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灣電影現象淺談—紀錄片與獨立電影 - 台灣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2-01-03T21:44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F0mO9s7 ]

作者: fansss (新天堂樂園) 看板: movie
標題: [評論] 淺談2011台灣電影現象
時間: Tue Jan 3 21:43:34 2012

2011台灣電影現象淺談—紀錄片與獨立電影
文/林木材

刊於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子報
http://epaper.ctfa2.org.tw/epaper111230/2.htm

在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各種台灣電影頒獎盛會中,常常聽到得獎者舉起獎盃,以感性
或驕傲興奮的口吻說:「台灣電影要起飛了!」在不同的年份裡聽到這句話,我心裡總覺
得納悶,台灣電影到底是起飛後就快速降落,所以每年要重新起飛?還是其實一直沒有真
正起飛,始終只是在等待起飛?


台灣電影要起飛了!?

2011年台灣電影因為《雞排英雄》、《賽德克‧巴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翻滾吧!阿信》、《殺手歐陽盆栽》等作品傑出的票房表現,媒體及許多評論者都說
台灣電影復興了,要真正起飛了!這些破億、破千萬的票房數字,如果以「商業電影」的
邏輯思考,或許是「成功」的,其重要意義在於改變了一般觀眾對台灣電影的刻板印象,
最大貢獻則可能是吸引資金活水,活絡產業環境,並且以經驗法則去打造一個專屬於台灣
電影的行銷模式。

但票房數字並非等同影片本身的品質和成績。從幾個台灣指標性影展的獎項來看,今年(
2011)的金馬獎最佳影片頒給《賽德克‧巴萊》,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頒給黃信堯的紀錄
片《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和羅興階、王秀齡的《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
》(南方影展今年競賽類則夭折停辦);在國際影展中,獲得最好成績的,應是入圍波蘭
、德國、瑞士、加拿大等四國影展的李啟源的《河豚》。若再回頭比較去年(2010)的作
品,像是《父後七日》、《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台北星期天》、《艋舺》
等;前年(2009)則有《不能沒有你》、《臉》、《乘著光影旅行》、《野球孩子》、
《陽陽》、《聽說》等片。近年國片產量、品質其實相去不遠,但從影片類型的多樣性
來看,今(2011)年卻明顯偏向了大型製作,取材上則涵括了勵志、青春回憶的元素,
卻少了所謂的藝術電影以及異軍突起的小型獨立創作。

如果說這種轉向意味著「起飛」,那麼其所犧牲壓縮的,可能是較純粹的電影創作將被邊
緣化(譬如《牽阮的手》、《不一樣的月光》),可預見的未來市場上將有更多典型的「
商業電影」,至於是否產出「好」電影,反而成為次要的考量。而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商
業電影,能否有別於好萊塢、歐洲、香港或其他國家的商業電影,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捕
捉到台灣的命脈和文化,而非只是泡沫式的產業假象,反而才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紀錄片!?

以紀錄片來說,也有類似的情形。在院線市場中,有「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
影」一連六部片(《尋找背海的人》、《兩地》、《化城再來人》、《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逍遙遊》、《如霧起時》)的大規模上映;洪榮良的《阿爸》,楊力州的《被遺忘
的時光》、《青春啦啦隊》,和莊益增、顏蘭權的《牽阮的手》,都進入戲院,影片數量
和票房總合,應該都創下紀錄。

乍看之下,也許可以說台灣紀錄片適逢一個繁榮期,觀眾可以去戲院觀賞紀錄片,那個狹
小的紀錄片窄門似乎已不存在了。過去有許多台灣紀錄片是緩慢、沉重、費思的,相較之
下,上述紀錄片卻是易看、好懂、令人感動的,某種程度上,提供了觀眾娛樂和情感宣洩
效果,改變了大眾對紀錄片的印象。但較具「議題」或「思辯性」的紀錄片,則是在商業
映演之外的空間存活著,如江偉華講述野草莓運動的《廣場》採取自費的巡迴放映,但近
幾年來,像這樣推動紀錄片的討論和映演已越來越少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商業映演雖提高了紀錄片的能見度,如楊貴媚在擔任金馬獎頒獎人時
這麼介紹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他可是推動紀錄片上院線的重要推手…,提高了紀錄片的
曝光度,還有生存空間。」正因為曝光率高,再加上院線紀錄片的某些同質性,使得這類
紀錄片在某種程度上像是一種「典範」,而這個現象是否會影響紀錄片未來的走向和拍法
?值得觀察。粗淺來看,實驗和藝術導向的紀錄片則一直在影展中才有曝光機會,但無論
是哪一類型的紀錄片,擁有特殊形式或創新手法的作品並不多;除了觀點和議題的更迭外
,今年的台灣紀錄片其實少有新意,再現或捕捉真實的方式仍趨單一,這是較令人擔心的部分。

就以講述「歷史」為重心的《牽阮的手》為例,片中面對歷史影像的匱乏,只好訴諸「眼
見為憑」的概念,運用動畫和史料,較像是「新聞報導」,而非使用更具創造力的抽象手
法,(當然,當這段故事連「普遍地被認識」都談不上時,事實上也很難期待更具創造力
的書寫方式);面對主角田媽媽時,「愛情」與「歷史」的過分滿溢,影片則有成為單向
的人物傳記片或歷史教育影片的危險。


獨立電影!?

九○年代,台灣曾有一股「獨立電影」的風潮,進入二○○○年之後,這股風潮承接到紀
錄片的脈絡裡,但在現在的時空背景下,似乎很少人會去強調自己是在拍「獨立電影」了
。有趣的是,「獨立電影」是相對於「商業電影」而出現的辭彙,在台灣商業電影慘兮兮
的年代,有人說,所有台灣的電影都是獨立電影;那麼在商業電影復興的年代,有多少獨
立電影會再現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強調相對小眾或非主流,稍具有獨立精神的影展卻在慢慢消失
萎縮。二○○八年台灣國際動畫影展停辦,映像公與義影展在二○一○年停辦,二○一一
年南方影展停辦競賽類,轉型常態放映,地方志影展停辦,台灣國際實驗影展(EX!T)也
因各種因素縮小了,二○一一年剛創立的宜蘭噶瑪蘭國際短片節也在最近宣布停辦,有創
意和潛力的作品要擠進影展的窄門,困難度也增加了,真的是彼長此消?我們該怎麼理解
這種現象?

電影工業的創建固然值得期待,但如何平衡影像創作的各種型態,均衡發展、資源分配也
是重要的。過去常聽說「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環境如此惡劣,因此創作不須有
任何顧忌,天真純粹的心靈自然造就了許多不凡的作品;而現在則有人說:「最壞的時代
已經過去了,讓我們預約下一個黃金年代!」

可是,最好的時代,有沒有可能也是最壞的時代呢?



--
電影‧人生‧夢
http://woodlindoc.blogspot.com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電影藝文沙龍講座:「影展的故事」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2-01-03T20:44
◎主題:影展的故事─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時間:1月07日(六)16:00 ◎地點:高雄市電影館1F電影藝文沙龍 ◎主講者:資深紀錄片導演、影評人林木材 林木材曾任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影展統籌,並策劃菲律賓獨立電影先驅 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的回顧展。在2005年 ...

牽阮的手,一月上旬台北那裡可以看?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2-01-03T14:51
我是在國外唸書的學生 一月上旬待在台北,想說要看and#34;牽阮的手and#34; 不知道一月上旬台北那邊有放映哩? 感謝大家的回應 - ...

《賽德克》林口霧社街 下月熄燈剷平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2-01-03T13:13
2012-01-03 中國時報 林志勳/台北報導 《賽德克.巴萊》的拍攝場景「林口霧社街」搭電影熱潮,從去年9月14日開園至今創下 超過20萬人次遊園紀錄,卻傳出將在2月12日結束營業,原址將剷山拆屋、夷為平地另作 他用,宣告「霧社街」走入歷史,影迷對此莫不心痛。  對此,《賽德克》監製黃志明說,電影拍完 ...

台灣獨立製作網路電影-台灣隊長(1)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12-01-03T00:24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F0TM5W_ ] 作者: swpeter (小古) 看板: movie 標題: [分享]台灣獨立製作網路電影-台灣隊長(1) 時間: Tue Jan 3 00:04:19 2012 我們是台灣隊長製作團隊, 上次有po過預告片,這一次我們帶來正式影片 預計會拍四 ...

政大廣電-凹肚劇組畢業製作誠徵演員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2-01-02T20:22
從「→」開始輸入文字。並按ctrl+y將本行刪除 截止日期重複按ctrl+v可切換預覽模式 →2012/1/8 (日)18:00前 影片性質大型電影、獨立製作、畢業製作、學期作業、廣告MV、或電視 →畢業製作 劇組/團隊/公司介紹請附註所在縣市、團隊人數 →政治大學廣電系四年級 outdo凹肚劇組 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