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歌情人 - 電影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07-07-08T15:46

Table of Contents

以一首80年代的「pop song」為開頭,真讓我想逃出戲院,那是什麼鬼?但是,轉念一想
,我發覺原來才不過20年,昔日的風尚就已成為今日懷舊的對象。80年代很重要的一點是
,MTV音樂台出現了,這是流行音樂工業全球化的開始。從這個角度看《K歌情人》的片頭
,又有了另一種喻意。那就是,MV從一開始到今日仍言不及義,電影還好心的給了對照組
,Cora與她的佛陀性高潮。《K歌情人》所認為的,真正的MV是什麼呢?就是電影中的歌
曲,那是放在影片的脈絡下因而變得有意義。

根據好萊塢電影的公式。男女主角一定會在開頭10分鐘內見面,且一定互相不抱好感,
最後卻一定會上床,劇終時在一起。每一部好萊塢電影都有一個固定公式,而每部電影
卻要將它變得有「某些地方」不同。女主角Sophie,的職業與行為,對Alex最重要的鋼
琴(音樂)視為放包包雜物的桌子,而她進入Alex房子的原因是照顧植物(為末路的Alex
帶來活化的契機),最終,使房子充滿生機,同時,這個代工職業也不會如女僕一樣強
烈地讓人感受到階級的不平等(plant girl/只出現一次)。《K歌情人》中的男性,可
以分成有植物(Alex)與無植物(其它)兩者,植物隱喻著與女性的交往條件,關切與
體諒,生活無植物,如Alex的經紀人,妻子外遇的對象就是個園丁;而生活有植物者,
如Alex,在剛開始條件是不完整的,因為他對植物的關切僅是請人(女性,且沒有女人
味的)幫忙,且真假交錯;而在影片中段,當Sophie因寫詞不順過度澆水時,Alex才真
正關切起他的植物的處境。

在第二次會面時,Alex(男性)發現了某個對他急迫的需求,因而決定進一步認識那位
「決不會給她房門鑰匙」的幫手,男性一直是主動的。但另一方面,Alex在填寫歌詞上
的弱勢,卻又使他喪失溝通的「發言權」,當然,最後會有所改變,因為女人不可能一
直主導話語。Alex沒有什麼?填詞的能力,而他有什麼?音樂,因此文學救音樂這個母
題潛藏在《K歌情人》。《K歌情人》不只是失意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同樣也是一場文
學與音樂的交流。Alex與Sophie開始有互相認識的機會都發生在兩人展現內在才能之時
,他們彼此對對方的偏見也是原由自被後所在的領域,並在「A way back into love」
的歌曲創作中萌生愛意。旋律,在《K歌情人》中就像情感,而歌詞,則是個性與故事,
如同Sophie所說。

既然是愛情電影,創作出情歌自然無可厚非,又是點歌者指名,自然無法變更。但是,
這些灌之以愛情的情歌背後,就是對愛情的情歌化。「A way back into love」成了對
《K歌情人》最濃縮的理解,大意不免是雖然交往的過程有些衝突,最終仍會相愛云云。
片中「A way back into love」音樂歌詞的靈感的激發,同時也是愛情的萌芽,兩人一
度關係緊繃,也是為了這首歌。歌曲雖然重要,但並不代表這就是齣歌舞劇電影,歌曲
是內容的一部份,而非形式的一部份。

《K歌情人》的核心事件是創作,過程的苦惱、爭執與完成的喜悅,而我們見證了這個過
程,因此會有完成的喜悅,這是一種成就感,用最永久明確的方式,印成樂譜來表達。
當音樂創作進行時,鋼琴是必要的,但是平價的數位工作室解決了原本複雜的創作技術
門檻,這使《K歌情人》具當代性意義。在片末字幕時,出現一個驚人場景,當電影的
製作人員表捲動時,休葛蘭跟珠兒芭麗摩演出創作「A way back into love」時的場景
,好像他們「真的創作了一首歌」。本片用了Cora來當專心創作音樂人的對照組,將一
首精心創作的歌曲變得四不像,可怕,不過在圓滿結局下迷途知返,還是乖乖地唱了當
初二人創作的歌曲。另一個極端,是Sophie的舊情人Sloan Cates學院派的作家,最終的
發展目標不是寫下什麼名著,而是跑到好萊塢去寫劇本,證明學院派也沒多高尚。因此,
從《K歌情人》角度來看,或許真正美好的結合是雙方不再矜持,相互激盪。

Cora被當作一個流行巨星來塑造,對比於Alex之80年代巨星,或Sophie的文學領域,她呈
現出什麼形象?快節奏的舞曲,性感的身材,異國風情的歌詞內容與音樂風格,目標是滿
足觀眾對流行的想像。另一方面,Cora歌曲中將東方神秘化的偏見卻是後殖民理論所批判
的對象,對東方極度浪漫化的想象引出了偏見,並以「濫情地」作為扭曲東方,特別是佛
教文化的藉口,忽略了電影對概念塑造所扮演的重要性,成為引人批判之處。是電影意圖
塑造的當代流行音樂形象如此,還是電影本身的偏見(流行音樂區解東方,因此我也可以
區解東方來達成此一印象)如此,實不可知。

Sophie的姐姐是刻板印象的再現與破解,剛強的長相,與Sophie身高上的差距,意味她在
家庭關係的主導地位,而她是POP的歌迷則說明了,即使中年人,也能曾有一段迷哥迷姐
,當粉絲的經歷;同時,Sophie的姐姐也是拉近她與Alex之間距離的一個重要媒介。當然
,我們也看到了歌迷對偶像的去神話化的反應。活在過去榮光的Alex的演出一場比一場淒
慘,只剩下少量上年紀的死忠迷與大量過客遊人,這不正是休葛蘭自身的寫照嗎?不過,
休葛蘭椄O成功了,至少讓我在大半時間中,相信這發生在英國,而非紐約。





--

辛苦的歲月是過去的歲月

人們期待著痛苦以便工作

http://tw.myblog.yahoo.com/oberon48-boyce

--

All Comments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7-07-13T13:05
我總覺得有些地方是主觀意識的刻意曲解...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7-07-17T11:41
事實上我感覺導演並不是這麼的強調背後的意識形態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07-07-20T16:27
或許說...很多只是想強調小趣味的地方
卻被刻意用宏觀角度來矮化其中的味道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7-07-24T17:15
畢竟如果要強調那個年代的商業作風的話
已經有太多同質性甚高的作品了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7-07-27T22:04
解讀來自於誤讀 還是要鼓鼓掌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07-08-01T19:47
聯想力很豐富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07-08-05T03:27
我覺得寫的很棒~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07-08-05T18:53
推o大

最遙遠的距離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07-07-07T09:38
一樣是國片在台北電影節做世界首映,只是我去看的是第二場, 所以應該不算是Urauffuand#34;rung了!衝著莫子儀與桂綸美,當然不能錯過這一部國片 原文出自:http://www.wretch.cc/blog/Dammiandamp;article_id=7675499 看完之後,我在問卷上寫下了 ...

台北電影節《隱形人完全手冊》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7-07-06T03:25
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weitzernandamp;article_id=7964551 Dogma第18號作品,也是第一部帶有幻想色彩的現代寓言。幻想出來的人物P,住在小女孩 麗莎房間的壁紙後面,過著他的隱形生活,但由於麗莎住的房子要拆遷,P被迫離開這小 小幻想世 ...

「一一」(A One and a Two)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07-07-05T22:20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andamp;article_id=7985993) 「一一」是2000年由楊德昌導演的片。片名的由來,忘了在哪看 過,楊德昌說「一一」這片名是代表簡單自然,還有類似「一切 的開端」之類的,不過我有更奇怪的詮釋,而且對我來說, ...

今天跑去看"變形金剛"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07-07-05T22:09
※ 引述《newline (漫長的等待與相遇)》之銘言: : 因為目前地球的科技 最頂級的就是用傅立葉轉換 來做訊號處理 : 但是以地球最高科技的技術要解碼 至少要20年 : 但侵入者卻只要幾分鐘 : 所以才需要考慮到and#34;量子力學and#34;的技術 不過也許是需要比and#34;量子力學and#3 ...

關於噓文以及背後的意義

Ula avatar
By Ula
at 2007-07-05T16:43
剛去記者會回來,沒想到回來看版就看到一些觀念上的惡鬥 以及某些平常嫌得沒事幹專門PO文討噓的版友,在旁邊煽風點火 每次只要遇到好萊塢超級大片,必定會遇到噓文、惡雷的討論 這個問題似乎又回到當初未何要有惡雷這個分類 仔細思考,倒不如先問PTT為何要有噓文這個功能? 我們不妨先思考一下噓文的意義是什麼?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