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eakfast Club 觀後感 - 電影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06-06-27T18:25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同步刊登於中央情報局鍾情電影板
---------------------------------------------------

美式校園文化已經是好萊塢電影中的主流之一
在90年代後半期以各具特色的俊男美女演員
穿著鮮麗華服演繹著鮮明誇張的人物性格
充滿笑料的劇情橋段及色彩鮮豔的場景
成為兼具娛樂與商業價值的題材

諸如1995年的Clueless,1996年的Scream
1999年的Election與American Pie等
可以說是90年代校園電影幾個不同類型走向的濫觴

然而
在令人目不暇給的外表包裝下
即有探討深刻議題者卻也多變得符合一般對於傳統文化演進潮流之期許
變得缺乏更深入探討反叛與進化因素的可能

在二十年後看一部1985年出品的校園電影
很難要求其中的流行元素要多麼走在時代尖端
無論是人物性格設定、服裝、髮型、整體配色、音樂、舞步
自然都僅活躍於80年代後期與90年代前期的舞台上
但它的的確確是當代十分顯著的文化典型

真的就只有「典型」二字能夠形容

雖然在人物設定方面不如90年代後期作品
校園地位與角色特性的關聯性極度分明
容易觀賞的程度也似乎不夠市場化
但都無損其經典地位

相較於後期作品在設定上的平面漫畫化
不僅沒有刻意搞笑的誇飾橋段
且本片的表現手法上最迴異之處在於:
不同於其他同類型電影的時期、事件與目的取向
而採用大量台詞與人物互動對話
反覆辯證思考青少年電影中的大宗議題
如家庭問題、存在價值、自我認同、人際關係、對於成人社會規制的反思等


不是讓角色悠遊於事件中表演
而是讓演員展現戲劇張力帶出節奏


由於主要透過語言來表現這些背景設定
一方面讓畫面影像趨於簡單不致過於複雜殘酷
也是以種種深刻的情緒表現來考驗年輕演員的演技
即使九成以上場景僅在圖書館內幾乎可用單調來形容
但是充滿性格展現的台詞與人物的小動作
讓角色變得越有靈魂

至此就不得不佩服編導John Hughes對於青少年心態的觀察入微
既充滿著對於成人世界矛盾反逆卻又帶著難以避免的憧憬
想著自身成長與突破並絕不要成為現在眼中所見的成人
事實上如果無法持續地思考反芻自身作為與想法
也會落到自己最不願意見到的窠臼中也說不定


片頭與片尾相互呼應的一段書信自白文字
除了情意真摯並平靜地闡述著不順從壓迫的自身反省與成長之外
同時也明顯地點出了校園電影角色設定中的幾個大宗典型方向:
a brain, an athlete, a basket case, a princess, a criminal.
是不是隱喻著成人對於青少年不夠尊重不夠體察的粗略分類
意義深長耐人尋味


Emilio Estevez所飾演的Andy
是校園電影中最典型主流的運動男孩
明顯充滿正面性格與正義感的陽光特性
雖然掛頭牌也是最讓觀眾立即認同的人物
反而失去了表演的更多空間與角色變化的幅度

直到影片中後段的獨白才有令人難忘的情緒展演
不枉他不願意頂著演員世家出身的光環
希望以自我奮鬥獲得認同的努力

有著一頭紅髮的Molly Ringwald
可說是80年代知名度很高的女演員
即便於90年代影人回顧時都極具存在感
同時演出多部由本片編導John Hughes擔綱的作品
即便略帶一絲異國感的外表
在當時也形成了一種校園年輕女生角色的典型

在本片中飾演的千金小姐Claire自我驗證的情緒表現分明
特別是談論到這次留校察看結束回到日常生活後
該如何面對這些一起走過一起對抗過成人社會的革命同伴們
猶豫無奈卻不願承認也不願在言語上服輸的演出也讓人印象深刻


由Judd Nelson飾演的John Bender
牛仔外套棉質格子襯衫與皮手套的造型
不僅十分符合8,90年代叛逆飆車族主流裝扮
同時也帶出叛逆與反社會性格的校園惡霸特質
並混合了浪盪不羈的當代主流角色性格
據說這個角色當初是以Nicolas Cage為原型
但因為製片無法支付片酬而改變演員人選

雖然說得滿嘴下流輕蔑與充滿挑釁意味的台詞
卻是本片前半戲份最多最能夠吸引觀眾目光
不僅模仿傳統家庭電影的橋段非常有趣
加上一段表明自身家庭環境的激動暴怒自白
讓這個影片前半戲份最多的角色的表演最有戲劇張力
幾乎可說是貫穿全片的純粹叛逆靈魂


Ally Sheedy飾演的Allison則是綜合的怪人類型
表面上看來是消極的反社會性格並缺乏自信與安全感
實則有著靈巧聰慧且清晰有如旁觀著鬧劇般的眼光
最後化妝後變身的一段該可說開啟了90年代同類作品的同類橋段

Anthony Michael Hall飾演的Brian
在名字上就已明白地點出角色特性
雖然個人魅力不如其他演員那麼搶眼
不過確實也是校園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類型

校長Richard對於壞學生John怒斥與羞辱的一段
則是充分地顯現成人社會所形成的傳統價值觀念
對於同年齡者眼中看來近乎是英雄般的捨身大義
是如何無理片面地荼毒壓迫著所謂不合規制者
一小段與工友Carl的對話則是稍微呈現出成人後對自我的反省
處理得十分自然不刻意


最有趣的部分
大概是每個人拿出不同的午餐的一段
平實中帶著家庭背景差異的表現方式
也和影片一開始各家父母帶著主角們到學校報到
同樣在生活細節中蘊含彼此異同與特質
趣味十足又不帶任何主觀褒貶
是頗高明卻不誇大的擘畫

值得一溫當年的種種風情與代代皆然的青澀歲月

--
☆★ 終於開始了 我的電影觀後感文章Blog
有電影海報 有文字感想 有我....有你
http://blog.yam.com/tinkaichie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06-06-30T10:48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06-07-02T14:03
這片讚 推!

沒有反派的X-man3(有雷)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06-06-27T01:23
今天特地跑去日新看X-man3,順便體驗一下傳說中的「皇帝位」。畢竟也 上映了將近半個月了,而且今天又是星期一,完全不需要排隊就順利的買 到票了,位置也沒有全部坐滿。買「皇帝位」的票還會有人來幫你帶位, 感覺果然不一樣。座位就有點類似客運巴士的位置,還真的是挺大的,可 以當作家裡的沙發坐,椅背跟腳靠的位置都可 ...

在操場的中心呼喊愛情(有雷)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6-06-27T01:18
《在操場的中心呼喊愛情》片名諧擬自《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當愛情專注而唯 一,彷彿就站在世界的中心,世界圍繞你而生滅;當幻想與現實重疊至無以附加,即使站 在操場的中心,也仍舊得不到解脫。   片頭一開始即以現實生活中的名導鈴木清順等人來肯定童星相澤晴生精湛的演技(現 實與虛幻的交雜),風靡日本。八歲時為挽 ...

臺北電影節:C的悲劇、呼吸、未來、海巡尖兵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06-06-26T22:14
C的悲劇: 就我所能理解的部份,是在講創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落差。 主角總是面對著觀眾口白,帶著面具的演員和有點冷硬的台詞讓人 聯想到舞台劇,感覺上這種形式對觀眾的親和力比較不高。 一個有房子有車子的上班族總是趕不上晚上的垃圾車,諷刺的是主 角最後卻還是選擇成為像這樣的一個上班族,人生無奈。 ...

X-man3(有琴葛雷)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06-06-26T06:46
1.我沒看過原著(不愛美國漫畫...我愛星矢與拳四郎XD) 2.我沒看過卡通(我也很狐疑~印象中疑似的卡通是大英雄~但確定不是同一部) 3.我的感想引申了一些個人的歷史記憶~請見諒 首先是阿琴部分: 她發飆真的超猛~讓我想到97裡面的大蛇~變身前叫克里斯那個 浮在空中放大絕連擋下來也要損一半血~沒擋那當然 ...

評「恐怖旅社(Hostel)」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06-06-26T01:30
※ [本文轉錄自 Horror 看板] 作者: JFCII (ABU) 看板: Horror 標題: [影評] 評「恐怖旅社(Hostel)」 時間: Mon Jun 26 01:28:19 2006               「定位失敗的尷尬作品」   三個在歐洲自助旅行的背包客,意外地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