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ville 厄夜變奏曲 - 電影

By Quanna
at 2007-04-15T00:19
at 2007-04-15T00:19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一部拍攝手法相當特別的片子。整齣戲沒有搭景,有的只有地板上簡易的
白線,劃出住家範圍並標示著名字與街道,舞台劇一般的簡陋佈景與呈現、表
演方式,用在一個闡述道德的電影裡有著相當的衝擊性。在沒有遮蔽的空間裡
,每個演員除了扮演角色還要扮演這個角色在不同背景的樣子,沒有實體佈景
的幫忙,演員的功力就非常重要。在有別於一般電影的燈光與攝影下,彷彿在
近距離並且多角度地欣賞一齣舞台劇,演員的眼神、表情與肢體都很值得細細
品味。
名為葛蕾絲(Grace)的女子,因緣際會下逃進名為狗村(Dogville)的村落。
人如其名,葛蕾絲雖出身富貴,但她卻擁有極端的良善,她願意為捲起袖子作
粗活,因為她看見這個村子的淳樸,這也是她希望留下的原因。然而一次又一
次的插曲,讓她真正見識到這個村落的醜陋。村民利用葛蕾絲的把柄從她身上
壓榨勞力、發洩性慾,最初村民幾乎是不願意接受她的居留,可是最後竟是將
葛蕾絲如牲畜般地監禁。
狗村本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代表外面世界的葛蕾絲闖入並釋出善意,改
變了狗村。然後因為貪婪再加上葛蕾絲無邊的包容,解放了狗村壓抑已久的病
態。成就這個現象的還有鎮長湯姆。將村民道德視為己任的湯姆,在集體會議
上總是諄諄教誨,努力維持鎮上的集體道德意識。這樣的集體意識在高標準時
是好事,但是當集體意識開始墮落之後呢?狗村的道德建立在「群體」上,多
數人做的就是對的,我若是不做便是不合群。將葛蕾絲視作牲畜般的利用是集
體意識下的結果,因為別人都這麼做,我也必須如此。為了自己的私慾,不管
對錯,沒有人覺得不妥,甚至會認為這是葛蕾絲自找的,因為她違背了整個集
體意識。
「軟土深掘」是我看完這個電影的第一個感想。因為葛蕾絲極端的善,讓村民
不知節制的從她身上壓榨更多。只是,我們應該怪罪葛蕾絲的善良嗎?電影最
後葛蕾絲的父親找上門,直指葛蕾絲的高道德標準是對他人的傲慢。因為葛蕾
絲深信人性本善,即便她遭受各種難堪的凌辱,她依舊認為是自己的錯,不願
求他人,她幾乎不願面對人性也可能醜陋的事實。因為葛蕾絲這樣的原諒與包
容,讓村民內心的醜惡肆無忌憚的生長,在這樣死水般的地方,這樣扭曲的道
德觀是整個村落不可說破的共識。
葛蕾絲父親一眼便識破村落的偽善與葛蕾絲的天真,他對葛蕾絲說到:「當妳
如此努力得想讓狗村變好時,他們也有這樣努力嗎?」葛蕾絲天真的認為只要
她為善,便可影響他人,只是她忘記她所要對抗的是一個堅不可破的集體意識
,當這個意識向下沉淪時,她也只能一起下墜。直到她的父親點醒她,對人為
善沒有不對,只是對方值得嗎?
葛蕾絲直到最後都本著善心與父親爭辯,一直不願對這群傷害她的人報復,在
她眼中這的地方一直是淳樸美麗的。然而在皎潔的月光照亮下,她才驚覺並非
如此,這根本是她的一廂情願,這時她才終於對自己坦誠。身為黑道老大女兒
的葛蕾絲,身邊擁有許多手下,在電影的最後終於影響了狗村,原本的弱勢成
了唯一的強勢,葛蕾絲給的由葛蕾絲收回,前面看了兩個多小時葛蕾絲的悲慘
,最後的滅村行動雖然頗有大快人心之感,但情緒依舊深沉。狗村村民那樣強
大的集體意識,不正存在於這個社會上的每個角落嗎?每個人是否曾經費點心
思反省自身的作為,而非跟隨群體起舞,不花腦筋出了事也不用負責。
劇情上嘲諷的是,一個本來應該是代表著單純、善良的深山村落,卻是充斥群
眾暴力的地方。而一向是罪惡代表的黑幫份子,最後竟扮演著正義使者的角色
;照理說黑道千金應該是任性妄為的,葛蕾絲卻一直無所要求地任人擺佈;而
雖然貧窮但應該安居樂業的村民,竟是良知的劊子手。劇中最叫人震撼的應該
就是葛蕾絲第一次被強暴的戲碼。雖然劇中是發生在緊閉的屋子內,但由於這
齣電影刻意不搭景,所有的牆或是門窗皆由地上的白線取代。因此當葛蕾絲被
強暴時,鏡頭一度拉遠,其他人都在作著自己的事,在沒有遮蔽物的情況下,
整個畫面顯得相當詭異與諷刺。好像一種積非成是的荒謬瀰漫在人群之間,可
是卻被視為稀鬆平常之事而無人聞問。
另外我最喜歡的一幕就是在葛蕾絲決定下令滅村時,特別交代對其中有孩子的
一家,要先殺小孩並且逼母親看,若是母親可以不哭便停手。這個出自於當初
葛蕾絲被這家的丈夫強暴,而妻子找上門問罪時,在葛雷絲的面前摔碎她辛苦
存錢買下的陶瓷娃娃。這陶瓷娃娃有其典故,在葛蕾絲初到狗村時,湯姆挖苦
地說店裡的醜瓷偶就像這個村的人一樣。然而葛蕾絲卻是看見這個瓷偶的美好
,一如她最初認為的狗村。當一個狗村的居民摔碎這樣的瓷偶時是多麼的諷刺
,葛蕾絲所認為的質樸善良的化身在眼前粉碎,亦摧毀狗村在她心中僅存的最
後一絲美好。葛蕾絲止不住哭泣,瓷偶便一個又一個的被摔碎,於是一個狗村
的村民將這個村的最後一絲的人性也給一併丟棄。
整齣戲最重要的角色除了妮可基曼飾演的葛蕾絲之外,就是由保羅貝特尼所飾
演的鎮長湯姆了。湯姆是個非常作做的人,旁白也不斷的這樣告訴你。他佯裝
成一副哲學家、道德家的樣子,成天讓自己思考道德與人性,但是葛蕾絲的出
現打破這個面具。湯姆或許是劇中最偽善的角色了,打從他提議收留葛蕾絲開
始便是出於自己的私慾,想利用葛蕾絲考驗村民。然後便不停的拖延葛蕾絲的
逃亡計畫,並且刻意使計畫失敗留下葛蕾絲,因為他是鎮上唯一沒跟她上過床
的男人。湯姆一直對葛蕾絲釋出愛意,而葛蕾絲也認為湯姆是真的關心、在乎
她的人,並原諒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軟弱,直到最後葛蕾絲戳破的湯姆的假面具
,湯姆感到無地自容,無法接受自己建立的高尚形象被眼前這個已經被視為牲
畜的女人所毀,於是他決定讓葛蕾絲消失,便通報了黑道。
雖然我很愛保羅貝特尼,而他在這齣戲裡也很帥,但湯姆這個角色真的噁心至
極。他就是典型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那種人,他在狗村看似曲高和寡、有志難伸
,但事實是,他只是不願面對自己可能也只是個平凡人罷了。他用鎮長的身分
包裝解救葛蕾絲的目的;用愛包裝他對葛蕾絲的慾望;用思考包裝他軟弱無能
的事實。湯姆將葛蕾絲帶入狗村,然後旁觀所有葛蕾絲遭受的痛苦,只給葛蕾
絲飄邈的詞句,因為他仍舊為狗村集體意識的一部分,他不敢正視村莊的問題
,抑或者他不敢正視的其實是自己的失敗與醜陋。在全村的人都遭到殲滅後,
葛蕾絲將她覺醒後的第一顆子彈留給湯姆,一樣,葛蕾絲給的由葛蕾絲收回。
最後,狗村只剩下一隻狗。那隻在葛蕾絲走投無路時,因為葛蕾絲偷了牠的骨
頭而咬傷她的狗,這隻狗從此對葛蕾絲一直存著敵意,始終不變。在村裡的人
都還在時,狗只是地上的一個線圈,當人都死光、離開時,狗才真的出現。葛
蕾絲的父親將狗村的人比作狗,認為不管是人或狗一再地原諒他們的錯誤才會
鑄成大錯。葛蕾絲的天性說用在動物身上適用,然而人呢?人不就因為擁有道
德可以不臣服於天性才稱作謂人嗎。最後人死狗活,或許,狗面對自己的生活
都比人還要來的真誠。
葛蕾絲父親最後說的話真的很有意思,也讓我想到現今社會上對於罪犯刑罰的
討論。讓我忍不住聯想葛蕾絲真的很像所謂的人本集團,主張不剝奪罪犯的生
存權,選擇原諒,然而這是不是如同電影所說的是一種傲慢?因為我認為你做
不到,於是我也就不要求。但真是如此嗎?有些或許是真的無法辦到,但我相
信絕大部分犯罪者都如同狗村的村民,擁有太多的機會可以導正行為,可是卻
不願意進行,為什麼?因為那樣太累人,繼續墮落並不費力氣。於是就像葛蕾
絲一樣,整個社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傷害。葛蕾絲說:「這個世界沒有狗村
會更好。」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是沒有第二個狗村了嗎?而葛蕾絲希望的世
界美好,難道只能這樣一個個地剷除世界汙點嗎?
電影最後留下了很弔詭的思維:「是葛蕾絲離開了狗村,還是狗村離開了葛蕾
絲與這個世界?」只是誰能保證狗村之外的世界不是另一個狗村?就好比現在
對於罪犯人權的辯論一般,罪犯無權侵害他人,而他人亦無權剝奪罪犯的生權
。就好像電影最後黑道的屠村,固然大快人心,所謂的正義得以伸張,然而這
難道不是狗村的另一種型態?雞生蛋,蛋生雞,永遠無解。
btw,話說保羅貝特尼跟妮可基曼的搭配真是太好看啦!很難得妮可比自己高的
男主角對戲呢!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是美!但這部片實在太沉重了,希望這兩人
未來還有機會合作!:)
--
白線,劃出住家範圍並標示著名字與街道,舞台劇一般的簡陋佈景與呈現、表
演方式,用在一個闡述道德的電影裡有著相當的衝擊性。在沒有遮蔽的空間裡
,每個演員除了扮演角色還要扮演這個角色在不同背景的樣子,沒有實體佈景
的幫忙,演員的功力就非常重要。在有別於一般電影的燈光與攝影下,彷彿在
近距離並且多角度地欣賞一齣舞台劇,演員的眼神、表情與肢體都很值得細細
品味。
名為葛蕾絲(Grace)的女子,因緣際會下逃進名為狗村(Dogville)的村落。
人如其名,葛蕾絲雖出身富貴,但她卻擁有極端的良善,她願意為捲起袖子作
粗活,因為她看見這個村子的淳樸,這也是她希望留下的原因。然而一次又一
次的插曲,讓她真正見識到這個村落的醜陋。村民利用葛蕾絲的把柄從她身上
壓榨勞力、發洩性慾,最初村民幾乎是不願意接受她的居留,可是最後竟是將
葛蕾絲如牲畜般地監禁。
狗村本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落,代表外面世界的葛蕾絲闖入並釋出善意,改
變了狗村。然後因為貪婪再加上葛蕾絲無邊的包容,解放了狗村壓抑已久的病
態。成就這個現象的還有鎮長湯姆。將村民道德視為己任的湯姆,在集體會議
上總是諄諄教誨,努力維持鎮上的集體道德意識。這樣的集體意識在高標準時
是好事,但是當集體意識開始墮落之後呢?狗村的道德建立在「群體」上,多
數人做的就是對的,我若是不做便是不合群。將葛蕾絲視作牲畜般的利用是集
體意識下的結果,因為別人都這麼做,我也必須如此。為了自己的私慾,不管
對錯,沒有人覺得不妥,甚至會認為這是葛蕾絲自找的,因為她違背了整個集
體意識。
「軟土深掘」是我看完這個電影的第一個感想。因為葛蕾絲極端的善,讓村民
不知節制的從她身上壓榨更多。只是,我們應該怪罪葛蕾絲的善良嗎?電影最
後葛蕾絲的父親找上門,直指葛蕾絲的高道德標準是對他人的傲慢。因為葛蕾
絲深信人性本善,即便她遭受各種難堪的凌辱,她依舊認為是自己的錯,不願
求他人,她幾乎不願面對人性也可能醜陋的事實。因為葛蕾絲這樣的原諒與包
容,讓村民內心的醜惡肆無忌憚的生長,在這樣死水般的地方,這樣扭曲的道
德觀是整個村落不可說破的共識。
葛蕾絲父親一眼便識破村落的偽善與葛蕾絲的天真,他對葛蕾絲說到:「當妳
如此努力得想讓狗村變好時,他們也有這樣努力嗎?」葛蕾絲天真的認為只要
她為善,便可影響他人,只是她忘記她所要對抗的是一個堅不可破的集體意識
,當這個意識向下沉淪時,她也只能一起下墜。直到她的父親點醒她,對人為
善沒有不對,只是對方值得嗎?
葛蕾絲直到最後都本著善心與父親爭辯,一直不願對這群傷害她的人報復,在
她眼中這的地方一直是淳樸美麗的。然而在皎潔的月光照亮下,她才驚覺並非
如此,這根本是她的一廂情願,這時她才終於對自己坦誠。身為黑道老大女兒
的葛蕾絲,身邊擁有許多手下,在電影的最後終於影響了狗村,原本的弱勢成
了唯一的強勢,葛蕾絲給的由葛蕾絲收回,前面看了兩個多小時葛蕾絲的悲慘
,最後的滅村行動雖然頗有大快人心之感,但情緒依舊深沉。狗村村民那樣強
大的集體意識,不正存在於這個社會上的每個角落嗎?每個人是否曾經費點心
思反省自身的作為,而非跟隨群體起舞,不花腦筋出了事也不用負責。
劇情上嘲諷的是,一個本來應該是代表著單純、善良的深山村落,卻是充斥群
眾暴力的地方。而一向是罪惡代表的黑幫份子,最後竟扮演著正義使者的角色
;照理說黑道千金應該是任性妄為的,葛蕾絲卻一直無所要求地任人擺佈;而
雖然貧窮但應該安居樂業的村民,竟是良知的劊子手。劇中最叫人震撼的應該
就是葛蕾絲第一次被強暴的戲碼。雖然劇中是發生在緊閉的屋子內,但由於這
齣電影刻意不搭景,所有的牆或是門窗皆由地上的白線取代。因此當葛蕾絲被
強暴時,鏡頭一度拉遠,其他人都在作著自己的事,在沒有遮蔽物的情況下,
整個畫面顯得相當詭異與諷刺。好像一種積非成是的荒謬瀰漫在人群之間,可
是卻被視為稀鬆平常之事而無人聞問。
另外我最喜歡的一幕就是在葛蕾絲決定下令滅村時,特別交代對其中有孩子的
一家,要先殺小孩並且逼母親看,若是母親可以不哭便停手。這個出自於當初
葛蕾絲被這家的丈夫強暴,而妻子找上門問罪時,在葛雷絲的面前摔碎她辛苦
存錢買下的陶瓷娃娃。這陶瓷娃娃有其典故,在葛蕾絲初到狗村時,湯姆挖苦
地說店裡的醜瓷偶就像這個村的人一樣。然而葛蕾絲卻是看見這個瓷偶的美好
,一如她最初認為的狗村。當一個狗村的居民摔碎這樣的瓷偶時是多麼的諷刺
,葛蕾絲所認為的質樸善良的化身在眼前粉碎,亦摧毀狗村在她心中僅存的最
後一絲美好。葛蕾絲止不住哭泣,瓷偶便一個又一個的被摔碎,於是一個狗村
的村民將這個村的最後一絲的人性也給一併丟棄。
整齣戲最重要的角色除了妮可基曼飾演的葛蕾絲之外,就是由保羅貝特尼所飾
演的鎮長湯姆了。湯姆是個非常作做的人,旁白也不斷的這樣告訴你。他佯裝
成一副哲學家、道德家的樣子,成天讓自己思考道德與人性,但是葛蕾絲的出
現打破這個面具。湯姆或許是劇中最偽善的角色了,打從他提議收留葛蕾絲開
始便是出於自己的私慾,想利用葛蕾絲考驗村民。然後便不停的拖延葛蕾絲的
逃亡計畫,並且刻意使計畫失敗留下葛蕾絲,因為他是鎮上唯一沒跟她上過床
的男人。湯姆一直對葛蕾絲釋出愛意,而葛蕾絲也認為湯姆是真的關心、在乎
她的人,並原諒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軟弱,直到最後葛蕾絲戳破的湯姆的假面具
,湯姆感到無地自容,無法接受自己建立的高尚形象被眼前這個已經被視為牲
畜的女人所毀,於是他決定讓葛蕾絲消失,便通報了黑道。
雖然我很愛保羅貝特尼,而他在這齣戲裡也很帥,但湯姆這個角色真的噁心至
極。他就是典型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那種人,他在狗村看似曲高和寡、有志難伸
,但事實是,他只是不願面對自己可能也只是個平凡人罷了。他用鎮長的身分
包裝解救葛蕾絲的目的;用愛包裝他對葛蕾絲的慾望;用思考包裝他軟弱無能
的事實。湯姆將葛蕾絲帶入狗村,然後旁觀所有葛蕾絲遭受的痛苦,只給葛蕾
絲飄邈的詞句,因為他仍舊為狗村集體意識的一部分,他不敢正視村莊的問題
,抑或者他不敢正視的其實是自己的失敗與醜陋。在全村的人都遭到殲滅後,
葛蕾絲將她覺醒後的第一顆子彈留給湯姆,一樣,葛蕾絲給的由葛蕾絲收回。
最後,狗村只剩下一隻狗。那隻在葛蕾絲走投無路時,因為葛蕾絲偷了牠的骨
頭而咬傷她的狗,這隻狗從此對葛蕾絲一直存著敵意,始終不變。在村裡的人
都還在時,狗只是地上的一個線圈,當人都死光、離開時,狗才真的出現。葛
蕾絲的父親將狗村的人比作狗,認為不管是人或狗一再地原諒他們的錯誤才會
鑄成大錯。葛蕾絲的天性說用在動物身上適用,然而人呢?人不就因為擁有道
德可以不臣服於天性才稱作謂人嗎。最後人死狗活,或許,狗面對自己的生活
都比人還要來的真誠。
葛蕾絲父親最後說的話真的很有意思,也讓我想到現今社會上對於罪犯刑罰的
討論。讓我忍不住聯想葛蕾絲真的很像所謂的人本集團,主張不剝奪罪犯的生
存權,選擇原諒,然而這是不是如同電影所說的是一種傲慢?因為我認為你做
不到,於是我也就不要求。但真是如此嗎?有些或許是真的無法辦到,但我相
信絕大部分犯罪者都如同狗村的村民,擁有太多的機會可以導正行為,可是卻
不願意進行,為什麼?因為那樣太累人,繼續墮落並不費力氣。於是就像葛蕾
絲一樣,整個社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傷害。葛蕾絲說:「這個世界沒有狗村
會更好。」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是沒有第二個狗村了嗎?而葛蕾絲希望的世
界美好,難道只能這樣一個個地剷除世界汙點嗎?
電影最後留下了很弔詭的思維:「是葛蕾絲離開了狗村,還是狗村離開了葛蕾
絲與這個世界?」只是誰能保證狗村之外的世界不是另一個狗村?就好比現在
對於罪犯人權的辯論一般,罪犯無權侵害他人,而他人亦無權剝奪罪犯的生權
。就好像電影最後黑道的屠村,固然大快人心,所謂的正義得以伸張,然而這
難道不是狗村的另一種型態?雞生蛋,蛋生雞,永遠無解。
btw,話說保羅貝特尼跟妮可基曼的搭配真是太好看啦!很難得妮可比自己高的
男主角對戲呢!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是美!但這部片實在太沉重了,希望這兩人
未來還有機會合作!:)
--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07-04-19T08:33
at 2007-04-19T08:33

By Audriana
at 2007-04-20T18:35
at 2007-04-20T18:35

By Catherine
at 2007-04-24T20:35
at 2007-04-24T20:35

By Puput
at 2007-04-29T02:34
at 2007-04-29T02:34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04-30T18:12
at 2007-04-30T18:12

By Anonymous
at 2007-05-05T00:47
at 2007-05-05T00:47

By Todd Johnson
at 2007-05-08T23:53
at 2007-05-08T23:53

By Ethan
at 2007-05-10T13:48
at 2007-05-10T13:48

By Queena
at 2007-05-11T00:35
at 2007-05-11T00:35

By Madame
at 2007-05-15T15:32
at 2007-05-15T15:32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05-16T20:48
at 2007-05-16T20:48

By Vanessa
at 2007-05-18T08:11
at 2007-05-18T08:11

By Frederica
at 2007-05-19T02:15
at 2007-05-19T02:15

By Oliver
at 2007-05-22T17:09
at 2007-05-22T17:09

By Robert
at 2007-05-23T05:20
at 2007-05-23T05:20

By Kristin
at 2007-05-27T19:22
at 2007-05-27T19:22

By Andy
at 2007-05-31T17:07
at 2007-05-31T17:07

By Dinah
at 2007-06-02T09:51
at 2007-06-02T09:51

By Oliver
at 2007-06-05T23:29
at 2007-06-05T23:29

By Madame
at 2007-06-07T21:36
at 2007-06-07T21:36

By Hedwig
at 2007-06-12T12:20
at 2007-06-12T12:20

By Noah
at 2007-06-14T18:53
at 2007-06-14T18:53
Related Posts
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除了推薦我沒有別的副標

By David
at 2007-04-14T23:09
at 2007-04-14T23:09
傲慢與偏見--找到適合的人何其幸運

By Brianna
at 2007-04-14T22:57
at 2007-04-14T22:57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超好看...

By Lucy
at 2007-04-14T21:15
at 2007-04-14T21:15
勾引陌生人

By Eartha
at 2007-04-14T18:14
at 2007-04-14T18:14
故弄玄虛─評《肉體性追緝》 (雷)

By Enid
at 2007-04-14T16:00
at 2007-04-14T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