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Days: 自行找答案 - 電影
![Charlie avatar](/img/cat3.jpg)
By Charlie
at 2016-06-11T15:40
at 2016-06-11T15:40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420
http://blackash.pixnet.net/blog/post/31521673-400-days--
這部片我沒有打算做太細膩的分析,因為看到最後我認為它之所以非常有趣,就是觀眾必
須自己去觀察、掌握細節然後推敲結局。
故事的主軸在講四名不同領域的太空人被安排至一個心理實驗,測試在模擬太空船內400
天不見天日的環境下心理狀態的變化。故事的主角Theo和另名心理學家成員Emily在實驗
前剛分手,因此實驗初期Theo身為艦長卻是對這個活動最不熱衷的人。Dvorak是其中最熱
血、情緒最不穩定、好健身且有嚴重自戀傾向的人。而最後一名成員Bug則是生物學家,
性格較敏感脆弱、情感豐富且在任務過程中極度思念女兒。
在這400天的過程中,劇情安插了非常多讓觀眾以為這就是一觸即發的伏筆,例如Emily每
天固定為他們注射特定但不明的藥物;或者與外界訊號中斷以後Dvorak無法藉由上傳自己
影片獲得被認同的滿足,且對Emily求歡又被拒 ,由自身認同開始崩解並漸漸對他人的認
知也產生扭曲;又或者Bug過度思念家人而漸漸產生社交退縮,鑽牛角尖且抑鬱,意外在
溫室發現的老鼠也被Dvorak盛怒下踩死....還有許多不確定背後埋藏了或未來可能觸發什
麼的事件。
直到有一天有長相怪異的不明人類闖入,加上意外發現那次造成訊號中斷的強大震盪也使
得內部系統損壞,氧氣已不足夠所有人使用。於是看到這邊是否是否覺得和<太陽浩劫>後
面的劇情有點相似、還是要開啟自相殘殺的老梗情節嗎? 不,這才是故事的開始。
我認為在故事線拉到這裡之前,我甚至一邊看都在一邊整理批評的點了。因為我確實以為
事情應該要由上述那些種種,如過去看過的災難或太空電影一樣為前提做「直線的」延伸
。由於每個人的狀態並沒有花很長的篇幅去醞釀、推進,如果單純只是這樣那其實非常草
率。但隨著劇情走向超展開,我開始認為這些看似「伏筆」的東西其實只是說故事的人想
釣魚。最有趣的就是,它從頭到尾都在放餌,直到最後釣上什麼魚,你大概要自己去猜了
。
這部片沒有在台灣正式上映,但google "400 days end" 有不少國外網友熱烈地討論並推
測結局。建議大家可以看到過一遍以後,再回頭審視第二遍細節,因為選擇性注意可能使
你當初遺漏什麼,卻是看到最後的暗示回頭才會再次注意的。至於導演(Matt Osterman,
同時也身兼編劇) 究竟有沒有既定的唯一真相...相信觀眾都是抱著「有」的前提才有動
力做各種熱烈的討論。但如果沒有,我反而佩服導演在運用細節暗示引導觀眾產生眾多猜
想上的高明技巧。可以做到單一結論的引導很容易,要搞得沒頭沒腦各種可能都說不通也
很容易,但若要像七巧板大家能不斷挖出不同細節拼湊出不一樣的合理推斷--那在細節的
構思上就得十分純熟了。
這部電影在IMDB和爛番茄的觀眾投票上都意外得到非常低的分數,影評人的結果倒還沒出
來。但這部片以大眾取向而言其實一點也不難嚼,只是對於需要在電影的最後得到明確前
因後果的答案的觀眾來說可能不太能夠被滿足罷了。對於有實驗性題材或敘事手法的觀眾
來說是非常回味無窮的。
圖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420
http://blackash.pixnet.net/blog/post/31521673-400-days--
--
http://blackash.pixnet.net/blog/post/31521673-400-days--
這部片我沒有打算做太細膩的分析,因為看到最後我認為它之所以非常有趣,就是觀眾必
須自己去觀察、掌握細節然後推敲結局。
故事的主軸在講四名不同領域的太空人被安排至一個心理實驗,測試在模擬太空船內400
天不見天日的環境下心理狀態的變化。故事的主角Theo和另名心理學家成員Emily在實驗
前剛分手,因此實驗初期Theo身為艦長卻是對這個活動最不熱衷的人。Dvorak是其中最熱
血、情緒最不穩定、好健身且有嚴重自戀傾向的人。而最後一名成員Bug則是生物學家,
性格較敏感脆弱、情感豐富且在任務過程中極度思念女兒。
在這400天的過程中,劇情安插了非常多讓觀眾以為這就是一觸即發的伏筆,例如Emily每
天固定為他們注射特定但不明的藥物;或者與外界訊號中斷以後Dvorak無法藉由上傳自己
影片獲得被認同的滿足,且對Emily求歡又被拒 ,由自身認同開始崩解並漸漸對他人的認
知也產生扭曲;又或者Bug過度思念家人而漸漸產生社交退縮,鑽牛角尖且抑鬱,意外在
溫室發現的老鼠也被Dvorak盛怒下踩死....還有許多不確定背後埋藏了或未來可能觸發什
麼的事件。
直到有一天有長相怪異的不明人類闖入,加上意外發現那次造成訊號中斷的強大震盪也使
得內部系統損壞,氧氣已不足夠所有人使用。於是看到這邊是否是否覺得和<太陽浩劫>後
面的劇情有點相似、還是要開啟自相殘殺的老梗情節嗎? 不,這才是故事的開始。
我認為在故事線拉到這裡之前,我甚至一邊看都在一邊整理批評的點了。因為我確實以為
事情應該要由上述那些種種,如過去看過的災難或太空電影一樣為前提做「直線的」延伸
。由於每個人的狀態並沒有花很長的篇幅去醞釀、推進,如果單純只是這樣那其實非常草
率。但隨著劇情走向超展開,我開始認為這些看似「伏筆」的東西其實只是說故事的人想
釣魚。最有趣的就是,它從頭到尾都在放餌,直到最後釣上什麼魚,你大概要自己去猜了
。
這部片沒有在台灣正式上映,但google "400 days end" 有不少國外網友熱烈地討論並推
測結局。建議大家可以看到過一遍以後,再回頭審視第二遍細節,因為選擇性注意可能使
你當初遺漏什麼,卻是看到最後的暗示回頭才會再次注意的。至於導演(Matt Osterman,
同時也身兼編劇) 究竟有沒有既定的唯一真相...相信觀眾都是抱著「有」的前提才有動
力做各種熱烈的討論。但如果沒有,我反而佩服導演在運用細節暗示引導觀眾產生眾多猜
想上的高明技巧。可以做到單一結論的引導很容易,要搞得沒頭沒腦各種可能都說不通也
很容易,但若要像七巧板大家能不斷挖出不同細節拼湊出不一樣的合理推斷--那在細節的
構思上就得十分純熟了。
這部電影在IMDB和爛番茄的觀眾投票上都意外得到非常低的分數,影評人的結果倒還沒出
來。但這部片以大眾取向而言其實一點也不難嚼,只是對於需要在電影的最後得到明確前
因後果的答案的觀眾來說可能不太能夠被滿足罷了。對於有實驗性題材或敘事手法的觀眾
來說是非常回味無窮的。
圖文版: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420
http://blackash.pixnet.net/blog/post/31521673-400-days--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厲陰宅VS出神入化2
![Emma avatar](/img/cat4.jpg)
By Emma
at 2016-06-11T15:19
at 2016-06-11T15:19
看完厲陰宅2, 無法睡覺
![Eartha avatar](/img/elephant.jpg)
By Eartha
at 2016-06-11T15:06
at 2016-06-11T15:06
獻給大衛鮑伊!《魔獸》導演竟是傳奇之子
![Eden avatar](/img/elephant.jpg)
By Eden
at 2016-06-11T15:05
at 2016-06-11T15:05
《魔獸:崛起》全球票房已累積高達1.6億美元
![Kristin avatar](/img/girl3.jpg)
By Kristin
at 2016-06-11T15:00
at 2016-06-11T15:00
魔境夢遊:時光怪客
![Frederic avatar](/img/boy2.jpg)
By Frederic
at 2016-06-11T14:30
at 2016-06-11T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