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內容準備(單人類型) - Podcast
By Dinah
at 2020-06-24T20:23
at 2020-06-24T20:23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好讀版:https://ijuhsu.com/podcastsingleprep/
從2019年開始,越來越多人投入台灣的Podcast市場;
很多想要加入的Podcaster都會問:要怎麼準備內容呢?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是如何準備我的《語言好好玩》節目、
如何使用Notion收集和整理資料、要如何將資料轉化成聽眾想聽的內容,
以及章節的安排與標題設計等內容。
這篇文章同時也適用你在準備一篇報告、演講。
前陣子收到台大言迷社的邀請,我去社團做了一場演講〈語言為什麼好好玩〉;
那次的演講中,我剛好準備了我準備《語言好好玩》節目的過程。
如果還沒有聽過我的節目的話,可以在這裡聽:
https://linktr.ee/mirrorlinguistics
/背景說明
《語言好好玩》是架設在《知識好好玩》的頻道下,
目前有的哲學、心理學、大腦、犯罪心理學、性別,
都是預設給社會大眾的一個類似知識科普的節目。
因此,當初在選題和內容的設定,都定位在:
「社會大眾對此科目完全沒有概念,或稍微有些想法。」
既然大家對此科目完全沒有概念,相較於其他科目「語言學」又更不吃香
(路人:蛤你唸語言學?所以你會很多語言嗎?)
那要如何吸引大家點進來聽,並把它聽完?
就必須對於整個節目的內容安排有很明確的規畫,聽眾才會順著你的邏輯慢慢聽下去。
以下,大致介紹我設計節目的流程;
另外,因為我的節目有分成個人主持及訪談兩種型式,這篇就先介紹個人主持的部分。
之前在讀成大中文所時,所上的張高評教授一年總是有很多篇文章可以發表;
大家都會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這麼多產呢?他說:
就像做菜一樣。
如果每次買菜完就先把食材整理、準備好,這樣每次要煮菜時就可以快很多。
我想這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那就讓我們用買菜到做出一道料理這樣的隱喻來形容內容產製吧
一、去市場買菜囉!
首先,要準備好這集要介紹的主題內容。
收集到的資料越豐富,聽眾收穫當然也就越多了(他們就會越愛你)。
所以第一個階段,我們要先去「買菜」。我常去的「菜市場」有這些:
.社群網站
如果各位像我一樣是個阿宅(?)的話,最好收集資料的地方就是--社群網站。
我們在社群網站不但能夠收集到材料來源,也能看到網友們對這件事的評價、心得,
這就是很好的材料。
這些材料大部分是來自與你感興趣的議題相關的帳號;
當然,也不要錯過一些熱門人物的話題。任何人的文章都有可能成為珍貴豐富的材料哦!
以Facebook為例,我只要看到有趣、可能成為議題的內容,
我就會運用Facebook內建的Saved功能把內容收集起來;
有時間我就會去整理(請見整理食材段落)。
.相關書籍
書籍當然是最有系統且最完整的材料來源了。
所以以我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當然語言學科普書是必看的;
另外,對於心理學、認知科學、哲學等不同領域的書籍,我也都會看一下,
通常可以帶給我們很不一樣的視角。
雖說「科普」是一個很矛盾、互斥的詞(有空再來談),
但從別的學科可以找到不同的點來切入我們的所學。
.生活週遭大小事
不要只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多關注身邊的事吧!
像我很宅;我就會從漫畫、遊戲裡找到一些有趣的切入主題;
喜歡音樂?很好啊!影集、電影愛好者?都可以找到有趣的主題。
舉例來說,我前陣子玩《Persona 5 Royal》這遊戲,
其中談了「認知軻學」(其實就是認知科學的相關知識),
我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應證認知科學的相關知識與內容來談(但我遲遲還沒開始寫)。
二、整理食材:收集到的資料如何整理?
想到相應的主題後,我大多會將資料整理在Notion上
( 點我看:https://ijuhsu.com/notionintro/)
記得要善用Notion的Tags,當你有系統性地為收集到的資料分類後,即使你有天突然要找
這篇文章,也能很快地找到它。以下就是我亂亂的Notion資料夾。
我平時都會收集很多資料,當作寫Podcast內容的靈感。
Notion是一項非常好用、適合整理所有資料類型的工具。
除了把相關的網站放上去,我也會稍微地把引用的部分的重點段落寫出來。
記得!在記錄時也要把引用出處一併記出來哦!
為了解釋我如何整理資料,我這裡分享一下當時準備馬雅人的訪綱前是怎麼做的。
因為我對於「馬雅文化」議題特別不熟,
所以事前先把馬雅人寫過的所有文章都看過(包含PTT及方格子),也找了一些參考資料,
最後把所有找到的相關訊息做出以下的整理:
https://www.notion.so/ijuforever/42011c48d6434aa3b968a696e428549d
我是一個分類控,很喜歡把資料弄整齊;所以善用階層,在處理事情會事半功倍。
先把每個資料的大標題設出來,並附上來源,最後就能找到適合訪談的議題。
最後呈現出來的節目,可以請大家看這篇
〈馬雅國大使來訪!原來處女座最不適合學馬雅文!?〉。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5cul003/
三、料理規畫:要拿什麼內容出來呢?
相信大家在準備資料時,就像拿到一大堆食材一樣,有一堆想煮的東西;
但人根本一餐吃不完啊!這時候要怎麼辦呢?
如果你是閒聊類型的節目,可能會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但我覺得如果有一個前因後果、有個吸引人的開頭、美麗的結尾,
更會吸引聽眾想要把你的節目聽完。
所以,就廚師這次端上的到底要是中式八菜一湯、西餐還是日本料理?要加什麼調味料?
這些都是在節目規畫時要考量的內容。
.流程的規畫
講了那麼多,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就像我會建議一個節目大概兩到三個主軸一樣,如果你想通吃,肯定吃力不討好。
所以,請先擬定好一個主題。
但我光是一個主題,就有一堆東西想講,那要怎麼辦呢?
這裡我很推薦大家去上圖文不符在Hahow開的〈讓圖不只是好看的-資訊設計思考力!〉
裡面介紹了要如何將資訊轉譯,也介紹了不同類型的媒體要如何承載資訊。
這個課真的很超值,這裡我引用一下它其中一個很棒的觀念!
當你今天確定好這集的主題後,我們就可以把收集到的資料攤開,
並把它們分成兩個軸、四個象限:生活化/不生活化、受眾有興趣/受眾無興趣。
理想的起點,是受眾有興趣+生活化的內容;
合理的結尾,則是受眾無興趣+生活化的內容,請見下示意圖(見網頁)。
之所以會這樣安排,有它的道理在。
如果今天這個議題受眾完全沒興趣,他們連點都不想點進來;
如果這議題不生活化,他們也會覺得它不夠貼近我們、把它放到很後面去聽。
所以,理想的起點是在第二象限的位置--既生活化,受眾也有興趣。
因為這個概念是出現在他們的「懶人包」課程,希望最後帶給大家Call to Action,
所以合理結尾設在第一象限。這部分就端看各位希望做到的內容了。
必須要說的,其實喪失聽眾的注意力通常是在三、四象限的位置;
所以,我們必須先有個很棒的餌給聽眾,讓他們上鈎後,不得不聽下去。
尤其是最痛苦的第四象限!
所以請大家要記得適時讓聽眾喚起「咦我為什麼要聽它」的初衷XD
.實例介紹
大致瞭解了它的安排理念後,我就以實例介紹一下;
就以一篇單人主持的內容分享一下。大家可以搭配這集
〈語言也會「寄生上流」? 從「四樓」知道你的社會階級〉來看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213cul008/
首先,先把所有你想談的主軸和內容都先寫下來。舉例來說:
主軸:社會語言學、口音、社會階級
內容/論點: Labov實驗的操作
Labov是誰?重要性?
Labov實驗的重要性?
英美口音的歷史變化
社會階級及口音史
不要歧視不同口音的人
什麼是rhotic/non-rhotic
臺灣的口音差異
再來,我去整理這些內容。
Labov及其實驗:Labov的重要性(簡述)、實驗操作、重要性
英美口音的歷史變化:說明什麼是rhotic/non-rhotic
社會階級及口音史修正成:口音和社會階級有沒有關係
不要歧視不同口音的人:希望大家Call to Action
臺灣的口音差異(不太適合大篇幅談,但或許可以當切入點?)
好,再來,就是把它們放到各個象限去。
(第二象限)有興趣+生活化:臺灣的口音差異?
(第三象限)有興趣+不生活化:口音和社會階級有沒有關係
(第四象限)沒興趣+不生活化:Labov及其實驗、英美口音的歷史變化
(第一象限)沒興趣+生活化:不要歧視不同口音的人
其中第四象限最硬了,所以我們需要思考一下內容的邏輯:
應該先談「英美口音的歷史變化」、說明什麼是「rhotic/non-rhotic」,
我們才能繼續談Labov的實驗。
幸好這議題我們之前就談過了!所以只要簡單介紹就好。
實驗方法可能對聽眾來說太硬、太無聊,
所以我們加了一段小戲劇,來重現Labov的四樓實驗;
也適時請觀眾自己和我們互動,自己唸唸看「Fourth Floor」XD
到此,大致的東西都出來了。
第二象限的起點雖然大家可能會感興趣,但好像少了一點什麼…
四、做菜:要不要寫稿?
到目前為止內容安排得差不多了,雖然好像少了一點開頭,但我會先開始寫稿;
最後要錄之前再來重新檢視稿子。
有些人會問我,要不要寫稿?
我其實是一個很不愛看稿的人,尤其是每次上臺報告我都沒在看哈哈;
但我自己單人主持節目,我反而是會寫稿的。
因為單人主持沒有人和你互動,你很難掌握節奏,
所以先備好稿,更能掌握整個節目的節奏。
當然,Podcast很多人就是強調那種自然感;
但我還是覺得我有義務要讓聽眾很清楚我整個流程規畫。
我曾經嘗試用過列出重點就好。
但我發現這樣很容易離題跑太遠,而且常NG要錄很多次;
所以我後來都會寫個初稿。大家可以看看像這樣(網頁版有範例)
平常準備Podcast單人主持時,我都會寫逐字稿,
這樣可以很快地幫助我掌握節目的節奏
我會想像自己在錄音時會講述的話,寫成很像逐字稿的樣子,
但實際上我並不會完全照唸
先備好稿的好處是,它可以大量減少我講錯話、或讓聽眾覺得我在跳針的狀況;
我也能好好掌握整個架構。
但如果沒有辦法唸起來那麼自然,
或是大家能夠很好地把所有內容做出整理,也可以不用參考我的作法。
五、上菜囉!--選個好標題
最後一步,就是「標題」了!
標題是整個節目最最最重要的地方。
我以前的標題都下得很曲高和寡、只有自己覺得有創意、有趣。
但自從請了社群編輯上節目後,我才發現標題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大家可以去看看這篇〈上菜囉!把新聞端上桌的小當家──社群編輯的下標學〉,
受訪者一一超級精采地點出要什麼樣的標題才能夠吸引人。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310cul007/
是啊,我們要給一個很棒的菜名,聽眾才想點啊XD
(想想看鹹酥雞 v.s. 台式羅勒椒鹽嫩雞)
於是,上篇實例我覺得少了些什麼的「第二象限」,
我馬上想到了:社會階級和《寄生上流》這部電影。
剛好,當時《寄生上流》掃了一堆奧斯卡獎項,所以它就剛好結合了時事脈絡。
整個節目就變成:
(第二象限)有興趣+生活化:《寄生上流》、臺灣的口音差異?
(第三象限)有興趣+不生活化:口音和社會階級有沒有關係
(第四象限)沒興趣+不生活化:Labov及其實驗、英美口音的歷史變化
(第一象限)沒興趣+生活化:不要歧視不同口音的人
這樣不但看起來比較自然,也能有效地吸引聽眾繼續聽下去。
連標題都大致下定後,我就會開始錄製了!
(不過我有時是先錄再想標題,這就看當下有沒有靈光一現的好點子了XD)
我大致上的內容和訪談都是照著這個邏輯來的。
雖然有時候可能難以判斷和分配,但至少起點的部分要好好做到哦!
以上是我自己在準備單人節目時的準備及思考流程。
或許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也歡迎大家提出你們的準備方式哦:D
--
Tags:
Podcast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20-06-27T06:01
at 2020-06-27T06:01
By Tom
at 2020-06-27T08:40
at 2020-06-27T08:40
By Cara
at 2020-06-30T08:25
at 2020-06-30T08:25
By Charlie
at 2020-06-30T22:36
at 2020-06-30T22:36
Related Posts
誌瓜說話 / 自我成長、平日日更
By John
at 2020-06-23T19:19
at 2020-06-23T19:19
Spoyify的播放清單
By Eden
at 2020-06-23T13:36
at 2020-06-23T13:36
知識好好玩/科普
By Olivia
at 2020-06-23T13:18
at 2020-06-23T13:18
今大吃什麼by這裡沒有美食 / 美食、美食文化
By Edith
at 2020-06-21T22:36
at 2020-06-21T22:36
Awesome Money/ 理財投資、財經時事
By Joseph
at 2020-06-21T13:42
at 2020-06-21T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