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fix)十大打破法則的電影 - 電影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6-05-27T00:45

Table of Conten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GzVdTVUI

先說明標題的"法則"一下.
那並不是每個從影人都要從小學起的,
也不是違反的話會被抓去勞動或什麼的,
而是從好萊塢崛起,到黃金時代,
最後成為世界電影主流之時,
導演,攝影師,剪輯師等人逐漸找到一些公式,
讓觀眾容易進入狀況,也容易投入心思,
進而賺大錢來拍更多電影.

但是公式用太多次會惹人生厭,
而且又不是一定非這樣那樣做不可,
更何況有時公式會箝制住想像力的邊界.
所以這份榜單將帶你一覽那些不同以往認知的電影.

警告:有些視覺上玩得過火的電影,
可能會導致部分觀眾心理或生理不適.

----------------(00:19)----------------
當年那些從影人第一個找到的公式,
就是讓角色不與觀眾互動,
使觀眾不認為自己在看電影,
而是在那個虛構的世界之中,進而有心理上的投入.

這個電影與觀眾間的界線就是所謂"第四道牆",
而打破第四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跟觀眾互動.
例如Annie Hall(安妮霍爾,1977),
Spaceballs(星戰歪傳,1987),
Horse Feathers(馬毛,1932),
JCVD(打不死的男人,比利時,2008),
The Great Train Robbery(火車大劫案,1903),
和Pierrot le Fou(狂人皮埃洛,法國,1965).
還有別的辦法,例如Spike Lee的電影中,
會讓鏡頭直接對著角色的正臉,
讓觀眾以為他們在跟自己對話.
(這裡的例子是Do the Right Thing(為所應為,1989)

但其中最狠的應該是Dogville(厄夜變奏曲,2003),
別說第四牆,Lars von Trier把所有的牆都給拆了.
然而正是因為觀眾知道這不是真的發生過,
反而讓這部電影多了黑箱劇場那種魅力,
成為我們的第十名.

----------------(02:16)----------------
當然,還有別種提醒觀眾這只是電影的方法.
一些視覺效果也是可以達成類似成效.
現在我們先談剪輯.
一般來說,導演會要求剪接愈順暢愈好,
時機要對,理由要有,以免觀眾會受不了而出戲.

但Battleship Potemkin(波坦金戰艦,俄國,1925),
出現了同一個動作卻切成數個鏡頭的剪輯;
October(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俄國,1927),
是用象徵意義把兩個鏡頭作連接;
La Jetee(堤,法國,1962),
則是一堆相片按順序呈現而已.

但第九名是Jean-Luc Godard的作品:
Breathless(斷了氣,法國,1960).
這種把明明可以慢慢呈現的先後順序,
一口氣跳接在更短的時間上的技術,
使得這種剪輯顯得相當人工.
喜歡這招的認為這是"視覺上的爵士樂",
不喜歡的認為這打亂劇本,糟塌了整部片.
找來看看,你是哪一邊?

----------------(03:30)----------------
除了剪輯之外,另一個與攝影機有關的法則,
則是攝影機固定的地方必須可以輕易預期,
免得打斷觀眾的注意力.
但在Ugestu(雨月物語,日本,1953)
和Vagabond(無家無法,法國,1985)之中,
鏡頭突然緩緩移動到角色視野以外的地方,
讓我們一時無法理解攝影師是不是搞砸了,
但至少結果令人激賞.

但我們最想談的是180度定律.
一般來說攝影機不會從演員的一側移到另一邊,
免得角色從望向左邊突然變成向右之類,
打亂觀眾的專注力.但結果是,
鏡頭只能移動180度,即使到最大的限度,
也只是從左方角色的臉切到右方角色的臉,
然後就這麼來回切換到角色對話結束為止.

但Tokyo Story(東京物語,日本,1953)中,
小津安二郎超越了這個極限.
導演本來就是有所堅持的人,他的電影中,
沒有特寫,沒有鏡頭移動,沒有花俏的剪輯,
就是一群演員,對著攝影機,一直對話與互動.
怎麼不讓觀眾看膩這些對話?
他想出了360度攝影角度:
不是只把攝影機們放在一側,左右移動而已,
而是不斷改變鏡頭的角度,方向與位置.
當時搬動攝影機可能很麻煩,但結果是值得的:
片中對話不少,許多都超過十分鐘,
卻仍保有新鮮感,使觀眾不會感到厭煩,
第八名當之無愧.

----------------(05:03)----------------
當然還有其他的視覺效果獎,順便提提.
有些導演一開始把電影拍得很寫實,
但後來突然走偏鋒,無預警地嚇到了觀眾.
例如Orpheus(奧菲斯,法國,1950),
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遊,1968)
將近結尾的星際之門橋段,
和Throw Away Your Books, Rally in the Street
(拋開書本上街去,日本,1971).

在Andrei Rublev(安德烈盧布列夫,俄國,1966),
整部黑白電影,卻在結局時變得五顏六色;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單,1993)裡,
在一片黑白中卻有一個紅衣小女孩;
還有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
銀幕長寬比例換過了好多次.

但第七名,對傳統視覺美學觀念最大的挑釁,
首推Enter the Void(嗑到荼蘼,2009).
看起來不怎麼舒服對吧?
這部有關吸毒時靈魂忽遊的電影,
配上這種呈現效果正剛好,科學家說,
但對觀眾來說可能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06:10)----------------
談完表象,我們來談劇本.
通常我們會把電影分成驚悚,喜劇,恐怖等類型,
觀眾就比較不會帶著錯誤的期望觀賞.
但如果電影的一大部分都是這個類型,
後面卻突然超展開為另一類型,會發生什麼事?

例如Million Dollar Baby(登峰造擊,2004),
Audition(切膚之愛,日本,1999),
Life is Beautiful(美麗人生,義大利,1997),
Dead or Alive(DEAD OR ALIVE 犯罪者,日本,1999),
Sunshine(太陽浩劫,2006),
Fanaa(為愛毀滅,印度,2006),
和The Cabin in the Woods(詭屋,2012).

但其中玩得最過火的,即是第六名,
正是From Dusk till Dawn(惡夜追殺令,1998).
前半段是Quentin Tarantino編劇且演出,
未成名的喬治克隆尼主演的昆汀式黑幫碎嘴喜劇,
後半段卻是導演Robert Rodriguez的風格,
變成了屠殺吸血鬼的恐怖鬧劇.

----------------(07:35)----------------
每部電影中都有正派人物,英雄,或是主角,
讓觀眾隨著該角色進入故事並投入情感.
有趣的是,即使一些電影的主角是魚,是狗,是玩具,
他們還是用人的語言,遵守人的道德禮節.

但有時候不是這樣的.
Au Hasard Balthazar(驢子巴達薩,法國,1966),
主角是一隻負責搬運而飽受虐待的驢子;
Rubber(超能輪胎殺人事件,2010),
主角是一個會把人爆頭的輪胎.
另外,Phone Booth(絕命鈴聲,2002)
和Buried(活埋,2009)則把主角一人隔離開來,
使觀眾別無選擇地把那人視為英雄,
即使你不知道那人在此之前是不是壞蛋.
還有Russian Ark(創世紀,俄國,2002),
所有角色都不是主角,那頭銜屬於俄羅斯歷史本身.

而我們最愛的是Psycho(驚魂記,1960).
希區考克花了五十幾分鐘,
利用各種細節,視角與劇情,
讓我們以為這個女角是主角,會帶我們看完整篇故事.
然後她就死掉了.
或許這招被用過那麼多次之後(如Game of Thrones),
已不再那麼新奇,但以當年的標準而言,
這可是一大創新,所以登上我們的第五名.

----------------(08:53)----------------
大多數電影是開頭,然後中間,然後結尾,
一件事之後會接另一件事,
顯露出需要什麼之後,再顯示怎麼到手.

然而並非一定要先前因再後果.
Pulp Fiction(黑色追緝令,1994),
Momento(記憶拼圖,2000),
和Rashomon(羅生門,日本,1950),
用非線性敘事來吸引觀眾注意;
The Sweet Hereafter(意外的春天,1997)中,
首次出現用倒帶鏡頭說故事的技巧;
Run Lola Run(蘿拉快跑,德國,1998)中,
主角不論發生什麼事,第二天早晨卻都活得好好的;
Planet Terror(異星戰場,2007)的其中一段,
竟然把"底片遺失"一詞印在螢幕上,
用十秒鐘打斷原本的敘事結構;
還有Intolerance(忍無可忍,1916),
一口氣交叉敘述四個故事.

然而.第四名的寶座是給
Last Year at Marienbad(去年在馬倫巴,法國,1961).
雖然敘事上是男女之間的閒談,
但男角敘事中不知真偽的情境,女角的回憶,
和他們現處的時空交織在一起,
成為一個基本上無法了解的電影.
他們見過面嗎?還是沒有?
他們相愛嗎?還是沒有?
女主角是鬼嗎?還是活人?
看完全片仍沒有人答得出來,
只知道這是人生一定要體驗一次的經驗!

----------------(10:38)----------------
至少以上這些還有劇情,
但有些電影的劇情,一句話就可以講完了.

Clerk(瘋狂店員,1994):
幾個人在便利商店的生活.
Gummo(奇異小子,1997):
青少年在龍捲風肆虐後的村子中找樂子.
My Dinner with Andre(與安德黑的晚餐,1981):
兩名男子天南地北地從頭聊到尾.
Man with a Movie Camera(一個持攝影機的人,俄國,1929):
一個持攝影機的人在街頭拍來拍去.
Koyaanisqatsi(失衡生活,1982):
螢幕保護程式.
Cleo from 5 to 7(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法國,1962):
一位女歌手在等健檢報告時到處閒晃.
話雖如此,這些電影可都是各種獎項的常勝軍.

而劇情最短的是第三名: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
(珍妮德爾曼,比利時,1975):
流.水.帳.
在大約兩百分鐘的片長中,
女主角作家事,外出工作,睡覺,然後重覆好幾次.
即使只是掉一根湯匙,
都是劇情的重要記憶點.
其實導演是刻意要我們正視一件事:
既然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流水帳,
為什麼你會指望別人的生活不是流水帳?
為什麼看別人的流水帳生活會令你不耐?
為什麼你會假設別人的生活多采多姿?

----------------(12:06)----------------
丟掉故事會變成前面提到那樣,
但丟掉邏輯會怎麼樣?
第二名,歡迎來到一加一等於藍色的領域.

例如Daisies(野雛菊,捷克,1966),
The Holy Mountain(聖山,1973),
Eraserhead(橡皮頭,1977),
Inland Empire(內陸帝國,2006),
Enemy(雙面危敵,2013),
和The Lobster(單身動物園,2015),
都是讓觀眾摸不著頭緒的電影.

但說到超現實主義,一定要提到一位傳奇:
Luis Bunuel,因為他的每部電影都是這種類型.
但如果只能挑一部講,我們選擇的是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法國,1972).
簡單來說,劇情是一群人不斷試圖一起用餐,
卻眼看到手的餐點被搗亂得一口都吃不下去.
有時是被警察趕出警察局,
有時發現他們在劇場舞台上,被一群人盯著看,
還有一次被揪出去約砲的.
你必須親眼看過才知道他們在幹嘛.

----------------(13:34)----------------
雖然超現實主義成功地讓我們不經大腦,
就可以直接感到心靈上的衝擊,
但有些資歷爐火純青的導演,
就是有辦法用其他方式,重擊觀眾的心靈,
卻沒有人能用任何理論來解釋這是怎麼發生的.

例如二度提名的2001太空漫遊,
The Tree of Life(永生樹,2011),
8 1/2(八又二分之一,義大利,1963),
和L'Avventura(情事,義大利,1960).

但第一名寶座屬於Andrei Tarkovsky,
因為他每一部電影都是這個領域的霸主.
一定要選一部的話,我們最愛的是
The Mirror(鏡子,俄國,1975).
這部半自傳拍的是如此個人化,
變成只有導演能理解,其他人完全無法的電影.
但那又如何?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拍出的成果,
把那些回憶所帶有的情緒,完美呈現給了觀眾.

----------------(15:22)----------------
我只是簽名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C2x8TrM0

--

All Comments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16-05-29T02:42
好文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6-06-01T13:16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6-06-06T02:37
螢幕保護程式好賤喔XDDD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16-06-09T15:49
推推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6-06-13T04:55
太強了,感謝翻譯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16-06-13T17:22
推~~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16-06-15T07:46
好文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16-06-16T03:13
推, 特別的片單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6-06-17T23:45
看的好累,不能直接把字幕打在影片上嗎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6-06-18T21:28
大推!喜歡這種分享!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6-06-20T19:17
好棒喔,謝謝分享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6-06-21T12:55
大推!! 謝謝您^_^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6-06-22T06:56
推推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6-06-25T11:20
謝謝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6-06-29T12:21
推推!謝謝您翻譯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6-07-02T04:31
推~

超現實、場景荒謬電影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6-05-27T00:36
※ ------------------------------------------------------------------------- ※ 1. 請描述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超現實、場景荒謬誇張,華麗到不可思議,但人們的反應又似乎稀鬆平常 2. 已知符合需求的電影或偏 ...

一部老電影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6-05-27T00:34
想請大家幫忙找一部老電影 劇情大概是 有一個村莊裡住著10個兄弟職業為伐木工 隔壁村住著10個姊妹 有天10個姊妹的父母不在家 這10個兄弟就去見這10姐妹他們就相戀一起回到男方的村子生活 姊妹的父母發現了 要追回姊妹們就前往10個兄弟住的村子 但去的路上碰上了大雪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 孩子也出生了 故事大概 ...

有珍妮佛安妮斯頓(有雷)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6-05-27T00:12
大家好,想請問一部片有珍妮佛·安妮斯頓參與, 男主角有一天搭火車上班,錢不夠補票,這時坐在男主角附近的 珍妮佛·安妮斯頓主動幫他付,後來只大概記得好像男主角被她 在旅館房間仙人跳,好像勒索甚麼的,後來男主角主動追查, 裡面珍妮佛·安妮斯頓有個同夥男友吧,可是忘了片名了, 想請教大家,謝謝!! - ...

反烏托邦或cyberpunk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6-05-26T23:20
1. 請描述欲尋找電影的類型或特徵(請盡量描述清楚) 嗨,我跟同學想要舉辦反烏托邦 cyberpunk 電影之夜,可是我們已經把所有經典幾 乎都看過了,想請問大家有沒有我們遺漏的。 最好是都市環境可以表現出發展過度,階級對立,有很多電子機械的場景 2. 已知符合需求的電影或偏好的電影類型(為避免重複 ...

金獎影帝湯姆漢克斯《梭哈人生》特映券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16-05-26T23:05
【梭哈人生】電影介紹:http://www.viewmovie.tw/movies/13326 請至以下頁面依說明完成留言即可參加抽獎, http://www.viewmovie.tw/events/413 相關注意事項請參考上述頁面及依照電影公司規定, 活動截止日期為2016/06/05(週日晚上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