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系列訪談之杜可風(上) - 王家衛

By Dora
at 2004-09-24T23:06
at 2004-09-24T23:06
Table of Contents
2004年09月21日 13:45 南方都市報 謝曉 許偉淳
杜可風好酒,"好色",好孤獨。前兩點在圈中有口皆碑,後一句是我總結的。
採訪前說得好好的9點見,但等了20分鐘不見他人影,情急之中找到他的酒店房間
,原來他從國外回來倒時差正呼呼大睡,估計已將我們的約定忘了個乾淨。坐下來
撲面而來一股酒味,大概又沒少喝,證實傳言不假。好酒一般都會"好色",但杜可
風看上去心花花,揚言愛上每個女主角,其實他將生活與工作分得很清楚,絕不拖
泥帶水。他會為了保留藝術創作的激情去尋找和享受這種心靈的孤獨。
2004年9月1日的一個雨夜,我們在上海一家五星級大酒店咖啡廳裏聊了近兩小
時。20天後,隨著《2046》公映日子的到來,終於可以和讀者分享杜可風眼中的
《2046》世界。
長期合作"老夫老妻"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你曾在採訪時笑言自己與王家衛是老夫老妻了
,那你們這種關係又怎樣才能在每次創作時帶來激情呢?比如說在《2046》裏面……
杜可風:什麼叫老夫老妻,當然是相處時間長嘛,所以我的優點和缺點、他的
優點和缺點我們互相都清楚。我覺得這樣很好,我可以稍微大膽一點去做一些事情
,因為我知道,對方會瞭解,或會諒解,甚至於會彌補,我覺得重點其實是彌補,
在一個創作的過程中,我覺得需要這樣。
我的運氣比較好,跟我合作的大部分導演都能與我相互取長補短。不熟悉的導
演對我會有一點擔心,他們也知道我有一點"神經病",有時候我會有點熱情過頭,
或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冒出來,只有跟我合作最好的導演才能瞭解我並利用這個優
點,然後彌補那些缺點。
南都:你和那麼多導演合作過,會不會覺得還是王家衛最瞭解你?
杜可風:對,因為跟他合作時間長,瞭解也多。我是非常主觀的,投入進去了
,需要一個人在身後客觀地參考、判斷你所投入的東西有沒有用。其實一個好的導
演就是一個旁觀者,真正的好導演有能力說這個我要,那個我不要,這個方向繼續
……像王家衛啊,還有一些其他的導演跟我合作比較好,是因為他們也瞭解我這個
特點,或者說是毛病,太投入有時候也是一種毛病。不過我覺得作為一個攝影師,
就像演員一樣,最大的樂趣就是因為你可以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會接受別人的想法來作為你自己的出發點。所以我覺得攝影比導演更辛苦,因為
空間特別大,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南都:你在新片《2046》中的風格跟以前的影片會有什麼改變嗎?還是延續?
杜可風:當然在一方面也是延續,主要是不想延續,但不得不延續。因為誰都
知道,它多多少少是《花樣年華》的續集。不過,雖然我們一直期待《花樣年華》
的故事得到延續,但《2046》並非通常意義上的續集電影,我個人覺得,它有點像
《千機變Ⅱ》。《2046》是用非常不一樣的心態跟態度來折磨《花樣年華》的故事
,所以它是《花樣年華》的負面--就是他們假如不這樣的話,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可能它是一個幻想,有一點莊生夢蝶的心態在裏面。比如說男女關係,我覺得大部
分的男人都有一個毛病,會幻想你的另一半是全世界最美的,可能是這樣,也可能
不是這樣,這部電影探討的可能是這個東西,所以它是一部很虛幻的電影。
我覺得攝影師參與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為你會哭:好心疼啊,這個不要剪
了……
痛苦折騰出未來世界
南都:延續之外,你自己會做哪些創新?
杜可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在這裏(上海)痛苦地要折騰出一個所謂的未來世
界,就是《2046》,不過也不是未來的,它其實就是一個人腦袋裏面的幻想或是空
間,那個對我們來說是很難的,因為很難表現出來,要想像它的表面、它的肢體、
它的氣氛、它的樣子……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折騰出來了,過程非常辛苦。(主要
時間耗在對未來的想像上?)它畢竟不是一個科幻片,它是一個人腦袋裏面的東西
,所以很抽象,而抽象在電影裏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就像你聞得到的東西你怎麼在
電影裏表現出來一樣。
南都:最後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杜可風:還在解決中,我想去戛納的那個版本還是不夠好,所以這段時間(
《2046》的幕後人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忙這個。我在忙其他事情,沒有參與,我
覺得攝影師參與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為你會哭:好心疼啊,這個不要剪了……
南都:每次導演把你拍攝的部分剪掉,你覺得遺憾嗎?
杜可風:無所謂,因為它們還在,還在我(心)這裏。
南都:有沒有你認為比較好的也被剪掉的情況?
杜可風:當然有啊,所以我說我不去參與剪接。拍攝的經驗、視覺經驗還存在我
心裏,但我先把它存起來,以後還可以再用。人們常對我說"這個很好",沒有人知道
這其實是以前的經驗。
我也是托王家衛的福
南都:《2046》前前後後拍了五年,導演在拍攝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東西,對
你攝影部分的要求有影響嗎?
杜可風:有啊!說實話,全世界沒有任何人是這樣拍電影的,也沒有任何人(沒有
參與過的人)瞭解這個過程的特點、痛苦和優點。它是一個很貴的實驗電影,開始有一
個主題,然後看你怎麼去發揮。創意的範圍基本上是無限的:什麼都可能。這也是一
種經驗,對我們來說,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寬容的心態去對待,而且必須非常投入。要
知道那種寬容和投入,拖了五年也很難維持啊,所以必須找到一種辦法,去維持體力
、精神和你自己參與的身份。我找到的方法就是對空間的運用,對演員來說應該是不
停地探討所謂的角色,而那個角色是會變的。我覺得我也是托王家衛的福,因為我現
在對空間的所謂敏感度和空間可能性的認識比以前高很多,這是惟一存在的東西,其
他的都是意外,或是一直在變的東西。
比方說《花樣年華》,就可以概括成兩個空間的關係。男女主角的關係也是通過
這麼兩個空間聯繫起來。其他的一切都會變,連角色都會變,最可靠的反而是空間。
比方說,拍《春光乍泄》的時候,我們到了阿根廷,找到一個房間,電影中60%以上
的部分都在同一個房間裏拍,空間的存在是電影裏的一個中心。我發現我跟別人拍電
影的時候就會馬上說我要去看景,去瞭解工作環境,我想這種習慣是被王家衛培養出
來的,這是他電影裏惟一真實的東西,其他的都是一種意外。
南都:有評論說《2046》是王家衛導演集大成的一部作品……
杜可風:是的,裏面有一些過去電影的告別啦,或是一些過去電影角色的名字啦
,等等,還有一些畫面就是一種結論,概括了他這幾年拍電影的方式。我想他的下一
部電影會非常不一樣,或是製作方法、或是工作方法非常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這一
部作品有一種很明顯的告別的心態。
南都:這部影片,有哪一場戲是你覺得最好的嗎?
杜可風:不知道,可能被剪掉了。(笑)
南都:你在現場會不會有很多想法被導演否決掉了呢?
杜可風:我也有很多想法被肯定了。在王家衛電影裏,攝影師最重要的作用是通
過正確的角度和移動方法,來處理人跟空間的關係,成功與否的標準就在於有沒有傳
達出導演所想表達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我做不到的時候他就說:只不過這樣嗎?
你想不到別的嗎?
南都:這次畫面的基調還會不會是偏綠色的?
杜可風:確實有一點偏綠色,(不是導演喜歡),是張叔平。別人問我《英雄》的
顏色有沒有錯?它也有它文化的來源,有哲學在裏面,不過基本上到最後還是人的品
位,我覺得很多東西還是靠品位,所以你的品位怎麼樣這個電影就是怎麼樣,有些人
大談所謂的顏色理論,說實話我覺得都是狗屁。《2046》整體的調子是比較淡一點點
,沒有《花樣年華》那樣濃,不過它也有跟《花樣年華》相同的地方,大概是演出的
範圍比較相近。
南都:會有很多搖晃的鏡頭嗎?
杜可風:不多,很少。我現在很想回到《重慶森林》裏面那種(拍攝手法)。我現
在拍的那部電影,那個導演也比較偏愛平穩的攝影手法,我說我能不能動動攝影機呢
?好久沒動了。連醫生都說我整個身體有點偏右,我回答因為我每天右肩都扛著35公
斤的攝影機,他說你能不能把攝影機放在左邊,我說有點困難。
我最怕聽到王家衛對我說:"只不過這樣嗎?你想不到別的嗎?"聽他這樣說我會
很難過。
我們三個人品位很接近
南都:有說法是你跟王家衛和張叔平是鐵三角的關係……
杜可風:其實我也拍過很多其他人的電影。我覺得好東西也要靠對比才能顯出價
值,就像有外遇你才更愛你的老公,這是句玩笑話,但其中也包含著事實。我覺得生
活就這樣。我也知道,這兩個人對我的影響那麼大,我的攝影成就,他們也有一份功
勞,不過我還是偶爾會去別處逛逛(與其他導演、美指合作),這樣才有對比。
南都:我很好奇你跟張叔平的關係,比如說他是先負責好美術的那一塊,這個調
子是由你來決定還是……
杜可風:沒有沒有,我們都不講話。我們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我和王家衛、張
叔平這三個在完全不同環境長大的人,品位卻那麼接近。這種交流很微妙,我們不需
要談什麼,基本是各做各的事情,我們的個性是非常不一樣的,不過我們的品位是很
接近的。
南都:我很想知道你和王家衛在現場是怎樣合作的?是他跟你提要求呢,還是你
提供幾個方案供他選?
杜可風:兩種方法都有,我最怕聽到他對我說的一句話是:"只不過這樣嗎?你
想不到別的嗎?"聽他這樣說我會很難過,有時候真的不過就是這樣,我確實想不到
其他;也有時候是他對了,就是我可能不夠投入或是不夠尖銳,或是想像力不夠,都
有啦。所以很好玩,我跟其他導演合作,他們會說"夠了夠了,不要再多了"。王家衛
要求很高,對演員要求特別高,對自己要求也特別高。
我覺得拍電影必須要有一個判斷力很強的人,這種人要求也高。一個好導演可能
會用兩三種不同的方法去要求,有一種是"很好啊,你們再來",一種是罵你一頓,還
有一種是軟硬兼施:有時候罵你,有時候安慰你。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他有方向,
他會把你往那個方向推,說你到了,或是還不夠,這才是一個好的導演。
我想王家衛的下一部電影會非常不一樣,製作方法或工作方法非常不一樣。這一
部作品有很明顯的告別心態。
現狀:"不夠,永遠不夠"
南都:你在拍中國電影的時候,希望拍出來的感覺是中國人看中國人的視角,還
是外國人看中國人的視角?
杜可風:我覺得我是中間人,任何電影必須要有距離感又要有親切感,這是一個
平衡。我的便利在於兩個身份,我那麼熟悉中國人,我又不是一個百分百的中國人,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創作過程,那個對比必須存在。比如我跟你講故事,用
的語言你都聽得懂,不過我可能用稍微不同的角度來講,其實任何創作都是這樣的。
創作永遠是親切跟陌生的對比,永遠是投入跟觀賞的對比,永遠是參與跟旁觀的對比
。我覺得電影就是這樣,因為我是杜可風,我也是一個外國人。(這是不是成了你的
標籤了?)我最近開始做我自己的訪問,白天做杜可風,晚上做罵杜可風的人,我覺
得很好啊,因為可以判斷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南都:你很滿意自己的這種狀況嗎?
杜可風:不夠,永遠不夠。你說哪一部電影是最好的,一定是下一部電影,哪一
部作品是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個。 (未完待續)
--
--
杜可風好酒,"好色",好孤獨。前兩點在圈中有口皆碑,後一句是我總結的。
採訪前說得好好的9點見,但等了20分鐘不見他人影,情急之中找到他的酒店房間
,原來他從國外回來倒時差正呼呼大睡,估計已將我們的約定忘了個乾淨。坐下來
撲面而來一股酒味,大概又沒少喝,證實傳言不假。好酒一般都會"好色",但杜可
風看上去心花花,揚言愛上每個女主角,其實他將生活與工作分得很清楚,絕不拖
泥帶水。他會為了保留藝術創作的激情去尋找和享受這種心靈的孤獨。
2004年9月1日的一個雨夜,我們在上海一家五星級大酒店咖啡廳裏聊了近兩小
時。20天後,隨著《2046》公映日子的到來,終於可以和讀者分享杜可風眼中的
《2046》世界。
長期合作"老夫老妻"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你曾在採訪時笑言自己與王家衛是老夫老妻了
,那你們這種關係又怎樣才能在每次創作時帶來激情呢?比如說在《2046》裏面……
杜可風:什麼叫老夫老妻,當然是相處時間長嘛,所以我的優點和缺點、他的
優點和缺點我們互相都清楚。我覺得這樣很好,我可以稍微大膽一點去做一些事情
,因為我知道,對方會瞭解,或會諒解,甚至於會彌補,我覺得重點其實是彌補,
在一個創作的過程中,我覺得需要這樣。
我的運氣比較好,跟我合作的大部分導演都能與我相互取長補短。不熟悉的導
演對我會有一點擔心,他們也知道我有一點"神經病",有時候我會有點熱情過頭,
或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冒出來,只有跟我合作最好的導演才能瞭解我並利用這個優
點,然後彌補那些缺點。
南都:你和那麼多導演合作過,會不會覺得還是王家衛最瞭解你?
杜可風:對,因為跟他合作時間長,瞭解也多。我是非常主觀的,投入進去了
,需要一個人在身後客觀地參考、判斷你所投入的東西有沒有用。其實一個好的導
演就是一個旁觀者,真正的好導演有能力說這個我要,那個我不要,這個方向繼續
……像王家衛啊,還有一些其他的導演跟我合作比較好,是因為他們也瞭解我這個
特點,或者說是毛病,太投入有時候也是一種毛病。不過我覺得作為一個攝影師,
就像演員一樣,最大的樂趣就是因為你可以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會接受別人的想法來作為你自己的出發點。所以我覺得攝影比導演更辛苦,因為
空間特別大,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南都:你在新片《2046》中的風格跟以前的影片會有什麼改變嗎?還是延續?
杜可風:當然在一方面也是延續,主要是不想延續,但不得不延續。因為誰都
知道,它多多少少是《花樣年華》的續集。不過,雖然我們一直期待《花樣年華》
的故事得到延續,但《2046》並非通常意義上的續集電影,我個人覺得,它有點像
《千機變Ⅱ》。《2046》是用非常不一樣的心態跟態度來折磨《花樣年華》的故事
,所以它是《花樣年華》的負面--就是他們假如不這樣的話,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可能它是一個幻想,有一點莊生夢蝶的心態在裏面。比如說男女關係,我覺得大部
分的男人都有一個毛病,會幻想你的另一半是全世界最美的,可能是這樣,也可能
不是這樣,這部電影探討的可能是這個東西,所以它是一部很虛幻的電影。
我覺得攝影師參與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為你會哭:好心疼啊,這個不要剪
了……
痛苦折騰出未來世界
南都:延續之外,你自己會做哪些創新?
杜可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在這裏(上海)痛苦地要折騰出一個所謂的未來世
界,就是《2046》,不過也不是未來的,它其實就是一個人腦袋裏面的幻想或是空
間,那個對我們來說是很難的,因為很難表現出來,要想像它的表面、它的肢體、
它的氣氛、它的樣子……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折騰出來了,過程非常辛苦。(主要
時間耗在對未來的想像上?)它畢竟不是一個科幻片,它是一個人腦袋裏面的東西
,所以很抽象,而抽象在電影裏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就像你聞得到的東西你怎麼在
電影裏表現出來一樣。
南都:最後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杜可風:還在解決中,我想去戛納的那個版本還是不夠好,所以這段時間(
《2046》的幕後人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忙這個。我在忙其他事情,沒有參與,我
覺得攝影師參與剪接是最折磨自己的,因為你會哭:好心疼啊,這個不要剪了……
南都:每次導演把你拍攝的部分剪掉,你覺得遺憾嗎?
杜可風:無所謂,因為它們還在,還在我(心)這裏。
南都:有沒有你認為比較好的也被剪掉的情況?
杜可風:當然有啊,所以我說我不去參與剪接。拍攝的經驗、視覺經驗還存在我
心裏,但我先把它存起來,以後還可以再用。人們常對我說"這個很好",沒有人知道
這其實是以前的經驗。
我也是托王家衛的福
南都:《2046》前前後後拍了五年,導演在拍攝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東西,對
你攝影部分的要求有影響嗎?
杜可風:有啊!說實話,全世界沒有任何人是這樣拍電影的,也沒有任何人(沒有
參與過的人)瞭解這個過程的特點、痛苦和優點。它是一個很貴的實驗電影,開始有一
個主題,然後看你怎麼去發揮。創意的範圍基本上是無限的:什麼都可能。這也是一
種經驗,對我們來說,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寬容的心態去對待,而且必須非常投入。要
知道那種寬容和投入,拖了五年也很難維持啊,所以必須找到一種辦法,去維持體力
、精神和你自己參與的身份。我找到的方法就是對空間的運用,對演員來說應該是不
停地探討所謂的角色,而那個角色是會變的。我覺得我也是托王家衛的福,因為我現
在對空間的所謂敏感度和空間可能性的認識比以前高很多,這是惟一存在的東西,其
他的都是意外,或是一直在變的東西。
比方說《花樣年華》,就可以概括成兩個空間的關係。男女主角的關係也是通過
這麼兩個空間聯繫起來。其他的一切都會變,連角色都會變,最可靠的反而是空間。
比方說,拍《春光乍泄》的時候,我們到了阿根廷,找到一個房間,電影中60%以上
的部分都在同一個房間裏拍,空間的存在是電影裏的一個中心。我發現我跟別人拍電
影的時候就會馬上說我要去看景,去瞭解工作環境,我想這種習慣是被王家衛培養出
來的,這是他電影裏惟一真實的東西,其他的都是一種意外。
南都:有評論說《2046》是王家衛導演集大成的一部作品……
杜可風:是的,裏面有一些過去電影的告別啦,或是一些過去電影角色的名字啦
,等等,還有一些畫面就是一種結論,概括了他這幾年拍電影的方式。我想他的下一
部電影會非常不一樣,或是製作方法、或是工作方法非常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這一
部作品有一種很明顯的告別的心態。
南都:這部影片,有哪一場戲是你覺得最好的嗎?
杜可風:不知道,可能被剪掉了。(笑)
南都:你在現場會不會有很多想法被導演否決掉了呢?
杜可風:我也有很多想法被肯定了。在王家衛電影裏,攝影師最重要的作用是通
過正確的角度和移動方法,來處理人跟空間的關係,成功與否的標準就在於有沒有傳
達出導演所想表達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我做不到的時候他就說:只不過這樣嗎?
你想不到別的嗎?
南都:這次畫面的基調還會不會是偏綠色的?
杜可風:確實有一點偏綠色,(不是導演喜歡),是張叔平。別人問我《英雄》的
顏色有沒有錯?它也有它文化的來源,有哲學在裏面,不過基本上到最後還是人的品
位,我覺得很多東西還是靠品位,所以你的品位怎麼樣這個電影就是怎麼樣,有些人
大談所謂的顏色理論,說實話我覺得都是狗屁。《2046》整體的調子是比較淡一點點
,沒有《花樣年華》那樣濃,不過它也有跟《花樣年華》相同的地方,大概是演出的
範圍比較相近。
南都:會有很多搖晃的鏡頭嗎?
杜可風:不多,很少。我現在很想回到《重慶森林》裏面那種(拍攝手法)。我現
在拍的那部電影,那個導演也比較偏愛平穩的攝影手法,我說我能不能動動攝影機呢
?好久沒動了。連醫生都說我整個身體有點偏右,我回答因為我每天右肩都扛著35公
斤的攝影機,他說你能不能把攝影機放在左邊,我說有點困難。
我最怕聽到王家衛對我說:"只不過這樣嗎?你想不到別的嗎?"聽他這樣說我會
很難過。
我們三個人品位很接近
南都:有說法是你跟王家衛和張叔平是鐵三角的關係……
杜可風:其實我也拍過很多其他人的電影。我覺得好東西也要靠對比才能顯出價
值,就像有外遇你才更愛你的老公,這是句玩笑話,但其中也包含著事實。我覺得生
活就這樣。我也知道,這兩個人對我的影響那麼大,我的攝影成就,他們也有一份功
勞,不過我還是偶爾會去別處逛逛(與其他導演、美指合作),這樣才有對比。
南都:我很好奇你跟張叔平的關係,比如說他是先負責好美術的那一塊,這個調
子是由你來決定還是……
杜可風:沒有沒有,我們都不講話。我們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我和王家衛、張
叔平這三個在完全不同環境長大的人,品位卻那麼接近。這種交流很微妙,我們不需
要談什麼,基本是各做各的事情,我們的個性是非常不一樣的,不過我們的品位是很
接近的。
南都:我很想知道你和王家衛在現場是怎樣合作的?是他跟你提要求呢,還是你
提供幾個方案供他選?
杜可風:兩種方法都有,我最怕聽到他對我說的一句話是:"只不過這樣嗎?你
想不到別的嗎?"聽他這樣說我會很難過,有時候真的不過就是這樣,我確實想不到
其他;也有時候是他對了,就是我可能不夠投入或是不夠尖銳,或是想像力不夠,都
有啦。所以很好玩,我跟其他導演合作,他們會說"夠了夠了,不要再多了"。王家衛
要求很高,對演員要求特別高,對自己要求也特別高。
我覺得拍電影必須要有一個判斷力很強的人,這種人要求也高。一個好導演可能
會用兩三種不同的方法去要求,有一種是"很好啊,你們再來",一種是罵你一頓,還
有一種是軟硬兼施:有時候罵你,有時候安慰你。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他有方向,
他會把你往那個方向推,說你到了,或是還不夠,這才是一個好的導演。
我想王家衛的下一部電影會非常不一樣,製作方法或工作方法非常不一樣。這一
部作品有很明顯的告別心態。
現狀:"不夠,永遠不夠"
南都:你在拍中國電影的時候,希望拍出來的感覺是中國人看中國人的視角,還
是外國人看中國人的視角?
杜可風:我覺得我是中間人,任何電影必須要有距離感又要有親切感,這是一個
平衡。我的便利在於兩個身份,我那麼熟悉中國人,我又不是一個百分百的中國人,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創作過程,那個對比必須存在。比如我跟你講故事,用
的語言你都聽得懂,不過我可能用稍微不同的角度來講,其實任何創作都是這樣的。
創作永遠是親切跟陌生的對比,永遠是投入跟觀賞的對比,永遠是參與跟旁觀的對比
。我覺得電影就是這樣,因為我是杜可風,我也是一個外國人。(這是不是成了你的
標籤了?)我最近開始做我自己的訪問,白天做杜可風,晚上做罵杜可風的人,我覺
得很好啊,因為可以判斷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南都:你很滿意自己的這種狀況嗎?
杜可風:不夠,永遠不夠。你說哪一部電影是最好的,一定是下一部電影,哪一
部作品是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個。 (未完待續)
--
--
Tags:
王家衛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焦點美指張叔平特刊》

By Sierra Rose
at 2004-09-23T00:13
at 2004-09-23T00:13
法國出的wkw(王家衛)盒裝dvd輯

By Anthony
at 2004-09-22T23:56
at 2004-09-22T23:56
Re: 組圖:《2046》面對面超級訪談 眾明星敞開心扉

By Sandy
at 2004-09-22T23:26
at 2004-09-22T23:26
2046上映的問題

By Bennie
at 2004-09-22T19:44
at 2004-09-22T19:44
視頻:《2046》上海首映 王菲接受媒體訪問

By Odelette
at 2004-09-22T18:08
at 2004-09-22T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