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帶給我的感動 - 電影

By Joseph
at 2014-03-14T23:13
at 2014-03-14T23:13
Table of Contents
先講個輕鬆的,看這部電影時,有種"日本人的溝通方式只有大聲吼回去一招"的感覺
----------防雷分隔線-----------------
如果你有打算看這部電影,我建議先不要往下看,避免影響看電影時的樂趣。
如果你不打算看這部電影,我建議你改變主意去看......
對於KANO一片,其實我的心情情緒很複雜。
首先是我不認同手指破皮投手還可以繼續投球的判斷。投球動作是極重視身體協調性的,
肉體在疼痛時,協調性很容易走樣,根本不該繼續投球。另外,我對於斯巴達式的訓練,
也一直不是很認同。我最喜歡講的例子是:如果精神夠堅強就可以克服物質等實質上的差距
那麼日本陸軍二戰時早就登陸美國西岸了。對於那種鐵血教練的故事,一般來說不太能夠
打動我,讓我感動。
不過KANO這部電影卻讓我從頭感動到尾,是因為裡面"斯巴達訓練之外"的東西,是那麼的
真實,那麼的讓我有感觸。
我覺得很難得,很不簡單的地方是: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歷史題材,有人願意花時間
敘述他,拍成電影,而且除了需要花錢的特效以外,頗為精緻。裡面日本人的日文,發音
頗標準,不過裡面漢人的日文發音就"帶著台語腔",這種精細的設定,除了讓人能融入該
時空背景之外,台灣腔日文,聽起來也格外的親切,讓我更能夠覺得"這是拍台灣,拍我
的祖父輩的故事"
在"跟中國接軌簽服貿才能救台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台灣必然要跟中國統一"的風聲越
來越起,台灣的主體性日益薄弱的現在,有人願意拍"以當時的台灣為主體"的電影
當然讓我感動。日治時代能夠上高等學校的人,比例上比現在能夠上國立大學的比例還低
的多,因此若要說Kano片中的台灣學生,是很小眾,無法代表當時全台灣人民狀況的,
我絕對同意。不過,即便是小眾,在當時有部分的台灣學生,可以發揮熱情,不只是跟日
本人平起平坐,還可以讓日本人驚艷於"台灣的實力",這個當然是讓我感到很光榮的地方
。
同時的,對於嘉義有這麼偉大的水利建設,有過這麼了不起的棒球隊,住在僅僅離嘉義
100公里遠的我,居然對這些歷史一無所知,我除了感到羞愧之外,也額外的對於終於
知道歷史真相,感動落淚。就好像本來對早逝的爺爺一無所知,某天意外的得知他其實不
是庸庸碌碌的礦工,而是曾經就職於帝國大學解剖技師一樣;撥開灰塵後意外的看到光榮
的歷史,份外的感到與有榮焉。另外,也有種台灣解嚴20餘年了,終於有人可以正視80年
前的台灣,像是看到種子發芽的農民一般的興奮。
平心而論,我認為導演或者編劇,確實並非只是想拍一個單純的棒球故事。從巧妙的把嘉
南大圳鑲入劇情,到片中的嘉義噴水池從建造中到開始接管噴水,再到完工的畫面,再再
的表明了他想論述的並非僅僅棒球。但也因此,從上映至今,看到不少親中傾向的人,對
這部電影或直接批判,或以筆名偷偷扯後腿,強調根本沒辦法感動台灣人。整體脈絡其時
很容易理解。
我想,親中人士對KANO跳腳的原因在於,Kano凸顯了當時的台灣人,並不堅持自己是中國
人,並不堅持抗日。相反的當時的台灣人接受了日本人,就好像今日的台灣人接受了國民
黨一樣。當時抗日的台灣人跟今天堅持打倒國民黨的台灣人一樣,都不是多數。
也因此,Kano隱約的點出了"與其說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不如說
中華民國是台灣的一部分
,這是我看完Kano至今,聽到這四個字母,都會感到激昂澎湃的原因,我想,也是親中人
士非常之對這部電影不順眼的原因。
最後,我想說:看完Kano之後,我懷著滿眶的淚水,下定決心近日要去吃嘉義的噴水火雞
肉飯,同時看一看噴水圓環。這是我們自己的歷史,不是嗎?
--
沒有人能打倒你
只要你躺著
--
----------防雷分隔線-----------------
如果你有打算看這部電影,我建議先不要往下看,避免影響看電影時的樂趣。
如果你不打算看這部電影,我建議你改變主意去看......
對於KANO一片,其實我的心情情緒很複雜。
首先是我不認同手指破皮投手還可以繼續投球的判斷。投球動作是極重視身體協調性的,
肉體在疼痛時,協調性很容易走樣,根本不該繼續投球。另外,我對於斯巴達式的訓練,
也一直不是很認同。我最喜歡講的例子是:如果精神夠堅強就可以克服物質等實質上的差距
那麼日本陸軍二戰時早就登陸美國西岸了。對於那種鐵血教練的故事,一般來說不太能夠
打動我,讓我感動。
不過KANO這部電影卻讓我從頭感動到尾,是因為裡面"斯巴達訓練之外"的東西,是那麼的
真實,那麼的讓我有感觸。
我覺得很難得,很不簡單的地方是: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歷史題材,有人願意花時間
敘述他,拍成電影,而且除了需要花錢的特效以外,頗為精緻。裡面日本人的日文,發音
頗標準,不過裡面漢人的日文發音就"帶著台語腔",這種精細的設定,除了讓人能融入該
時空背景之外,台灣腔日文,聽起來也格外的親切,讓我更能夠覺得"這是拍台灣,拍我
的祖父輩的故事"
在"跟中國接軌簽服貿才能救台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台灣必然要跟中國統一"的風聲越
來越起,台灣的主體性日益薄弱的現在,有人願意拍"以當時的台灣為主體"的電影
當然讓我感動。日治時代能夠上高等學校的人,比例上比現在能夠上國立大學的比例還低
的多,因此若要說Kano片中的台灣學生,是很小眾,無法代表當時全台灣人民狀況的,
我絕對同意。不過,即便是小眾,在當時有部分的台灣學生,可以發揮熱情,不只是跟日
本人平起平坐,還可以讓日本人驚艷於"台灣的實力",這個當然是讓我感到很光榮的地方
。
同時的,對於嘉義有這麼偉大的水利建設,有過這麼了不起的棒球隊,住在僅僅離嘉義
100公里遠的我,居然對這些歷史一無所知,我除了感到羞愧之外,也額外的對於終於
知道歷史真相,感動落淚。就好像本來對早逝的爺爺一無所知,某天意外的得知他其實不
是庸庸碌碌的礦工,而是曾經就職於帝國大學解剖技師一樣;撥開灰塵後意外的看到光榮
的歷史,份外的感到與有榮焉。另外,也有種台灣解嚴20餘年了,終於有人可以正視80年
前的台灣,像是看到種子發芽的農民一般的興奮。
平心而論,我認為導演或者編劇,確實並非只是想拍一個單純的棒球故事。從巧妙的把嘉
南大圳鑲入劇情,到片中的嘉義噴水池從建造中到開始接管噴水,再到完工的畫面,再再
的表明了他想論述的並非僅僅棒球。但也因此,從上映至今,看到不少親中傾向的人,對
這部電影或直接批判,或以筆名偷偷扯後腿,強調根本沒辦法感動台灣人。整體脈絡其時
很容易理解。
我想,親中人士對KANO跳腳的原因在於,Kano凸顯了當時的台灣人,並不堅持自己是中國
人,並不堅持抗日。相反的當時的台灣人接受了日本人,就好像今日的台灣人接受了國民
黨一樣。當時抗日的台灣人跟今天堅持打倒國民黨的台灣人一樣,都不是多數。
也因此,Kano隱約的點出了"與其說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不如說
中華民國是台灣的一部分
,這是我看完Kano至今,聽到這四個字母,都會感到激昂澎湃的原因,我想,也是親中人
士非常之對這部電影不順眼的原因。
最後,我想說:看完Kano之後,我懷著滿眶的淚水,下定決心近日要去吃嘉義的噴水火雞
肉飯,同時看一看噴水圓環。這是我們自己的歷史,不是嗎?
--
沒有人能打倒你
只要你躺著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Harry
at 2014-03-17T22:19
at 2014-03-17T22:19

By Edwina
at 2014-03-18T22:35
at 2014-03-18T22:35

By Rae
at 2014-03-23T05:43
at 2014-03-23T05:43

By Lydia
at 2014-03-25T21:51
at 2014-03-25T21:51

By Elvira
at 2014-03-28T21:16
at 2014-03-28T21:16

By Kristin
at 2014-03-29T11:22
at 2014-03-29T11:22

By Margaret
at 2014-04-02T21:40
at 2014-04-02T21:40

By Emma
at 2014-04-04T06:14
at 2014-04-04T06:14

By Irma
at 2014-04-06T15:07
at 2014-04-06T15:07

By Sierra Rose
at 2014-04-08T16:05
at 2014-04-08T16:05

By Andy
at 2014-04-11T10:18
at 2014-04-11T10:18

By William
at 2014-04-14T22:57
at 2014-04-14T22:57

By Freda
at 2014-04-17T08:26
at 2014-04-17T08:26

By Annie
at 2014-04-21T19:11
at 2014-04-21T19:11

By Necoo
at 2014-04-25T00:07
at 2014-04-25T00:07

By Blanche
at 2014-04-28T03:36
at 2014-04-28T03:36

By Ula
at 2014-04-28T09:47
at 2014-04-28T09:47

By Selena
at 2014-05-03T01:50
at 2014-05-03T01:50

By Connor
at 2014-05-05T11:51
at 2014-05-05T11:51

By Sandy
at 2014-05-05T18:42
at 2014-05-05T18:4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4-05-09T14:09
at 2014-05-09T14:09

By Puput
at 2014-05-13T11:52
at 2014-05-13T11:52

By Kristin
at 2014-05-14T15:54
at 2014-05-14T15:54

By Suhail Hany
at 2014-05-18T16:04
at 2014-05-18T16:04

By Necoo
at 2014-05-23T15:28
at 2014-05-23T15:28

By Dora
at 2014-05-26T21:48
at 2014-05-26T21:48

By Delia
at 2014-05-30T13:55
at 2014-05-30T13:55

By Edward Lewis
at 2014-06-01T10:36
at 2014-06-01T10:36

By Ingrid
at 2014-06-04T05:46
at 2014-06-04T05:46

By Liam
at 2014-06-05T12:29
at 2014-06-05T12:29

By Olive
at 2014-06-06T02:06
at 2014-06-06T02:06

By Jack
at 2014-06-10T04:39
at 2014-06-10T04:39

By Hedwig
at 2014-06-10T07:14
at 2014-06-10T07:14

By Edith
at 2014-06-11T09:39
at 2014-06-11T09:39

By Edwina
at 2014-06-13T01:32
at 2014-06-13T01:32

By Oliver
at 2014-06-16T02:23
at 2014-06-16T02:23

By Xanthe
at 2014-06-16T14:55
at 2014-06-16T14:55

By Tom
at 2014-06-20T20:05
at 2014-06-20T20:05

By Andrew
at 2014-06-21T13:23
at 2014-06-21T13:23

By Doris
at 2014-06-26T00:53
at 2014-06-26T00:53

By Oscar
at 2014-06-28T21:04
at 2014-06-28T21:04

By Frederic
at 2014-07-02T05:04
at 2014-07-02T05:04

By Damian
at 2014-07-04T01:42
at 2014-07-04T01:42

By Bennie
at 2014-07-07T09:28
at 2014-07-07T09:28

By Mary
at 2014-07-08T18:06
at 2014-07-08T18:06

By Ursula
at 2014-07-12T00:54
at 2014-07-12T00:54

By Ophelia
at 2014-07-14T16:18
at 2014-07-14T16:18

By Belly
at 2014-07-15T04:58
at 2014-07-15T04:58

By Rae
at 2014-07-16T04:44
at 2014-07-16T04:44

By Doris
at 2014-07-17T15:31
at 2014-07-17T15:31

By Poppy
at 2014-07-19T15:14
at 2014-07-19T15:14

By Andy
at 2014-07-21T14:50
at 2014-07-21T14:50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7-23T16:37
at 2014-07-23T16:37

By William
at 2014-07-23T18:13
at 2014-07-23T18:13

By Daniel
at 2014-07-27T17:54
at 2014-07-27T17:54
Related Posts
冰雪奇緣FROZEN跟著唱包場第三彈

By Iris
at 2014-03-14T22:51
at 2014-03-14T22:51
本週末二網站的預測票房

By Kelly
at 2014-03-14T22:42
at 2014-03-14T22:42
自由之心

By Linda
at 2014-03-14T22:23
at 2014-03-14T22:23
自由之心-時間比自由還重要

By Anthony
at 2014-03-14T22:23
at 2014-03-14T22:23
極速快感

By Jessica
at 2014-03-14T22:21
at 2014-03-14T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