或 Galahad那樣帥,但我一直覺得胖起來很適合演官僚,結果這部他真的胖起來演將軍 XD 這將軍也是神態穩重言語官腔,看似曾經也下了不少討厭的命令但當個不沾鍋、只是今天良心發現決定面上若無其事地做點補償。這戰陣格局是:英德前線對立很久,德國終於策略性撤退,我們別再追擊免得被殲滅;若放到整個一戰來看,大概就是 1918 年夏天「百日攻勢」後戰爭接近結束,德國已節節退守到德國本土。戰爭已死這麼多人,到這最後將近結束時,別再多犧牲前線這一群人。
3. 任務,止戰救兄弟:這個取消進攻的任務,對 Blake來說事關親人性命,令他走起戰壕都超激動,緊張的 Schofield則早已擔心這「止戰」其實是需要打很多硬戰的。這也很像大歷史中 1914 年英軍開戰是為了救援兄弟之邦比利時(而非協約國中的法國),而英軍子弟天真地覺得只是去解人之圍還能回家過聖誕(Blake 也提了一句「耽誤我聖誕節」),只是也有些悲觀者已有心理準備將有長期惡戰,難怪 Schofield開始如許多被徵兵的青年般抱怨「為什麼挑我去」。
4. 穿越無人區:這裏遍地屍骸,一次次嚇到 Blake & Schofield。光以此片寫實的年份 1917 而且他們兩個還打過索姆河戰役來說,他們應該算是老兵見多屍體了,但他們在此卻一次次被嚇得花容失色。因此,我也傾向把這段當成代言大歷史中的新兵初上戰場,見識屍橫遍野來點震撼教育。
5. 德軍廢碉堡:這裡開始了德軍「堅壁清野」毀掉一切的冷峻景觀,之後這景觀還要一次次更上層樓,只是此時兩位主角還有點天兵,明明任務在眼前,他們卻好像覺得還有充足時間,進來慢慢找食物。這裡像是戰陣新兵尚缺乏戒慎恐懼,還在找戰利品找物資甚至開開心心宛如尋寶般,許多一二戰士兵恐怕都有類似經驗,只是電影仍以一隻老鼠一條引線狠狠打醒。
6. 戰時靠兄弟:主角 Schofield身陷瓦礫堆、夥伴 Blake不離不棄英勇搭救,主角感念夥伴笑笑,這是所有戰陣男子都知道的兄弟互助,也是英國子弟有受教育者自 19 世紀都被教導的騎士精神,尤其 Blake一家哥哥還是個中尉,顯然在一戰男孩中家庭出身算是不錯的。看過一戰博物館與墓地就知,人人前仆後繼往往昨天你死、今天我死,誰活著就把信物傳出去家書寫出去,人人都懂。不過互助之心擴大為英式騎士精神,恐將被打臉。
7. 德軍砍樹:這一小塊農園的花園裡,德軍臨走把樹都砍了,令人唏噓。此片很多田園景觀元素,片頭有花叢片尾有大樹、片中有這一片被砍倒的花園、還有接下來呼應它的水上花瓣、以及林中如佈道般的唱詩。彷彿在告訴觀眾自然土地才是歸宿,戰爭機器卻失心瘋去努力斬斷那歸宿。而對一戰時的英國男孩來說,的確那時人們在家鄉與田園的連結還更重於城市,坐在樹下躺在花叢就是種回家。
8. 空戰如惡夢降臨:兩位主角還在農舍過著尋寶生活,彷彿自己飢渴疲累已撐不住需要牛奶滋潤,但後來才會知道這只是心志的脆弱、需要心的奮起而非牛奶的幫助。在此看見人家空軍狗戰彷彿人家的事、自己在地上談笑加油,這種事不關己的心態恐怕戰場上很多人都有;此片「取消進攻」任務也是吃定 Blake「搶救哥哥」才派他,一開始 Schofield還充滿事不關己為什麼選我的心態。但此片開大絕讓這飛機精準掉下來打他們臉:不同部隊不同軍種任何人的戰爭,我們都無法置身事外!
9. 救敵如救我?:兩位主角代言的兩種人格,在此要致命地分流再合流。天真的 Blake秉持騎士精神救敵人、戒慎的 Schofield秉持事不關己的自保心態想殺了再說。在這裡,驗證了英國騎士精神都只是浪漫主義的神話,戰陣上不務實面對是不行的,於是 Blake代言的浪漫人格死去了;可是 Blake堅持互助的社群人格,Schofield 必須認真明確地繼承下來,他這一句「我會找到小鎮、找到森林、找到你哥、跟你很像只是大一號」的台詞,喬治馬偕此前的緊張演技轉為溫暖堅定,Blake 很放心地閉上眼。戰場男孩如何變男人?往往從看著兄弟在懷中死去開始。
10. 戰時靠友軍:經歷之前 Blake示範的「戰時靠朋友」、以及異軍種戰爭「不置身事外」,本來很自掃門前雪的 Schofield現在來經歷「戰時靠友軍」。不認識的另一營都可以搭個便車,車上本已很擠也沒人會嫌他佔了空間,聽著車上不認識的人講起不同的笑話簡直就像 Blake一樣,那團結互助為別人挺身而出的心正悄悄萌芽中。終於,本來步兵與駕駛兵各有任務的自掃門前雪心態,由 Schofield率先帶大家團結抬出泥沼來!這一下 Schofield臉紅脖子粗彷彿自我救贖了一回,其他步兵則發現互助有多麼舒爽!萍水相逢共事一回,彼此帶著祝福離去。
11. 小心好戰心:戰爭會使人瘋狂,在此由馬克史壯飾演的友軍長官提示了,「取消進攻,要有見證人,免得有人可能一意孤行戰下去」。這種好戰狂人,在古今中外各種戰爭都有,在一戰當然也會有,這位軍官也未必認識對方但多少有掌握一種小兵不懂的心態,儘管他也說不準。這個模糊不明的心態,給 Schofield也給觀眾蒙上一層陰影,覺得可能這趟任務的大魔王會是那位 MacKenzie上校?不過「好戰心」這回事接下來才要慢慢看,MacKenzie 只是最後出來做個總結的。
12. 過橋狙擊戰:好戰心,先從德軍看,第一場就是過橋渡河,平時誰都不會這樣渡,這時德軍明明撤光了怎麼還有人?在此若說寫實,Schofield 的槍法也太準、也太機智鎮定而英勇,而德軍狙擊手有這樣的地利之便槍法也太遜。只是我個人認為這裡要開始進入戰場上一連串的室內戲,那就是要開始進入腦內爬梳意識了,每一間房間與建築都有其心理寓意。第一間,狙擊手孤身守住的小房間,不論他是被德軍派來殿後犧牲的、還是當了逃兵只顧自己的,他都只剩這間陰暗的小房間,是個自以為能守其實完全沒得守的心理堡壘。
13. 火光柱廊追擊戰:一鏡到底在此讓 Schofield陷入昏厥留下斷點,一醒來後見識德軍堅壁清野集大成,整個城鎮教堂噴泉廣場陷入火海。這裡還剩下的德軍身影,Schofield 也許還覺得既然和我一樣是孤軍、大家彼此也沒什麼好打了?但對方明知大勢已去死路一條,仍在死前見敵就殺?本片 Schofield真正在戰場上與敵軍正面接戰,這是第一場,而且戰火焚城的末日背景總結所有戰爭破壞的印象,光這一場就像是英國大兵遠赴歐陸上一次戰場的集體印象集成,看著明明和我一樣的德軍男孩瘋狂喊殺,渾然不解只有沒命地跑!這一跑,又跑到另一個心理密室。
14. 女子與小人:寫實說來,焚城廢墟下一個少女養個寶寶,怎麼看都很難存活。但象徵說來,我當作這一幕是英國大兵「放假返鄉」,也不一定真有返到鄉,總之是回到了還有民間生活的後方,看見別人的女子小人回想自己的女子小人。Schofield 此前自以為自己是匱乏的、搜刮了一堆食物,現在才知真正匱乏的是別人,騎士本為保護女子小人、戰爭本為保護民間生活,我又何必捨近求遠回到戰場上?好好耕耘土地攜手人民才是依歸呀!許多放假的士兵恐怕都有過這種心態、這心態若放大恐成為逃兵,還好警鐘一響打醒 Schofield,站起承擔揮別女子回戰場。
15. 孤軍的心理迷宮:自己掙扎著逃兵一回後,出來見到的兩位德軍也很像逃兵,他們就算是留守也是無用的棄子,待在這兒烤火喝酒也不知還能怎麼辦。Schofield 經歷成長到此刻,已算是個相較成熟靜定的人,知道對方與我同為孤軍不須自相殘殺、給你和平的機會但你若不要也只好殺了。觀眾跟著 Schofield那想當和平主義者但又須決斷殺人的視角看,應該都會好奇:到底是什麼讓這些絕望的德軍拼命殺到最後一刻?這場槍戰戲跑了斷垣殘壁的「心理迷宮」,跑出去的是茫然不解的 Schofield、待在這出不去的是庸碌的好戰德軍們,如果英軍好戰也一樣。
16. 戰爭的長流:戰爭這東西,能活下來多少靠緣分,正如 Schofield讓瀑布河流這一沖來,有根扶木僥倖能活也是靠緣分,個人尚能做點努力的,只是不要睡著記得醒來把握那緣分。這一路,死去的近身同袍化作花瓣陪伴著你、死去的千萬同道已埋骨大地等你踏過。這生死長流的最後一站,是面對死前一刻的樹林:挖戰壕的 Digging company還不如稱作挖墳墓的 Death company,國家戰爭已註定犧牲這麼多人了,沒能給他們什麼確實保障,只能給他們一塊異地的樹林、一場迎接死亡的佈道... 這一切,都不如一紙實際的休戰命令。
17. 小飛快跑:這裡進入全片高潮,樹林出來的長鏡頭又如片頭是一次戰壕與後方百態的場景美術大集成,只是這次不是後方而是前線,隨著 Schofield奔走尋找看著一場場衝鋒準備都快急瘋了,戰壕擠滿了人宛如戰陣科層擠滿程序難以上達,Schofield 終於豁出去衝出戰壕見證戰爭的混亂與生死!很明顯突兀的鏡頭是人人左衝鋒右砲擊、唯 Schofield一人跟著鏡頭衝向銀幕,我覺得此片的反戰精神在此已集大成盡在不言中:時代政治就是兩邊相衝劍拔弩張、我不畏他們的無情衝撞就是要走第三條路!此片軍人有什麼值得一戰的?就是為了止戰而奔走。
18. 好戰的真相:終於見到令人緊張的 Mackenzie上校,由 BC 以他世故冷峻卻又充滿智慧的姿態演來,我們才知道他身為領導者一直關在這個進退維谷的前線上,和 Schofield一路遇到的德國兵同樣身陷戰爭的心理迷宮,只是領袖與小兵面對的方式不同。小兵已過著沒有明天見人就殺的渾噩日子,領袖則已在進退失據的消磨當中喪失了信念,剩下還能把這無謂戰爭做出點意義的舉動,恐怕就是把握機會戰到底?也許,好戰者未必是惡魔或冷血高官,而也可能是被擠壓崩潰沒有出口的心靈?休戰令一來,上校也不是一意孤行的戰神,倒是讓自己釋然放下了。
19. 報告家屬:本片寫實的戰爭到此結束,以一趟一戰旅程的象徵意義來看,也可以當作高層休戰的決策終於結束了這場無謂消耗的愚蠢戰爭。不過回歸和平回到後方走過醫院,傷兵們哀鴻遍野斷手缺腳回到社會,才是更長期難以彌補的傷痛。傷痛的總結就在最難啟齒的一刻:您的家人是個好人、他救過我的性命、他死時我在身邊... 這是個在混亂戰陣資訊不足時都還可以當沒發生的浪漫幻想,但回歸和平各自整理時就要殘酷面對了。英國家長只能忍著眼淚感謝你,但你說的他其實一句也不想聽。
20. 回到大樹下:這棵大樹的位置和高度,在戰場上怎麼看都有一點不太寫實,但顯然就是這荒涼戰場上的象徵性歸宿。片頭男孩從花叢醒來,附近只有小樹,宛如英國子弟於 1914 年天真地出征沒什麼負擔;片末男孩回到了田園,宛如存活的英國子弟於 1918 終於回到了家鄉,沒了花叢卻長出了ㄧ棵高聳入雲的大樹,它像是戰爭四年千萬性命犧牲的累積、也像是戰陣四年各種五味雜陳的經歷累積,總之男孩回家了,未來這棵大樹還待他一生思量消化。
也許有人會認為《1917》沒什麼劇情、或是劇情很簡單都看技術面?但我覺得它其實劇情很豐富,可以是微觀的 Schofield一人成長見識之豐富、也可以是巨觀的戰場人生百態之豐富,可以是 1917 年四月一場單一小任務歷程之豐富、也可以是 1914-1918打了四年的戰爭倫理道德辯論之縮影。電影前段,主要面對代言英國子弟的單兵主角一人,要他逐步建立知道為何而戰的意志;電影後段,則面對消耗戰爭的無謂與愚蠢、也演示戰爭消耗的不只死者生命更是生者心靈。喬治馬偕的「小飛快跑」正是此片堅決反戰的身影,帥度堪比《加里波里》(1981) 快跑止戰的梅伯!
https://imgur.com/f8o775l
而這一切有多少文戲與台詞來演呢?其實也沒多少,台詞多半都是很日常的士兵聊天抬槓講笑話,真正認真談的恐怕只是馬克史壯那句「有人寧可戰到底」與 BC 那句「終結戰爭最好辦法就是戰到最後一人」這種簡要的提點與總結。本片真正講這些豐富劇情的主體,我覺得還是被視為「技術」的場景、光影、佈景、調度,以及一場場的冒險與對戰、還有那串起一切的長鏡頭,更走進一個個密室迷宮與洪流、苦苦尋覓著那田園與大樹。看電影我們既想看感性的視覺饗宴、又想看知性的視覺說故事,我認為《1917》就是兩者兼具的最好選擇!快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_egPbJgjk
--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20-02-04T16:22
at 2020-02-04T16:22
By Jacob
at 2020-02-08T14:16
at 2020-02-08T14:16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2-12T12:57
at 2020-02-12T12:57
By Zenobia
at 2020-02-16T14:50
at 2020-02-16T14:50
By Linda
at 2020-02-16T16:25
at 2020-02-16T16:25
By Rosalind
at 2020-02-16T21:37
at 2020-02-16T21:37
By Christine
at 2020-02-20T10:40
at 2020-02-20T10:40
By Victoria
at 2020-02-22T19:14
at 2020-02-22T19:14
By Kama
at 2020-02-23T00:21
at 2020-02-23T00:2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2-26T08:45
at 2020-02-26T08:45
By Lydia
at 2020-03-01T21:25
at 2020-03-01T21:25
By Gilbert
at 2020-03-02T09:13
at 2020-03-02T09:13
By Charlie
at 2020-03-03T13:19
at 2020-03-03T13:19
By Isabella
at 2020-03-07T18:07
at 2020-03-07T18:07
Related Posts
小丑缺席《猛禽小隊》 瑪格蘿比解釋原因
By William
at 2020-01-31T14:06
at 2020-01-31T14:06
《1917》:二個鏡頭(有雷)
By Ingrid
at 2020-01-31T13:39
at 2020-01-31T13:39
她們 vs 兔嘲男孩
By Selena
at 2020-01-31T13:23
at 2020-01-31T13:23
白頭山:半島浩劫 票房破億
By Edith
at 2020-01-31T12:58
at 2020-01-31T12:58
2019 倫敦影評人協會 得獎名單
By Edwina
at 2020-01-31T12:05
at 2020-01-31T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