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原始碼》:一部具啟發性的佳片 - 編劇

By Ina
at 2011-04-03T14:46
at 2011-04-03T14:46
Table of Contents
個人推薦給想要寫、或是喜歡寫故事的人 可以去看看這部片
尤其是若你面臨一些瓶頸的話 我覺得它是一部具啟發性的好片
不是說你可以馬上學到什麼好套用的招術 也不是說看了就保證文思泉湧、下筆如神
而是一種像被針戳到的「刺激」 讓你不禁在一邊觀看的時候
一邊自己試圖也成為一棵冒出許多新枝的樹 (個人感受)
前兩天下午的一個空檔 沒事想打發時間 所以自己一人跑去看電影
但沒想到這舉動 最後讓我獲得一種出乎意料的滿足感 真是一大收穫
《啟動原始碼》上映前 就耳聞過「給人感覺很像《時空線索》」的議論
而自己有次無意間點到預告片 覺得確實乍看挺普通
彷彿又是另一個包裝著仿Philip Dick式的懸疑科幻賣點的動作片
在這種「不期不待」的情況下 選擇看這部片(原因竟然是衝著週五下午首映場 XD)
很幸運地 得到的感想是:美好的一天(散場後)
──────────────── 啟動劇情雷 ────────────────
(強烈建議還沒看過正片的人勿閱)
主角「醒來」時 發現他和女主角在一輛列車上交談
這車上還有許多其他乘客 有著各式各樣的互動
然後 列車爆炸了
接著他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機械艙裡面
原來那是一個任務 他必須回到那場事件中 找尋各種蛛絲馬跡
由於這應該就是一個 註定要在八分鐘後毀滅的場域
所以主角可以「厚顏無恥」地對車上其他乘客盤問、質疑 甚至搜刮
這邊呈現了一種有趣的「人物互動」與「配角對於特殊情境的反應」
因為那些通常都不是一個電影裡的男主角會做的事
或者說很少能看到 做到這麼激進、決絕的地步
不是殺人 但有揍人
就算只是用口語命令 幾個被他懷疑到的乘客
因為一時的驚嚇 也只能乖乖照做
在經過了好幾次的「八分鐘」的反覆調查與徒勞挫敗後
主角仍逼近了真相 而且是「雙重」的真相
所以最後他找出了兇手 也發現了自己其實已經死了
他是因為死了才能被選中 成為這個先進科技的白老鼠
而在先前他跟「原始碼實驗小組」人員的詭異互動中
其實已經鋪陳了那種不自然、不協調、不太合常理的跡象
彷彿主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實驗小組有什麼難言之隱
而如果讓他知道了這些不應該被知道的事 整件任務就無法進行下去這樣
「我父親呢?他知道我從上一個中東任務裡歸來了嗎?請讓我跟他打電話說一聲!」
主角每從一個八分鐘的爆炸中回到機艙內 幾乎都會提出這個要求
就像是一個沒有糖果吃 就不願意配合才藝表演的小孩般
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要求 就算知道他得不到回應 也要反覆請求
而反派則是一個與初始劇情不相關的路人
他是火車上的乘客之一 但卻是陌生人
也不是那種站在主角面前 露出詭異的笑容對他說:
「難道你忘了嗎?之前的那件事 其實這一切都註定要在今天有個了結」之類的人
宿命中的敵人、潛藏在水面底下卻始終繫綁著大家的命運因果
佈局已久的陰謀、表面上看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卻包藏禍心的利害關係……
Ex:《關鍵報告》之類的電影裡 總是有一個幕後黑手試圖控制整個局面
但這部片的炸彈客 卻不是那樣的巨大黑影 他就只是個路人
所以這也成了這部片在做為一部商業電影時 所要面對的風險之一
因為通常謎題與懸疑被糾纏絞繞得越離奇
觀眾就會越期待兇手背後有個讓人驚訝的動機 直指事件的源頭
但這部片並沒有選擇這樣做
炸彈客在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二後就被找到
並且被進一步給解決了
有趣的是電影並沒有因此結束 正當我開始懷疑:
「敵人這麼弱 那這故事到底要帶給大家什麼樣的震撼或醒思?」時
劇情走上了另一個不同的方向
有如火車開往了另一個不同的終點站
炸彈客在現實中被抓到了 這是在火車已經爆炸後的事
他原本想在芝加哥的市中心進行另一場更劇烈的恐怖攻擊
但卻被警方殺個措手不及 故不了了之 (我們僅從電視Live新聞看到他被逮捕)
而回過頭來看 在那個八分鐘的情境中 上一次的斬獲
只進行到「主角發現了兇手的身份 但最後還是被他給滅口了」的程度
所以主角請求那位負責與他互動的實驗組員
一位女性軍官 幫他一個大忙:
「讓他回到那個八分鐘的情境裡 並且在時間到的時候 關掉他殘存腦部的維生系統」
故事進行到這裡的時候 主角面臨一種很可憐的處境:
1.炸彈客找到了 所以這個實驗計劃立了大功
主持的博士和其他許多人都振奮不已 暢談慶功
2.但這反而意味著 半死不活被當作實驗對象的主角
只會繼續永無止盡地被利用下去 被繼續「凹」很大
甚至成為生產線上的一種模板 將這個實驗結果給量產
換言之 他不再是一個人 而是「商品化」了
他自己也很清楚這點 所以他希冀能夠離開這種悲哀的矛盾
這部電影的主題也從「阻止恐怖行動」中 變成了另一種情境
開始議論著 變成實驗工具的主角的命運
當我看到這邊時覺得 他要求的「回到那八分鐘」不一定能做什麼
比較像是一個病患家屬 希望能在病患剩下的最後幾分鐘裡 跟她獨處般
實際結果上並不能改變「即將死亡」這個事實 但至少是一個感性上的悲憫訴求
女軍官冒著被發現而嚴懲的風險 替他實現了這個願望
主角回到了那個已熟悉不過的情境中 並開始了一場華麗的表演
彷彿《今天暫時停止》裡的比爾莫瑞 已摸透了那一天裡整個城鎮上的大小事
所以能以精準的行動 捕捉到每一個麻煩與問題 並漂亮地解決
咖啡不再濺到他腳上
女主角的前男友來電前 電話即被按掉
失意的諧星 在他的慫恿下 拿出看家本領 帶給全車廂的人歡笑 等等
八分鐘過去了 最後停在一個全部的人都開懷大笑
而男女主角互相擁吻的剎那片刻
鏡頭來回特寫 關照著這些停在那一瞬間的每個人
彷彿一支勵志感人的廣告片 傳達著人生的光明與美好的主題
如果電影就停在這一刻的話 那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不是說happy ending的那種不錯 而是對於一部片的成績來說)
不過這個故事沒有選擇這樣做 而是繼續進行了下去
它將博士駁斥主角質疑的論點 反而真的實現了:
「給我時間,我可以拯救那輛列車上所有的人!」
「不,就算你這麼做,那也會是『平行世界』,對於我們本身所在的世界沒有幫助」
(對於實驗小組來說 這個實驗裡的火車與乘客
彷彿就是「烈車」與「烈士」 所貢獻的就是挽救下一場悲劇吧!)
也就是說 在片末 所謂的「平行世界」還真的誕生了
主角 以他得到的新身份 拯救了女主角與車上其他所有乘客
後來他還傳了簡訊給人在辦公室 尚未對任何事知情的女軍官
(因為火車爆炸事件沒發生 所以她與變成白老鼠的主角本體尚未接觸)
告訴她一些她接下來才會經歷到的事實 令她吃驚
(有一個炸彈客想炸火車未果 而實驗儀器裡有一個空軍上尉在等她的互動)
電影結束
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 也最感動的
是他以另一個人的身份 打電話給他父親的那段
因為這是他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 不斷要求的心願
而當他真的付諸實行的時候 給我一種意外的感覺
不是說這段劇情讓人意外 只是 沒想到會這麼感人
本來是個再簡單不過的情節 與意料之中的對話
但當主角說「我是他戰友 他有很多話沒跟你說 你們似乎最近相處不好 但他很愛你」
我眼淚幾乎都要掉出來了
對了 後來想到怎麼稱呼這段的手法
我覺得這其實有點像變型的「英雄歸鄉」
(Ex:《冷山》以及其他很多電影裡出現過的情節主軸)
這其實像是一段返家的過程 但卻是主角回不了的家(因為死了)
所以最後以全劇的主要場景:列車 成了歸鄉的舞台
(主角以電話+另一個人的身份 與父親聯繫上 完成了另類的親子溝通的懸念)
所以我覺得 這部片不只是前半段的懸疑氣氛引人入勝
最後在處理感性層面上的手法 也非常深刻有效~~
然後我再提供一個觀點 解釋為什麼覺得這部片很讚
想像有一輛火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
在沒有發動的時候 它肯定是很難推動的
但是一旦它啟動了 就會一直不斷行進
(好像是很基本的物理常識 忘了是不是哪本編劇書也提過)
___________________ 火車爆炸之謎 (動作片)
╲
╲_____ 主角的命運 (劇情片)
這部片是一輛火車(剛好主題就是火車呀~)
它因為爆炸之謎而啟動 在這趟高速行進的過程中
卻換了一條軌道 往另一個方向奔跑
炸彈客很弱(以這個題材來說 他也不能像"Batman Begins"裡火車上的忍者大師那樣強)
所以要是這部片不能給人一個滿意的答覆的話 最後整體就會弱掉
但它的確走上了另一條不同的路 也就是炸彈客不再是重點
反而是主角本身的命運 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反差其實有點大 (可以說 阻止恐怖攻擊 屬於武戲 而人的命運 屬於文戲)
但這個從「武戲」切換鐵軌變成「文戲」的過程
因為手法精練 (很聰明地丟出「主角工具化」這樣一個悲情的矛盾 製造張力)
使得故事原本於初始時因懸疑而啟動的整體「動能」 在還沒停止的狀態下
更換了其上的承載物 而達到一種不減興致的效果
一開始提到的《時空線索》 其實某種程度上真的跟這部很像
不過"Deja Vu"這部片 精彩刺激的地方歸精彩 (拿器材追兇車那段我印象深刻)
但從結局的情感層面來說 我仍覺得"Source Code"讓我得到一種前者沒給我的感動
--
尤其是若你面臨一些瓶頸的話 我覺得它是一部具啟發性的好片
不是說你可以馬上學到什麼好套用的招術 也不是說看了就保證文思泉湧、下筆如神
而是一種像被針戳到的「刺激」 讓你不禁在一邊觀看的時候
一邊自己試圖也成為一棵冒出許多新枝的樹 (個人感受)
前兩天下午的一個空檔 沒事想打發時間 所以自己一人跑去看電影
但沒想到這舉動 最後讓我獲得一種出乎意料的滿足感 真是一大收穫
《啟動原始碼》上映前 就耳聞過「給人感覺很像《時空線索》」的議論
而自己有次無意間點到預告片 覺得確實乍看挺普通
彷彿又是另一個包裝著仿Philip Dick式的懸疑科幻賣點的動作片
在這種「不期不待」的情況下 選擇看這部片(原因竟然是衝著週五下午首映場 XD)
很幸運地 得到的感想是:美好的一天(散場後)
──────────────── 啟動劇情雷 ────────────────
(強烈建議還沒看過正片的人勿閱)
主角「醒來」時 發現他和女主角在一輛列車上交談
這車上還有許多其他乘客 有著各式各樣的互動
然後 列車爆炸了
接著他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機械艙裡面
原來那是一個任務 他必須回到那場事件中 找尋各種蛛絲馬跡
由於這應該就是一個 註定要在八分鐘後毀滅的場域
所以主角可以「厚顏無恥」地對車上其他乘客盤問、質疑 甚至搜刮
這邊呈現了一種有趣的「人物互動」與「配角對於特殊情境的反應」
因為那些通常都不是一個電影裡的男主角會做的事
或者說很少能看到 做到這麼激進、決絕的地步
不是殺人 但有揍人
就算只是用口語命令 幾個被他懷疑到的乘客
因為一時的驚嚇 也只能乖乖照做
在經過了好幾次的「八分鐘」的反覆調查與徒勞挫敗後
主角仍逼近了真相 而且是「雙重」的真相
所以最後他找出了兇手 也發現了自己其實已經死了
他是因為死了才能被選中 成為這個先進科技的白老鼠
而在先前他跟「原始碼實驗小組」人員的詭異互動中
其實已經鋪陳了那種不自然、不協調、不太合常理的跡象
彷彿主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實驗小組有什麼難言之隱
而如果讓他知道了這些不應該被知道的事 整件任務就無法進行下去這樣
「我父親呢?他知道我從上一個中東任務裡歸來了嗎?請讓我跟他打電話說一聲!」
主角每從一個八分鐘的爆炸中回到機艙內 幾乎都會提出這個要求
就像是一個沒有糖果吃 就不願意配合才藝表演的小孩般
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要求 就算知道他得不到回應 也要反覆請求
而反派則是一個與初始劇情不相關的路人
他是火車上的乘客之一 但卻是陌生人
也不是那種站在主角面前 露出詭異的笑容對他說:
「難道你忘了嗎?之前的那件事 其實這一切都註定要在今天有個了結」之類的人
宿命中的敵人、潛藏在水面底下卻始終繫綁著大家的命運因果
佈局已久的陰謀、表面上看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卻包藏禍心的利害關係……
Ex:《關鍵報告》之類的電影裡 總是有一個幕後黑手試圖控制整個局面
但這部片的炸彈客 卻不是那樣的巨大黑影 他就只是個路人
所以這也成了這部片在做為一部商業電影時 所要面對的風險之一
因為通常謎題與懸疑被糾纏絞繞得越離奇
觀眾就會越期待兇手背後有個讓人驚訝的動機 直指事件的源頭
但這部片並沒有選擇這樣做
炸彈客在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二後就被找到
並且被進一步給解決了
有趣的是電影並沒有因此結束 正當我開始懷疑:
「敵人這麼弱 那這故事到底要帶給大家什麼樣的震撼或醒思?」時
劇情走上了另一個不同的方向
有如火車開往了另一個不同的終點站
炸彈客在現實中被抓到了 這是在火車已經爆炸後的事
他原本想在芝加哥的市中心進行另一場更劇烈的恐怖攻擊
但卻被警方殺個措手不及 故不了了之 (我們僅從電視Live新聞看到他被逮捕)
而回過頭來看 在那個八分鐘的情境中 上一次的斬獲
只進行到「主角發現了兇手的身份 但最後還是被他給滅口了」的程度
所以主角請求那位負責與他互動的實驗組員
一位女性軍官 幫他一個大忙:
「讓他回到那個八分鐘的情境裡 並且在時間到的時候 關掉他殘存腦部的維生系統」
故事進行到這裡的時候 主角面臨一種很可憐的處境:
1.炸彈客找到了 所以這個實驗計劃立了大功
主持的博士和其他許多人都振奮不已 暢談慶功
2.但這反而意味著 半死不活被當作實驗對象的主角
只會繼續永無止盡地被利用下去 被繼續「凹」很大
甚至成為生產線上的一種模板 將這個實驗結果給量產
換言之 他不再是一個人 而是「商品化」了
他自己也很清楚這點 所以他希冀能夠離開這種悲哀的矛盾
這部電影的主題也從「阻止恐怖行動」中 變成了另一種情境
開始議論著 變成實驗工具的主角的命運
當我看到這邊時覺得 他要求的「回到那八分鐘」不一定能做什麼
比較像是一個病患家屬 希望能在病患剩下的最後幾分鐘裡 跟她獨處般
實際結果上並不能改變「即將死亡」這個事實 但至少是一個感性上的悲憫訴求
女軍官冒著被發現而嚴懲的風險 替他實現了這個願望
主角回到了那個已熟悉不過的情境中 並開始了一場華麗的表演
彷彿《今天暫時停止》裡的比爾莫瑞 已摸透了那一天裡整個城鎮上的大小事
所以能以精準的行動 捕捉到每一個麻煩與問題 並漂亮地解決
咖啡不再濺到他腳上
女主角的前男友來電前 電話即被按掉
失意的諧星 在他的慫恿下 拿出看家本領 帶給全車廂的人歡笑 等等
八分鐘過去了 最後停在一個全部的人都開懷大笑
而男女主角互相擁吻的剎那片刻
鏡頭來回特寫 關照著這些停在那一瞬間的每個人
彷彿一支勵志感人的廣告片 傳達著人生的光明與美好的主題
如果電影就停在這一刻的話 那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不是說happy ending的那種不錯 而是對於一部片的成績來說)
不過這個故事沒有選擇這樣做 而是繼續進行了下去
它將博士駁斥主角質疑的論點 反而真的實現了:
「給我時間,我可以拯救那輛列車上所有的人!」
「不,就算你這麼做,那也會是『平行世界』,對於我們本身所在的世界沒有幫助」
(對於實驗小組來說 這個實驗裡的火車與乘客
彷彿就是「烈車」與「烈士」 所貢獻的就是挽救下一場悲劇吧!)
也就是說 在片末 所謂的「平行世界」還真的誕生了
主角 以他得到的新身份 拯救了女主角與車上其他所有乘客
後來他還傳了簡訊給人在辦公室 尚未對任何事知情的女軍官
(因為火車爆炸事件沒發生 所以她與變成白老鼠的主角本體尚未接觸)
告訴她一些她接下來才會經歷到的事實 令她吃驚
(有一個炸彈客想炸火車未果 而實驗儀器裡有一個空軍上尉在等她的互動)
電影結束
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 也最感動的
是他以另一個人的身份 打電話給他父親的那段
因為這是他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 不斷要求的心願
而當他真的付諸實行的時候 給我一種意外的感覺
不是說這段劇情讓人意外 只是 沒想到會這麼感人
本來是個再簡單不過的情節 與意料之中的對話
但當主角說「我是他戰友 他有很多話沒跟你說 你們似乎最近相處不好 但他很愛你」
我眼淚幾乎都要掉出來了
對了 後來想到怎麼稱呼這段的手法
我覺得這其實有點像變型的「英雄歸鄉」
(Ex:《冷山》以及其他很多電影裡出現過的情節主軸)
這其實像是一段返家的過程 但卻是主角回不了的家(因為死了)
所以最後以全劇的主要場景:列車 成了歸鄉的舞台
(主角以電話+另一個人的身份 與父親聯繫上 完成了另類的親子溝通的懸念)
所以我覺得 這部片不只是前半段的懸疑氣氛引人入勝
最後在處理感性層面上的手法 也非常深刻有效~~
然後我再提供一個觀點 解釋為什麼覺得這部片很讚
想像有一輛火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
在沒有發動的時候 它肯定是很難推動的
但是一旦它啟動了 就會一直不斷行進
(好像是很基本的物理常識 忘了是不是哪本編劇書也提過)
___________________ 火車爆炸之謎 (動作片)
╲
╲_____ 主角的命運 (劇情片)
這部片是一輛火車(剛好主題就是火車呀~)
它因為爆炸之謎而啟動 在這趟高速行進的過程中
卻換了一條軌道 往另一個方向奔跑
炸彈客很弱(以這個題材來說 他也不能像"Batman Begins"裡火車上的忍者大師那樣強)
所以要是這部片不能給人一個滿意的答覆的話 最後整體就會弱掉
但它的確走上了另一條不同的路 也就是炸彈客不再是重點
反而是主角本身的命運 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反差其實有點大 (可以說 阻止恐怖攻擊 屬於武戲 而人的命運 屬於文戲)
但這個從「武戲」切換鐵軌變成「文戲」的過程
因為手法精練 (很聰明地丟出「主角工具化」這樣一個悲情的矛盾 製造張力)
使得故事原本於初始時因懸疑而啟動的整體「動能」 在還沒停止的狀態下
更換了其上的承載物 而達到一種不減興致的效果
一開始提到的《時空線索》 其實某種程度上真的跟這部很像
不過"Deja Vu"這部片 精彩刺激的地方歸精彩 (拿器材追兇車那段我印象深刻)
但從結局的情感層面來說 我仍覺得"Source Code"讓我得到一種前者沒給我的感動
--
Tags:
編劇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11-04-03T17:11
at 2011-04-03T17:11

By Jacob
at 2011-04-04T23:37
at 2011-04-04T23:37
Related Posts
請問有人上過影藝學院的編劇課程嗎?

By Madame
at 2011-03-30T22:01
at 2011-03-30T22:01
電影導演《編導訓練班》就是不一樣!

By Wallis
at 2011-03-30T20:59
at 2011-03-30T20:59
小林正樹《切腹》-懸疑肅殺的日本經典

By Quintina
at 2011-03-28T01:07
at 2011-03-28T01:07
日本電影旬報:二十世紀百大日片(分類版)

By Dora
at 2011-03-27T01:41
at 2011-03-27T01:41
日本電影旬報:二十世紀百大日片

By Frederica
at 2011-03-27T01:38
at 2011-03-27T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