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4 李安晶華酒店座談會摘 - 李安
By Hardy
at 2006-05-06T01:14
at 2006-05-06T01:14
Table of Contents
(我弄了一張好笑的照片,可以到這裡看:
http://www.wretch.cc/blog/yijia&article_id=3325481)
安導那天的表情看起來真是憂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累,還是討論的
議題太嚴肅(「從感性與理性看台灣電影」)。我坐在人群之中,照片
不好拍,就抓了幾個鏡頭拼起來。總算是有幾張他笑起來的照片,安導
笑起來還滿孩子氣的。
我常覺得,真正在做電影創作的人,或者說,真正專注在做藝術創作的
人,都有很天真的一塊,我認識的好幾位電影、音樂人都是這樣。但,
不包括那些只是把創作當工具的人;那是另一種複雜的人種。
記錄一些安導所說的,對我有啟發的要點:
1.年輕人的那種「專注的力量」、「對未來的渴望」,是電影創作的希
望。而成年人有責任替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電影是合作的藝術,李
安說他在過程裡受到很多幫助,他才能走到今天;但現在很多年輕創作
人沒受到幫助,導致他們會消沈、憤世嫉俗,出來的作品就原地踏步。
常看到他們在同一個點不斷擴大,因為環境太煩躁了,造成創作上一種
惡性循環。
2.電影說穿了就是「結構」。電影不是人生,不可能什麼都有,要有主
題。我們應該先學對「片型」的認識,用國片的ieda去發展,之後再求
突破。片型是好萊塢的產物,現在全球觀眾都被教育成這樣的思維模式
,我們現在不學就會永遠挨打。套用之後、了解觀眾心理,再去突破,
而這是很長期的工作。
3.台灣最缺編劇跟製片人才。編劇很困難,需要磨練,李安鼓勵年輕人
不要只說,編劇一定要「坐下來寫」,實務裡面去學習。編劇的要點是
:「選擇的題材必須能把觀眾拖進來。」台灣仍然是題材的處女地。我
們固有的文化、祖先的東西,其實是最好賣的,不要自己拋棄。要「固
本培源」。
4.台灣缺製片,李安說他自己一直都很受到製片的照顧。因為導演就像
是賽馬,閘門一開就只顧往前衝,看不到旁邊發生什麼事,所以需要一
個騎馬的人。製片的功能,在於導演有一個東西時,製片能告訴他要往
哪裡去。
5.李安說,做導演是可以不必對人大吼大叫的。他通常把vision決定之後
,讓各專業人員安穩地工作。他選擇工作人員是會選有熱情、願意溝通
的人,熱情很重要。李安形容自己像是劉備,受到很多人的幫忙。而這
個世界是後浪推前浪的,要培養下一代的人才,就要為他們創造工作機
會。
6.李安一直都想拍華語片,但是劇本難求。對於劇本的選擇,他要找到
一個題材,是會讓他有莫名的興奮的,知道「可以帶大家走一條很興奮
的路」。那是創作的喜悅。
我自己比較注意的幾個要點,大概是這些。氣氛有點嚴肅,一些電影工
作者向李安吐苦水,但李安也無能為力。可是以我自己的想法,是我比
較不會去要求環境為我變成怎樣,因為環境從來也不會為我而改變,是
我必須去面對環境。我會先希望努力把自己的創作磨練到成熟,再尋求
發表的機會。反正是,天無絕人之路,尤其現在媒體越來越發達,只要
堅持,最後應該總會有一條出路的。
然後其實,最近也深深體會到,「實力比機會重要」。有實力,機會就
算只有一個,也能緊緊抓住,沒實力,就算有一百個機會,也抓不住。
所以人一定要努力培養好自己的實力,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那麼,真正
的光芒絕不會永遠被掩蓋。
--
Tags:
李安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06-05-07T07:31
at 2006-05-07T07:31
By Mia
at 2006-05-11T20:38
at 2006-05-11T20:38
By David
at 2006-05-11T22:07
at 2006-05-11T22:07
By Ida
at 2006-05-15T05:47
at 2006-05-15T05:47
By David
at 2006-05-17T02:23
at 2006-05-17T02:23
By Kelly
at 2006-05-17T16:44
at 2006-05-17T16:44
Related Posts
李安台藝大之行
By Christine
at 2006-05-05T13:40
at 2006-05-05T13:40
李安台藝大之行
By Zanna
at 2006-05-04T20:35
at 2006-05-04T20:35
李安台藝大之行
By Christine
at 2006-05-03T22:56
at 2006-05-03T22:56
李安台藝大之行
By Madame
at 2006-05-03T15:04
at 2006-05-03T15:04
Re: 是說不知道該不該PO在這裡....
By Agatha
at 2006-05-03T04:04
at 2006-05-03T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