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的法國凱撒獎 - 電影
By Ingrid
at 2014-03-22T13:58
at 2014-03-22T13:58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網址:http://bit.ly/1jjYalG
巴黎製片動態─2014的法國凱撒獎
文/王雅倫
三月二日的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是全球影壇的大事,從一月的金球獎,美國影藝工會
獎,到英國的BAFTA,一波波地把影迷和電影人推向屏息以待的懸疑結果。但是就在奧斯
卡金像獎頒發的前兩天,二月二十八日,法國也頒發最重要的電影獎:凱撒獎,相當於
法國電影的奧斯卡。雖然兩天之後的奧斯卡的確搶走了世界各大報的版面,但是今年凱
撒獎還是值得一提。
除了基本盤的女星走紅地毯之外,頒獎之後的報導大部份都為今年的得獎名單感到遺憾。
今年的大贏家無疑是《媽媽要我愛男人(Guillaume et les Garçons)》,一舉拿下最佳
男主角,最佳第一部劇情長片,最佳劇情片,最佳剪接和最佳改編劇本。自編自導自演
,成功地把叫好又叫座的舞台劇搬上大銀幕的導演是Guillaume Galienne。這部電影在
去年的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首映之後,曾獲得相當的好評,是導演以喜劇的手法,以
他和他母親的關係,以及他從小的性別認同為主軸所發展出來的故事,紀錄他如何從
家人眼中的“她”長大成現在的“他”,院線上映之後票房也相當亮眼,是2013法國
影壇的票房冠軍。
但是就像2010年的凱撒獎,在Tahar Rahim以《大預言家》同時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
新人獎之後,決定修改遊戲規則,禁止同一位演員可以同時被提名角逐這兩個獎項。
也許很快地凱撒獎的執委會就會公布,同一部劇情片不得同時角逐最佳第一部劇情長片
和最佳劇情片。為什麼呢?說來話長。
自從1976年凱撒獎創立以來,迄今只有3部法國電影成功地拿下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的
金棕櫚大奬,但是僅僅《愛‧慕(Amour)》同時拿到金棕櫚奬和凱撒獎的最佳影片。
然而《我和我的小鬼們(Entre les Murs)》,《在撒旦陽光下(Sous le Soleil de
Satan)》以及2013引起許多爭議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這
三部拿下金棕櫚奬卻在凱撒獎槓龜,這也許可以安慰《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導演
Abdellatif Kechiche, 他在拿到金棕櫚奬最佳影片之前,曾經以《家傳秘方(Le
Graine et le Mulet)》和 《愛情躲貓貓(L’Esquive)》兩度拿下凱撒獎的最佳劇情
片和最佳導演(金馬五十的導演專題單元有完整的介紹)。但為什麼他拿了坎城的大奬
,反而凱撒獎失之交臂?
難道是因為已經拿了兩次,所以把大奬讓給後起之秀?凱撒獎肯定新進導演的作法固然
無可厚非,但是如何解釋今年的最佳導演獎,居然又給了凱撒獎的常客羅曼波蘭斯基《
穿裘皮的維納斯(Venus à la fourrure)》?他可是第四次得獎,連他自己在領獎時都
一頭霧水,不懂為什麼是他得獎。
簡單來說,《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所引起的爭議和負面的聲音,不但徹底封鎖了這部
片子進軍奧斯卡的機會,也嚴重影響了它在凱撒獎的命運。投票的電影產業代表以投票
來表示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態度,與其說是對電影投票,不如說他們是直接對導演
Abdellatif Kechiche投下了反對票,間接否定了《藍色》一片的藝術價值。
唯一慶幸的是《藍色》的女主角Adèle Exarchopoulos 拿到了最佳女演員新人獎,沒
讓這部精彩的電影全軍覆沒。就像另外一部倍受矚目的《湖畔春光(L’inconnu du
Lac)》也只拿到最佳男主角獎。凱撒獎一向被批評對喜劇片不友善,沒想到今年的幾
項大奬,除了上述的《媽媽要我愛男人》,另一部喜劇片《九月懷胎(9 Mois Fermes)
》也出人意表的拿下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著劇本。喜劇片成了凱撒獎逃避爭議的安全
選擇。
這樣的得獎名單讓整個晚會的氣氛相當尷尬。《湖畔春光》和《藍色》的劇組都沒有
出席頒獎典禮之後的晚宴。連帶影響到晚會電視轉播的收視率也是歷年來最低。唯一
的亮點,是和男友一起出席晚會並獲得頒發特別獎的美國女星史卡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以及她的孕聞揣測。
還有,2014開年之後,震撼法國政壇的總統緋聞事件,事發之後一直成功地躲避媒體及
狗仔,被提名為最佳女配角的Julie Gayet居然在最後一刻,出乎意料的現身頒獎晚會
,造成不少的騷動,她參加主演的電影《Le Quai D’Orsay》(“ 紙牌屋”的法文
喜劇版)正是描寫法國政壇的幕後權力角力遊戲。雖然是部和《藍色》一樣由暢銷漫畫
改編的喜劇電影,卻遺憾地沒有得獎。如果她上台領獎,絕對會改寫凱撒獎頒獎的收視
率紀錄。
-------------------------------------
心得:看來「最溫暖顏色」即使在法國評價以正面居多,
但他光是素材與後續導演/兩位主角合作到翻臉的風波,
還是多少影響到投票者對這部電影的好感度
另外這也讓我好奇,即使是法國這樣性態度與產業都開放的國家,
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保守勢力?
--
巴黎製片動態─2014的法國凱撒獎
文/王雅倫
三月二日的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是全球影壇的大事,從一月的金球獎,美國影藝工會
獎,到英國的BAFTA,一波波地把影迷和電影人推向屏息以待的懸疑結果。但是就在奧斯
卡金像獎頒發的前兩天,二月二十八日,法國也頒發最重要的電影獎:凱撒獎,相當於
法國電影的奧斯卡。雖然兩天之後的奧斯卡的確搶走了世界各大報的版面,但是今年凱
撒獎還是值得一提。
除了基本盤的女星走紅地毯之外,頒獎之後的報導大部份都為今年的得獎名單感到遺憾。
今年的大贏家無疑是《媽媽要我愛男人(Guillaume et les Garçons)》,一舉拿下最佳
男主角,最佳第一部劇情長片,最佳劇情片,最佳剪接和最佳改編劇本。自編自導自演
,成功地把叫好又叫座的舞台劇搬上大銀幕的導演是Guillaume Galienne。這部電影在
去年的坎城影展導演雙周單元首映之後,曾獲得相當的好評,是導演以喜劇的手法,以
他和他母親的關係,以及他從小的性別認同為主軸所發展出來的故事,紀錄他如何從
家人眼中的“她”長大成現在的“他”,院線上映之後票房也相當亮眼,是2013法國
影壇的票房冠軍。
但是就像2010年的凱撒獎,在Tahar Rahim以《大預言家》同時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
新人獎之後,決定修改遊戲規則,禁止同一位演員可以同時被提名角逐這兩個獎項。
也許很快地凱撒獎的執委會就會公布,同一部劇情片不得同時角逐最佳第一部劇情長片
和最佳劇情片。為什麼呢?說來話長。
自從1976年凱撒獎創立以來,迄今只有3部法國電影成功地拿下了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的
金棕櫚大奬,但是僅僅《愛‧慕(Amour)》同時拿到金棕櫚奬和凱撒獎的最佳影片。
然而《我和我的小鬼們(Entre les Murs)》,《在撒旦陽光下(Sous le Soleil de
Satan)》以及2013引起許多爭議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這
三部拿下金棕櫚奬卻在凱撒獎槓龜,這也許可以安慰《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的導演
Abdellatif Kechiche, 他在拿到金棕櫚奬最佳影片之前,曾經以《家傳秘方(Le
Graine et le Mulet)》和 《愛情躲貓貓(L’Esquive)》兩度拿下凱撒獎的最佳劇情
片和最佳導演(金馬五十的導演專題單元有完整的介紹)。但為什麼他拿了坎城的大奬
,反而凱撒獎失之交臂?
難道是因為已經拿了兩次,所以把大奬讓給後起之秀?凱撒獎肯定新進導演的作法固然
無可厚非,但是如何解釋今年的最佳導演獎,居然又給了凱撒獎的常客羅曼波蘭斯基《
穿裘皮的維納斯(Venus à la fourrure)》?他可是第四次得獎,連他自己在領獎時都
一頭霧水,不懂為什麼是他得獎。
簡單來說,《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所引起的爭議和負面的聲音,不但徹底封鎖了這部
片子進軍奧斯卡的機會,也嚴重影響了它在凱撒獎的命運。投票的電影產業代表以投票
來表示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態度,與其說是對電影投票,不如說他們是直接對導演
Abdellatif Kechiche投下了反對票,間接否定了《藍色》一片的藝術價值。
唯一慶幸的是《藍色》的女主角Adèle Exarchopoulos 拿到了最佳女演員新人獎,沒
讓這部精彩的電影全軍覆沒。就像另外一部倍受矚目的《湖畔春光(L’inconnu du
Lac)》也只拿到最佳男主角獎。凱撒獎一向被批評對喜劇片不友善,沒想到今年的幾
項大奬,除了上述的《媽媽要我愛男人》,另一部喜劇片《九月懷胎(9 Mois Fermes)
》也出人意表的拿下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著劇本。喜劇片成了凱撒獎逃避爭議的安全
選擇。
這樣的得獎名單讓整個晚會的氣氛相當尷尬。《湖畔春光》和《藍色》的劇組都沒有
出席頒獎典禮之後的晚宴。連帶影響到晚會電視轉播的收視率也是歷年來最低。唯一
的亮點,是和男友一起出席晚會並獲得頒發特別獎的美國女星史卡莉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以及她的孕聞揣測。
還有,2014開年之後,震撼法國政壇的總統緋聞事件,事發之後一直成功地躲避媒體及
狗仔,被提名為最佳女配角的Julie Gayet居然在最後一刻,出乎意料的現身頒獎晚會
,造成不少的騷動,她參加主演的電影《Le Quai D’Orsay》(“ 紙牌屋”的法文
喜劇版)正是描寫法國政壇的幕後權力角力遊戲。雖然是部和《藍色》一樣由暢銷漫畫
改編的喜劇電影,卻遺憾地沒有得獎。如果她上台領獎,絕對會改寫凱撒獎頒獎的收視
率紀錄。
-------------------------------------
心得:看來「最溫暖顏色」即使在法國評價以正面居多,
但他光是素材與後續導演/兩位主角合作到翻臉的風波,
還是多少影響到投票者對這部電影的好感度
另外這也讓我好奇,即使是法國這樣性態度與產業都開放的國家,
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保守勢力?
--
All Comments
By Valerie
at 2014-03-24T21:50
at 2014-03-24T21:50
By Sierra Rose
at 2014-03-29T09:06
at 2014-03-29T09:06
By Ophelia
at 2014-04-02T13:52
at 2014-04-02T13:52
By Valerie
at 2014-04-04T18:14
at 2014-04-04T18:14
By Sandy
at 2014-04-06T21:44
at 2014-04-06T21:44
By Audriana
at 2014-04-08T06:48
at 2014-04-08T06:48
By Olive
at 2014-04-12T04:57
at 2014-04-12T04:57
By Jacky
at 2014-04-16T09:28
at 2014-04-16T09:28
By Hazel
at 2014-04-17T20:05
at 2014-04-17T20:05
By Aaliyah
at 2014-04-21T13:43
at 2014-04-21T13:43
By Ida
at 2014-04-25T17:29
at 2014-04-25T17:29
By Anonymous
at 2014-04-28T15:59
at 2014-04-28T15:59
By William
at 2014-05-02T23:18
at 2014-05-02T23:18
By Emily
at 2014-05-06T16:22
at 2014-05-06T16:22
By Dora
at 2014-05-11T09:50
at 2014-05-11T09:50
By Jack
at 2014-05-13T06:27
at 2014-05-13T06:27
By Victoria
at 2014-05-14T17:05
at 2014-05-14T17:05
By Annie
at 2014-05-17T17:10
at 2014-05-17T17:10
By Emma
at 2014-05-19T04:29
at 2014-05-19T04:29
By Zora
at 2014-05-19T08:55
at 2014-05-19T08:55
By Frederica
at 2014-05-21T22:50
at 2014-05-21T22:50
By Ina
at 2014-05-26T20:44
at 2014-05-26T20:44
By Faithe
at 2014-05-30T13:27
at 2014-05-30T13:27
By Oscar
at 2014-05-31T15:46
at 2014-05-31T15:46
By Elma
at 2014-06-04T14:06
at 2014-06-04T14:06
Related Posts
羅素盧教宗看《挪亞》 被打槍
By James
at 2014-03-22T13:27
at 2014-03-22T13:27
好萊塢最常見配角 大片總有他身影
By Edwina
at 2014-03-22T13:27
at 2014-03-22T13:27
傑克葛倫霍 「聖母峰」全裸露屁股
By Carol
at 2014-03-22T13:25
at 2014-03-22T13:25
噬血戀人
By Ethan
at 2014-03-22T12:44
at 2014-03-22T12:44
自由之心-To Survive or To Live
By Ursula
at 2014-03-22T12:14
at 2014-03-22T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