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電影筆記 大紅燈籠高高掛 - 電影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06-01-07T21:03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是我的看法,如果覺得BBS閱讀不習慣的話可以到網誌去喔^^
http://blog.yam.com/socrazy/archives/969709.html

---
張藝謀的電影一向很注重畫面美感,大紅燈籠高高掛也不例外,這部電影的形式手法凌駕
於全片之上,所以特別被導演表現手法吸引。

  首先是「顏色」。

  紅色在整部片中非常搶眼,也是整部片不管是視覺或意象的重點所在。
片中有幾樣東西充滿顏色的視覺意象。

  第一是「燈籠」。燈籠是電影主角之一,在劇中哪一門點了紅燈籠,那一門就可得老
爺臨幸。紅色的燈籠在這裡是「權力」的象徵,是男性賦予女性的權力,而女性只是處於
被動的角色接受了男性給予的權力。另外點燈是陳家的傳統,紅色的燈籠也代表著「傳統
」對女性的束縛或控制。劇中女性因為點燈得以獲得權力,點亮的燈籠也代表著中國的傳
統中,女性的意義皆由男性所賦予,只有透過男性的給予,女性的視野與生命才因此而獲
得拓展。
  第二是「服飾」。在電影中可以明顯看出,誰位於強勢,誰身上的服飾顏色就會因此
突顯,尤其以三太太和頌蓮為最。電影一開始,原處於強勢地位的三太太在飯桌或唱戲皆
著亮眼紅衣,而頌蓮在懷孕得權或是在燒燬雁兒燈籠時也是穿著亮眼的紅色。另外在兩者
的對手戲上,由於身上顏色的轉移也可以明顯看出權勢的轉換。
 
 紅色代表著「權力」、「傳統禮教」,這兩者可以分開來看,也可以視為一物,尤其以
中國的想法來看(傳統禮教就是權力的象徵)。在電影中人因為擁有權力而將自己陷入鬥爭
,最後一幕俯視宅院的鏡頭可以明顯看出,發瘋的頌蓮遊走在由紅色燈籠圍起的方形空間
之中(甚至要說紅色燈籠的排列在平面來看有如中國字的「門」亦可)。
  
  對比著暖色系的紅色是冷色系的藍、白或黑。電影中位於弱勢或是看清鬥爭、尚未捲
進宅院傳統權力的角色都穿著冷色系的服飾。例如走路到陳府、甫從大學休學的頌蓮,或
是看見三太太死亡時所穿著藍黑色的大衣,甚至是三太太死前掙扎時也是穿著白色的服飾

  從電影中的色彩可以看出導演在視覺上所下的工夫。

  再來是「聲音」。

  劇中最常出現的聲音,是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唱或鑼鼓點。也透過這些傳統的戲曲,再
一次映證電影所要說的「權勢」與「傳統的束縛」。
  例如在點燈時出現的鑼鼓點,點燈代表男性賦予性的權力,也是「老傳統」,傳統鑼
鼓的使用更加深了這個儀式般的背景意義。
  電影序幕中,頌蓮被迫休學嫁入宅院背景即是中國的傳統戲曲,似乎也註定頌蓮在「
傳統禮教」與「權勢鬥爭」中的悲劇命運。

  電影中另外一個戲曲出現在三太太的角色身上。三太太好不容易嫁入豪門,擺脫唱戲
的身分,最後卻也只能在大宅院中唱戲自娛。三太太曾對頌蓮說,他也只能嘻嘻哈哈唱戲
來尋歡作樂。若傳統戲曲代表的是「傳統禮教」與「權勢鬥爭」,身處其中的三太太也只
能利用這兩者來自娛自樂了。

---角色---
  電影中的性別劃分非常清楚,大致可分為男性與女性兩種(廢話,不然有人妖嗎?)。
  
 ‧女性多是悲哀的角色,劇中的女性多生活在男性的權勢之下,即使是因此而起的鬥爭
,這種女人自以為是的權勢運用卻也來自男性。被玩弄在男性權力與傳統禮教之下的女性
在劇中卻又互相攻擊才是最悲哀的。電影中的女性多處在弱勢,即使劇中有企圖轉移權力
的作法(例如飛蒲送禮物給頌蓮時,頌蓮自以為是的丟還給飛蒲,或是女性耍脾氣企圖凌븊r於男性之上),但最後仍不敵男性。
  女性的角色中又分為企圖改變的角色與安於環境的女性。
  企圖改變的角色第一個是三太太梅珊。
  梅珊早已看清二太太卓雲的本性與宅院中的鬥爭,表現的反動則在企圖報復二太太還
有和高醫生的姦情(尋求自由戀愛)。梅珊試圖擺脫大宅院的「傳統禮教」與「權勢鬥爭」
,但卻因能力不足而身陷其中甚至死亡。
  另外一個則是頌蓮,受過西式教育的頌蓮原本應該是擺脫「傳統禮教」與「權勢鬥爭
」的角色,她原本也試圖掙脫,但最後卻也陷入其中,濫用權力的結果也淪落到發瘋的下
場。
  還有雁兒,身為下人卻企圖當上姨太太,整日活在權力的想像當中(在房間掛燈籠的
行為),最後也因為不肯低頭認錯而失去性命。
  這三個試圖改變、不安現實卻都失敗的角色,說出了在中國「傳統禮教」與「權勢鬥
爭」之下的女性都無法扭轉這個既定的悲哀的事實。

  安於環境的女性則有看破宅院生活環境而禮佛的大太太。另外則是二太太卓雲。
  卓雲絕對是宅院鬥爭下的老手,但是她到最後都沒發現,她所拿來濫用的權力全部都
只能靠著男性的給予,她是五個女性角色中唯一沒有覺醒的,也是我覺得全片中最悲哀的
角色。(大家看到發行的VCD或DVD的封面都是卓雲幫頌蓮抓背那張圖,這張圖背後所要傳
達的意義也有值得討論的空間。)

‧ 男性在劇中擁有絕對的權力,但也有例外的角色。
  第一種的男性是電影中「傳統禮教」與「權勢鬥爭」的代表,就是劇中的老爺。但是
老爺在劇中不但沒有名字,連面目也模糊,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導演刻意為了表現1、古老
的中國、古老的傳統。2、多數男性的形象。
  第二種則是救贖的形象。這種形象之下的男性在電影中有清楚的面貌,在劇中是女性
的救贖或是生活中的另外一個出口。例如飛蒲。四處經商遊走的飛蒲的出現,給年紀輕輕
就放棄學業嫁人到宅院生活的頌蓮一個自由的想像。而吹笛的技能也給頌蓮對已逝世父親的
懷念。導演刻意含蓄的處理兩者之間若有似無的感情,我想也應該是導演不想讓觀眾把飛
蒲給頌蓮的形象說死了。
  高醫生則是三太太梅珊的救贖,生活在宅院鬥爭中的三太太唯有透過高醫生才能享受
自由的愛情。
  其他自外於權力鬥爭與傳統禮教束縛下的男僕的面貌,對比起模糊的老爺也更加清晰


  看完全劇,我看到性別與權力互相交錯。權力的擁有在劇中不停的轉移,從宅院主人
的老爺、露出本性的二太太卓雲、一開始擺出強勢姿態的三太太梅珊到頌蓮,在不同性別
的角色身上都可以看出權力運用的痕跡。
  但是追究這個權力的來源、放到性別的角度來看,男性在這裡就大獲全勝了,而男性
(宅院的主人)在電影中代表古老的中國、代表傳統,在性別與權力的交錯之下,女人永遠
是最無能為力的一方。

  另外,我覺得電影同時也在訴說著「事實」或「真相」的存在或辯證關係。隨著電影
角色個性的慢慢浮現,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在「傳統禮教」與「權勢鬥爭」之下,事情是
沒有真相的,事實不斷的在語言中被顛覆、被推翻。
  一開始是二太太對著剛入門的頌蓮毀謗三太太,讓頌蓮與觀眾認為二太太是和善的
一方。但隨著從雁兒口中發現寫在布娃娃上的字是二太太所寫,這是對觀眾印象的第一個
推翻與質疑,觀眾開始質疑到底二太太果真如此,還是雁兒說謊?一直到三太太梅珊告訴
頌蓮二太太是菩薩臉蠍子心,這是對觀眾印象的第二個推翻,不只推翻了先前的二太太個
性與三太太外表的印象,也因為先前存有對三太太不好的印象而質疑起三太太話語中的可
信度有多少?而當觀眾認定三太太與頌蓮站在同一陣線之後,卻又因為頌蓮的一席話(透
露三太太與高醫生的姦情),讓三太太因此語帶威脅。人心的可信度在被敘述不斷的推翻ꐊ中失去了真相。
  而最後頌蓮也不相信是自己脫口而出的一番話害了梅珊,隨著陷入宅院(傳統)與身在
權力鬥爭中時間的加長,真相更加隨之模糊,最後連自己也對自己產生懷疑。
  對「事實」或「真相」相互關係的探究也出現在張藝謀另外一部片子「英雄」當中,
不過「英雄」的處理手法粗糙許多。

  這個「對真相的質疑、推翻」或許可以拿來解釋這部片是否對六四天安門事件有所批
評。我還蠻同意以對六四事件的看法來詮釋這部片,尤其是頌蓮發現三太太死亡的場景,
導演運鏡手法明顯不同於全片的風格,導演試圖透過這個明顯的差異來告訴觀眾他「有話
要說」,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可以放在六四事件上來詮釋這部片,畢竟「紅色」是個非常
敏感的顏色,導演的企圖應該是昭然若揭的。

另外我覺得有點疑問的是,第一,導演或編劇是不是也認為即使是過西式教育的中國人(頌
蓮),她骨子裡受中國傳統的影響還是擺脫不掉?因為劇中的頌蓮,一進宅院,面對對他略
有意見的雁兒所表現出盛氣凌人與使喚的態度,的確不像是個受過西式教育的人應該有的
反應。
  承續上面一點,頌蓮一進門就開始了解權力運用的好處,這種作法或他的言談不像是
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行為,不知道是刻意為之或是疏忽?
  
  這部片的視覺意象很強烈,這是張藝謀的特色,不過用的好就像「大紅燈籠高高掛」
:印象鮮明、話語呼之欲出,用的不好像「英雄」、「十面埋伏」:內涵空洞的繡花枕頭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06-01-12T02:27
原著小說裡頌蓮一開始對雁兒的態度就很高傲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06-01-16T12:12
我沒記錯的話^^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06-01-20T05:09
嗯嗯  電影也是~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06-01-20T15:51
可能因為雁兒出於妒忌對頌蓮說出不敬的話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06-01-21T10:46
我感覺是雁兒先表現出敵意所以頌蓮才討厭她,不管是小說或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6-01-23T19:15
電影...不過雁兒很愚蠢又可悲,沒有能力又要爭,所以最快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06-01-27T01:25
倒的也是她...我說的能力是指向頌連梅珊她們鬥的本錢 ^^"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06-01-29T14:54
我也覺得雁兒是五個女人裡最沒智慧的,所以最快倒@@"
Oliver avatar
By Oliver
at 2006-01-31T06:09
推這個好文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06-02-04T09:38
英雄其實沒那麼差 並不至於到空洞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06-02-07T03:49

奪魂鋸2的劇情<有雷>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06-01-07T04:57
※ 引述《anguspipi (Angus)》之銘言: : 剛才看完之後 : 覺得劇情張力沒有第一集來的強 : 角色太多造成人物個性特寫完全模糊掉 : 使得本片的主軸角色andlt;警官andgt;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 雖然看他演的很賣力....辛苦了XD : Anyway : 我想請問一下 : 每個人的後 ...

孤雛淚:尋找一雙鞋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06-01-07T04:27
無父無母的Oliver Twist被孤兒院以五磅的代價,賣給了 葬儀社作為僕役。白天,他要忍受出身清白的少年Noah不 停羞辱;夜裡他瑟縮在棺材之間微微發抖,祈禱天明。他 終於受不了主婦與Noah的歧視眼神,收拾好行囊出走。 離倫敦還有70英哩,Oliver走過了風吹雨淋,強忍著腹中 饑餓,露宿過一片又一片 ...

與小說有些落差的納尼亞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06-01-07T03:59
我感覺到的落差不是電影拍的不像 說真的電影不但拍的一模一樣,對白也幾乎忠實呈現 但電影卻無法讓我感受到小說所傳達的..... 恩..風格..精神....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and#34; 而以電影的角度來說,別想太多或顧慮太多,以赤子之心去看,就會很好看~ -----------------雷先生 ...

納尼亞(小雷)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06-01-06T23:51
一如當初所期待的,納尼亞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兩年前我逛圖書館無意中看到這本書的中譯本就借來看 因為很喜歡兒童文學,尤其是奇幻類的 繼哈利波特後,這是我第二個喜歡的兒童文學 當時也不知道原來這作者很有名,才讀了這本書幾頁就欲罷不能的一口氣看完 看了電影後發現跟原著八九不離十 畢竟這跟哈利波特厚厚的一本又複雜的情節 ...

參與2005高雄電影節工作心得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06-01-06T23:26
南方電子報 2006年1月6日 下午 08:32 http://www.esouth.org/?q=comment/reply/769#comment 參與2005高雄電影節工作心得 作者: 陳育青 這篇心得壓在心裡多久了?從夏天過渡到到冬天,從暑的暴怒過渡 到冬的冷靜。我一件事情都沒忘,雖然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