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東海大學建築系秋季紀錄片影展 - 紀錄片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07-10-01T02:44

Table of Contents

東海大學建築系秋季紀錄片影展10/1~12/3

放映地點:東海大學建築系館大評圖室


相關資訊http://arch.thu.edu.tw/forum/index.php
影展海報(本影展海報寶島曼波照片拍攝者 許文煙 )
http://img451.imageshack.us/img451/4594/64521725qz4.jpg



城市河口人

城市農民曆放映日期:10/1(一)晚上7:00

《城市農民曆》Farmers in the City 關渡平原-台北市最大的農業區,上百公頃的農地
, 來自屏東的阿郎夫婦,其耕地就佔了三分之一, 只是廣大的農地加上與城市距離,並
未給阿郎帶來絲毫的利益, 反倒讓開發所帶來的災難,在第一時間降臨這裡,財團購地、
廢土傾倒、焚化爐落塵、休閒與農業的衝突…阿郎除了要應付天災地變, 還要面對這些農
民曆上沒寫的事,並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耕地,慢慢地被這個城市給吞蝕。


河口人放映日期:10/4(四)晚上7:00本場次導演將到場映後座談

《河口人》Fishermen in the City 有個村子叫八仙,在岸上就看得見台北101,順著潮水
就能直通台灣海峽。 河海交會的先天條件,滋養了這個百年漁村,但城市與海洋間的矛盾
位置, 讓河口人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文明造就了城市光鮮的樣貌, 卻混淆了河口人對
河流的想像,阿公回味著爽口的赤翅仔, 爸爸則對烏魚的油味作噁,而孫子卻想把河邊撿
來的死魚放生.......

導演簡介:
洪淳修,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作品:2002《誰說基隆河》、2003《船
長要抓狂》、2004《城市農民曆》、2006《河口人》。本片曾獲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
展競賽入圍;2006新聞局金穗獎最佳紀錄片入圍;2006南方影展競賽入圍。



寶島曼波

寶島曼波放映日期:10/22(一)晚上6:30導演將到場映後座談

從1999年到2007年,這不算短的歲月裡, 我浸泡在『在中寮相遇』與『寶島曼波』520捲的
拍攝毛帶中 日夜跟這520小時的影像相處 這些影像有時像是愛人般親密貼近,有時卻又如
魅影般逼得人想要逃離 雖然,孕育片子的過程充滿挫折與磨練,但也有許多創作的激動與喜
悅! 我同時也因為記錄而在重建區結識了許多一輩子的朋友 也得以有機會,接近真實的台
灣社會;感受五味雜陳的台灣文化! 讓我對所生長的土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今
年,『寶島曼波』的剪輯完成,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我總算對自己這七年多來的生命有一個
交代!終於可以卸下心中多年來日夜所繫的牽掛! ----  by導演

導演簡介:
黃淑梅,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1990年進入全景映像工作室,初期協助紀
錄片田野採訪工作,1991年開始創作紀錄片。1992年開始負責 全景傳播基金會 紀錄片推
廣工作,帶著片子至各地社區放映。1999年921地震後,進入南投縣中寮鄉進行災後重建記
錄工作,2006年完成『在中寮相遇』三集,連續劇式的921重建紀錄片,曾獲2006年 台北
電影節 評審團特別獎 、媒體推薦獎、2006年台南縣政府南瀛獎紀錄片類之首獎—南瀛獎
、2006年 第六屆南方影展首獎『南方獎』。2007年完成另一部以中寮鄉山區村落遷村重建
為主題的紀錄片『寶島曼波』。



築之夢

築之夢放映日期:10/29(一)晚上7:00導演到場映後座談極力邀請
(播放日期洽談中)

從2002年底開始,位在日月潭邵族社區的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透過胡湘玲、韋仁正的牽
線協助,展開與德國德恩家園協會的合作, 在潭南村布農族部落為九二一受災戶蓋房子的
過程。 九二一災後重建的工作何止成千上萬,那麼,這個孤懸在日月潭深山中的部落,他們的重建會有什麼特色?最主要的,在這裡蓋的是, 已經被台灣的營建市場完全淘汰的黏土木架屋,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土角厝」。 在這個鋼筋水泥滿天飛的寶島,都進入21世紀了,為什麼要蓋19世紀的土角厝?是返祖復古, 還是前衛進步?這會被村民接受嗎?一般人,包括前來參與工作的義工,
又怎麼看待這個想法?這個計畫如何開展?成果如何?

導演簡介:
張釗維 Chang Chao-wei
1966年生於台灣,台南市人,獅子座。英國北方媒體學院(Northern Media School)紀錄
片碩士,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清華大學電機系學士。
現任新加坡運行視覺(The Moving Visuals)公司製片,米蘭昆工作室編導╱製作人,人
間學社理事、文化研究學會會員、中華鄭和學會會員,《破週報》特約撰述、南方電子報
顧問



記憶珊瑚/產房

記憶珊瑚/產房放映日期:11/5(一)晚上6:30導演將到場映後座談

《記憶珊瑚》 人跟大海的關係,究竟要如何書寫。也許是台灣原住民傳說中的海洋智慧,
『記憶珊瑚』再度蒐尋了珊瑚礁的記憶,在海洋中期待每一段生命的奇遇。 人在深邃
湛藍的水晶宮中遨游,就像受到母胎溫柔的呵護與自然,輕輕的、 只需要相互感受、疼惜
對待,人與海已不再需要言語。---節錄於山海經典部落格

《產房》 台灣島位處太平洋的西緣,雖然四面環海但受限於早期的政治因素, 居住在島
上的人,幾乎成為陸封的子民,當政治解嚴與社會型態大幅轉變之後, 人們重臨大海之際
,卻發現海洋環境已滿目瘡痍。 『產房』紀錄片所要紀述的,正是在人們親臨海洋、發現
問題、檢討反省、 動手實踐的動人歷程。---節錄於山海經典部落格

導演簡介:
柯金源,1980年開始以相機記錄台灣的自然環境風貌,1993年開始在政經雜誌開闢「台灣
檔案」專欄,報導台灣的環境破壞與公害事件,十餘年來,已累計近四百篇、三十萬字。
1998年加入公共電視新聞部,相繼參與「我們的島」之海岸環境、看守台灣,「新聞專題
」之珊瑚產卵、寶貝海洋、山林盜伐、海底古文明等系列專題,以及「紀錄觀點」節目之
動物救援、山海環境保護系列紀錄片之企劃、採訪、導演、製作。

曾獲得「電視攝影金鐘獎」、「台灣永續報導攝影首獎」、 NPO媒體報導獎之「電視報導
首獎」、第二十八屆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最佳電視節目獎」與「最佳觀
點獎」等兩項大獎與九項技術優異獎、「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首獎、2006年美國「CINE金
鷹獎」等等。
曾任《財訊》雜誌攝影編輯與專欄作者、五色鳥與長樂公司攝影師、公視新聞部編採組長
,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無米樂

無米樂放映日期:12/3(一)晚上6:30導演將到場映後座談

(播放日期洽談中)

陽光下,老農頭頂斗笠、光著腳丫子走在田埂上, 這條路,是他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不
斷行走的羊腸小徑, 他一邊踏著泥土一邊拔著雜草, 一滴滴的汗從他的臉頰緩緩落下,
濕濡了他的汗衫、溶入他昨日才施肥的泥土中。 面對逐漸西下的夕陽,他的雙眼映滿綠油
油的稻禾, 點點陽光閃爍著剛剛出頭的金黃稻穗,老農佈滿皺紋的臉期待的神色......
這樣的景象,也許在我們不經意轉身後,就再也看不見......。---  by導演

導演簡介:
顏蘭權,一九六五年出生,畢業於東吳大學哲學系、社會學系雙學位畢業,英國SHEFFIELD
UNIVERSITY紀錄片電影/電視製作PGD,暨SHEFFIELD UNIVERSITY劇情片電影/電視製作
碩士。一九九九年投入紀錄片工作的行列,重要作品有《七日狂想》、《大牛庄人的重建
:北埔大隘社》、《戲台頂媽媽:差事劇團的另類重建》、《地震紀念冊》、《死亡的救
贖》(影像詩)、《無米樂》等。目前為自由影像工作者。

莊益增,一九六六年生,畢業於台大哲學系,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研究。作品
有《選舉狂想曲》、《拜託拜託》、《無米樂》。目前為自由影像工作者。



--

All Comments

民族誌"希‧雅布書卡嫩"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7-10-01T01:44
希‧雅布書卡嫩 (沒有飯吃的)Si Yabosokanen 張淑蘭 / 50分鐘 / Betacam / 台灣 / 2007 我是蘭嶼衛生所的護士淑蘭。這幾年,我試著去感受, 族人如何去面對人的老去、生病和死亡。 我忽然發現,這些和我熟悉的西方醫療概念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我開始靜靜的去體會,那些我全然 ...

2007南方影展_即將上映_(校園志工熱情밠…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07-09-30T14:22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作者: puddingss (布丁) 看板: Indie-Film 標題: [情報] 2007南方影展_即將上映_(校園志工熱情밠… 時間: Sun Sep 30 14:21:17 2007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puddingss ...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開眼‧見錢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07-09-28T20:31
適逢台灣電影一百年,CNEX在2007 年的十月, 誠摯的邀請您加入「開眼‧見錢」的行列。 《開眼‧見錢》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 時間:10/5~10/12 地點:台北敦南誠品 B2視聽室 活動網址: http://www.cnex.org.tw/documenta/2007/ 索票專線 ...

爵士浮生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07-09-28T02:31
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屌!! 音樂門外漢要看,裡面有好聽的音樂和MV以及碰觸不到的藝人與創作者的私密對談 音樂達人與創作者更要看,一整個是給你們激勵與鼓舞的紀錄片 這禮拜連續看了二部跟音樂相關的紀錄片,《搖滾世代》和《爵士浮生》 如果說《搖滾世代》是一個大時代底下的鉅觀觀察 那麼《爵士浮生》就是創作放大鏡的 ...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07-09-28T02:06
在地發聲,主動出擊: 第四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林文玲教授專訪 報導 / 陳平浩、林譽如 台灣目前的紀錄片熱潮,如果確實是有一支是朝向團結、向內凝聚、往一個中心凝縮、由「同一性」〈Identity〉邏輯進行導引的力量的話,那麼民族誌影展也許可以發揮一股恰好反向、或者至少與之抗衡調整的力量。 人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