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觀後感,令人感動的嘉南大圳 - 電影

By Selena
at 2014-03-10T16:54
at 2014-03-10T16:54
Table of Contents
嘉南大圳完工後,種米給日本人吃而非台灣人吃,是部分事實啦
但中間應該要有更精確的描述,以免誤導。
以下是憑以前修課閱讀論文後得到的看法:
嘉南大圳是殖產興業背景下的產物,
抽象一點說是殖民政府要榨取殖民地資源不為過。
但嘉南大圳完工前的嘉南平原,受限於乾濕分明的氣候,
乾季太長,缺水就算了,還有一點土壤鹽鹼化的問題(電影裡面有提到)
但嘉南大圳完工後利用新型的取水方法,擴大的取水量,
把原來散亂在嘉南平原上的各小水圳,統整起來,確實也是個大工程阿。
不過水源仍然不夠全部嘉南平原進行水稻種植,遂有後來的三年輪作制,這就是後話了。
1920年代日本由於本身工業發展,排擠農業生產,
日本本身稻米開始生產不足,需要進口,
為此台灣也經由日人研發出比較符合日人口味的稻米(蓬萊米),
新品種稻米遂開始推廣給農民,由株式會社(有日資、臺資)收購後送到日本販賣,
但別忘了,台灣大多平原土地都歸台人所有,
要問為什麼喔,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有進行土地調查,
(為了搞清楚有多少可用資源,可以收多少地租)
當時就確立了平原到丘陵一代土地所有權,大部分能夠證明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私有的。
就因為平原一帶好的土地都是私有,
日本後來在台灣的移民村要麻就是土地比較差的河川地,靠近丘陵區,
要不就東部,這就是佐證。
同樣的,株式會社的農地佔台灣農地比例也不高。
是故,要瞭解到,日治台灣農業生產的主要控制權應該是土地擁有者的農民(或地主),
株式會社只能用一些方法引誘農民種他們要的作物(甘蔗、稻米),
這點土地所有權上的特徵,使台灣跟其他東南亞地區在殖民下的圖像不太一樣。
所以,對一個農民來說,他要種米給日本人吃,是因為有利可圖。
另外一提的是,因為蓬萊米研發成功,台灣出口到日本的農作物可分蔗糖跟米這兩類,
農民會根據種甘蔗還是種米的利潤,去選擇他要種甘蔗還是米,
曾經有一度因為米的利潤較高,很多原來甘蔗種植區在灌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紛紛改種稻米,這樣的結果也讓當時製糖株式會社大傷腦筋。
便有米糖相剋這名詞來形容當時稻米跟甘蔗作物競爭的情況。
回到一開始的論題,日本殖民統治本質上的確是要榨取台灣資源,
但為了獲得資源,日本總督府確實也投入很多資源在台灣建設上,
一開始還因為建設台灣花太多日本政府的錢,日本有想把台灣賣給其他西方國家算了,
嘉南大圳是為了資源掠奪沒錯,但嘉南大圳改善了嘉南平原的農業條件也是真的。
台人在日本統治下是被歧視,是被壓迫也沒錯,
但也從日本建設中獲得到一點利益也是真的,
否則怎麼會有之後的國民統治初期因為管的太差結果有個二二八事件呢(茶)。
※ 引述《ianlin45 (Ian)》之銘言:
: 嘉南大圳本身是有用的建設
: 但是日本人建設嘉南大圳,只是殖民剝削手段的進化
: 對當時的台灣人,絕對稱不上偉大或幸福
: 電影卻幫那時的台灣人對嘉南大圳的態度注入情感
: 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 說嘉南大圳甚至嘉農棒球隊是殖民手段,並非意識形態
: 只需要幾個史實就一清二楚
: 先說嘉南大圳
: (部份資料來源: 《台灣文學學報》第二十三期
: 宣傳與抵抗:嘉南大圳事業論述的文本縫隙
: 以及其引用資料)
: 1. 種出來的米,不是給台灣人吃的,而是給日本人吃的
: 2.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
: 「嘉南大圳所促進的社會關係上的變化,乃是形成大地
: 主的土地集中與壟斷,及促使農民喪失土地而無產化。」
: 3. 農民或地主必須繳納高額水租,甚至有人賣子賣妹。
: 4. 當時報紙頭條
: 〈嘉南大圳沒有給水也要徵收水租╱地主們大起抗議╱「咬人」大圳的正體暴露╱請看
: 當局將如何處置〉 《臺灣新民報》
: 5. 八田與一在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之前毫無工程經驗,以台灣為工程試驗場
: 烏山頭水庫建成該年底就因中型地震崩塌360公尺
: 6. 嘉南大圳的基礎是清代已有的水利設施
: 7. 美軍轟炸台灣嘉南大圳即遭受大規模損壞
: 8. 烏山頭水庫因施工問題,1940年左右損壞,日本人因戰爭無餘力修復
: 是國府接收台灣後撥款修復的
: 由此可知日本帝國/八田與一/嘉南大圳之功
: 受到了過度的美化和吹捧,為了商業利益或意識形態作這種宣傳
: 是否真對得起當年的台灣人?
: 再說嘉農棒球隊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5000464-260109
: 我就直接引用這篇了
: 天下嘉農這個故事本身是很動人
: 但是所謂跨越種族,對於被殖民者只是妄想
: 對於殖民者只是一個統治口號
: PS. 原文推文提到十大建設是收割日本建設,只能說荒謬不值一駁
--
但中間應該要有更精確的描述,以免誤導。
以下是憑以前修課閱讀論文後得到的看法:
嘉南大圳是殖產興業背景下的產物,
抽象一點說是殖民政府要榨取殖民地資源不為過。
但嘉南大圳完工前的嘉南平原,受限於乾濕分明的氣候,
乾季太長,缺水就算了,還有一點土壤鹽鹼化的問題(電影裡面有提到)
但嘉南大圳完工後利用新型的取水方法,擴大的取水量,
把原來散亂在嘉南平原上的各小水圳,統整起來,確實也是個大工程阿。
不過水源仍然不夠全部嘉南平原進行水稻種植,遂有後來的三年輪作制,這就是後話了。
1920年代日本由於本身工業發展,排擠農業生產,
日本本身稻米開始生產不足,需要進口,
為此台灣也經由日人研發出比較符合日人口味的稻米(蓬萊米),
新品種稻米遂開始推廣給農民,由株式會社(有日資、臺資)收購後送到日本販賣,
但別忘了,台灣大多平原土地都歸台人所有,
要問為什麼喔,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有進行土地調查,
(為了搞清楚有多少可用資源,可以收多少地租)
當時就確立了平原到丘陵一代土地所有權,大部分能夠證明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私有的。
就因為平原一帶好的土地都是私有,
日本後來在台灣的移民村要麻就是土地比較差的河川地,靠近丘陵區,
要不就東部,這就是佐證。
同樣的,株式會社的農地佔台灣農地比例也不高。
是故,要瞭解到,日治台灣農業生產的主要控制權應該是土地擁有者的農民(或地主),
株式會社只能用一些方法引誘農民種他們要的作物(甘蔗、稻米),
這點土地所有權上的特徵,使台灣跟其他東南亞地區在殖民下的圖像不太一樣。
所以,對一個農民來說,他要種米給日本人吃,是因為有利可圖。
另外一提的是,因為蓬萊米研發成功,台灣出口到日本的農作物可分蔗糖跟米這兩類,
農民會根據種甘蔗還是種米的利潤,去選擇他要種甘蔗還是米,
曾經有一度因為米的利潤較高,很多原來甘蔗種植區在灌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紛紛改種稻米,這樣的結果也讓當時製糖株式會社大傷腦筋。
便有米糖相剋這名詞來形容當時稻米跟甘蔗作物競爭的情況。
回到一開始的論題,日本殖民統治本質上的確是要榨取台灣資源,
但為了獲得資源,日本總督府確實也投入很多資源在台灣建設上,
一開始還因為建設台灣花太多日本政府的錢,日本有想把台灣賣給其他西方國家算了,
嘉南大圳是為了資源掠奪沒錯,但嘉南大圳改善了嘉南平原的農業條件也是真的。
台人在日本統治下是被歧視,是被壓迫也沒錯,
但也從日本建設中獲得到一點利益也是真的,
否則怎麼會有之後的國民統治初期因為管的太差結果有個二二八事件呢(茶)。
※ 引述《ianlin45 (Ian)》之銘言:
: 嘉南大圳本身是有用的建設
: 但是日本人建設嘉南大圳,只是殖民剝削手段的進化
: 對當時的台灣人,絕對稱不上偉大或幸福
: 電影卻幫那時的台灣人對嘉南大圳的態度注入情感
: 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 說嘉南大圳甚至嘉農棒球隊是殖民手段,並非意識形態
: 只需要幾個史實就一清二楚
: 先說嘉南大圳
: (部份資料來源: 《台灣文學學報》第二十三期
: 宣傳與抵抗:嘉南大圳事業論述的文本縫隙
: 以及其引用資料)
: 1. 種出來的米,不是給台灣人吃的,而是給日本人吃的
: 2.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
: 「嘉南大圳所促進的社會關係上的變化,乃是形成大地
: 主的土地集中與壟斷,及促使農民喪失土地而無產化。」
: 3. 農民或地主必須繳納高額水租,甚至有人賣子賣妹。
: 4. 當時報紙頭條
: 〈嘉南大圳沒有給水也要徵收水租╱地主們大起抗議╱「咬人」大圳的正體暴露╱請看
: 當局將如何處置〉 《臺灣新民報》
: 5. 八田與一在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之前毫無工程經驗,以台灣為工程試驗場
: 烏山頭水庫建成該年底就因中型地震崩塌360公尺
: 6. 嘉南大圳的基礎是清代已有的水利設施
: 7. 美軍轟炸台灣嘉南大圳即遭受大規模損壞
: 8. 烏山頭水庫因施工問題,1940年左右損壞,日本人因戰爭無餘力修復
: 是國府接收台灣後撥款修復的
: 由此可知日本帝國/八田與一/嘉南大圳之功
: 受到了過度的美化和吹捧,為了商業利益或意識形態作這種宣傳
: 是否真對得起當年的台灣人?
: 再說嘉農棒球隊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5000464-260109
: 我就直接引用這篇了
: 天下嘉農這個故事本身是很動人
: 但是所謂跨越種族,對於被殖民者只是妄想
: 對於殖民者只是一個統治口號
: PS. 原文推文提到十大建設是收割日本建設,只能說荒謬不值一駁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lizabeth
at 2014-03-13T20:35
at 2014-03-13T20:35

By Mia
at 2014-03-14T14:32
at 2014-03-14T14:32

By Yuri
at 2014-03-19T00:19
at 2014-03-19T00:19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3-22T14:52
at 2014-03-22T14:52

By Leila
at 2014-03-23T10:37
at 2014-03-23T10:37

By Daph Bay
at 2014-03-25T08:27
at 2014-03-25T08:27

By Dora
at 2014-03-27T22:01
at 2014-03-27T22:01

By Bethany
at 2014-03-30T12:34
at 2014-03-30T12:34

By Edwina
at 2014-04-03T00:47
at 2014-04-03T00:47

By Wallis
at 2014-04-04T05:30
at 2014-04-04T05:30

By Candice
at 2014-04-09T04:23
at 2014-04-09T04:23

By Donna
at 2014-04-13T21:39
at 2014-04-13T21:39

By James
at 2014-04-15T21:40
at 2014-04-15T21:40

By Kumar
at 2014-04-19T13:49
at 2014-04-19T13:49

By Wallis
at 2014-04-20T15:37
at 2014-04-20T15:37

By Emily
at 2014-04-25T06:06
at 2014-04-25T06:06

By Isabella
at 2014-04-27T19:06
at 2014-04-27T19:0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4-05-02T01:22
at 2014-05-02T01:22

By Barb Cronin
at 2014-05-04T02:23
at 2014-05-04T02:23

By Jessica
at 2014-05-04T04:06
at 2014-05-04T04:06

By Isabella
at 2014-05-08T17:07
at 2014-05-08T17:07

By Regina
at 2014-05-12T00:16
at 2014-05-12T00:16

By Kelly
at 2014-05-15T04:51
at 2014-05-15T04:51

By Andrew
at 2014-05-19T19:56
at 2014-05-19T19:56

By Margaret
at 2014-05-23T18:13
at 2014-05-23T18:13

By Doris
at 2014-05-26T01:00
at 2014-05-26T01:00

By Edith
at 2014-05-26T18:39
at 2014-05-26T18:39

By Ophelia
at 2014-05-29T00:42
at 2014-05-29T00:42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5-30T21:38
at 2014-05-30T21:38

By Dorothy
at 2014-05-31T01:31
at 2014-05-31T01:31

By Edith
at 2014-06-04T19:51
at 2014-06-04T19:51

By Freda
at 2014-06-05T08:29
at 2014-06-05T08:29

By Olivia
at 2014-06-09T14:50
at 2014-06-09T14:50

By Elvira
at 2014-06-12T02:18
at 2014-06-12T02:18

By Todd Johnson
at 2014-06-15T01:06
at 2014-06-15T01:06

By Margaret
at 2014-06-16T02:17
at 2014-06-16T02:17

By Lydia
at 2014-06-18T06:22
at 2014-06-18T06:22

By Joe
at 2014-06-20T04:51
at 2014-06-20T04:51

By Joe
at 2014-06-21T20:52
at 2014-06-21T20:52

By Wallis
at 2014-06-25T20:17
at 2014-06-25T20:17

By Jack
at 2014-06-30T05:52
at 2014-06-30T05:52

By Selena
at 2014-07-03T04:08
at 2014-07-03T04:08

By Victoria
at 2014-07-07T01:29
at 2014-07-07T01:29

By Dora
at 2014-07-08T12:42
at 2014-07-08T12:42

By Andy
at 2014-07-08T16:03
at 2014-07-08T16:03

By Isla
at 2014-07-09T16:52
at 2014-07-09T16:52

By Anthony
at 2014-07-11T17:08
at 2014-07-11T17:08

By Adele
at 2014-07-15T03:14
at 2014-07-15T03:14

By Necoo
at 2014-07-16T07:47
at 2014-07-16T07:47

By Heather
at 2014-07-20T18:44
at 2014-07-20T18:44

By Regina
at 2014-07-24T11:03
at 2014-07-24T11:03

By Joe
at 2014-07-28T02:34
at 2014-07-28T02:34

By Olga
at 2014-07-30T15:33
at 2014-07-30T15:33

By Oscar
at 2014-07-31T13:39
at 2014-07-31T13:39

By Connor
at 2014-08-03T07:56
at 2014-08-03T07:56

By John
at 2014-08-07T18:56
at 2014-08-07T18:56

By Sarah
at 2014-08-11T03:16
at 2014-08-11T03:16

By Queena
at 2014-08-16T02:53
at 2014-08-16T02:53

By Tracy
at 2014-08-18T23:34
at 2014-08-18T23:34

By Lydia
at 2014-08-21T19:13
at 2014-08-21T19:13

By Kyle
at 2014-08-26T16:30
at 2014-08-26T16:30

By Sarah
at 2014-08-31T03:40
at 2014-08-31T03:40

By Lauren
at 2014-09-04T01:36
at 2014-09-04T01:36

By Yuri
at 2014-09-07T17:43
at 2014-09-07T17:43

By Donna
at 2014-09-08T02:16
at 2014-09-08T02:16

By Ingrid
at 2014-09-09T12:03
at 2014-09-09T12:03

By Andy
at 2014-09-10T11:56
at 2014-09-10T11:56

By Zora
at 2014-09-13T03:21
at 2014-09-13T03:21

By Ingrid
at 2014-09-14T19:35
at 2014-09-14T19:35

By Olivia
at 2014-09-17T19:57
at 2014-09-17T19:57

By Christine
at 2014-09-22T01:43
at 2014-09-22T01:43

By Jacob
at 2014-09-26T07:35
at 2014-09-26T07:35

By Hardy
at 2014-09-26T20:30
at 2014-09-26T20:30
Related Posts
蜘蛛人:電光之戰新宣傳預告

By Emma
at 2014-03-10T16:50
at 2014-03-10T16:50
預知會出事?5乘客辦妥手續、卻不登機!

By Donna
at 2014-03-10T16:42
at 2014-03-10T16:42
KANO第二週票房

By Heather
at 2014-03-10T16:29
at 2014-03-10T16:29
(SSU)KANO王牌再現 曹佑寧歡迎夢想光臨

By Kelly
at 2014-03-10T16:14
at 2014-03-10T16:14
聖誕玫瑰...... 終於完食了XD

By Andy
at 2014-03-10T16:05
at 2014-03-10T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