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半年中港台電影市場分析 - 電影院

By Zenobia
at 2010-07-25T06:53
at 2010-07-25T06:53
Table of Contents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
0,4993,11050703+122010072300484,00.html
大螢幕報馬仔-3D立體夯 小品驚喜 2010上半年中港台電影市場分析
2010-07-23 工商時報
2010年上半年球電影票房持續創新高,不僅北美市場攀升,兩岸三地也上揚。尤以
中國電影市場表現突出,較去年同期成長80%,香港與台北也各增長19.8%、30%。
2009年底上映的「阿凡達」讓全球觀眾見識3D立體電影魅力,跨年度驚人票房是讓
中港台電影市場成長的大功臣,尤其在中國寫下13.5億人民幣(約63.2億元)的紀錄(也
是全球第二高票房)。隨後上映主打全3D立體的真人演出電影「魔境夢遊」、「超世紀封
神榜」,也在兩岸三地有不錯票房;可惜的是,後兩者是用後期特效製作而成的「後期3D
電影」,3D立體效果表現不佳,導致觀眾口碑不理想。
華語電影也不讓外國電影專美於前,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參與演出的大陸香港合拍
電影「蘇乞兒」搶鮮推出,儘管3D立體效果僅14分鐘,後期3D立體效果也差強人意,但仍
是全球第一部搭上立體電影風潮的武俠電影。
台灣則先由太極影音推出與美國合作的IMAX 3D立體動畫科教長片「土星之謎」,
華人第一部全3D立體實拍的小成本電影「小丑魚」緊接著面市。
2010上半年中國國產電影票房超過億元人民幣的有8部,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除了「葉問2」、「錦衣衛」及「孔子」是中大製作電影,其他多數都算是中小型成本。
然而在中國市場名列前茅的華語片,目前除了甄子丹主演的「葉問2」與「錦衣衛」,在
兩岸三地還算吃得開,其餘電影皆與港台觀眾口味不盡相同,慘遭「水土不服」的下場。
不過香港賣座喜劇片「七十二家租客」、「花田囍事2010」等,在中國市場倒有不
錯成績;但具香港人文特色的小兵立大功電影「歲月神偷」、創台灣票房紀錄的在地文化
電影「艋舺」,都只能在本地市場風光。
此外中國本土小製作電影,只有香港導演葉偉民執導的「人在囧途」(票房1.75億
台幣)、台灣名模蕭薔主演「異度公寓」(票房9250萬台幣)票房獲利,其餘無論是台灣
偶像賀軍翔與林心如主演「活該你單身」(票房2100萬台幣)等約40部電影皆慘遭票房滑
鐵盧,即使有台灣明星撐場,也無一倖免。
反觀香港與台灣在地小品電影,不少在上半年均出現驚喜票房!香港的「歲月神偷
」、「分手說愛你」雖缺少完善行銷策略,題材分屬於不討喜的懷舊題材、DV拍攝手法,
但靠著口碑擴散,票房仍得以突破千萬港幣。
台灣也有類似例子,年初台資港製的紀錄片「音樂人生」,單廳上映且每日場次不
足,但在影片相關人員與企業包票的行銷操作下,成功達成北市百萬票房。接下來同屬小
眾題材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票房288萬)和「一閃一閃亮晶晶」(票房289萬)等
,運用同樣行銷手法,皆使票房能更上一層樓。
運用商業手法包裝的國片,在「艋舺」之後,「一頁台北」(票房1328萬)、「第
36個故事」(票房626萬)等順利接棒,讓台灣電影在2010年上半年呈現近年少見的百花
爭鳴。
總的來說,隨香港電影人才全面北上,香港與中國合拍片越來越「常規化」,「葉
問2」、「錦衣衛」的主要工作人員都是香港班底,但資金大多來自大陸,演員則是兩岸
三地大雜燴,這是目前中國與香港合拍電影的一大特點。
台灣進軍中國市場,雖比香港起步晚,可喜的是2010下半年將會有多部與中國合作
的電影陸續推出,包括三和娛樂的「台北飄雪」、山水電影的「戀愛通告」等。
未來兩岸三地電影交流合作只會更頻繁,也將能激起更多火花。
--
0,4993,11050703+122010072300484,00.html
大螢幕報馬仔-3D立體夯 小品驚喜 2010上半年中港台電影市場分析
2010-07-23 工商時報
2010年上半年球電影票房持續創新高,不僅北美市場攀升,兩岸三地也上揚。尤以
中國電影市場表現突出,較去年同期成長80%,香港與台北也各增長19.8%、30%。
2009年底上映的「阿凡達」讓全球觀眾見識3D立體電影魅力,跨年度驚人票房是讓
中港台電影市場成長的大功臣,尤其在中國寫下13.5億人民幣(約63.2億元)的紀錄(也
是全球第二高票房)。隨後上映主打全3D立體的真人演出電影「魔境夢遊」、「超世紀封
神榜」,也在兩岸三地有不錯票房;可惜的是,後兩者是用後期特效製作而成的「後期3D
電影」,3D立體效果表現不佳,導致觀眾口碑不理想。
華語電影也不讓外國電影專美於前,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參與演出的大陸香港合拍
電影「蘇乞兒」搶鮮推出,儘管3D立體效果僅14分鐘,後期3D立體效果也差強人意,但仍
是全球第一部搭上立體電影風潮的武俠電影。
台灣則先由太極影音推出與美國合作的IMAX 3D立體動畫科教長片「土星之謎」,
華人第一部全3D立體實拍的小成本電影「小丑魚」緊接著面市。
2010上半年中國國產電影票房超過億元人民幣的有8部,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除了「葉問2」、「錦衣衛」及「孔子」是中大製作電影,其他多數都算是中小型成本。
然而在中國市場名列前茅的華語片,目前除了甄子丹主演的「葉問2」與「錦衣衛」,在
兩岸三地還算吃得開,其餘電影皆與港台觀眾口味不盡相同,慘遭「水土不服」的下場。
不過香港賣座喜劇片「七十二家租客」、「花田囍事2010」等,在中國市場倒有不
錯成績;但具香港人文特色的小兵立大功電影「歲月神偷」、創台灣票房紀錄的在地文化
電影「艋舺」,都只能在本地市場風光。
此外中國本土小製作電影,只有香港導演葉偉民執導的「人在囧途」(票房1.75億
台幣)、台灣名模蕭薔主演「異度公寓」(票房9250萬台幣)票房獲利,其餘無論是台灣
偶像賀軍翔與林心如主演「活該你單身」(票房2100萬台幣)等約40部電影皆慘遭票房滑
鐵盧,即使有台灣明星撐場,也無一倖免。
反觀香港與台灣在地小品電影,不少在上半年均出現驚喜票房!香港的「歲月神偷
」、「分手說愛你」雖缺少完善行銷策略,題材分屬於不討喜的懷舊題材、DV拍攝手法,
但靠著口碑擴散,票房仍得以突破千萬港幣。
台灣也有類似例子,年初台資港製的紀錄片「音樂人生」,單廳上映且每日場次不
足,但在影片相關人員與企業包票的行銷操作下,成功達成北市百萬票房。接下來同屬小
眾題材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票房288萬)和「一閃一閃亮晶晶」(票房289萬)等
,運用同樣行銷手法,皆使票房能更上一層樓。
運用商業手法包裝的國片,在「艋舺」之後,「一頁台北」(票房1328萬)、「第
36個故事」(票房626萬)等順利接棒,讓台灣電影在2010年上半年呈現近年少見的百花
爭鳴。
總的來說,隨香港電影人才全面北上,香港與中國合拍片越來越「常規化」,「葉
問2」、「錦衣衛」的主要工作人員都是香港班底,但資金大多來自大陸,演員則是兩岸
三地大雜燴,這是目前中國與香港合拍電影的一大特點。
台灣進軍中國市場,雖比香港起步晚,可喜的是2010下半年將會有多部與中國合作
的電影陸續推出,包括三和娛樂的「台北飄雪」、山水電影的「戀愛通告」等。
未來兩岸三地電影交流合作只會更頻繁,也將能激起更多火花。
--
Tags:
電影院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日新小廳的座位

By Andrew
at 2010-07-25T00:55
at 2010-07-25T00:55
威秀電影票

By Lauren
at 2010-07-24T20:15
at 2010-07-24T20:15
高雄看全面啟動哪個好?

By Daniel
at 2010-07-24T19:22
at 2010-07-24T19:22
同是小廳(一般廳),京站日新哪個大

By Liam
at 2010-07-24T15:18
at 2010-07-24T15:18
全面啟動日新IMAX位置

By John
at 2010-07-24T11:48
at 2010-07-24T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