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君の名は。》個人雜感 - 電影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6-11-08T23:52

Table of Contents

感謝ckps版友的回應。首先我要致歉,這部分我確實寫得不好。

當時我已寫到腸枯思竭,已有「快結束一切讓我解脫吧!」的念頭,結果導致論述不清

,特此我再多補寫力求完備。



先說結論:我的看法與你一致。

瀧(跟三葉)在「劇情上」當然不是為了「確認自身存在」才去找尋。

是為了找到彼此、傳達自己的心意。

說實話也是「劇情所需」。(你不演尋找彼此大家還會被感動嗎?劇情要怎麼掰下去?

不演「追尋」那還是新海誠嗎?)(當然還是會有人沒打到點完全不感動啦!見仁見智)



我十分認同你所說的「尋覓本身就是生存意義,他生存的意義是為了找到緣結在一起的

對方」。正好符合本人原文寫的新海誠的「主題意識」,c大能夠兩三句話就講重點說清,

本人甘拜下風,確實是本身能力不足、技不如人,該當閉關多苦練。





不過既然提到了哲學解釋,就不得不重申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

《你的名字》有闡發這三個問題嗎?表面也許看不出來,但可以讓人「再詮釋」。



原文先提莊子,是因為看故事時讓我直覺聯想到「莊周夢蝶」。(註1)莊子帶給後人的

啟發為「如何確知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真實的?」這跟瀧與三葉第一次醒來後的狀況不謀

而何。當兩人在對方的身體裡所經歷的一切,實際上就等同於兩人在自問「我(現在的

身體)是『誰』?我是否在『夢』中?我現在的『經歷/親身體驗』是『真實存在』的

嗎?」但是故事本身跟莊子哲學並無太大聯繫,新海誠也沒要深究「如何確知我們所處

的世界是真實的」,故原文省略不談。(而原文提到另兩部作品,其導演今敏跟押井守

就十分喜歡探討這個母題,順便推薦給版友。)



而之後畫面帶到瀧在三葉的筆記本上所寫的「現有狀況已知的整理」:三葉的家族關係、

朋友的資料、家的地理位置,甚至是抱怨「この人生は何なんだ?(這到底是怎樣的人生

啊?)」……等等,正是符應「我從哪裡來?」;當兩人明白「進入他人身體」後所處的

狀況是「現實實際發生」的,他們共同面臨的是「如何在對方的生活『和諧共處』」——

再次回到回歸到「我是誰?」、「我該呈現怎樣的樣貌才是『我』(才會像對方)」。在

此也可以擴大解釋成「近程階段」的「我要往哪裡去?」。



個人認為闡述比較多的,反而是宮水奶奶一語道破「你正在作夢吧?」之後的故事走向。

換言之,「中程階段」的「我要往哪裡去?」是瀧發現交換靈魂的狀況不再發生後,他畫

出糸守町的樣貌和那些歷歷在目的風物,查詢資料推理糸守所在之處,前往飛驒市想要探

訪、確認那些他親眼所見、一一走過的人事物是否真實存在,內心也極其渴望三葉是真人

,想要親自傳達自己的心意。講到此,大家便能輕易推知「遠程階段」,那就是瀧得知糸

守被隕石毀滅真相,手機日記消失以及自己開始遺忘名字。這之後的種種,不正是故事主

角碰到挫折後該思考「何去何從」——即「我要往哪裡去?」。





那麼,回過頭來看使人產生論述不清的原文:

因此「名字」變成一種「確認存在的證明」,是彼此能夠「確信」靈魂未被「抹消」的憑

依。(說得白話一點就是「我確實沒瘋,對方是真實存在的人!」)

在此擴寫說明:

「名字」變成一種「確認存在的證明」,我若不記得「名字」,那麼記憶將會消失。

記憶消失,對「我」而言,「我記憶中的對方」(旁人無從知曉)就沒有了「形體」、

沒有了「曾經存在的依據」,沒有「記憶/依據」,要如何證明「他是真實人物」以及

「我(變成他)的經歷一切為真」呢?



所以故事題目命名為「你的名字」,直接告訴觀眾「名字」是重大線索,隨著劇情發展也

不斷暗示「名字」是被視作「存在證明」之物事。因此瀧啟程去找三葉,得知災變後更跑

去圖書館查資料確認其存在。(說得白話一點就是「我確實沒瘋,對方是真實存在的人!」

)但轉念一想:「為什麼我來到這裡?」、「跟我靈魂交換的她是什麼名字?」,由於不

明原因開始記憶不清(註2),內心動搖——「我要往哪裡去?」



而我經歷了靈魂互換的事件,我在「交換的當下」仍是原本的「我」,並沒有因為進入他

人的身體產生異變(「交流」、「互補」是有的,然「本質」不變),所以我的靈魂未因

怪奇現象被「抹消」、「取代」。(因為新海誠要說的是青春物語而非怪談。)然而對方

的「存在」為真嗎?他/她該不會「根本」不存在於世?或是曾經存在卻消失了?我要怎

麼「相信」他/她存在?——唯一的憑依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名字」。



由此可推論出「名字=靈魂=存在」——是了,只要我記得名字,那就是他/她的存在證

明了。我能夠確信他/她未被世界「抹消」(如其他評論所言之「世界修正力」使手機日

記消失),因為我一直以來心繫著他/她,經歷的所有記得一清二楚,他/她的存在不會

從我的腦海中我的記憶裡被抹消,因為我會一直念著他/她的名字,因為我相信「言葉」

具有力量:「只要我記得你,你就是真的!」



是故,我的生存意義就是為了要追尋那個身影,找到他/她,那個曾與我一同分享人生的

「半身」。





在此回歸c大提出的「生存意義」,換言之即原文開頭所提的「存在價值」,兩人「追尋」

背後的哲學涵義為何?

究其根本實為「自我實現」——能夠「完整我的生命」的「誰(だれ)/什麼(なに)」。



簡單來說,新海誠自始至終都在寫描寫一種人物原型:

我如果不去追尋「那人」,那我的生活/生存沒有意義/價值,當我實行「追尋」的行動,

我整個人才彷彿「活了過來」——我的存在才有了意義。

我若沒有找尋他/她,我的生命將不會完整,我也無法「成為我這個人」。換言之,意即

「無法實現人生終極目的」,個人的價值意義不能彰顯——「我是誰?」之人生探求。



當然,瀧是為了找到「緣結」命定的另一半三葉才行動的,試問:若不是三葉,瀧會衝嗎?

抑或,若非遇到瀧,三葉會義無反顧衝到東京,在茫茫人海試圖找到瀧的身影嗎?

因此兩人的舉動在劇情所需,皆為明示觀眾他倆對彼此的心意已不言而喻,只有為了喜歡/

心愛的人,我才會如此義無反顧——戀愛劇的典型公式。



然而當我們要以哲學、心理學來解釋時,新海誠的故事在「追尋」的母題下,故事人物的

「追尋」變成了他/她人生的終極目的——表面上並非「確認自身存在」去找尋,而是在

本質上透過「找尋」才彰顯了人物的存在價值。而「追尋」過後的「結果」,反而都不是

新海誠所要傳達的重點。(故《秒速五厘米》被視為其最虐心之作)



因此,在《你的名字》這個顯而易見是「傾向圓滿」的結局,讓粉絲(或長期關注日本動

畫族群)對其褒貶不一,卻是容易擄獲一般大眾、大獲好評的商業考量。更現實的考量是

,藉由Happy Ending來傳遞電影核心概念:及時修補人生重大的缺憾——對愛情可能逝去

的挽救、對親情疏離的和解嘗試、對災變意外發生後的自我諒解及寬慰。尤其後者,讓日

本在地居民至少能透過不同的形式去紓緩現實的痛苦,以「成功解救小鎮」來移情稍稍撫

慰難以抹滅的傷疤。




電影的哲學思考其實在許多作品皆有涵蘊,只是剛好在寫《你的名字》時有感而發,才形

成「如此樣貌」。說實話,我對於原文要不要貼來電影版猶豫許久,對我而言,我會想貼

過來電影版的文章通常是「影評」或著重在「感想」,而原文姑且稱之為「雜感」的文章,

我並沒有在個人的「感想」多有著墨(說它好在哪、棒在哪、讓我感動在哪),反倒多數

是在對電影的種種設定作「個人解釋」(為了想說而說)。想說既然寫了就貼貼當賺p幣,

會受質疑也是應然的,本人虛心接受指教,所以再次感謝ckps版大,讓我這次著實賺到了

不少p幣,多謝指教!m(__ __)m (太久沒直接在批踢踢打字,好累啊……囧)





(註1)莊子此寓言提出的哲學反思是要人別有「分別心」,意即將所謂的「物我」、「

生死」、「虛實」這些概念「打破」,「消除」兩者之間的「界線」,人們將會得到逍遙

自適的快樂。換句話說,莊子認為萬物皆平等、是沒有差別的,人不該自視甚高,覺得比

其他物種優越;也不必把死亡看得太嚴重,由於「生」跟「死」本就是一體兩面,兩者本

質相同,用同樣的「眼光」去「看待」,那也就無所謂孰輕孰重了。那麼這跟《你的名字》

有關係嗎?老實說關連不大,故原文省略不談。然而有趣的是,「消除界線」的概念確實

在電影中有些許關連,如黃昏的稱呼「逢魔之時」、神體所在地的地緣隱喻,提供思考。



(註2)個人認為是「逢魔之時」的影響,有興趣請參照原文。


--

後記:個人在撰寫上一篇文章時,為求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完整,所以刻意避讀各家影評以
免有抄襲之虞。然而,未結筆前稍稍瞟過一篇作家評論,其專業程度自嘆弗如,如今寫完
感到如釋重負,自己終能好好拜讀,在此轉貼網址推薦:

https://www.facebook.com/standsalonelytree/posts/10209647257391111?pnref=story

--

All Comments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6-11-12T15:29
認真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6-11-14T05:40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6-11-16T11:34
樓下過譽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6-11-18T03:28
過癒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6-11-21T15:00
金角銀角: 你的名字?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6-11-22T10:44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6-11-23T19:30
你寫的真好,喜歡你寫的 Happy Ending 所傳遞的意思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6-11-26T12:31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6-11-27T09:06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11-30T03:28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6-12-01T03:18
Joe avatar
By Joe
at 2016-12-03T05:15
推心得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6-12-07T13:14
推,這些思考讓這作品更有意思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6-12-10T02:38
說的很好,推

李安:除了拍片 就是燒菜和被太太數落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6-11-08T23:50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北京8日電)導演李安帶著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造訪北京 ,昨晚與中國大陸導演馮小剛對談時,李安開玩笑說,自己除了拍電影,「大概就是燒燒 菜,被太太數落一下」。 中新網報導,「比」片7日晚間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辦活動,安排李安和馮小剛對談,大陸 導演賈樟柯擔任嘉賓主持。對談過程中,3名導演 ...

崩壞人生-高層次的勵志電影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16-11-08T23:09
我很喜歡看勵志電影,因為人生有很多挫折時刻要度過 藉著勵志電影可以學著如何更堅強或靈巧 但老實說我沒有被打動到太多 為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這部電影明明演員很棒、故事也好、音樂好聽 通通都是上上之選 但為什麼還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後來我想 也許勵志電影也是有著類似「馬斯洛理論」的區隔吧 正因為我自己是處於最底層 ...

何不試試拍"輕鬆簡單劇情"的電影呢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6-11-08T23:00
※ 引述《GonVolcano (火山君)》之銘言: : 討論台灣可以出品的電影題材 : 相信大家都有許多建言跟創意 : 若說技術、資金等客觀因素無法作大 : 何不嘗試拍點簡單輕鬆、適合全家觀賞的戲劇片呢? : 亞當山德勒 : 作品有: : 命運好好玩 : 天方夜譚 : 特務沙龍 : 世界大作戰 : 當我們假 ...

爸爸可以幫我看看床底下嗎?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11-08T23:00
爸爸可以幫我看看床底下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GD5HfBlbc 蠻懸疑的 這是電影的片段? 還是廣告 趣味短片啊 Youtube的留言裡沒人知道 謝謝 - ...

11/04~06 奇異博士全球票房冠軍!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11-08T22:33
boxofficemojo公布了本週末的票房數字~ http://ooic.pixnet.net/blog/post/44383255 no 片名 本週末票房 漲跌 戲院數 累計 成本(百萬) 1. 奇異博士 $85,05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