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6》 必須跪著看的6大看點 - 電影

By Barb Cronin
at 2018-07-24T21:24
at 2018-07-24T21:24
Table of Contents
部落格版,有附圖→https://bit.ly/2NCOsjx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第6集,這期間伊森韓特
(湯姆克魯斯 飾)已在大銀幕亮相長達22年之久,阿湯哥也從30多歲的青壯年步入56歲
的中老年階段,令人咋舌的是,他隨著年紀的增長,體能狀況似乎沒有老化的跡象,反而
挑戰的動作特技一次比一次艱難,不假他人之手,親身上陣完成了不少爽度破表的動作戲
碼,不斷刷新觀眾的眼界,這種充滿毅力的敬業精神,何人不服?絕對能收下所有觀眾的
膝蓋,讓所有人跪著看。先提醒各位,本片結束後,無片尾畫面,以下,為大家統整本片
的6大看點:
首先,是劇本。商業電影向來最被詬病的,便是劇情無腦,但《不可能的任務》
這系列向來喜歡耍點小聰明,伊森韓特與他的IMF隊員們(亞歷鮑德溫、賽門佩吉和文雷
姆斯 飾)精心佈局,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套路鬥智之中,與幕後黑手一決雌雄,本片劇情
算不上燒腦,至少偶爾的反轉,能給觀眾一點小驚喜,雖然有些bug,但也善於運用幽默
的橋段,輕鬆帶過;劇本整體結構上,並無重大瑕疵。
其次,是新血。演員名單上有亨利卡維爾的大名,為本片增添一位名氣、顏值高的角
色,從預告跟簡介來看,他也非全然與阿湯哥站在同一條船上,為本片添了不少變數,而
且他戲份頗多,是位舉足輕重的角色,絕非龍套,相當值得期待,也很欣慰他能加盟《不
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不然近年因為他接拍DC漫畫宇宙的超人,連續三部作品口碑都
有爭議,再這樣下去可能會步上尼可拉斯凱吉的後塵,打壞多年經營的招牌,靠著本片,
亨利卡維爾算是有洗白,這2年總算有一部能搬得上檯面的作品。
第三,是回歸。《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演員名單赫然還出現了蕾貝卡弗格森與
蜜雪兒摩娜漢兩位女星,前者是伊森韓特上一集的夥伴,戲份不少,仍與他和IMF隊員們
保持合作關係,擦不少火花,令動作戲更加精采;後者是伊森韓特的前妻,戲份不多,但
她的出現是極其重要的關鍵,解釋了為何屢次遭到政府背棄的伊森韓特,始終能維持拯救
世界的崇高理想,而不是像反派一樣,走向黑化之路。如果說蕾貝卡弗格森飾演的冷豔特
務,為本片提供外在的感官刺激,那麼,蜜雪兒摩娜漢飾演的溫柔前妻,則為本片提供內
在的溫柔蘊藉,為本片注入飽滿的情感元素。
第四,是特技。繼上回《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湯姆克魯斯徒手抓飛機後,在《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則挑戰高空低開的跳傘、奔跑衝刺的屋頂跳躍、直升機垂吊以
及駕駛直升機進行螺旋下墜的高難度動作,當然不免俗的都由阿湯哥親身上陣,並且不用
綠幕,只為了讓觀眾大飽眼福,這點絕對是值得尊敬。然而,從事這些險象環生的特技表
現,儘管事前準備再充裕,難免會有意外發生,奔跑衝刺的屋頂跳躍那場戲,根據新聞訪
談,當時阿湯哥的腳是撞斷的,即便如此,他仍一跛一跛的完成剩下的動作,讓這個鏡頭
能收錄在本片裡,這場戲絕對可以在動作影史記上一筆!不禁令我想起當年阿基里斯腱斷
裂的洛杉磯湖人隊球星Kobe Bryant,還能罰完兩球後,無須隊友攙扶,一跛一跛的自行
走回場邊,Kobe Bryant和阿湯哥這一類人的意志力,強大到絕非常人所能臆度。
第五,是學習。上述提到的特技,其中高空跳傘和駕駛直升機飛行,是湯姆克魯斯為
了《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而學的技能,每日按表操課,絲毫不馬虎,何況他玩的是
自己的命,也絕不可能馬虎,而是扎扎實實的學習跳傘跟開直升機。已經年過半百的阿湯
哥,力求拍戲逼真,仍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也確實讓這幾幕戲逼真到令人寒毛直豎,他
的表情都很到位,因為他是真的在玩命,而不是透過綠幕後製。
第六,是成長。《不可能的任務》這系列,除了一直能取得票房的成功之外,評價也
是有口皆碑,甚至續集還能超越前作,像《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在評分網站上已經
取得多數好評,就我看來,各方面也絕對更勝2015年的《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最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阿湯哥的自我突破,屢次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感官體驗,不像某些商
業大片,後期口碑幾乎是呈現雪崩式的崩盤,一直在腐蝕第一集的光環,消耗老粉絲的信
心,其實,只要劇本別太差的話,這類商業電影的成功與否,還是在於角色成長,觀眾看
了22年的阿湯哥,見他持續的挑戰自我極限,伴隨著他一起成長,免不了會帶入個人情緒
,相對的,就容易引起共鳴,取得觀眾對作品的認同。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點評:
這次詩放部落格裡→https://bit.ly/2NCOsjx
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二品,上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第6集,這期間伊森韓特
(湯姆克魯斯 飾)已在大銀幕亮相長達22年之久,阿湯哥也從30多歲的青壯年步入56歲
的中老年階段,令人咋舌的是,他隨著年紀的增長,體能狀況似乎沒有老化的跡象,反而
挑戰的動作特技一次比一次艱難,不假他人之手,親身上陣完成了不少爽度破表的動作戲
碼,不斷刷新觀眾的眼界,這種充滿毅力的敬業精神,何人不服?絕對能收下所有觀眾的
膝蓋,讓所有人跪著看。先提醒各位,本片結束後,無片尾畫面,以下,為大家統整本片
的6大看點:
首先,是劇本。商業電影向來最被詬病的,便是劇情無腦,但《不可能的任務》
這系列向來喜歡耍點小聰明,伊森韓特與他的IMF隊員們(亞歷鮑德溫、賽門佩吉和文雷
姆斯 飾)精心佈局,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套路鬥智之中,與幕後黑手一決雌雄,本片劇情
算不上燒腦,至少偶爾的反轉,能給觀眾一點小驚喜,雖然有些bug,但也善於運用幽默
的橋段,輕鬆帶過;劇本整體結構上,並無重大瑕疵。
其次,是新血。演員名單上有亨利卡維爾的大名,為本片增添一位名氣、顏值高的角
色,從預告跟簡介來看,他也非全然與阿湯哥站在同一條船上,為本片添了不少變數,而
且他戲份頗多,是位舉足輕重的角色,絕非龍套,相當值得期待,也很欣慰他能加盟《不
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不然近年因為他接拍DC漫畫宇宙的超人,連續三部作品口碑都
有爭議,再這樣下去可能會步上尼可拉斯凱吉的後塵,打壞多年經營的招牌,靠著本片,
亨利卡維爾算是有洗白,這2年總算有一部能搬得上檯面的作品。
第三,是回歸。《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演員名單赫然還出現了蕾貝卡弗格森與
蜜雪兒摩娜漢兩位女星,前者是伊森韓特上一集的夥伴,戲份不少,仍與他和IMF隊員們
保持合作關係,擦不少火花,令動作戲更加精采;後者是伊森韓特的前妻,戲份不多,但
她的出現是極其重要的關鍵,解釋了為何屢次遭到政府背棄的伊森韓特,始終能維持拯救
世界的崇高理想,而不是像反派一樣,走向黑化之路。如果說蕾貝卡弗格森飾演的冷豔特
務,為本片提供外在的感官刺激,那麼,蜜雪兒摩娜漢飾演的溫柔前妻,則為本片提供內
在的溫柔蘊藉,為本片注入飽滿的情感元素。
第四,是特技。繼上回《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湯姆克魯斯徒手抓飛機後,在《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則挑戰高空低開的跳傘、奔跑衝刺的屋頂跳躍、直升機垂吊以
及駕駛直升機進行螺旋下墜的高難度動作,當然不免俗的都由阿湯哥親身上陣,並且不用
綠幕,只為了讓觀眾大飽眼福,這點絕對是值得尊敬。然而,從事這些險象環生的特技表
現,儘管事前準備再充裕,難免會有意外發生,奔跑衝刺的屋頂跳躍那場戲,根據新聞訪
談,當時阿湯哥的腳是撞斷的,即便如此,他仍一跛一跛的完成剩下的動作,讓這個鏡頭
能收錄在本片裡,這場戲絕對可以在動作影史記上一筆!不禁令我想起當年阿基里斯腱斷
裂的洛杉磯湖人隊球星Kobe Bryant,還能罰完兩球後,無須隊友攙扶,一跛一跛的自行
走回場邊,Kobe Bryant和阿湯哥這一類人的意志力,強大到絕非常人所能臆度。
第五,是學習。上述提到的特技,其中高空跳傘和駕駛直升機飛行,是湯姆克魯斯為
了《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而學的技能,每日按表操課,絲毫不馬虎,何況他玩的是
自己的命,也絕不可能馬虎,而是扎扎實實的學習跳傘跟開直升機。已經年過半百的阿湯
哥,力求拍戲逼真,仍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也確實讓這幾幕戲逼真到令人寒毛直豎,他
的表情都很到位,因為他是真的在玩命,而不是透過綠幕後製。
第六,是成長。《不可能的任務》這系列,除了一直能取得票房的成功之外,評價也
是有口皆碑,甚至續集還能超越前作,像《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在評分網站上已經
取得多數好評,就我看來,各方面也絕對更勝2015年的《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最
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阿湯哥的自我突破,屢次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感官體驗,不像某些商
業大片,後期口碑幾乎是呈現雪崩式的崩盤,一直在腐蝕第一集的光環,消耗老粉絲的信
心,其實,只要劇本別太差的話,這類商業電影的成功與否,還是在於角色成長,觀眾看
了22年的阿湯哥,見他持續的挑戰自我極限,伴隨著他一起成長,免不了會帶入個人情緒
,相對的,就容易引起共鳴,取得觀眾對作品的認同。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點評:
這次詩放部落格裡→https://bit.ly/2NCOsjx
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二品,上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7-26T03:48
at 2018-07-26T03:48

By Wallis
at 2018-07-30T22:44
at 2018-07-30T22:44

By Agatha
at 2018-08-03T05:34
at 2018-08-03T05:34

By Carol
at 2018-08-06T18:22
at 2018-08-06T18:22

By Edwina
at 2018-08-08T04:57
at 2018-08-08T04:57

By James
at 2018-08-10T13:01
at 2018-08-10T13:01

By Michael
at 2018-08-15T00:14
at 2018-08-15T00:14

By Isla
at 2018-08-19T21:17
at 2018-08-19T21:17

By Charlie
at 2018-08-22T02:47
at 2018-08-22T02:47

By James
at 2018-08-24T16:57
at 2018-08-24T16:57

By Jack
at 2018-08-29T06:54
at 2018-08-29T06:54

By Gary
at 2018-08-30T00:48
at 2018-08-30T00:48

By Freda
at 2018-08-30T21:28
at 2018-08-30T21:28

By Andrew
at 2018-08-31T12:44
at 2018-08-31T12:44

By Damian
at 2018-09-03T17:50
at 2018-09-03T17:50

By Susan
at 2018-09-08T09:28
at 2018-09-08T09:28

By Kristin
at 2018-09-11T07:11
at 2018-09-11T07:11

By Mia
at 2018-09-14T04:05
at 2018-09-14T04:05

By Dinah
at 2018-09-17T12:29
at 2018-09-17T12:29

By Andrew
at 2018-09-19T09:55
at 2018-09-19T09:55

By Thomas
at 2018-09-22T02:28
at 2018-09-22T02:28

By Vanessa
at 2018-09-23T21:42
at 2018-09-23T21:42

By Leila
at 2018-09-26T12:51
at 2018-09-26T12:51

By Andy
at 2018-09-26T14:25
at 2018-09-26T14:25

By Charlotte
at 2018-09-30T22:27
at 2018-09-30T22:27

By Yedda
at 2018-09-30T23:38
at 2018-09-30T23:38

By Skylar Davis
at 2018-10-02T16:25
at 2018-10-02T16:25

By Skylar Davis
at 2018-10-02T18:40
at 2018-10-02T18:40

By Anthony
at 2018-10-03T04:21
at 2018-10-03T04:21

By Ula
at 2018-10-04T21:41
at 2018-10-04T21:41

By Faithe
at 2018-10-07T18:22
at 2018-10-07T18:22

By Rosalind
at 2018-10-10T22:18
at 2018-10-10T22:18

By Hamiltion
at 2018-10-11T01:03
at 2018-10-11T01:03

By Wallis
at 2018-10-13T00:07
at 2018-10-13T00:07

By Ethan
at 2018-10-13T23:54
at 2018-10-13T23:54

By Annie
at 2018-10-15T05:34
at 2018-10-15T05:34

By Elvira
at 2018-10-15T19:36
at 2018-10-15T19:36

By Hamiltion
at 2018-10-18T07:35
at 2018-10-18T07:35

By Frederica
at 2018-10-18T22:30
at 2018-10-18T22:30

By Poppy
at 2018-10-22T17:54
at 2018-10-22T17:54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0-26T23:38
at 2018-10-26T23:38

By John
at 2018-10-27T02:54
at 2018-10-27T02:54

By Olga
at 2018-10-31T20:00
at 2018-10-31T20:00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1-03T12:34
at 2018-11-03T12:34

By Zora
at 2018-11-07T18:14
at 2018-11-07T18:14

By Quanna
at 2018-11-10T14:59
at 2018-11-10T14:5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11-11T06:04
at 2018-11-11T06:04

By Sandy
at 2018-11-13T17:07
at 2018-11-13T17:07

By Frederica
at 2018-11-17T23:46
at 2018-11-17T23:46

By Candice
at 2018-11-22T06:40
at 2018-11-22T06:40

By Yedda
at 2018-11-26T18:15
at 2018-11-26T18:15

By Dorothy
at 2018-11-26T20:28
at 2018-11-26T20:28

By Harry
at 2018-11-30T19:29
at 2018-11-30T19:29

By Barb Cronin
at 2018-12-01T18:06
at 2018-12-01T18:06

By Audriana
at 2018-12-03T17:52
at 2018-12-03T17:52

By Isla
at 2018-12-07T06:19
at 2018-12-07T06:19

By Susan
at 2018-12-11T17:48
at 2018-12-11T17:48

By Elizabeth
at 2018-12-14T23:39
at 2018-12-14T23:39

By Mia
at 2018-12-18T05:47
at 2018-12-18T05:47

By Barb Cronin
at 2018-12-18T23:48
at 2018-12-18T23:48

By Suhail Hany
at 2018-12-19T15:46
at 2018-12-19T15:46

By Damian
at 2018-12-21T00:11
at 2018-12-21T00:11

By Yedda
at 2018-12-24T00:52
at 2018-12-24T00:52

By Ophelia
at 2018-12-25T08:47
at 2018-12-25T08:47

By Charlotte
at 2018-12-26T02:02
at 2018-12-26T02:02
Related Posts
歐比旺和尤達,是什麼關係?

By Elma
at 2018-07-24T19:26
at 2018-07-24T19:26
一部可能和自閉症有關的電影

By Barb Cronin
at 2018-07-24T19:18
at 2018-07-24T19:18
2018 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凡妮莎蕾格烈芙

By Olga
at 2018-07-24T19:03
at 2018-07-24T19:03
不停歇的琴聲《坂本龍一:終章》

By Valerie
at 2018-07-24T18:33
at 2018-07-24T18:33
瘋狂麥斯憤怒道被選為21世紀最佳澳洲電影

By Andrew
at 2018-07-24T18:28
at 2018-07-24T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