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觀後感(編導篇) - 陸劇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2-09-06T02:49

Table of Contents

《三國》在中視播完了,來談談個人感想。

簡單自介一下本人的三國相關背景:
沒看過舊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沒看過陳壽寫的《三國志》。
沒看過任何三國漫畫動畫,也沒玩過任何三國遊戲。
在看這部戲之前,也沒看過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原因如#1FxVNJF4所述)
是跟著戲播出的進度,每天看一段三國演義小說。

對於三國故事及人物,大概只有簡單而通俗的印象:
關公紅臉,張飛大老粗黑臉,呂布高大威猛戰力強,貂蟬小喬是美女等;
因此本文不會做歷史正確性的深入考證,以及新舊版的對照,
純粹就戲論戲。


先說說這部戲的優點:

1.將複雜的三國時期故事簡單化,眾多人物形象化,讓初接觸者吞得下去:

當初俺為什麼看不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不是因為文言文看不懂,
而是人物實在太多,每個人名字都兩個字,很多副將都一出場就被
"斬於刀下",根本搞不清楚哪些人該記、哪些人隨便看看就好;

電視劇將這些人真實重現於劇中,給他們一張臉孔易於識別,
再加上朱神編最拿手的"簡化",刪去許多角色,刪去許多支線,
導演高希希故事說得流暢緊湊,採用現代化拍攝手法演繹,
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華麗佈景及造型,令新一代觀眾容易接受,
再加上三國故事本身就精彩,能接受政治戰爭爺們戲的就會一直追看下去。

看得入迷、有心想多了解相關背景的觀眾更會追看查閱歷史書籍及原著小說,
這部戲可說對推廣三國故事做出了很大貢獻。

2.三國是老少皆知的故事,全家一起收看討論有問有答,可增進親子感情。

3.做為這一代具代表性的「古典名著傳承」標竿電視劇:

上一版《三國演義》距今已有十餘年,拍攝手法及視覺美感,
與現今觀眾審美觀都已有距離。

在大陸電視劇製作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用嶄新觀念及技術重拍
中國四大名著,證明大陸劇的軟硬體製作實力堅強,並作為時代
里程碑留傳電視史,高版《三國》雖不完美,但的確有這資格為
後人稱道。


馬屁拍完,來說說缺點:
(俺講話向來實誠有一說一,那些只會叫人「不爽不要看」「不然你來寫啊」
的板友,為了不浪費你們的時間,不讓你們看得上火,可以按左鍵出去了 :))


導演篇:
俺對高導只有三點小小的意見:

1.明顯看得出來,這部戲的外景與"重複"兩字息息相關:

戰爭場面重複用:很多戰爭鏡頭看得出來是複製-貼上的,最明顯的是
某場趙雲也有出戰的戲,那時趙雲已留了鬍子,但該戰爭裡趙雲
有一個鏡頭鬍子不見了。 XD

另外像河道行船的大遠景,從孫堅退守三津渡(第七集,以下集數
皆為大陸原版分集,非中視集數)之後,至少出現三次;
還有像攻城時三層樓高的木架戰車,投石器連續投石,
開戰時拉大遠景的平原上兩軍人馬奔馳等,都重複出現過好幾次,
夷陵之戰也用了赤壁之戰火攻的畫面。

外景地重複用:只要有「行軍途中走入山谷,在谷中遭對方伏軍於高
處亂箭攻擊」的部份,很多背景都是同一山谷;
華容道的山谷空地場景至少出現過兩次;
某條 S形稜線山路,單一馬車獨行,該山路至少也出現過四次。

俺知道以上兩點做法可以省下不少拍攝時間與預算,但 CP 可以有點
技巧,常常重複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這戲的陸戰只拍了一次,
非常大規模、一次畢其全功,然後把這些畫面分配給其它大小戰爭。


2.龍套演員:

除了廣為人知的"龍套帝"演員楊彤,一人誇張的演了18個角色之外,
《三國》劇中還有一位俺看出來的龍套演員:
此人至少演了曹操遺囑的執筆紀錄官員、空城計與孔明對話的小將、
王雙等三角。
後兩者出場時間太近,以致被大家認出,其實這是可以避免的。


3.左衽錯誤太明顯:

還是孔子那句老話:「吾其披髮左衽矣。」

中國在明朝之前的服裝,沒有疑問,就是百分之百右衽在上。
左衽是蠻族的款式,連日本和服都受中國文化影響,活人沒人穿左衽的,
往生者才左衽,這麼明顯的錯誤居然可以出現很多次,大概高導很少拍
古裝戲不了解這規矩吧,否則何必留個小辮子給人抓。

說起來高導個人執掌這樣一部經典大戲,有始有終辛苦完成,
成品也有模有樣看起來蠻像回事,確是不容易。

且高導還蠻有藝德,在大陸首播後願意整理條列出劇中各種錯誤,
對白錯漏啦,馬身上的英文字烙印等,在二次播出前能修改的盡量修改,
不惜麻煩找回演員重新配音,這種求好負責的心態值得鼓勵。



編劇篇:

本劇片尾具名的編劇有四位,帶頭的是朱蘇進先生,因此以下論點無論好壞,
皆由朱先生概括承受之。

另外由於俺看的是中視閹割版,若有因中視剪片而產生對角色誤會之處,
尚請見諒。


朱神編的作品,之前看過《康熙帝國》《江山風雨情》,
這位老兄的個人風格非常強烈,以下當細數之。

《三國》在朱神編操刀掌控劇本之下,仍保留了典型朱氏風格,
先說優點:

這版捨棄許多"不重要"與"重要"的情節,將戲份強化給各主角,
並加入大量朱神編的"藝術創作",個人以演義小說為基礎比較,
覺得改編得較好的部份有:

加強孫權:孫權以前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東吳的橡皮圖章,
只要說ok或不ok就好的君王;
朱神編先幫小孫權加了面見劉表以玉璽交換父屍的神童戲
,落實「生子當如孫仲謀」讚譽的具體表現;

孫權實際執政後,再添加孫權與周瑜爭權的政治鬥爭戲,
讓孫權變得有思想有主見、能審時度勢顧全大局忍氣吞聲
;在數任大都督之人力選擇運用中,展現政治運作頭腦,
給了孫權許多表現的機會。

加強魯肅:魯肅不再是老好人一個,朱神編讓他外柔內剛,堅持自己
的政治理念,卻又能相忍為國,待機發揮,奔走於吳蜀之
間不斷協調,更與孫權、周瑜形成東吳政治最高層的微妙
三角關係,強化了東吳的政治戲。

在"關雲長單刀赴會"一段,朱神編將關羽挾持魯肅,改成
魯肅主動要求關羽將自己做為人質,讓關羽順利離開解除
僵局,此版魯肅文人式的有勇有謀,讓這個角色散發了前
所未有的光彩。臨終前不忘國事,氣絕案前,執筆不墜,
小小的悲傷狗血讓魯肅迷更覺迴腸蕩氣。

加強龐統:相對諸葛亮的文人酸氣,朱神編把龐統寫成作風豪邁的軍
師,拿手功是利用喝酒與武將搏感情,令人耳目一新,覺
得有龐統這樣的軍師應該也不錯。

同樣亂箭身亡,龐統之死從普通的帶兵中伏,改成以死相諫
主公定要入蜀,其壯烈感人大大為龐統加分。

加強司馬懿:演義小說裡的司馬懿在前中期非常不起眼,曹操的智囊
文膽太多根本沒他表現的空間,到後期孔明數次北伐,司
馬懿才有了表演空間,雖然他常常被孔明戲弄與吃敗仗。

這樣前期沒戲、後期其它知名主角死光光,只剩他與孔明
對決卻又不斷輸給孔明的角色,要怎樣寫得出彩,讓觀眾
看了相信他夠份量與孔明一戰?

朱神編在司馬懿身上拼命挖、拼命加戲,強化他個性中的
堅忍與毅力,並給司馬懿加了許多為曹丕扶危解困的高度
政治智慧戲,再派一個間諜美女讓司馬懿展現鐵血柔情,
這角色塑造成如此多面化,離完美也不遠了。

至於為許多觀眾稱道的「將曹操、諸葛亮人性化」,俺認為這方面做得
有點過頭。雖然曹操變得活潑風趣,卻也變得痞子氣;雖然強調了曹操
的多疑,但屢次把曹丕搞得痛哭流涕面無人色,看到爹像看到鬼,
把曹丕演成除了善於壓抑及學會死不承認外沒有其它長處的富二代,
這點有失衡之嫌。

雖然在科學昌明的現代,不鼓勵裝神弄鬼,要淡化諸葛亮戲份中上知天文
下能祈禳的玄奇色彩,但也不必讓諸葛亮變成受氣包,桃園三傻一折磨他
立馬就變成眼淚包小媳婦(俺覺得孔明哭得比劉備還兇)。

諸葛亮的實力更多是來自於他對人性的觀察與了解、對地形地勢與大自然
現象的運用,他只要設個小計,讓桃園三傻吃癟並非難事。這一點俺覺得
朱神編刀下錯地方了。



朱神編的劇本優點個人認為有三,這三點在《三國》裡發揮得不錯:

1.擅長狗血戲,愛看慷慨激昂情緒波濤起伏戲、容易被感動、
看到劇中人哭笑生氣就會跟著一起哭笑生氣的觀眾,都會很愛這味,
雖然有些觀眾看完後,常常會有這激動戲"邏輯好像有點怪怪的"感覺。

2.擅長寫打官腔的戲:可能朱神編在官僚體系待久了,日浸月染,
寫起各大小官員道貌岸然、滿口冠冕堂皇四六成篇、逢迎拍馬、
話中帶刺、狗仗人勢的情節,信手拈來流利順暢。

3.擅長寫"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戲:朱神編每部戲都會抓一個憂國憂民憂時勢、
痛心疾首、被主子厭惡遺棄的"孤臣",然後讓"孤臣"到處吶喊、問天、
發表聲淚俱下的長篇演講、痛陳時勢、死前豁出去般地大罵主子昏庸、
罵同僚無恥見人就咬,最後單獨離開朝廷,在被誤解與寂寞中悽涼地死去。


接下來談朱神編劇本的缺點

明明寫的是歷史劇,卻喜歡大砍人物,
只抓幾個他看得順眼的角色來發展情節,因此張冠李戴時而有之,
搞得大家以為康熙朝、崇禎朝只有那兩三個重臣。

只選他覺得有"創作空間"的歷史事件寫戲,為了故事講得好看,
不管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對不對,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不管話是誰講的、事是誰做的、發生在什麼地方、甲地乙地兩地相距多遠,
也不管時間邏輯對不對(崇禎自稱"朕登基18年以來"之類)

喜歡加油添醋,大灑狗血,狂加他認為有味的戲,其數量以"桶"計:

這次《三國》還多了兩個缺點:
文言文與白話文夾雜,對白調性不一。
角色對話之人物稱謂錯誤。


以下試論之:

1.大砍人物與情節:

三國這段歷史,橫跨五十年左右,相關的人事物太多,有些支線砍掉,
無可厚非;編劇立基於曹操為主角,換個角度說三國故事,直接從
曹操暗殺董卓切入做為全劇起點,也可以理解。

但三國故事流傳於華夏子孫心中已有千年歷史,許多片段故事皆膾炙
人口為大眾所津津樂道,例如太史慈鬥孫堅、夏侯惇拔矢啖睛、典韋
曹昂為護曹操亂箭加身而死、赤壁之"謝丞相箭!!"、
司馬懿自摸頸曰"吾有頭否?"、魏延三呼"誰敢殺我!!"、
諸葛亮火燒新野為劉備建首功等.......
這些片段拍起來難度並不高,只可惜朱編寧可捨棄出彩的配角,
而把時間留給主角說廢話,甚至一些莫名其妙不必要的加戲。

這裡還是要提出第2集的"桃園三結義"一段,朱神編在受訪中認為
「《三國演義》開始就是桃園結義,我連寫都沒寫,因為我覺得不好看,
意境可以在後面的台詞中不斷出現。《三國》一出場就是曹操,曹操刺董,
戲劇化的成分就出來了,從董卓一聲噴嚏開始。」

俺認為"桃園三結義"就算沒戲味,劉關張三人也不是朱神編想寫的第一主角,
但第1、2集寧可讓曹操冗長廢話連篇,也不願多撥兩分鐘稍微把"桃園結義"
再處理得細緻一點,頭尾加兩小場戲做個來龍去脈,畫面可以拍劉關張
攜手笑入桃園,擺設香案,跪拜起誓,誓後暢飲說笑,再配個旁白:
「三位此時仍默默無聞的人中之龍,相知相惜,於桃園結拜為異姓兄弟。
他們日後將與曹操亦敵亦友,有著糾纏不清的命運。」就很ok啦!
像原劇中沒頭沒腦忽然冒出來一場沒對白沒旁白的三人跪拜戲,也太草率了吧。
擺明就是要觀眾自行腦補嘛。

另外像曹營的智囊團與武將簡化,讓很多經典橋段沒法演台詞沒法說;
趙雲的出場簡化,立場變得奇怪;
姜維忽然成為孔明的心腹左右手....等等。

本劇將司馬氏篡天子位,收蜀吳天下一統為晉朝的情節砍掉,在司馬懿
痛失愛人孤獨老死中結束,這作法也未必見得高明:既然劇名號為
《三國》,吳侯孫權自立為帝建國沒演,名不符實,充其量只能稱為
兩國半;

既然朱神編只想寫三國人物,不想寫曹操的糗事(曹氏被司馬氏篡位),
也不想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自個都說了:
「《三國》的創作可謂程度是相當大的。《三國》的筆墨不是主要集中在
故事上而是集中在人物上,六大命脈性人物以及若干經典性的意境情節。」

既如此,何不名為"三國英雄傳"?是怕劇名不夠響亮大氣不好賣嗎?


2.只選"有創作發揮空間"的橋段寫戲,不管時間發生秩序、人物為何、
整體邏輯通不通、戲看起來順不順:

荀彧被朱編選為曹營重點人物,賈詡、郭嘉、荀攸的戲都被他吃掉,
程昱在他面前智商自動降低一級。給荀彧這麼多戲,有一作用就是醞釀
荀彧自殺前後的情感衝突,讓荀彧當眾對曹操不敬、對曹丕咆哮時,
觀眾能接受,並感受到他與曹操多年深厚的主僕情義,臨了仍抵不住
曹操的君王夢。

但實際上荀彧之死時間不對,死的應該是荀攸。

這段就是為求戲好,不管時間人物錯亂之典型。
另有許多,懶得翻舊文了 Orz

至於本劇中的人物年齡錯亂,孫權跟小妹到底差幾歲,司馬懿為何那麼老;
地理位置錯亂,從這座城到那條河明明要走一個月,劇中只要十天;
事件發生時間錯亂:孫策該死沒死,多活好幾年....之類
軍隊人數隨我說:幾萬大軍在編劇手下只是動動指頭,灌水剛好而已。


(其實三國朱神編已經收斂很多了,若有興趣了解錯亂歷史的,
不妨觀賞《江山風雨情》一劇,熟知崇禎朝史實的看了該劇保證吐血三升)

俺建議朱神編應該在書桌旁擺張"中國歷史編年史"以及"中國地圖",
寫到相關情節時就拿出來看看,別因這等小錯而予人話柄。


3.喜歡亂加情節、大灑狗血

朱編在受訪中所謂:
「在書中可能就是幾句話,我會把它發展出來,讓它枝繁葉茂。
當然故事必須要好看,必須要懸念叢生,必須要人物栩栩如生。」

基於以上理念,於是有了以下情節:

呂布與貂蟬的戀愛故事:這兩人明明一個是有異性沒人性的色胚,
一個是女間諜,朱神編花了不少篇幅把這兩人寫成純純之愛,
是為了幫他們漂白?「真愛無罪」也可以用在這裡啊,呵呵~~~~
只可惜貂蟬還是離間了呂布父子,而呂布也仍然是無腦的三姓家奴,
王允更沾光多演了幾集戲(也拖了很多時間)
另外別忘了那令人噴飯的貂蟬之死 XDDDD

第一集曹操刺董卓之前的舖陳,用了40分鐘;
有需要演那麼長嗎??!!!!那40分鐘除了嘴砲還有些啥重點?????

曹操三次隨地小便:有何用意?表現曹操很豪邁?男人的浪漫?

孫權周瑜兵權爭奪戰;
這點是合理的,但篇幅實在演得太長了,一直重複同樣內容,令人不耐

周瑜帶老婆上前線打仗、小喬獻劈腿劍舞、小喬放走孔明,周瑜怒休小喬;
所有關於小喬陪夫上戰場之後的情節,只有"荒謬"二字可言

紅黑二傻不停酸孔明,認為孔明有竊國之念,數次當面吵鬧,
張飛不但放火燒了孔明草廬,還掀了孔明桌子。
原po意見:朱神編要挖政治矛盾、製造衝突加戲,東吳的孫權周瑜、
魏國曹操父子、劉備御駕親征排斥孔明,還嫌不夠?
何苦一定要抹黑關羽張飛?關羽剛愎自用丟了荊州、
張飛不恤下好酒誤事,這兩位已經有黑到了,再讓他們一天到晚
想趕走孔明,不知編劇思考出發點為何?
是關張自認沒孔明也能跟劉備哥仨過得好好的這樣?

朱神編一定要把每國都搞得烏煙瘴氣的?
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搞小圈圈權利鬥爭?
結義只限劉關張三人之間,對其他同僚無義無敬無尊重?

司馬懿70歲了還能令妾懷孕,再暗殺她,然後在墓前流淚。
之前那麼多年都熬過去了,如今雲開月明,還硬要她死,動機究竟為何?
除了顯示司馬懿也有內心柔軟兒女私情的一面之外,矯情還是矯情

這些"發展出來的枝繁葉茂"的對白與情節,可能令您看得激動流淚,
但俺看了只想狂笑噴飯、甚至去黑特板問候他長輩。


4.文言文與白話文夾雜,對白調性不一。

以前朱編的古裝戲,沒有原著依據,他愛咋寫就咋寫;
這次有三國演義小說參考,基本上劇本對話主幹以大白話兼半文言文為主,
但有些詞實在白話得讓人覺得有可以再修一修的程度:

本劇另有以下超白話對白:

曹操:「要殺便殺嘛,何必猶豫,搞得自己很痛苦。」

「記住不要憤怒,憤怒只會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己的敵人,
因為仇恨會使你喪失判斷力。與其恨自己的敵人,不如拿他來為我所用。」

還有經典的曹操之死:(可能詩人煎餅有加料 XD)

「(先將所有兒子全部交代一遍並數落一番
再要求建72疑塚、解散侍妾.....)
死不可怕,死是涼爽的夏夜,可供人無憂地安眠。
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日還會看錯。
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

演義小說裡有些對話實在太言簡意賅,乾脆全部拿來用:
「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
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
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第79集趙咨說曹丕)

這些很文言的古語,與現代人說的大白話,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劇本裡,
只能說朱神編實在是太迫不及待,要將他醞釀已久的"勵志小語"與觀眾分享了。

還有許多成語典故穿越時空的錯誤,前面已貼過文章,此處不贅述。


5.角色對話之人物稱謂用詞不妥:

中國人對話,稱對方「您」是基本禮貌;古人之名都有字,交情好的以字
稱對方,如「公瑾」「子敬」等亦可;如對方有官職,可稱「將軍」、
「太守」,至不濟也稱個「兄台」,此劇從頭到尾「你」呀「你」的,
是在你個啥?禮貌都被狗吃了?

對話中如提到雙方都認識的第三者,可以官名稱之,且不必提到名字,
例劉備與劉琦對話:「備感念令尊相讓荊州城之恩德。」
此劇對白模式:「我感念你父親劉表相讓荊州城之恩德。」
直呼對方父親名字,一是不禮貌,二是不必要。
人家不知道他自己老爸的名字嗎?
怕觀眾忘了劉琦父親是誰?觀眾的記憶力也沒那麼差吧!

"在下"滿天飛:
對話兩人如為平輩,可以名字最後一字自稱,如魯肅可自稱「肅」,
諸葛亮可自稱「亮」;如為下對上,文官可自稱「臣、屬下、下官」,
武將可自稱「臣、末將、小將」,有些地方也可用「我、吾、汝、你」
,甚至換個角度寫台辭,不必千篇一律的「在下在下」,
聽多了只覺得編劇不用心,一個在下走天下。

董卓的自稱:
稱"老夫"不好嗎?既然"咱家"已成為觀眾心目中太監自稱的通用詞,
又何必讓董爺爺當太監呢?

台詞穿雜不必要的廢字:例如「我本官」「咱家要宴請各位百官赴宴」
沒有人幫朱編檢查一下嗎?


第4.5點,俺倒是可以舉個例給朱編做參考:《後宮甄嬛傳》。
《甄嬛傳》的劇本對白在稱謂上相當用心、考究,
半文白夾雜的獨特"甄嬛體"對白,不但全劇調性一致,沒有突兀怪句,
且通順流暢,個人認為幾乎已到達「零缺點、零錯誤」的境界,
該劇原著為架空歷史背景的網路小說,用詞一定不很嚴謹,
作者想稱呼啥就寫啥,無須考證。

但電視劇落實到清朝,76集劇本可以把所有稱謂修到符合清朝宮廷制度無錯漏,
對白語氣一致,沒有過文或過白的對話,一定仔細地研究、校對、修正很久,
所謂「嚴謹的宮廷大戲」至少要做到這種程度,
光是這些有模有樣的對白,就能為一部戲的形象加很多分。



結論:由朱神編主編的《三國》電視劇,比較適合給"三國知識學"初入門
的觀眾欣賞,以此劇為基礎,繼續研讀三國相關書籍;
而不可以此劇為三國史實之正道,去跟歷史老師爭論:
"啊那個諸葛亮是被小喬救走的啦!!電視就是這樣演的啊!!"之類

這戲的情節發展,基本上是跟著"三國演義"小說走的,雖然"三國
演義"也只是小說,但至少跟《三國》電視劇比起來,小說還是貼近
歷史多了,《三國》電視劇根本就是21世紀朱神編非常個人觀點的
再創作,看看笑笑就算了。

至於有資深三國迷表示:本劇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看三國故事,
看此劇能得到另種樂趣,此境界就非吾等三國初學者所能了解了。 :)



--
Tags: 陸劇

All Comments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2-09-06T22:00
好文推!!版主快來m!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2-09-07T11:00
m大寫的好中肯!!!!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2-09-10T08:03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是從收音機里聽來的。。。XD。。由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2-09-12T03:00
評書大師袁闊成表現的三國場景,蕩氣回腸。XD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2-09-12T17:19
貼個袁闊成的三國評書,希望大家喜歡。XD
Zanna avatar
By Zanna
at 2012-09-19T00:12
101回,草船借箭。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2-09-23T08:24
小時候放學,急著回家就是邊吃飯,邊聽評書。。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2-09-26T03:17
m大太中肯, 我只有覺得這版三國好可惜, 好題材被寫壞了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2-09-29T00:40
然後覺得高導過度注重細節, 但是大方向完全不注重, 很怪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2-10-02T11:49
朱蘇進檔次還是不夠高,活兒不夠細膩。高希希的整體功
力跟鄭曉龍比也差很多。另外資金確實不足,加上急於發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2-10-05T15:17
片回本的壓力也讓細節部份出了偏差。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2-10-09T10:50
好的導演和編劇確實能點石成金,化金為玉。如果讓一般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2-10-11T20:47
的團隊弄甄嬛傳,先不說各種細節,十有八九會弄成一個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2-10-11T23:36
主角一個個收拾對手爬到頂峰,和帥皇帝或帥王爺比翼齊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2-10-13T03:24
飛,甚至小說中甄嬛浣碧等人自帶的心機和狠毒也會放大
吧,這樣那種悲劇意味就減弱了。而鄭曉龍的團隊一指點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2-10-17T16:39
,甄嬛的悲劇性加濃,甚至所有人的悲劇性都加濃了。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2-10-19T10:01
樓主寫得很棒哩.....推一個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2-10-23T08:09
子龍鬍子不見那邊 沒弄錯的話是複製徐庶破曹仁陣法那段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2-10-25T01:42
然後貼到周瑜假意借路但其實想攻打荊州那邊XD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2-10-26T22:45
寫得很好,我是舊版三國&小說迷,一直猶豫要不要看新三國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2-10-31T04:50
看新版OK阿 但是要自己腦補把不合理的地方合理化
這樣看其實新版蠻精彩的
Rosalind avatar
By Rosalind
at 2012-11-04T06:48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2-11-07T11:24
推用心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2-11-10T21:05
認真推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2-11-15T10:11
我對原PO居然從小到大沒接觸過三國相關事物感到蠻驚訝的XDDDD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12-11-18T23:05
不過又多了一個喜愛三國的人,很開心~快來到八奇領域吧(誤)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12-11-21T09:22
醞釀已久的"勵志小語"我大笑XDDDDD推認真分析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2-11-22T05:30
分析得很好!也很有道理~小喬那段真的滿不喜歡!讓三個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2-11-22T11:04
人物都崩壞了 囧 小喬的劇情部分都很拖 好像為加戲跑出
來的感覺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2-11-23T00:48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2-11-25T10:21
msa大好文必推!! 這版的桃園三傻真的很煩orz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2-11-29T20:54
寫得好。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2-12-03T09:38
msa大好厲害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2-12-08T00:28
看電視劇我只是看熱鬧 msa大事看熱鬧也看門道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2-12-09T12:56
抱歉END了 不過看推文應該是好文 推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12-12-12T18:04
推 但這部仍是我心中最經典的三國劇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2-12-14T12:28
其實羅伯伯寫的是白話文....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12-12-15T04:52
專業評論啊...。我滿認同“三國英雄傳”那句...XD
Elvira avatar
By Elvira
at 2012-12-16T04:00
推阿XD 應該還有西涼兵可以橫渡長安洛陽飛黃河直奔許昌
明代小說應該算白話文學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2-12-18T16:57
張飛在古城時也對小兵說"找到劉備沒?" "找到關羽沒?"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12-12-22T00:13
有夠沒禮貌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2-12-26T05:21
朱神編創作容妃被糞桶壓死的荒謬劇..矇騙觀眾還自得其樂.^^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2-12-30T07:41
高版三國只能矇騙對三國無知的普羅群眾..司馬仲達娶嫩妻..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3-01-02T19:25
完全展現了朱神編自己的西斯幻想..荒謬的四不像三國..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13-01-05T23:39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三國演 https://noxiv.com

網友太厲害 --年世蘭首張大碟XDD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2-09-06T02:48
※ 引述《littleQ2046 (小Q)》之銘言: : http://ppt.cc/G_TQ : 剛剛看到網友轉載的 : 年世蘭個人首張大碟~~~ : and#34;新生代歌姬年世蘭(lady lanlan)首張同名專輯《lady lanlan》正式出道!!!and#34; : 真的太有梗了XDD 剛看到 ...

遲來的步步驚心--結局那幅畫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2-09-06T02:33
這部去年紅透半邊天的連續劇 我晚了一年才follow到 其實身邊一直有朋友推薦 但因為沒什麼時間看加上懶 一直都提不起興致來看 直到偶然在電視上的播出看到敏敏為十三爺跳舞的那集 被那畫面吸引才去找來看 (詩詩當時的扮相真的好有古典美阿andgt;///andlt;) 花了三天把步步追完 除了 ...

童話二分之一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2-09-06T01:27
他他他到底幾集阿!! 怎麼我一開始看到的集數是26 結果今天再看一次變40了... 雖然是老梗的生病加錯位人生 但真的很好看耶 是說我對庭諼患的著色性乾皮症(其實色素性乾皮症比較好聽) 拜太陽之歌所賜,所以有點小小認識這個症狀 但拿他來當素材還真是難得 因為看過片花所以一直很想知道最後死的到 ...

后宮甄嬛傳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2-09-05T23:31
看完甄嬛傳後真是覺得在宮中要自保要切記幾點 1.要跟太醫維持好關係 要不然怎麼被毒死的也不知 2.要對奴婢好 要不然沒事就會被告發一些子虛烏有的事 3.千萬不要被專寵 要不然會死得很慘 ~~~~~~~~~~~~~~~~~~~~~~~~~~~~~~~~~~~~~~~~~~~~~~~~~~~~~~~~~~ ...

有人在看北京青年嗎?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2-09-05T23:11
目前內地最夯的北青 有網友也看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