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壯士[有雷] - 電影

By Anthony
at 2007-03-08T23:16
at 2007-03-08T23:16
Table of Contents
看了300壯士
第一次有種看完片子之後,再看到電影海報還能有種氣氛完全吻合的感覺。
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人直接且深刻的印象。
盡量不提到內容(當然也是有無法可避的提到一些...),說一下拍攝的畫面和鏡頭。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寫實,倒不如說是"血"實,用了種近似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人在戰爭過
程中的種種肢體表現,血的濺射,以及堆積成山的屍體的表現。
幾個讓人覺得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除了在衣著和平房場景之外,一些戰爭的殘骸和爭鬥
時的場景設計也能作到讓人有深刻的印象,屠殺過後的村民,存在枝頭上的屍體,以人為
泥堆砌而成的防禦牆,踏著屍體前進的斯巴達士兵。
它想表達的震撼,是用很強而暴露的暴力來達成。
也是如此,內心的表現顯得弱了一些,雖然也在過程中表現出了兒女情長,親情、國家之
情,同袍之情...但在整部片的過程中,真正能夠貫徹的,是一種大膽而慷慨附義的心情。
背景音樂的表現讓我覺得為這部片加了不少的分數,史詩的音樂效果,不能否認還是有些
地方會與刻版印象中相仿,但在層層疊加的效果之下,另外幾個特意的音效表現,比方是
在遭受屠村之後的殘跡,突如其來的爆炸聲的確會達到讓凝神緊張的感覺瞬間受到吸引,
再配合鏡頭的運動,能夠讓視線隨著攝影機的方向而前往。
運鏡的設計上,讓我想到了幾部片,像是英雄本色、決戰時刻、末代武士...似乎會有一
些衝殺或是團戰的影子是重覆的,這部片在運用上,除了快剪之外,特別的強調大特寫是
它的主要鏡頭手法,尖矛的特寫、眼神的特寫、肢體、嘴脣...除了強調下一秒會發生的
事件,另外的用途就是在一個階段的中段讓人有所喘息,並且直接的將鏡頭定格在所特寫
帶給人直接的震憾,同時間,響起音效。
主要說到的動作設計,也與上述幾部片有相似之處,再加上另一部特洛依-木馬屠城,特
洛依所表現的,除了軍隊的氣勢之外,主要幾次的戰鬥,都是以單人的對決帶出整部戲的
張力,而300壯士則是以小團塊與極多數的差距來表現彼此之間的力量。也是如此,這部
片處理了大多是以較大片的人海為主,雖然還是有些鏡頭是以特效見長,但至少也營造了
整體的氣氛。
慢與快的交替是這它在處理戰動場面時的主要方式,除了快剪,在全景時的畫面會有不預
期的慢動作交換,再用加速的方式將每個鏡頭(或是人物的動作)往下帶過,甚至是血的飛
濺、武器的交擊、人群的衝撞,都會利用這種"快、慢、快"的手法剪接。
明暗的對比相當強烈,也特別強調人物的線條,色彩的鮮豔程度讓我想到了VIDOCQ,同樣
是一種"滿溢"的程度,極度的飽合也讓色彩的攻擊性提高不少。整部片的主要色調分為兩
大部份,暗的藍灰色與豔的金紅色,儘管有交歡的場景仍是以藍灰色的色調帶過,雖然表
現激情但卻也透露出即將來臨的傷感。而戰爭的畫面則是以斯巴達的紅色披風(上衣?)與
金色大盾為主體,另外為了強調出波斯的奢華,也以金色系為主,強烈的對比度讓極亮與
極暗之間的差異讓人炫目。
話說至此,還是不免有些覺得這部片子的誇飾,但為了紀念這300百壯士的英魂,如此的
程度也不算為過了。只是在分鏡的設計上還是不免小小的抱怨一下,或許是為了突顯戰士
的決心與效果,但在許多肢體頭顱的"飛躍"上著墨太多,讓人有種頓時"噗哧"的感覺...
另外最後的箭如雨下...也讓我想到了張藝謀導演的某部武俠片...|||
對於喜愛史詩片的人而言,在拍攝上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不太喜歡過份血腥的內容...可能就要退避三舍了。
簡單的分享一下...難得有特映會的票
以上。初次po文,還請版上大大指教~"~...
--
--
第一次有種看完片子之後,再看到電影海報還能有種氣氛完全吻合的感覺。
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人直接且深刻的印象。
盡量不提到內容(當然也是有無法可避的提到一些...),說一下拍攝的畫面和鏡頭。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寫實,倒不如說是"血"實,用了種近似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人在戰爭過
程中的種種肢體表現,血的濺射,以及堆積成山的屍體的表現。
幾個讓人覺得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除了在衣著和平房場景之外,一些戰爭的殘骸和爭鬥
時的場景設計也能作到讓人有深刻的印象,屠殺過後的村民,存在枝頭上的屍體,以人為
泥堆砌而成的防禦牆,踏著屍體前進的斯巴達士兵。
它想表達的震撼,是用很強而暴露的暴力來達成。
也是如此,內心的表現顯得弱了一些,雖然也在過程中表現出了兒女情長,親情、國家之
情,同袍之情...但在整部片的過程中,真正能夠貫徹的,是一種大膽而慷慨附義的心情。
背景音樂的表現讓我覺得為這部片加了不少的分數,史詩的音樂效果,不能否認還是有些
地方會與刻版印象中相仿,但在層層疊加的效果之下,另外幾個特意的音效表現,比方是
在遭受屠村之後的殘跡,突如其來的爆炸聲的確會達到讓凝神緊張的感覺瞬間受到吸引,
再配合鏡頭的運動,能夠讓視線隨著攝影機的方向而前往。
運鏡的設計上,讓我想到了幾部片,像是英雄本色、決戰時刻、末代武士...似乎會有一
些衝殺或是團戰的影子是重覆的,這部片在運用上,除了快剪之外,特別的強調大特寫是
它的主要鏡頭手法,尖矛的特寫、眼神的特寫、肢體、嘴脣...除了強調下一秒會發生的
事件,另外的用途就是在一個階段的中段讓人有所喘息,並且直接的將鏡頭定格在所特寫
帶給人直接的震憾,同時間,響起音效。
主要說到的動作設計,也與上述幾部片有相似之處,再加上另一部特洛依-木馬屠城,特
洛依所表現的,除了軍隊的氣勢之外,主要幾次的戰鬥,都是以單人的對決帶出整部戲的
張力,而300壯士則是以小團塊與極多數的差距來表現彼此之間的力量。也是如此,這部
片處理了大多是以較大片的人海為主,雖然還是有些鏡頭是以特效見長,但至少也營造了
整體的氣氛。
慢與快的交替是這它在處理戰動場面時的主要方式,除了快剪,在全景時的畫面會有不預
期的慢動作交換,再用加速的方式將每個鏡頭(或是人物的動作)往下帶過,甚至是血的飛
濺、武器的交擊、人群的衝撞,都會利用這種"快、慢、快"的手法剪接。
明暗的對比相當強烈,也特別強調人物的線條,色彩的鮮豔程度讓我想到了VIDOCQ,同樣
是一種"滿溢"的程度,極度的飽合也讓色彩的攻擊性提高不少。整部片的主要色調分為兩
大部份,暗的藍灰色與豔的金紅色,儘管有交歡的場景仍是以藍灰色的色調帶過,雖然表
現激情但卻也透露出即將來臨的傷感。而戰爭的畫面則是以斯巴達的紅色披風(上衣?)與
金色大盾為主體,另外為了強調出波斯的奢華,也以金色系為主,強烈的對比度讓極亮與
極暗之間的差異讓人炫目。
話說至此,還是不免有些覺得這部片子的誇飾,但為了紀念這300百壯士的英魂,如此的
程度也不算為過了。只是在分鏡的設計上還是不免小小的抱怨一下,或許是為了突顯戰士
的決心與效果,但在許多肢體頭顱的"飛躍"上著墨太多,讓人有種頓時"噗哧"的感覺...
另外最後的箭如雨下...也讓我想到了張藝謀導演的某部武俠片...|||
對於喜愛史詩片的人而言,在拍攝上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不太喜歡過份血腥的內容...可能就要退避三舍了。
簡單的分享一下...難得有特映會的票
以上。初次po文,還請版上大大指教~"~...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Zora
at 2007-03-11T02:29
at 2007-03-11T02:29

By Audriana
at 2007-03-14T17:07
at 2007-03-14T17:07

By Jack
at 2007-03-19T09:34
at 2007-03-19T09:34

By Vanessa
at 2007-03-20T13:01
at 2007-03-20T13:01

By Emma
at 2007-03-23T11:07
at 2007-03-23T11:07

By Irma
at 2007-03-24T07:13
at 2007-03-24T07:13

By Mason
at 2007-03-28T02:28
at 2007-03-28T02:28

By Oliver
at 2007-03-30T19:53
at 2007-03-30T19:53
Related Posts
當幸福來敲門

By Liam
at 2007-03-08T19:24
at 2007-03-08T19:24
悲涼滑稽的生命敘事~~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

By Tracy
at 2007-03-08T18:23
at 2007-03-08T18:23
當幸福來敲門

By Olivia
at 2007-03-08T16:12
at 2007-03-08T16:12
Always幸福的三丁目

By Kumar
at 2007-03-08T03:20
at 2007-03-08T03:20
今晚地獄座無虛席,鐵血的鎮魂歌:300壯士(1)

By Daniel
at 2007-03-08T02:16
at 2007-03-08T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