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不是》告知後,陰屍路漫遊大高雄 - 電影

By Kumar
at 2015-09-14T01:29
at 2015-09-14T01:29
Table of Contents
感染告知之陰屍路漫遊大高雄
------------------------------------------
有劇照的圖文網誌版: http://goo.gl/TFiWdK
------------------------------------------
※【前言】
香港於2014年拍攝了愛滋公益短片《愛,不難》講述感染者伴侶以及親人相處的情況,透
過影像與NGO的結合,讓民眾得以了解生活中較難接觸的感染者議題。而在今天,螢火蟲
劇團與台灣露德協會合作拍攝了《可惜不是》,究竟,它呈現出怎樣的感染者樣貌呢,趕
緊來看看唄~
※【劇情】
懷抱緊張坎坷的心,兩名男子分別踏入醫院。
樹誠與阿健同時被告知為HIV陽性。
得知感染狀況的兩人,
開始在街頭漫遊…。
****以下有劇透,請慎讀****
.
※【全劇情】
我就先說了,整部片的劇情就是,起床,穿衣服,吃早餐,兩位主角進醫院,被告知感染
,於是在高雄絕望徬徨走了一天,哭了,沒了。
期待看到峰迴路轉劇情、精彩對白的朋友,觀影前請有心理準備。
※【銀幕愛滋汙名的再度複製】
舞台劇背景的導演韓江這次的作品並不利用過往習慣的舞台劇呈現,而是轉以拍攝短片,
他認為,影像才能夠流傳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之久。希望這樣的意念,能被世人記住
,永久流傳,而非像(他所認為的),舞台劇的價值僅停留在「那一晚」。 韓江此次
希望藉由把影片《可惜不是》放上網用意在於,希望能夠將愛滋這種疾病伴隨而來的憂鬱
污名、印象該被記住。讓觀眾知道社會「對於不一樣的人竟會如此對待」。誠如其母所言
:「做人要活得自在。」,導演希望傳遞「做人一定要自在,也別忘記給對方自在」,所
以不應歧視任何疾病。
韓江立意良善,我給予肯定,但是,我對於他所呈現的愛滋感染者形象卻非常有意見。
無論是董浚凱飾演的樹誠或是KID所飾演的阿健,他們在感染科被告知為陽性時,整個就
六神無主,彷彿喪屍徘徊在高雄街頭,接著更做出倒地淚崩、石化發呆、點咖啡卻不喝、
放空到店家打烊、抬頭仰望無名天空等行為。這種反應有如八點檔對於絕症的一百零一式
老招(還有一招很有名,就是坐在車子駕駛座在無人地下停車場打方向盤哭泣,可惜本片
沒出現這老招!?),既是刻板,同時也是種汙名傳遞。
我並不是要導演拍攝患者在得知病情時必須手舞足蹈,但這種絕望的表現,也把愛滋汙名
再一次放送,即便你沒有台詞說明,就此銀幕形象再現,讓觀眾看見,就是會認為愛滋好
可怕,難怪他們會如此絕望。假如韓江做過田野調查,那他想必知道愛滋正如其所言就只
是一種「慢性病」。他理所當然要知道目前透過雞尾酒療法病毒可以有效控制,壽命也與
非感染者相差無幾,透過安全性行為也依然可以做愛。既然不會死,生活也不會大受干擾
,那劇中這種絕望正是汙名的「再詮釋」。
如今你選擇用這種方式呈現,對於你口中的破除汙名、同理疾病,有幫助嗎?不好意思,
我認為沒有。可憐與同情並不是對待感染者該有的態度。
同樣是被視為「絕症」的癌症,近年來在電影早已脫離悲苦形象,都是盡可能呈現患者當
下的心境、情慾、不快樂的同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9頂假髮
的女孩》,這兩部片皆沒有大幅度描繪癌友的悲情,而是改以勵志正面敘事,盡可能破除
病患必須受到過度保護的迷思,給予與過往截然不同的殘弱中堅強形象。
然而,
韓江只是把愛滋的可怕透過演員行為給觀眾看見,
卻沒有去破解汙名與迷思,
也沒有去呈現一般大眾對於感染者別於絕望、崩潰的不同想像
(例如性解放、淫蕩、快樂、冷反應、無所謂…等非刻板告知反應)
(因為在知道結果前或許已有心理準備)
,謂之可惜。
※【技術與演員】
而就技術層面來說,《可惜不是》不如台灣多數學生作品,看得出舞台劇團隊跨足電影領
域的落差失敗。先不說收音吵雜、構圖隨意、畫面調色、燈光過曝、剪輯突兀、賣弄長鏡
頭這些問題,首先是,整部片有必要拍得這麼長嗎?
本片兩位男主角在被告知陽性後反應,就是不停在高雄街頭漫遊,整整走了半小時給觀眾
看!
這讓我想到蔡明亮的《行者》系列,只是韓江完全不及蔡明亮,KID與董浚凱不及李康生,
無論是演員神情、走路韻味、畫面燈光的構圖、空寂純粹的環境音,皆沒有達到標準。或
許韓江有許多隱喻或意識流企圖表達,但銀幕上真的就是走走走走走,空空空空空,悶悶
悶悶悶,像是殭屍,失了魂魄,只差林正英來收服他們,這故事就可以收工惹。
對此,我認為唯一的合理解讀,大概就是,韓江故意在做一種「敢曝(Camp)」,利用誇
張、戲謔地方式詮釋得知感染HIV的徬徨狀態,吧。
再者,就是演員,董浚凱是韓江螢火蟲劇團的老班底了,他的演技表現我就不加以贅述。
至於另外一名主角,雖然這樣說很殘忍,但事實擺在眼前,本片最大敗點就是KID。
由於台灣談話節目過多,連帶曝光度高增,使得他綜藝色彩實在過於濃厚,徹底鑲嵌觀眾
記憶。劇中設定的絕望與感人效果,因為其既定形象過於強烈,難以轉換,使得銀幕前的
我覺得他格格不入,演得好用力,顯得好虛假。
另一個例子就是《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電影版中阿Ken殺害納豆,明明銀幕上他倆
演得認真,結果台下戲院卻哄堂大笑。
故,
在KID找到適合角色或是沖淡其既定形象前,接演嚴肅角色,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如此通告藝
人轉型演員的原罪。
※【好話】
難聽話說盡了,還是必須說點好話。首先,韓江導演刻意選擇兩位感染者主角,一為(表
面上是)異性戀夫妻、一為同志情侶,戲份平均,就是要說明HIV感染不分性向。因此刻意
讓他們交互對比,反應如出一轍,沒有差別。就此,我予以認同。
第二,在兩位演員陰屍路漫遊大高雄同時,所有的路人、行車依舊行進著,正告訴著「即
便你感染了,世界依然運轉著」。
因此當你知曉感染事實時,改變的,是你的心態,所以,要調整的,也是你面對疾病的心。
最後,就是導演拍攝影片的動機。雖然我並不認為這影片有拍好,但韓江希望透過影片讓
世人看見感染者樣態這份「良善」是不容抹去的,而且在籌備過程中他因為電影的「愛滋
」身分,遭到多方拒絕,這點也令人感到憤慨。
關於本片,韓江有與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合作,影片將於十月一日網路放映,每一人的
點閱率,都會有合作企業捐款五元。
※【結語】
十月一日大家請記得上網看電影,看看是不是真如我所說這麼難看。
假如不是,歡迎打我臉;
假如是,至少你做了公益,積了點陰德,菩薩會更愛你,啾咪。
--
是個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
movie板:z-6-5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Una
at 2015-09-18T03:32
at 2015-09-18T03:32

By Agatha
at 2015-09-22T09:13
at 2015-09-22T09:13
Related Posts
為什麼新海誠.細田守沒有宮崎駿有名

By Michael
at 2015-09-14T00:48
at 2015-09-14T00:48
海街日記

By Jacky
at 2015-09-14T00:35
at 2015-09-14T00:35
Selma逐夢大道-血淚交織的感人奮鬥之路

By Hedwig
at 2015-09-14T00:28
at 2015-09-14T00:28
飛越情海

By Olivia
at 2015-09-14T00:18
at 2015-09-14T00:18
陰屍路版的移動迷宮2

By Franklin
at 2015-09-14T00:11
at 2015-09-14T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