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來談談幾個matrix的缺點 - 駭客任務

By Ina
at 2003-11-23T00:07
at 2003-11-23T00:0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VA96 (棒)》之銘言:
: 百人大戰是一場前戲很棒,卻後勁不足的片段。
: 前面的對話,烘托出來的氣氛卻不襯後來的畫面張力。
: 原因很簡單:一百個軟趴趴的Smith和一個神人打,一百個軟趴趴還是軟趴趴。
: 軟趴趴怎麼營造劇情張力?
: 我覺得百人大戰,改成五個比neo稍弱的smith來打,就非常有看頭。
: 我覺得開場Neo對上upgrade的電腦人就非常的棒。
: 動作很簡潔,畫面不雜亂。
: 充分表現武打美學。
: 百人大戰我只看到一群黑鴉鴉的軟趴趴。
「打」在駭客任務裡(特別是兩個續集)本來就是為了打而打。
如果會覺得 Neo 的對手都軟趴趴,那也是必然的。Neo is THE ONE 啊。
重點是,一百個 Smith 跟 Neo 打群架,這在電影史中幾乎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場
面。而且這也絕對會跟任何一個 action hero 獨自幹掉一百個壞蛋有差別。 同一
個角色被複製成一百個,個個動作不同,這在電腦動畫的製作技術上就夠讓人感到
新奇興奮了,再加上導演的運鏡方式非常流暢,都讓這一段格外精彩。至於讓五個
跟 Neo 差不多強的 Smith 去圍毆 Neo 的想法,那只是在打架輸贏勝負上稍作平
衡的設計而已,對觀眾來說也就不那麼稀奇了。
: 另外一個是大廳中的武器對決。
: 首先是一開始的徒手擋子彈,在第一集用過,多餘。
: 像好文章裡幾乎沒有贅字一般,這個場面可有可無。
: 但是,如果在視覺上能在強化「擋子彈」動作,從中創出新意,那就完全不同了。
: 不但是視覺享受,也滿足觀眾的想像力。
: 可惜同樣的動作做兩次,就是多餘了。
徒手擋子彈在駭客任務當中的必要,在於解釋幹嘛導演要特地重金禮聘袁和平來
擔任武術動作指導。如果是可以用槍砲解決的情形,幹嘛要用拳腳打架?第一集
時為了救 Morpheus 攻進大樓已經玩過火力展示電光石火在畫面上到處亂竄的畫
面了,搞爆破應該留給 Jerry "Money Talks" Bruckheimer 去玩,既然請來袁
和平當然就要打架,既然打架要用拳腳或十八般兵器才好看,那當然要先把情境
合理化,要先說明槍砲子彈對 Neo 無效,再來要讓兵器隨手可得,然後才能合
理地呈現我們最後看到的這樣。
這些過程都是必要的,未必如妳所說的那麼多餘。
: 再來是大廳這場對決,看Neo換各式兵器打來打去還不錯。
: 張力不足的是:從一百個軟趴趴變成幾個軟趴趴,還是軟趴趴。
: 營造不出緊張感。
: 不過,如果有更強的人物出現和neo對打,就大大的奪了smith這個主了。
: 這是可惜之處。
: 還有在公路上,Neo戲份太少。
: 氣氛沒有第一集被追殺般的緊張刺激。
: 這是幾個reloaded為人詬病的地方。
公路場景玩的是飛車特技,Neo 根本可以自己像超人一樣飛行了,如果還要把戲
份集中在她身上,那樣哪裡還有那些機車、汽車存在的空間?以 Neo 飛行的速度
來說,如果還要把戲份集中在她身上那我們就好像在看類似雲霄飛車主觀鏡頭式
的高速播放的風景畫面了。這樣難道真的會比較緊張刺激嗎?我懷疑。
--
: 百人大戰是一場前戲很棒,卻後勁不足的片段。
: 前面的對話,烘托出來的氣氛卻不襯後來的畫面張力。
: 原因很簡單:一百個軟趴趴的Smith和一個神人打,一百個軟趴趴還是軟趴趴。
: 軟趴趴怎麼營造劇情張力?
: 我覺得百人大戰,改成五個比neo稍弱的smith來打,就非常有看頭。
: 我覺得開場Neo對上upgrade的電腦人就非常的棒。
: 動作很簡潔,畫面不雜亂。
: 充分表現武打美學。
: 百人大戰我只看到一群黑鴉鴉的軟趴趴。
「打」在駭客任務裡(特別是兩個續集)本來就是為了打而打。
如果會覺得 Neo 的對手都軟趴趴,那也是必然的。Neo is THE ONE 啊。
重點是,一百個 Smith 跟 Neo 打群架,這在電影史中幾乎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場
面。而且這也絕對會跟任何一個 action hero 獨自幹掉一百個壞蛋有差別。 同一
個角色被複製成一百個,個個動作不同,這在電腦動畫的製作技術上就夠讓人感到
新奇興奮了,再加上導演的運鏡方式非常流暢,都讓這一段格外精彩。至於讓五個
跟 Neo 差不多強的 Smith 去圍毆 Neo 的想法,那只是在打架輸贏勝負上稍作平
衡的設計而已,對觀眾來說也就不那麼稀奇了。
: 另外一個是大廳中的武器對決。
: 首先是一開始的徒手擋子彈,在第一集用過,多餘。
: 像好文章裡幾乎沒有贅字一般,這個場面可有可無。
: 但是,如果在視覺上能在強化「擋子彈」動作,從中創出新意,那就完全不同了。
: 不但是視覺享受,也滿足觀眾的想像力。
: 可惜同樣的動作做兩次,就是多餘了。
徒手擋子彈在駭客任務當中的必要,在於解釋幹嘛導演要特地重金禮聘袁和平來
擔任武術動作指導。如果是可以用槍砲解決的情形,幹嘛要用拳腳打架?第一集
時為了救 Morpheus 攻進大樓已經玩過火力展示電光石火在畫面上到處亂竄的畫
面了,搞爆破應該留給 Jerry "Money Talks" Bruckheimer 去玩,既然請來袁
和平當然就要打架,既然打架要用拳腳或十八般兵器才好看,那當然要先把情境
合理化,要先說明槍砲子彈對 Neo 無效,再來要讓兵器隨手可得,然後才能合
理地呈現我們最後看到的這樣。
這些過程都是必要的,未必如妳所說的那麼多餘。
: 再來是大廳這場對決,看Neo換各式兵器打來打去還不錯。
: 張力不足的是:從一百個軟趴趴變成幾個軟趴趴,還是軟趴趴。
: 營造不出緊張感。
: 不過,如果有更強的人物出現和neo對打,就大大的奪了smith這個主了。
: 這是可惜之處。
: 還有在公路上,Neo戲份太少。
: 氣氛沒有第一集被追殺般的緊張刺激。
: 這是幾個reloaded為人詬病的地方。
公路場景玩的是飛車特技,Neo 根本可以自己像超人一樣飛行了,如果還要把戲
份集中在她身上,那樣哪裡還有那些機車、汽車存在的空間?以 Neo 飛行的速度
來說,如果還要把戲份集中在她身上那我們就好像在看類似雲霄飛車主觀鏡頭式
的高速播放的風景畫面了。這樣難道真的會比較緊張刺激嗎?我懷疑。
--
Tags:
駭客任務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03-11-27T04:07
at 2003-11-27T04:07

By Zora
at 2003-11-30T19:31
at 2003-11-30T19:31
Related Posts
動畫特集的原聲帶

By Zora
at 2003-11-22T23:32
at 2003-11-22T23:32
看了一下精選台詞

By Kristin
at 2003-11-22T22:51
at 2003-11-22T22:51
Re: 尼歐與史密斯

By Ophelia
at 2003-11-22T21:57
at 2003-11-22T21:57
動畫特集的原聲帶

By Ursula
at 2003-11-22T21:48
at 2003-11-22T21:48
我看Matrix~the Matrix~

By John
at 2003-11-22T20:40
at 2003-11-22T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