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我也喜歡李立群的相聲~^^ - 相聲

By Erin
at 2004-09-30T09:53
at 2004-09-30T09:5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eraphmm (有殺無賠)》之銘言:
: 跟 台北之戀 的結局
: 這是唯一我覺得"冷場的結尾"
: 因為實在不太懂那意思 是說台北人都冷淡嗎~
這點我倒有些東西可以提供大家參考。同時也有些話不吐不快。
記得以前李國修到台大演講時有提到這一點。他說「那一夜」的立意
就是要為傳統相聲(或傳統藝術)寫祭文,所以每個段子都隱含了一
個「消失」的主題:女孩不見了、「我」在人群中消失了、電視機不
見了、一片漆黑、忘記了....包括最後超現實的夢境也一樣。也就是
說這個舞台劇形式的相聲除了傳統的段子之外,也利用了戲劇裡的隱
喻手法,讓每一個段子中間產生若干關連,引伸出一個更深沈的主題。
我認為,「那一夜」的隱含主題是傳統和現代(稍微不明顯些);「
這一夜」則是處理兩岸關係。這都在精彩的段子中增添了一些心靈的
深度。不說別的,兩夜最後超現實的結尾就是非常大膽的創舉。這兩
齣劇的誕生,我覺得除了藝術家的創作力以外,時代背景也是不可忽
略的重要因素。後來的幾「夜」不但笑點不如以往,那些「隱主題」
也不幸淪為政治的牢騷或是對傳統文化的抨擊。比起「四郎探母」笑
中有淚的真情,就會讓人很失望地發現「又一夜」中「董仲叔叔」一
類「文化批判」的膚淺和造作。關於陰陽家、老子、名家等等,有什
麼批評是人家沒說過的呢?對他們的批判有這麼迫切嗎....看「又一
夜」正好是我連續看了表坊幾場失敗演出的時候,自此之後表坊就成
了我的拒絕往來戶。後來還是有跟人借千禧夜來聽,結果也只是搖頭。
結果我現在還是回去聽老段子了,或許「那一夜」的祭文寫得有些太
早了吧....:)
--
: 跟 台北之戀 的結局
: 這是唯一我覺得"冷場的結尾"
: 因為實在不太懂那意思 是說台北人都冷淡嗎~
這點我倒有些東西可以提供大家參考。同時也有些話不吐不快。
記得以前李國修到台大演講時有提到這一點。他說「那一夜」的立意
就是要為傳統相聲(或傳統藝術)寫祭文,所以每個段子都隱含了一
個「消失」的主題:女孩不見了、「我」在人群中消失了、電視機不
見了、一片漆黑、忘記了....包括最後超現實的夢境也一樣。也就是
說這個舞台劇形式的相聲除了傳統的段子之外,也利用了戲劇裡的隱
喻手法,讓每一個段子中間產生若干關連,引伸出一個更深沈的主題。
我認為,「那一夜」的隱含主題是傳統和現代(稍微不明顯些);「
這一夜」則是處理兩岸關係。這都在精彩的段子中增添了一些心靈的
深度。不說別的,兩夜最後超現實的結尾就是非常大膽的創舉。這兩
齣劇的誕生,我覺得除了藝術家的創作力以外,時代背景也是不可忽
略的重要因素。後來的幾「夜」不但笑點不如以往,那些「隱主題」
也不幸淪為政治的牢騷或是對傳統文化的抨擊。比起「四郎探母」笑
中有淚的真情,就會讓人很失望地發現「又一夜」中「董仲叔叔」一
類「文化批判」的膚淺和造作。關於陰陽家、老子、名家等等,有什
麼批評是人家沒說過的呢?對他們的批判有這麼迫切嗎....看「又一
夜」正好是我連續看了表坊幾場失敗演出的時候,自此之後表坊就成
了我的拒絕往來戶。後來還是有跟人借千禧夜來聽,結果也只是搖頭。
結果我現在還是回去聽老段子了,或許「那一夜」的祭文寫得有些太
早了吧....:)
--
Tags:
相聲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kuso的藝術(修改版口白)

By Rebecca
at 2004-09-28T16:19
at 2004-09-28T16:19
繼續打架五千年

By Anonymous
at 2004-09-27T21:47
at 2004-09-27T21:47
我也喜歡李立群的相聲~^^

By Zora
at 2004-09-27T21:33
at 2004-09-27T21:33
地理歷史

By Iris
at 2004-09-27T21:12
at 2004-09-27T21:12
相聲瓦舍最近有新作品嗎?

By Robert
at 2004-09-26T03:00
at 2004-09-26T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