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紀錄片類影評(二) - 紀錄片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07-05-21T10:37

Table of Contents

私密視角‧窺探情感 文/林木材

創作常常是宣洩情感的極好方式之一,而在強調「真實」的紀錄片領域當中,真摯
的情感總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這情感的部份同時也包括了創作者本身在創作過程中
所付諸的心與力。在這次的影展當中,有不少的紀錄片議題是環繞於作者的週遭環
境,包括了自己的親戚、父母與家庭。然而作者所熟悉、熟識的環境與被攝者,是
否會隨著攝影機的涉入而變質,打壞了原本的狀態,因而無法捕捉到所謂的「真實
」;又或作者因熟識而進入被攝者的深層心境時,本身卻陷入自溺的狀態裡,忽略
了觀眾的想法…。這樣的題材易打動人心,但也難以拿捏,實在叫人又恨又愛。越
來越多人藉著創作,在過程中進行自我的解放與療傷,宣洩內心的情感,以下便是
這次影展中「血緣系」的紀錄佳片。


新與舊‧老與少─《姊妹》

「姊妹」這樣一個詞彙,不僅有著年齡大小之分,也像是意謂著兩種不同的世代。
這部紀錄片從導演蔡元豪的三個姑姑開始說起,一邊紀錄著她們目前的生活,另一
頭則是開始追溯她們年少時的社會背景。三位主角的個性有些差異,大姊較堅強負
責,二姊感性柔弱,小妹則是任性灑脫,不過她們卻擁有一相同的特質,即「堅毅
的生命力」。

那是極為貧困的時代,她們回憶著過去,講述著生命的故事與經驗,唱著傳統女性
的悲歌,必須撿蔗葉、撿柴才能過活的時代,相信是現代人所無法想像的。而與富
庶的現代相比,資源不斷的被挖掘與浪費,實在是極大的諷刺。三位主角們在談及
過去時皆流露出了樸實的性格,不過訪談的片段實在過多,聲音取代了影像,流失
了影像所應具有的張力與說服力,是極為可惜的一點。藉著長者的回憶,而暗暗點
出新舊時代的差距,倒也是這次影展眾多紀錄片中較為特別的想法。


私密的對話 ─《天邊那個星光》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這段歌詞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而《天邊那個星光》所呈現的主題,正恰好與
這段歌詞契合。

女性對家庭的重視和關注,相較於男性而言,有更深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導演李淑
君必須常常在家鄉與學校間往返,然而回到家中,卻不是休息,而是必須打工賺錢
完成有殼蝸牛的夢想。導演從女兒的角度,利用旁白講述整個家庭所面臨的問題,
因為父親的惡意缺席,使得母親得背負更大的責任,負擔整個家計。片長雖然只有
15分鐘,但經由略帶沙啞、無奈語調的旁白,看著母親揮汗的臉龐、賣力工作的片
段,使得情感的強度更是彰顯。然而這部女性主義意味濃厚的紀錄片,也透露著兩
個世代之間新舊價值觀的矛盾與差異性,雖然導演試圖質疑著「女性」等同「宿命
」的長期傳統觀念,只是這權力壓迫結構性的大問題,實在無法如此快速的找出答
案。片尾最後打上字幕「獻給全天下的母親」,實在不難看出作者對於母親的敬意
與感謝,平時也許羞怯、難以啟齒的真心話,相信也藉著此部紀錄片,娓娓深切的
道出。


最近最遠‧熟悉陌生 ─《心靈舞台》

紹揚今年十九歲,沒有人知道為何紹揚總是愛對著玩具喃喃自語,面對人群卻沉默
不吭聲。母親憂心忡忡,卻常常心急的忘了用鼓勵替代責罵。沒有朋友的他,母親
是他唯一的朋友,而如今,紹揚即將去當兵了…

「人與人溝通時的障礙,往往源自於彼此心的距離過於遙遠。」《心靈舞台》紀錄
了親人間的生活,表面上是弟弟紹揚的特殊情形,其實也自然流露出了母子間親情
的可貴。也許是自閉症,或是愛滋病,甚至可以延伸到任何的弱勢與疾病,我們所
能做的,並非只是口頭上的平等與無異於常人,除了關懷外,更應該對他們的「不
同」有正確的認知,進而去了解、探索這些朋友的心,如此才可謂真正的「正視」。

與被攝者有著血緣關係的導演洪紹裕,是用什麼方式涉入家庭,影片所呈現出的觀
點是什麼,也成為觀看此片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非常難得的是,大多數紀錄片
在牽扯到個人情感與思念時,作者通常會陷入自溺的情形中,但《心靈舞台》卻展
現了難得的成熟。冷靜、理性態度與客觀中立觀點的處理,影像色調飽滿清晰,使
得整體感既不過份自溺,又帶著些許細膩的情感,非常精采。不過也許礙於必須趕
時完成作品,拍攝素材明顯不足,導致影片焦點模糊,雖然成功捕捉親情,但主題
卻交代不清、過於薄淺。我暗自期許著導演會持續的紀錄下去,相信隨著時間與經
驗的累積,更多的素材將使得此片更加豐富、趨於完整。


(待續)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All Comments

2004年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紀錄片類影評(一)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07-05-21T10:35
多層視點‧多元紀錄 文/林木材 近幾年來,台灣電影產量年年下降,相較之下,紀錄片卻像有著蓬勃的生命力般, 不僅僅產量多,品質與議題也都趨向精緻與多元,甚至有越來越多帶著個人情感的 紀錄片紛紛推出,紀錄片的面貌變得有趣與多元,打破以往所認知的嚴肅與沉悶。 這次策劃已久的影展,也讓 ...

一直在偷看這裡...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07-05-21T10:26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但這類自拍,卻透露了某個特定年紀,或某個世代對未來相同的期待與焦慮, : (我要畢業了怎麼辦?我要和你們分開了怎麼辦?我滿懷的熱情希望會不會被社會擊垮?) : 與其說這片是環島紀錄,到不如說這是部兩個男子在人生迢路上的對話錄。 : 這兩個男生很開心他們能完 ...

記錄片要去哪裡才能觀賞到???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07-05-18T22:47
非常喜歡紀錄片的感覺 以前都沒有接觸過 想要看紀錄片要到哪裡去看?? 哪裡可以得到訊息?? - ...

0519《六號出口》導演座談會!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07-05-18T01:17
5月19日《六號出口》導演座談會! 國片《六號出口》現正熱映中。想知道這部融合青春愛情、無厘頭Kuso搞怪 、懸疑驚悚等元素的影片是怎麼拍攝而成的嗎?銀幕前看不見的酸甜苦辣,讓林 育賢導演與你細細分享。即日起至5/19前,下載報名表寄回影藝學苑,即可參加 《六號出口》免費座談! http://mal ...

台灣女生前進阿爾及亞拍紀錄片

Damian avatar
By Damian
at 2007-05-17T21:06
※ [本文轉錄自 Artfilm 看板] 作者: zingc (如果可能的話) 看板: Artfilm 標題: [閒聊] 在巴黎晃遊拍電影的台灣女生 時間: Thu May 17 21:00:07 2007 快要畢業的我,正在為了電影系畢業後的未來而茫然,而在這時候遇見了虹君學姐 虹君學姐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