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君の名は。》個人雜感 - 電影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6-11-06T14:35

Table of Contents

對我而言,它不是神片,它就是新海誠集大成並往商業取向靠攏的青春物語。(註1)
(請到戲院感受有別於好萊塢的聲光效果之適合約會好雷)

(我看完很多天了,心中一直有些雜感難被整理,不停思索著到底要以文學味濃厚的筆調
抒寫,抑或維持一貫理性析論風格著筆。世間萬事總是兩難,當我們心中所執的天平「傾
向」某個選項後,「選擇」的形體便成了「緣/結」,而那無可避免的蝴蝶效應將在人生
中的某一時刻「體現」,令明昧未定的你及其未來恍然一覺——成為「當時(あの時)」
模樣。)



故事開始了——在你以為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實則已迎向結束了。

容我先提另個故事: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關於夢的分界,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線際,一切看似模糊卻又如此清晰,文學家哲
學家(某個層面來說兩者乃一體兩面互為表裏)不停尋思所謂的存在價值:我身在何處?
我所處的世界乃真實的嗎?該不會我經歷的人生實為一場夢?還是我原以為是夢的一切才
是真正的現實?
(親愛的,別緊張。笛卡兒至少告訴你:「我思故我在。」)

同樣的母題在動畫界也常被闡釋,知名的有《盜夢偵探/パプリカ》、《GHOST IN THE S
HELL / 攻殻機動隊》等等,許多文學、藝術作品不約而同地將「靈魂」、「意識」、「
夢」、「記憶」連繫在一起成為「固有概念」作闡發,新海誠在前作《雲之彼端,約定的
地方/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也描繪過夢的迷幻、以及它本身如謎一般的存在魅力。

《君の名は。》直接以「靈魂交換」此「魅惑人心」的題材為主軸,來述說一個戀愛小品
。當然清爽明快的青春物語誰不會為此著迷呢?一般觀眾其實很容易被擄獲,這時候便掉
進新海誠的「陷阱」。

新海誠的作品向來有一脈絡可循,看似輕鬆的氣氛只是表層的甜蜜糖衣,而包藏其內的核
心,乃青春期特有的善感多愁。

以往至今,作品的主人公皆為青少年男女,而他擅長的敘事手法成為其作品獨有的風味:
以人物的苦悶為基調,將青春期愛戀刻劃得極其細膩,尤其呈現大量內心獨白層層堆疊情
緒至最後,再藉由故事背景的外在世界之變異、或崩解、或連帶效應,使角色長時間壓抑
濃縮的感情爆發,給予一個難以言明是悲劇或圓滿的結局。

新海誠的主題意識(風格),或可述之:

我一直在追尋,(遙望彼端)追尋遠方某個人事。

我無法確切明白這份情感由何而來,僅能確知一直以來我不停地思念著「那人」。這份思
念的重量挾帶現實枯燥的殘酷鬱悶了我的生活,幾乎就要喘不過氣。

正當我快要放棄的彼時,不經意間匆匆瞥見了「你(あの人)」的身影——那能在厚重凝
滯幾近窒息的空氣中,使我得以重新呼吸。

我渴望再一次找到你。
傾訴深藏已久、再也抑制不住的心事。

我終於不再迷惘,啟程追尋。
你也正在尋覓(等候)我吧?

也許最後我們擦肩交錯而過,而我打內心篤定:
「你曾在那端回眸凝視著我。」

——我是如此堅定地相信著——彼此之間不言而喻的所謂「命定」。


故事迎來了完結,久久難以消散的悵然餘韻仍纏繞在你心——那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青春
期,唯你所知卻又眾人共感的——無以名狀的青春傷感。

雲與星芒光束、雨和葉上的露珠、(新宿)車站中錯雜的人群、電車及呼嘯而過的喀隆聲
、靠往列車門邊望向外面若有所思的側臉、飄零飛舞的櫻花瓣、百感交集的回頭一望……
這些他慣常的技法(精緻唯美寫實畫風),在在使居住日本的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是他
聲望積累、備受喜愛的主因之一。

(不小心寫了太多新海誠,尚未提到《君の名は。》本身,有些偏題實在慚愧。)



片中最吸引人的設定是「織線/繩結」導入「時間概念」的說法。(註2)眾所皆知,從
古至今人類將時間比擬為河流,除了它本身代表著流逝不可逆的特性,更象徵時間乃龐大
的無固定型態之聚集體,其寬廣深不可測的神祕,皆與水(或細流或匯集成海)有異曲同
工之妙。

故時間的行進一向被喻為「(水)流」,本作又將起源古老的人類發明之工藝——編織技
術作連結,言明「繩線是時間流動的體現」,呈現繩線串接起此端與彼端的「聯繫/羈絆
」,且沿用「紅線」蘊含「結緣」的涵義,將男女主角的命運牽連「繫/結」在一起,暗
示兩人的命運之難離不可分。

在此我得以不同語言來「再詮釋」(註3)一番,宮水奶奶提到的「產靈(むすび/musub
i)」,詞源來自「産す(むす/musu)」等同「生す(むす/musu)」,由字面即可推
知跟「生育、生成、生長」意思相關。從維基百科的解說得知,「產靈」含有自然生成之
意義,天地萬物從孕育到發展完成一切過程皆靠「產靈」才能始動、完成,換句話說,「
生息」就是「產靈」的「工作/體現」。

無巧不成書,「產靈」的發音又與「結び(むすび/musubi)」相同,包涵眾多字義「結
、繫、完結、集合體」,皆能一脈相通;尤以延伸詞「縁結び (えんむすび/ennmusubi
)」的涵義正是「結緣」,並且專指「締結姻緣」而言。換言之,「むすび」既是「產靈
」亦是「緣結」,甚至隱喻宇宙這龐大的「集合體」——那麼世上任何形式的相遇、交流
、互動,更甚者超越時空之作為即為所謂的「緣」,皆是「產靈/宇宙」冥冥中的牽引,
以此作主幹闡述了故事「靈魂互換/交流」的深刻意義,與佛家種種闡釋不謀而合,可謂
豐富了作品深度。



再者,古今中外皆有認為「名字等同靈魂」的說法,丟失名字將喪失身分、記憶,甚至是
存在價值。新海誠刻意「不解釋」為何男女主角會忘記對方的名字,個人認為跟「逢魔之
時(分身之時)」產生的影響做呼應。

從片頭解說「誰そ彼(たそかれ/tasokare)」為「黃昏(たそがれ/tasogare)」的語
源去推知,在陰陽交界、晦暗未明的時刻常會產生不可思議的現象,一如文學戲劇作品常
表現人們遇到怪奇現象或鬼怪時,常會脫口而出「這是什麼(東西)?」、「你究竟是誰
?」一樣,「誰そ彼」實際上就是「他是誰」的意思——因而「靈魂交換」的時候,「他
是誰?」就變成主角(雙方)必須去探尋的根本問題。

從語境上來分析,劇情的走向由「他是誰?」過渡到「你的名字是?」,實際上就是主敘
事視角從女主角三葉轉移到男主角瀧,也暗藏兩人的心境是由陌生(第三人稱)漸漸熟悉
,到難以對他人訴說的親密(相互對話之第二人稱),因此「名字」變成一種「確認存在
的證明」,是彼此能夠「確信」靈魂未被「抹消」的憑依。(說得白話一點就是「我確實
沒瘋,對方是真實存在的人!」)



依此脈絡,瀧忘記三葉的名字的關鍵是發現糸守町被隕石毀滅,實際上兩人所處時空不一
,因而對自身記憶產生懷疑、內心動搖:「我所經歷的一切難道是假的嗎?難道這真的只
是『一場夢』嗎?」(呼應宮水奶奶對其所言:「你正在作夢吧?」,亦恰巧符應「不知
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有趣的是,手機的日記消失時背景正巧是「黃昏/逢魔之時」,以此為起始,瀧逐漸忘記
自己所作所為的動機(前往糸守、在圖書館查資料、核對罹難者名冊),最後完全忘記「
她」的名字,此時此刻已轉為夜晚,暗示「逢魔之時」產生的不可思議現象之「完結(結
び)」。

這一重大轉折,使「君の名は。」再次回歸到中心主軸,透過「產靈」的神祕力量將劇情
推向高潮,以蒙太奇手法明示觀眾「繩線/彗星曳尾/時間」連結到「水流/臍帶/生命
/靈魂」的重要意義,以及「名字」本身涵蘊的「言葉(話語)」的力量。以拯救小鎮行
動為皮肉,骨幹實為對人生重大缺憾的修補——種種造就這個青春物語不再像通俗小說那
般船過水無痕之「輕」,而有了同隕石撞擊般烙印人心的「重量」。



故事開始了——彗星曳尾劃過天際,對三葉來說是人生的結束,對瀧來說卻是與三葉相遇
交心的契機。

在你以為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實則已迎向結束了——兩人在各自的生命歷程抑制難以言明的
「缺憾」,忍耐著「思念遠方那人」帶來的孤獨苦悶,自己的某部分正一點一滴地消失卻
無能為力,基於這份心情不停地找尋能夠「完整我的生命」的「誰(だれ)/什麼(なに
)」。

我們會就此交錯嗎?

還是,肯定會找到你,確信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問候一句:

「君の名前は?」



--
(註1)對於一直關注其作品的粉絲來說,這不是「最好」的新海誠,但可稱為「最好看」
的新海誠;「神片」有待商榷,「名作」當之無愧。一個導演最好的作品不一定最好看
,最好看的作品未必最好;若兩者得兼,實屬難得。個人認為最好的新海誠作品為《言葉
之庭/言の葉の庭》,是一部步調緩慢,心理刻劃極其細膩的故事。

(註2)此種說法其實並不新鮮,在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
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便可得見。此外,臺灣的原住民文化
中也有多以編織藝術為主要傳統的族群,他們重視編織乃跟生命歷程有重要連繫。

(註3)會說「再詮釋」,是因為如此說解,原作者跟當地人可能根本讀不懂,而且日文
漢字用中文字義去解析,或多或少會偏離原意,有郢書燕說之疑慮。因此「再詮釋」僅僅
為個人拙見(為了想說而說),認同與否見仁見智。


後記:寫這篇花了很久時間,真不知為何要如此折磨自己= ="

而且一直猶豫要不要貼來批踢踢,反正都寫了就當作賺p幣(似乎也沒多少就是了XD)

在修改發出的時候似乎吃掉推文了@@" 在此跟不知名的版大致歉m(__ __)m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6-11-09T16:37
寫的很好 害我又胃痛了 不過聽說這是他最不痛的一部(以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6-11-11T15:54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6-11-12T18:07
很詳細的心得!!推推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6-11-16T07:05
推推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16-11-17T13:30
其實我不太覺得這只是一部單純向商業靠攏的青春物語,這
部電影除了樓主寫的一些文學的細節之外,更有很多關於日
本時代性的反思,我認為新海誠這次的確做出了高度,不過
的確也沒有到神片的地步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16-11-22T02:09
言葉之庭的小說真的超棒的!把現代人的孤獨感描寫的很好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6-11-26T14:17
|—w—^)b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16-11-29T08:45
通常人應該會問你的LINE ID吧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6-12-02T12:20
有一說法是新海誠想表現第二人格 兩人的條件幾乎完
全相反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6-12-02T20:44
事實上兩人確實反差很大 不管是個性還是生活環境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6-12-06T23:12
所以有一種互補的關係存在 對比也很強烈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6-12-09T06:34
我看到兩人的設定是直接想到有人提過的Anima跟Animus
很明顯的互補半身,兩人都有對方缺乏的特點,而在經過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16-12-11T13:57
交換後獲得了那方面的特質(例如三葉一開始的行動力是
不可能幹出衝東京這種事的)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6-12-12T13:36
言葉之庭情感刻畫極好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16-12-14T20:11
喜歡這篇!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6-12-16T03:10
三葉一醒悟到自己的感情時,行動力真的是突破天際,居然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16-12-16T05:51
下一刻剛走出家門就決定要直衝東京,只為了見Taki一面,
還在街頭走了大半天找他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16-12-16T08:00
這部男女主角都衝很大,稍微縮一點就中途杯具了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6-12-17T14:07
換作Taki也是一樣,靠著僅有的一點印象畫出糸守後也跟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6-12-20T12:46
著衝了,一抓住些許的線索,馬上就登上荒山野嶺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6-12-24T13:50
確實是有明確感受到新海誠訪談時提到過的,想讓觀眾感
Carol avatar
By Carol
at 2016-12-27T02:02
雙方為了見彼此一面而作出的行動實在太夢幻了 XD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6-12-28T17:46
覺到"再努力一點是不是可以不一樣"(特別是結尾的安排
兩人最後可是蹺了整個上午的班在東京亂衝XD)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6-12-30T01:58
如果人人都能看到你所看到的十分之一...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6-12-31T03:16
推這篇很喜歡你從詞源解釋他的哲學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7-01-04T02:32
推這篇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7-01-04T17:44
男主角還在面試,應該不是翹班,他連班都還沒開始上w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7-01-08T16:10
面試那時的時間點不一樣喔,天橋到樓梯已經是不同年了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7-01-09T02:59
沒有 應該已經在上班了 面試到兩人階梯相見中間隔了一段時
間 這點可以從季節變化看出來 除非他找工作找太久XD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17-01-10T16:08
我覺得這部沒那麼胃痛是好事XD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7-01-13T15:57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7-01-15T23:34
面試前後(跟奧寺碰面)那時是彗星災害八周年,也就是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17-01-17T12:00
2021年10月,在天橋跟三葉擦身而過是接下來的冬季(有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7-01-17T18:42
下雪),後來樓梯重逢時櫻花都開了明顯是再過去的春季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7-01-21T00:10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17-01-22T16:27
推 寫得真好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7-01-26T23:10
喔喔喔,原來如此,感謝推文提醒lol
Olga avatar
By Olga
at 2017-01-29T06:00
喜歡你的解釋,推一下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17-01-31T06:15
優文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7-01-31T15:53
推!!!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17-02-04T22:27
推!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7-02-05T15:26
push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7-02-06T21:39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7-02-11T09:12
推推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7-02-15T19:47
推,寫真好!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7-02-17T14:41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7-02-18T18:15
那就推一個吧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17-02-23T01:26
寫得很棒,我也很喜歡結的意涵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7-02-26T18:00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7-02-28T19:35
推推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7-03-05T01:25
推 寫得很好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7-03-05T21:07
推推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7-03-10T04:33
我覺得物的象徵分析的很好 但哲學的解釋過於牽強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7-03-12T14:45
尤其是從「我是誰」那邊推論到「你的名字」 兩者概念截然不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7-03-12T23:49
同 照本文這樣寫 尋尋覓覓的目的只是為了確認自己存在?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7-03-17T15:29
我認為不是 因為尋覓本身就是生存的意義 他生存的意義
是為了找到緣結在一起的對方 而不是為了確認自己存在才去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7-03-19T10:55
找尋 換句話說 最終目的是不同的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7-03-22T04:14
這部片的尋覓和「漂流網咖」的尋覓很像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7-03-26T10:00
是說,不同意也不用噓吧?至少作者言之有物,看得出來非常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7-03-27T07:50
用心在寫。我喜歡原PO說以拯救村落為皮肉,實則對人生重大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7-03-27T19:49
缺憾修補。個人認為是電影最核心的意念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17-03-30T13:45
推 分析的很透徹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7-04-03T15:15
謝謝你寫出這麼棒的分析。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7-04-05T05:06
近期看完回來推一個,寫得不錯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6-11-06T13:24
很幸運抽中台南南紡的首映會門票, 3D的效果我覺得是有比過去好,但是沒有感覺特別突出~ 看完電影當下有點不知道這部電影在表達什麼, 導演李安陳述故事的方式和步調非常緩慢... 我看到一度要昏迷了... 我覺得沒什麼劇情,大多在陳述男主角的內心與情緒~ 後來再重新思考電影的內容,才會有點想法 我說 ...

11/04 北美奇異博士票房冠軍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6-11-06T12:27
1. Doctor Strange $32,559,000 2. Trolls $12,300,000 3. Hacksaw Ridge $5,220,000 奇異博士北美首日拿下3255萬~ 在marvel起源故事中只輸鋼鐵人跟星際異攻隊 小勝同是1 ...

是不是很多人覺得小孩很笨?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6-11-06T12:16
我的經驗啦 幼稚園大班的我 已經會在Yahoo搜尋粉紅乳頭 然後被我找到人生中第一個a片網站 那時候的心靈看的是奶不是做愛 我還記得我趁我媽去洗澡 偷偷把電腦開機 看個幾分鐘趕快關掉 而且還會刪紀錄 唯一一次被發現是偷看壹週刊爆乳的封面 所以小孩真的不笨 但話雖如此 看電影的話要懂其中的道 ...

後製3D景深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6-11-06T12:10
剛看完奇異博士 發現3D真的很讚 就算是沒有特效的場景 景深也有做出來 讓人深入其境 想請問說 後製3D會很難做嗎? 這邊不討論複雜的特效場面(可能是做特效時就要順便做3D) 單純實地拍攝一般場景 然後後製成3D這種的 是不是就是把畫面中想要表達景深的物件outline出來 代入遠近的 ...

當導演和演員是不是都需要有天賦?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6-11-06T12:09
電影從業人員裡面,對兩個職位非常好奇,就是演員和導演 其他的職位像是:製片或者燈光等等....似乎只要肯努力學、受過訓練,幾乎誰就可以上手 可是演員和導演這種工作好像要靠一點點天賦的樣子... 我看很多優秀導演和演員,他們的子女也對電影圈很感興趣,也都進到電影圈 可是成績卻怎樣都比不上他們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