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terpreted Suicide: 寂寞鋼琴師 - 電影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08-05-27T17:57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 http://blog.pixnet.net/weitzern/post/17688335

《寂寞鋼琴師》(Piano, Solo)改編自羅馬市長Walter Veltroni為知名爵士鋼琴家盧卡佛
洛瑞(Luca Flores)的所寫的傳記《IL DISCO DEL MONDO》(The Album of the World),
據說當時市長是因為聽了一張盧卡佛洛瑞的專輯後,大為感動,才開始著手蒐集資料,寫
了這本書。

盧卡佛洛瑞1956年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巴勒摩(Palermo),幼時因為父親的工作,舉
家遷徙至莫三比克,他的母親因事故死在這裡,在莫三比克的八年時光,盧卡佛洛瑞在這
裡度過最美好也最難熬的童年時光。成年後他回到佛羅倫斯,進入音樂學院,開始正統的
學院音樂教育,也在這段時期接觸爵士鋼琴。

1974年開始三重奏與五重奏的演出,逐漸打響名聲。爾後與著名爵士樂手Tiziana
Ghiglioni的合作才真正在樂壇大放異彩,多次在歐洲巡迴演出,在他短短十多年的職業
生涯中曾出了十幾張專輯。晚期,他為精神疾病所苦,在1995年錄製最後一張專輯《For
Those I Never Knew》的《How Far Can You Fly》,10天後便結束自己短短38年的生命


雖然我從來不喜歡爵士,更沒聽過盧卡佛洛瑞,但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音樂電影,尤其是
鋼琴,況且,一個完成最後一部作品就去自殺的人,好像有點似曾相識,不就是三島嗎?
所以我就理所當然的去看了。

看的時候當然不無感動,畢竟片中演員的演技都不錯,看著一個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被過
去糾纏到不能自己,又為了愛他的人振作,開始尋根,一路騎機車南下非洲,一路上停停
走走,不時寫信給家人傾吐心境。

但盧卡在以為會得到救贖的終點,面臨的卻是絕望,從此一蹶不振,自行劃下生命的句點
。他最後只說:「我知道我應該堅強起來,但不斷與心中那些負面的東西對抗,已耗盡我
的心力,我必須在失去行為能力之前結束自己。」他最後留下的曲子叫做《How Far Can
You Fly》。

看完電影之後,我的心情滿複雜的,人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真是一點也不
錯,如果一個人試圖從戲中探索自我的本質,這個人可謂又瘋又傻了。我很不想承認我既
是個瘋子又是個傻子。但又必須承認,我的確曾經因此而觸碰到一些隱而不顯的東西,盧
卡佛洛瑞最後留下的話雖然在當下讓我產生共鳴,但後來我反而更覺得矛盾。

不是沒看過這種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像是《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帝國毀滅》、
《帝國大審判》、《一刀未剪的童年》、《再見曼德拉》、《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到最近的《玫瑰人生》,但上述或許改編自當事人的自述,電影從第一人稱出發;或許
改編自他的朋友親人為當事人寫的書,電影從第三者或旁人視角勾勒,但《寂寞鋼琴師》
明明是一本旁人為盧卡佛洛瑞撰寫的傳記,電影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第一人稱,就彷彿這是
本人真實的心情寫照一般。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我把這部電影等同於盧卡佛洛瑞的自述,
會讓我覺得自己像個笨蛋。

或許這個情緒是過於偏激了,但一部描述自殺者的電影很難避開「詮釋死因」的這個部份
,實際上,電影從開始就必須為最後的自殺鋪陳,看到一個旁觀者想像自己是當事人,訴
說「自己」「自殺的心路歷程」,實在無法讓我感同身受。

試想,一個像盧卡佛洛瑞這樣的青年,他與家人的疏離不是「家庭」或「家人」本身的問
題,他的才華洋溢,前景看好,即便他對幼時母親的死耿耿於懷,母親的死也絕對不是導
致他精神失控的唯一且必然的因素。與其說他無法釋懷「母親的死亡」而選擇自殺,不如
說童年時期親眼目睹的悲劇劃下的重大陰影,讓他的人格不完整,不斷滋生的負面情緒導
致讓他失去支撐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推論對我來說是比較合理的,如果幼時喪親就會導致精神疾病甚至自殺,那全世界
的自殺率會提高多少?京極夏彥曾就犯罪寫了這段話:「動機其實都是為了事後方便他人
附加上去的。為了使犯罪得以成為犯罪,必須要有個社會共識上的動機等理由,算是一種
約定俗成的習慣。」(京極夏彥《魍魎之匣》p.112)

因為似乎沒有人能夠接受「沒有原因的死亡」,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大眾也都習慣為自殺
找到「動機」,但每個人也都知道有別條路可以走,最後就會用「想不開」來概括它。我
覺得,不管是電影的slogan和導演,或者包括作者本人,都太過於想為盧卡佛洛瑞的「自
殺」找到一個確切的理由,過度把母親的死「直接」關聯到他的自殺。

但我實在不認為「放棄生命」可以那麼單純歸因於某個事件。老實說,如果真的有人能理
解「自殺者」的心理狀態,理解盧卡佛洛瑞的內心,那他的自殺又怎會如此無法挽回?

寫到這裡,我必須承認我實在太執著於「自殺的片面詮釋」這件事了,也因此看完電影時
的感動隨著時間與思考而遞減,這是我個人的偏執,但就一部電影來說,《寂寞鋼琴師》
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很精彩,跟我同去的友人相當喜歡。話說回來,因為「純屬虛構」的電
影而深受感動,卻對《寂寞鋼琴師》挑三揀四,或許也是對作為一個現代人的我最大的諷
刺。

最後附上Luca Flores《How Far Can You F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ExQFHg6SQ


參考資料:

開眼電影網【關於盧卡佛洛瑞 Luca Flores】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extend&exid=fpit5084775401

聽.爵.筆.記 【生命最終的主題曲:聆聽Luca Flores《For Those I Never Knew》】
http://www.wretch.cc/blog/jazzping/13799711

--

All Comments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08-06-01T10:12
推~~~要考試還沒辦法去看這部TAT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08-06-03T15:02
推...

哈里遜福特談印第安納瓊斯 (上)

Tom avatar
By Tom
at 2008-05-27T02:05
我第一次聽說喬治(盧卡斯)和史蒂芬(史匹柏)正在合作一部電影是在拍《帝國大反 擊》的時候。當時我只知道這是一部冒險類型的電影,而且已經確定由Tom Selleck擔 綱演出。當Selleck確定無法參與演出時,喬治打電話給我說,and#34;我想要你讀一下這個劇 本。and#34;他把劇本送過來後,我立 ...

跟蹤大明星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08-05-26T23:33
http://www.wretch.cc/blog/lucifer6119/21553480 改編自Theo Van Gough同名電影,Steve Buscemi自導自演,搭配Sienna Miller,演出激 烈攻防的美國版本。 Buscemi是扮演Pierre,本是個政治線記者,因為多次為自己的新聞 ...

《迷魂記》裡的鏡像結構(Mise-en-abime)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08-05-26T04:05
(本文主要是翻譯,加上對本片的一些理解與心得,內文有大量的心理分析) 這是篇今天剛看完的文章,名稱是《The Mise-en-Abime in Hitchcockand#39;s Vertigo》,作者是Deborag Linderman,本篇刊登在1991年夏季號的Cinema Journal上, ...

第六十一屆坎城影展得獎名單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8-05-26T02:12
第六十一屆坎城影展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圍牆之內》,洛宏.康鐵(Laurent Cantet, France) 評審團大獎 《蛾摩拉》,馬泰歐.加洛尼(Matteo Garrone, Italy) 第六十一屆特別獎 凱薩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 in《聖誕節故事》,Xavier ...

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神隱少女要表達什麼?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08-05-25T16:09
貼一篇舊文 title: 迷失、回歸、成長 ── 閱讀《神隱少女》 一 假如我們復習宮崎駿過去的動畫作品,不難列出一串以「成長」為命題的名單,包括 了像《魔女宅急便》、《龍貓》、《心之谷》等等,畫少女一直是大師的最愛,而用少女 來成就一段成長的感動則是大師拿手的好菜。現在宮崎駿打破了封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