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界》的邏輯問題 (有雷) - 電影
By Cara
at 2018-04-13T06:48
at 2018-04-13T06: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oveme00835 (髮箍)》之銘言:
: 來談點不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本片想營造出:
我也先來談點不一樣的好了,一點和本片看似完全無關的小經驗。談和電影無關的東西幹嘛?因為編劇用一堆設定建立了電影世界觀、並用具體鏡頭傳迪訊息表達世界觀給觀眾看,這過程都無法像個造物主一樣從無到有建立,往往都基於鋪天蓋地的現世經驗,然後加進一丁點的幻想設定。
關於一隻大怪物如何體驗「聲音」這件事,未必是一翻兩瞪眼的簡單幾個公式可以理解,畢竟牠也是個生物呀,就算感官和人類不盡相同,但從那些感官體驗世界的複雜性並不下於人類。光就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也許還有其他待開發)的人類來說,聽覺本身就不是簡單的絕對與相對聲量大小一回事而已。
武俠小說中有盲眼之人聽聲感風辨形,也有揮風辨形類似投石問路者,強哥還很有魅力時還拍過《英雄不回頭》投子彈問路殺四方。我們一般人在黑暗中不外是瞎子摸象,停電時不外是手上摸牆壁腳下小心踩,擁有視覺的我們基本上靠觸覺暫時替代而少靠聽覺替代。
談到現實中的「聽聲辨形」,許多人應該很快會想到蝙蝠,洞穴裡視力退化的小蝙蝠亞目,主要依靠回聲辨別物體,還有大耳朵和其他構造加強聲納接收,也許是比較接近本片怪物的形象(發出怪聲張大耳朵慢慢接近),只可惜我們一般眼明人類無法體驗這點(也許要請教視障朋友?可惜我沒視障朋友,視障朋友應該也無法看此片)。
我倒是常常聽訪談錄音與會議錄音打逐字稿,也常常從樂曲錄音當中聽寫打譜,這些經驗也許是眼明的我比較能試著透過「聽聲辨人」來揣摩「聽聲辨形」的機會。訪談錄音有時一次訪兩三人,會議錄音更是人多嘴雜,這時辨認誰說了什麼話除了靠他們說話大聲清楚、有人音頻較高就算小聲也好認之外,幾條不同講話線都會有一些可供辨認的品質,就算小聲又低頻,聲音就像一張張臉孔還是認得出,在一片吵雜中還是可以努力聽出來,只是往往很模糊小聲要不停倒帶。
(許多電影也有 CIA 或 FBI 跟監錄音,天才探員主角在茫茫人海中辨認出壞蛋或關鍵證人)
更大的挑戰是聽音樂打譜,要辨認的是每種不同樂器的臉孔,西方古典樂器我總是聽不出來、還好樂譜資源也比較不用我硬聽,中國民族樂器大小合奏儘管樂譜資源較少、但要硬聽個別樂器較有尖銳特色而有跡可循。當然向來總是聲音大旋律線也清楚的獨奏與領奏最好聽出,低音打底(較常見)或高音打底(較少見)的背景合奏較難聽出。大小聲當然是最好聽出的,但就算小聲還有高低頻,一片低音背景中突出的高音樂器還是很好認出、一片高音背景中突出的低音樂器一樣不難認出。
挑戰往往發生在辨認合奏背景中的樂器之間,譬如高音中音低音胡琴,並不是說哪個樂器較低音它拉的旋律也較低音。往往要從一群連續旋律的胡琴當中辨認出一個顆粒旋律的彈弦樂器很容易(倒過來較不易但也不算難),要從一群胡琴中辨認既大聲又往往更高頻的管樂器也很容易(反之也是較不易但也不算難),真正挑戰的往往就是在一群胡琴當中辨認誰是高音胡中音胡低音胡,很像是在一片風會吹樹葉吹樹枝吹落葉吹花草甚至風自己也有聲的森林中,從同一個連續的風辨認出不同形貌。
來揣摩一下怪物獵食人類與浣熊(我們人類也很愛獵食小動物),也許那聽聲辨物的設定也不是那麼簡單,而是怪物也要基於牠的感官努力探測這複雜世界。怪物能不能辨認生物聲與非生物聲,並不是這問題的重點,而是有沒有什麼特出的聲音足以辨認 (identifiable) 。最好辨認的特質當然是大小聲,一片森林風聲中突然出來個玩具聲響破天、一片寂靜田園突然來個老人大喊、一片玉米田間樹葉吹動突然「釘」一聲有個金屬鋤頭落地,這都是好辨認。
至於為什麼鋤頭發聲不是攻打鋤頭而是攻打人?既然我們知道怪物有聲吶,可以理解為牠辨認出突出聲源知道有獵物後,以聲納辨形觀察出那個方向有一個(已經吃過幾次不算太陌生的)人形大小物體。不好辨認的,是均質而有規律的音景。譬如樹葉與落葉有被吹的連續規律聲,呼吸也有起伏的連續規律聲,如果有電腦或發電機等嗡嗡聲也會是連續規律,對獵食者來說要辨認出這些是較困難的,除非牠已經很熟悉這幾條聲音線的面孔(認真倒帶研究很多次 XD ),否則對牠來說都是些未知的環境背景音而已。
關於光腳踏土地這回事,對人就較有風險、對怪物則是較看機運了。森林與玉米田的背景音若大,突然輕輕跑過去一隻小動物窸窸窣窣,獵食者未必能注意到,不過如果獵食者夠有耐心待很久注意聽很久,也是可以漸漸發現間歇腳步的蛛絲馬跡,然後等待小動物不小心接近露餡的機會。本片那兩隻小浣熊,恐怕就是窸窸窣窣聲漸漸接近也沒防備,被聽見窸窣聲慢慢變大的怪物發現了,按兵不動守株待兔。
總之,怪物在茫茫大地上聽聲獵人,和人類在神秘森林中獵殺小動物,那感覺未必有那麼遙遠(我們多個視覺,但動物在密林中也有保護色),獵食者要自課按兵不動融入背景(懷念裘德洛《大敵當前》)、等待獵物沈不住氣發出聲響或現蹤而被辨認;獵物一樣要自課屏氣凝神融入背景、等待獵食者失去耐性放棄遠去。這一切,都不是電影有說的設定,只是基於現世經驗可做的聯想而已。連現世的設定我們人類都未知了,電影幻想世界(以及對片中人來說的新怪物)的設定我們怎能期待全知呢?當然都要靠點聯想且戰且走,七分努力三分好運活下來。
※ 引述《loveme00835 (髮箍)》之銘言:
: 來談點不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本片想營造出:
: 出聲是很危險的事情, 會引來怪物追殺
: 首先在主角一行人出藥局後導演有特寫到:
: 1. 被風吹晃動的招牌
: 2. 被風吹動的報紙
: 這一幕告訴我們幾個疑點:
: a. 聲音的大小可能有差別
: b. (導致)發聲的物體可能因生物非生物有分別
關於 b.,會發聲的物體當然有生物與非生物的分別,
但我看不出來這件事是由 a.「導致」的。
這兩點,在現世都是常識,只是生物發聲與非生物發聲要怎麼辨認,對獵食者是功課。
: 時間快轉到瀑布捕魚那段, 主角親自跟我們說明:
: 聲音和絕對值無關, 但和相對值有關, 相對大聲才會吸
: 來怪物的注意
: 這裡證實疑點 a. 不存在.
這不就是告訴我們「a. 聲音的大小可能有差別」就是存在嗎?
相對值,就是個聲音大小有差別下才有的概念呀。
: 時間再快轉到臨盆的地下室, 用鬧鐘分散怪物注意力一幕,
: 導演證實疑點 b. 也不存在.
我也看不出這如何證實「b.發聲的物體可能因生物非生物有分別」這件事不存在。
生物就是生物,非生物就是非生物,但以聽音來說就只是看那可辨識的音質而已。
呼吸聲的音質與其他環境音不同,但規律融入環境,騙倒怪物。
鬧鐘非生物,但在環境音中破天,怪物被騙去,以獵食者來說也不是沒道理。
畢竟生物會造成的聲音往往都是非生物音,譬如踢倒瓶子踩破樓板掉了相框開了玩具,
那都是有某些特別東西突然出現的線索,獵食者猜測是沈不住氣露餡的獵物,不奇怪。
: 所以相較於孩子的叫聲、汽車晃動、風吹玉米田的聲音等:
: 掉落的鋤頭不會引來怪物的注意, 而且被追殺的應該要
: 是鋤頭本身而不是男主角
掉落鋤頭聲,聲量大小應沒大過孩子叫聲與汽車晃動(在風吹玉米田中應是尖銳),但在一連串大聲的爭吵扭打中,地上掉個東西也是種刺耳,如果它本身極小聲或被某個極大聲(譬如瀑布)掩蓋掉,那恐怕不會引起注意,但這扭打也不是什麼極大聲,而且是規律卻不到連續。
關於該追殺男主角還是追殺鋤頭,其實往往獵物屏氣凝神之下真正出錯發生的都是非生物音,怪物當然不會去吃車不吃孩子、吃相框不吃媽媽、吃穀倉門版不吃小孩子,而都只是透過這些非生物音發現生物之露餡,然後來吃那個獵物。
當然啦,男主角如果把鋤頭丟很遠、然後自己找個自己形狀可以融入的人工構造物站著不動,也許是能騙過怪物,畢竟怪物還有聲納辨形,男主角要是躲在形狀規律的玉米田中恐怕很明顯,若躲在比較特別的人為構造物可能相較之下沒那麼特別。不過啦,人都將死了,愛子心切想不到這麼多,我們也只有同情。
: 讓我們為男主角默哀 5 秒鐘.. 5 4 3 2 1..
很同意你!默哀 5 秒鐘
: 仔細看完本片你會發現: 這個危機的標準是一直在浮動的.
: 有的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以為意, 前幾篇護航文甚至會說:
: 世界觀的建立不是最重要的
: 試想以下電影情境:
: 在 SVRS (SARS 的變種) 肆虐的西元 xxxx 年, 小明轉電
: 視到 A 台, 報導裡說 SVRS 只要患病致死率是 100%, 轉
: 到 B 台專家卻說 SVRS 跟小感冒一樣, 不用投藥也會痊
: 癒, 頻道轉了又轉, 說法都不一樣
: 失敗的電影就如小明看電視, 你甚至會覺得這個危機是根本
: 不存在的, 在沒有大危機的驅動下, 很難說服觀眾劇情發展
: 的必要性
: https://i.imgur.com/Sl2bhBd.jpg
: 我覺得要護航要吐就在同一個世界觀下, 用編劇的邏輯來討
: 論, 但整串看下來護航文似乎都是腦補劇情, 怎麼說都偏主
: 觀..
編劇基於上帝已造的現世上,自己添加一筆的邏輯與世界觀,也像上帝造物一樣是很神秘的,他從不告訴我們明確的設定,透露給我們觀察到的只是蛛絲馬跡。片中主角不靠腦補無法嘗試存活,觀影人不靠腦補無法嘗試理解,而腦補之人如我都必須有自覺這都只是嘗試而已,真要說把什麼設定給確認得 crystal clear?恐怕還早得很。
--
: 來談點不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本片想營造出:
我也先來談點不一樣的好了,一點和本片看似完全無關的小經驗。談和電影無關的東西幹嘛?因為編劇用一堆設定建立了電影世界觀、並用具體鏡頭傳迪訊息表達世界觀給觀眾看,這過程都無法像個造物主一樣從無到有建立,往往都基於鋪天蓋地的現世經驗,然後加進一丁點的幻想設定。
關於一隻大怪物如何體驗「聲音」這件事,未必是一翻兩瞪眼的簡單幾個公式可以理解,畢竟牠也是個生物呀,就算感官和人類不盡相同,但從那些感官體驗世界的複雜性並不下於人類。光就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也許還有其他待開發)的人類來說,聽覺本身就不是簡單的絕對與相對聲量大小一回事而已。
武俠小說中有盲眼之人聽聲感風辨形,也有揮風辨形類似投石問路者,強哥還很有魅力時還拍過《英雄不回頭》投子彈問路殺四方。我們一般人在黑暗中不外是瞎子摸象,停電時不外是手上摸牆壁腳下小心踩,擁有視覺的我們基本上靠觸覺暫時替代而少靠聽覺替代。
談到現實中的「聽聲辨形」,許多人應該很快會想到蝙蝠,洞穴裡視力退化的小蝙蝠亞目,主要依靠回聲辨別物體,還有大耳朵和其他構造加強聲納接收,也許是比較接近本片怪物的形象(發出怪聲張大耳朵慢慢接近),只可惜我們一般眼明人類無法體驗這點(也許要請教視障朋友?可惜我沒視障朋友,視障朋友應該也無法看此片)。
我倒是常常聽訪談錄音與會議錄音打逐字稿,也常常從樂曲錄音當中聽寫打譜,這些經驗也許是眼明的我比較能試著透過「聽聲辨人」來揣摩「聽聲辨形」的機會。訪談錄音有時一次訪兩三人,會議錄音更是人多嘴雜,這時辨認誰說了什麼話除了靠他們說話大聲清楚、有人音頻較高就算小聲也好認之外,幾條不同講話線都會有一些可供辨認的品質,就算小聲又低頻,聲音就像一張張臉孔還是認得出,在一片吵雜中還是可以努力聽出來,只是往往很模糊小聲要不停倒帶。
(許多電影也有 CIA 或 FBI 跟監錄音,天才探員主角在茫茫人海中辨認出壞蛋或關鍵證人)
更大的挑戰是聽音樂打譜,要辨認的是每種不同樂器的臉孔,西方古典樂器我總是聽不出來、還好樂譜資源也比較不用我硬聽,中國民族樂器大小合奏儘管樂譜資源較少、但要硬聽個別樂器較有尖銳特色而有跡可循。當然向來總是聲音大旋律線也清楚的獨奏與領奏最好聽出,低音打底(較常見)或高音打底(較少見)的背景合奏較難聽出。大小聲當然是最好聽出的,但就算小聲還有高低頻,一片低音背景中突出的高音樂器還是很好認出、一片高音背景中突出的低音樂器一樣不難認出。
挑戰往往發生在辨認合奏背景中的樂器之間,譬如高音中音低音胡琴,並不是說哪個樂器較低音它拉的旋律也較低音。往往要從一群連續旋律的胡琴當中辨認出一個顆粒旋律的彈弦樂器很容易(倒過來較不易但也不算難),要從一群胡琴中辨認既大聲又往往更高頻的管樂器也很容易(反之也是較不易但也不算難),真正挑戰的往往就是在一群胡琴當中辨認誰是高音胡中音胡低音胡,很像是在一片風會吹樹葉吹樹枝吹落葉吹花草甚至風自己也有聲的森林中,從同一個連續的風辨認出不同形貌。
來揣摩一下怪物獵食人類與浣熊(我們人類也很愛獵食小動物),也許那聽聲辨物的設定也不是那麼簡單,而是怪物也要基於牠的感官努力探測這複雜世界。怪物能不能辨認生物聲與非生物聲,並不是這問題的重點,而是有沒有什麼特出的聲音足以辨認 (identifiable) 。最好辨認的特質當然是大小聲,一片森林風聲中突然出來個玩具聲響破天、一片寂靜田園突然來個老人大喊、一片玉米田間樹葉吹動突然「釘」一聲有個金屬鋤頭落地,這都是好辨認。
至於為什麼鋤頭發聲不是攻打鋤頭而是攻打人?既然我們知道怪物有聲吶,可以理解為牠辨認出突出聲源知道有獵物後,以聲納辨形觀察出那個方向有一個(已經吃過幾次不算太陌生的)人形大小物體。不好辨認的,是均質而有規律的音景。譬如樹葉與落葉有被吹的連續規律聲,呼吸也有起伏的連續規律聲,如果有電腦或發電機等嗡嗡聲也會是連續規律,對獵食者來說要辨認出這些是較困難的,除非牠已經很熟悉這幾條聲音線的面孔(認真倒帶研究很多次 XD ),否則對牠來說都是些未知的環境背景音而已。
關於光腳踏土地這回事,對人就較有風險、對怪物則是較看機運了。森林與玉米田的背景音若大,突然輕輕跑過去一隻小動物窸窸窣窣,獵食者未必能注意到,不過如果獵食者夠有耐心待很久注意聽很久,也是可以漸漸發現間歇腳步的蛛絲馬跡,然後等待小動物不小心接近露餡的機會。本片那兩隻小浣熊,恐怕就是窸窸窣窣聲漸漸接近也沒防備,被聽見窸窣聲慢慢變大的怪物發現了,按兵不動守株待兔。
總之,怪物在茫茫大地上聽聲獵人,和人類在神秘森林中獵殺小動物,那感覺未必有那麼遙遠(我們多個視覺,但動物在密林中也有保護色),獵食者要自課按兵不動融入背景(懷念裘德洛《大敵當前》)、等待獵物沈不住氣發出聲響或現蹤而被辨認;獵物一樣要自課屏氣凝神融入背景、等待獵食者失去耐性放棄遠去。這一切,都不是電影有說的設定,只是基於現世經驗可做的聯想而已。連現世的設定我們人類都未知了,電影幻想世界(以及對片中人來說的新怪物)的設定我們怎能期待全知呢?當然都要靠點聯想且戰且走,七分努力三分好運活下來。
※ 引述《loveme00835 (髮箍)》之銘言:
: 來談點不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本片想營造出:
: 出聲是很危險的事情, 會引來怪物追殺
: 首先在主角一行人出藥局後導演有特寫到:
: 1. 被風吹晃動的招牌
: 2. 被風吹動的報紙
: 這一幕告訴我們幾個疑點:
: a. 聲音的大小可能有差別
: b. (導致)發聲的物體可能因生物非生物有分別
關於 b.,會發聲的物體當然有生物與非生物的分別,
但我看不出來這件事是由 a.「導致」的。
這兩點,在現世都是常識,只是生物發聲與非生物發聲要怎麼辨認,對獵食者是功課。
: 時間快轉到瀑布捕魚那段, 主角親自跟我們說明:
: 聲音和絕對值無關, 但和相對值有關, 相對大聲才會吸
: 來怪物的注意
: 這裡證實疑點 a. 不存在.
這不就是告訴我們「a. 聲音的大小可能有差別」就是存在嗎?
相對值,就是個聲音大小有差別下才有的概念呀。
: 時間再快轉到臨盆的地下室, 用鬧鐘分散怪物注意力一幕,
: 導演證實疑點 b. 也不存在.
我也看不出這如何證實「b.發聲的物體可能因生物非生物有分別」這件事不存在。
生物就是生物,非生物就是非生物,但以聽音來說就只是看那可辨識的音質而已。
呼吸聲的音質與其他環境音不同,但規律融入環境,騙倒怪物。
鬧鐘非生物,但在環境音中破天,怪物被騙去,以獵食者來說也不是沒道理。
畢竟生物會造成的聲音往往都是非生物音,譬如踢倒瓶子踩破樓板掉了相框開了玩具,
那都是有某些特別東西突然出現的線索,獵食者猜測是沈不住氣露餡的獵物,不奇怪。
: 所以相較於孩子的叫聲、汽車晃動、風吹玉米田的聲音等:
: 掉落的鋤頭不會引來怪物的注意, 而且被追殺的應該要
: 是鋤頭本身而不是男主角
掉落鋤頭聲,聲量大小應沒大過孩子叫聲與汽車晃動(在風吹玉米田中應是尖銳),但在一連串大聲的爭吵扭打中,地上掉個東西也是種刺耳,如果它本身極小聲或被某個極大聲(譬如瀑布)掩蓋掉,那恐怕不會引起注意,但這扭打也不是什麼極大聲,而且是規律卻不到連續。
關於該追殺男主角還是追殺鋤頭,其實往往獵物屏氣凝神之下真正出錯發生的都是非生物音,怪物當然不會去吃車不吃孩子、吃相框不吃媽媽、吃穀倉門版不吃小孩子,而都只是透過這些非生物音發現生物之露餡,然後來吃那個獵物。
當然啦,男主角如果把鋤頭丟很遠、然後自己找個自己形狀可以融入的人工構造物站著不動,也許是能騙過怪物,畢竟怪物還有聲納辨形,男主角要是躲在形狀規律的玉米田中恐怕很明顯,若躲在比較特別的人為構造物可能相較之下沒那麼特別。不過啦,人都將死了,愛子心切想不到這麼多,我們也只有同情。
: 讓我們為男主角默哀 5 秒鐘.. 5 4 3 2 1..
很同意你!默哀 5 秒鐘
: 仔細看完本片你會發現: 這個危機的標準是一直在浮動的.
: 有的人看到這裡可能會不以為意, 前幾篇護航文甚至會說:
: 世界觀的建立不是最重要的
: 試想以下電影情境:
: 在 SVRS (SARS 的變種) 肆虐的西元 xxxx 年, 小明轉電
: 視到 A 台, 報導裡說 SVRS 只要患病致死率是 100%, 轉
: 到 B 台專家卻說 SVRS 跟小感冒一樣, 不用投藥也會痊
: 癒, 頻道轉了又轉, 說法都不一樣
: 失敗的電影就如小明看電視, 你甚至會覺得這個危機是根本
: 不存在的, 在沒有大危機的驅動下, 很難說服觀眾劇情發展
: 的必要性
: https://i.imgur.com/Sl2bhBd.jpg
: 我覺得要護航要吐就在同一個世界觀下, 用編劇的邏輯來討
: 論, 但整串看下來護航文似乎都是腦補劇情, 怎麼說都偏主
: 觀..
編劇基於上帝已造的現世上,自己添加一筆的邏輯與世界觀,也像上帝造物一樣是很神秘的,他從不告訴我們明確的設定,透露給我們觀察到的只是蛛絲馬跡。片中主角不靠腦補無法嘗試存活,觀影人不靠腦補無法嘗試理解,而腦補之人如我都必須有自覺這都只是嘗試而已,真要說把什麼設定給確認得 crystal clear?恐怕還早得很。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18-04-14T19:21
at 2018-04-14T19:21
By Christine
at 2018-04-19T00:31
at 2018-04-19T00:31
By Yedda
at 2018-04-21T03:36
at 2018-04-21T03:36
By Sarah
at 2018-04-24T12:52
at 2018-04-24T12:52
By Ingrid
at 2018-04-27T21:33
at 2018-04-27T21:33
By Sierra Rose
at 2018-05-01T07:10
at 2018-05-01T07:1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5-04T15:22
at 2018-05-04T15:22
By Hedwig
at 2018-05-06T04:57
at 2018-05-06T04:57
By Poppy
at 2018-05-09T07:37
at 2018-05-09T07:37
By Sierra Rose
at 2018-05-10T21:50
at 2018-05-10T21:50
By Selena
at 2018-05-12T17:27
at 2018-05-12T17:27
By Anonymous
at 2018-05-13T18:47
at 2018-05-13T18:47
By Ingrid
at 2018-05-18T04:16
at 2018-05-18T04:16
By Linda
at 2018-05-19T09:32
at 2018-05-19T09:32
By Rosalind
at 2018-05-21T05:48
at 2018-05-21T05:48
By Lauren
at 2018-05-21T18:12
at 2018-05-21T18:12
By Mia
at 2018-05-26T15:50
at 2018-05-26T15:50
By Aaliyah
at 2018-05-30T20:14
at 2018-05-30T20:14
By Sandy
at 2018-06-02T10:28
at 2018-06-02T10:28
By Steve
at 2018-06-05T08:44
at 2018-06-05T08:44
By Lydia
at 2018-06-09T04:40
at 2018-06-09T04:40
By Jacob
at 2018-06-13T13:48
at 2018-06-13T13:48
By Kristin
at 2018-06-16T15:06
at 2018-06-16T15:06
By Iris
at 2018-06-17T01:56
at 2018-06-17T01:56
By Joe
at 2018-06-18T02:18
at 2018-06-18T02:18
By Genevieve
at 2018-06-21T16:11
at 2018-06-21T16:11
By Ula
at 2018-06-26T08:58
at 2018-06-26T08:58
By Margaret
at 2018-06-28T19:14
at 2018-06-28T19:14
By Victoria
at 2018-06-29T14:24
at 2018-06-29T14:24
By Hedwig
at 2018-07-03T03:30
at 2018-07-03T03:30
By Genevieve
at 2018-07-05T07:50
at 2018-07-05T07:50
By Annie
at 2018-07-07T18:38
at 2018-07-07T18:38
By Bennie
at 2018-07-08T22:01
at 2018-07-08T22:01
By Andy
at 2018-07-11T02:19
at 2018-07-11T02:19
By Sierra Rose
at 2018-07-13T18:00
at 2018-07-13T18:0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7-14T21:58
at 2018-07-14T21:58
By Carol
at 2018-07-15T03:10
at 2018-07-15T03:10
By Ina
at 2018-07-19T11:43
at 2018-07-19T11:43
By Carol
at 2018-07-20T16:19
at 2018-07-20T16:19
By Hedwig
at 2018-07-23T18:23
at 2018-07-23T18:23
By Faithe
at 2018-07-23T23:25
at 2018-07-23T23:25
By Gilbert
at 2018-07-24T12:37
at 2018-07-24T12:37
By Connor
at 2018-07-26T05:59
at 2018-07-26T05:59
By Heather
at 2018-07-26T10:10
at 2018-07-26T10:10
By Barb Cronin
at 2018-07-30T07:33
at 2018-07-30T07:33
By Joe
at 2018-08-03T06:10
at 2018-08-03T06:10
By Hedda
at 2018-08-05T00:18
at 2018-08-05T00:18
By Edwina
at 2018-08-09T13:13
at 2018-08-09T13:13
By Isla
at 2018-08-13T14:34
at 2018-08-13T14:34
By Gilbert
at 2018-08-15T05:43
at 2018-08-15T05:43
By Yuri
at 2018-08-18T09:37
at 2018-08-18T09:37
By Victoria
at 2018-08-22T23:02
at 2018-08-22T23:02
By Puput
at 2018-08-24T21:40
at 2018-08-24T21:40
By Belly
at 2018-08-26T03:45
at 2018-08-26T03:45
By Hardy
at 2018-08-31T00:51
at 2018-08-31T00:51
By Kristin
at 2018-08-31T19:35
at 2018-08-31T19:35
By Audriana
at 2018-09-02T16:10
at 2018-09-02T16:10
By Emily
at 2018-09-04T22:03
at 2018-09-04T22:03
By Kelly
at 2018-09-06T23:43
at 2018-09-06T23:43
By Vanessa
at 2018-09-09T02:38
at 2018-09-09T02:38
By Mary
at 2018-09-11T19:08
at 2018-09-11T19:08
By Tom
at 2018-09-13T15:59
at 2018-09-13T15:59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9-16T13:21
at 2018-09-16T13:21
By Mia
at 2018-09-17T08:47
at 2018-09-17T08:47
By John
at 2018-09-21T06:53
at 2018-09-21T06:53
By Aaliyah
at 2018-09-25T21:45
at 2018-09-25T21:45
By Kelly
at 2018-09-30T04:44
at 2018-09-30T04:44
By Quintina
at 2018-10-04T08:26
at 2018-10-04T08:26
By Wallis
at 2018-10-08T08:57
at 2018-10-08T08:57
By Isla
at 2018-10-11T08:31
at 2018-10-11T08:31
By Callum
at 2018-10-13T02:13
at 2018-10-13T02:13
By Liam
at 2018-10-15T17:33
at 2018-10-15T17:33
By Mia
at 2018-10-17T22:45
at 2018-10-17T22:45
By Ophelia
at 2018-10-17T23:46
at 2018-10-17T23:46
By Oliver
at 2018-10-19T09:09
at 2018-10-19T09:09
By Erin
at 2018-10-19T17:12
at 2018-10-19T17:12
By Harry
at 2018-10-21T06:09
at 2018-10-21T06:09
By Susan
at 2018-10-23T01:27
at 2018-10-23T01:27
By Jacob
at 2018-10-27T07:59
at 2018-10-27T07:59
By Jacob
at 2018-10-29T09:41
at 2018-10-29T09:41
By Edith
at 2018-11-01T11:07
at 2018-11-01T11:07
By Thomas
at 2018-11-03T20:23
at 2018-11-03T20:23
By Daph Bay
at 2018-11-04T16:26
at 2018-11-04T16:26
By Eden
at 2018-11-05T01:29
at 2018-11-05T01:29
By Susan
at 2018-11-09T06:10
at 2018-11-09T06:10
By Jacky
at 2018-11-13T05:31
at 2018-11-13T05:31
By Bennie
at 2018-11-15T04:12
at 2018-11-15T04:12
By Suhail Hany
at 2018-11-17T17:09
at 2018-11-17T17:09
By Andrew
at 2018-11-20T08:53
at 2018-11-20T08:53
By Agnes
at 2018-11-21T23:18
at 2018-11-21T23:1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11-26T08:54
at 2018-11-26T08:54
By Oscar
at 2018-11-28T11:54
at 2018-11-28T11:54
By Irma
at 2018-12-01T04:47
at 2018-12-01T04:47
By Hamiltion
at 2018-12-01T15:19
at 2018-12-01T15:19
By Genevieve
at 2018-12-03T08:27
at 2018-12-03T08:27
By Michael
at 2018-12-05T13:07
at 2018-12-05T13:0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2-08T10:34
at 2018-12-08T10:34
By Caitlin
at 2018-12-08T17:09
at 2018-12-08T17:09
By Audriana
at 2018-12-10T22:25
at 2018-12-10T22:25
By Tom
at 2018-12-12T20:33
at 2018-12-12T20:33
By Dinah
at 2018-12-16T13:11
at 2018-12-16T13:11
By Kyle
at 2018-12-20T17:37
at 2018-12-20T17:37
By David
at 2018-12-22T18:31
at 2018-12-22T18:31
By Puput
at 2018-12-23T23:37
at 2018-12-23T23:37
By Queena
at 2018-12-25T00:14
at 2018-12-25T00:14
By Agnes
at 2018-12-25T19:23
at 2018-12-25T19:23
By Elizabeth
at 2018-12-29T19:59
at 2018-12-29T19:59
By Kristin
at 2019-01-02T13:18
at 2019-01-02T13:18
By Susan
at 2019-01-05T21:08
at 2019-01-05T21:08
By Freda
at 2019-01-07T02:03
at 2019-01-07T02:03
By Adele
at 2019-01-11T12:18
at 2019-01-11T12:18
By Belly
at 2019-01-13T20:38
at 2019-01-13T20:38
By Hedwig
at 2019-01-15T21:55
at 2019-01-15T21:55
By Lucy
at 2019-01-20T03:55
at 2019-01-20T03:55
By Agnes
at 2019-01-23T05:30
at 2019-01-23T05:30
By Lydia
at 2019-01-24T06:01
at 2019-01-24T06:01
By Frederica
at 2019-01-26T11:12
at 2019-01-26T11:12
By Kumar
at 2019-01-28T09:47
at 2019-01-28T09:47
By Faithe
at 2019-01-28T16:45
at 2019-01-28T16:45
By Eartha
at 2019-02-01T11:31
at 2019-02-01T11:31
By Charlotte
at 2019-02-06T02:01
at 2019-02-06T02:01
By Quanna
at 2019-02-10T23:17
at 2019-02-10T23:17
By Edith
at 2019-02-11T11:24
at 2019-02-11T11:24
By Quintina
at 2019-02-12T00:25
at 2019-02-12T00:25
By John
at 2019-02-13T17:58
at 2019-02-13T17:58
By Anonymous
at 2019-02-15T13:32
at 2019-02-15T13:32
By Franklin
at 2019-02-20T04:59
at 2019-02-20T04:59
By Eden
at 2019-02-21T18:33
at 2019-02-21T18:33
By Lydia
at 2019-02-26T15:21
at 2019-02-26T15:21
By Enid
at 2019-03-03T15:04
at 2019-03-03T15:04
By Thomas
at 2019-03-08T13:49
at 2019-03-08T13:49
By Lily
at 2019-03-09T13:15
at 2019-03-09T13:15
By Ivy
at 2019-03-10T23:49
at 2019-03-10T23:49
By Ivy
at 2019-03-12T04:04
at 2019-03-12T04:04
By Candice
at 2019-03-15T17:41
at 2019-03-15T17:41
By Yedda
at 2019-03-20T05:24
at 2019-03-20T05:24
By Megan
at 2019-03-20T16:33
at 2019-03-20T16:33
By Ida
at 2019-03-21T13:44
at 2019-03-21T13:44
By Franklin
at 2019-03-22T01:46
at 2019-03-22T01:46
By Olga
at 2019-03-23T10:38
at 2019-03-23T10:38
By Zora
at 2019-03-24T15:57
at 2019-03-24T15:57
By Cara
at 2019-03-26T02:36
at 2019-03-26T02:36
By Ina
at 2019-03-30T02:26
at 2019-03-30T02:26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4-02T06:07
at 2019-04-02T06:07
By Daniel
at 2019-04-04T06:10
at 2019-04-04T06:10
By Eartha
at 2019-04-06T09:54
at 2019-04-06T09:54
By Dora
at 2019-04-10T12:42
at 2019-04-10T12:42
By Lucy
at 2019-04-14T23:41
at 2019-04-14T23:41
By Victoria
at 2019-04-16T09:40
at 2019-04-16T09:40
By Damian
at 2019-04-21T00:38
at 2019-04-21T00:38
Related Posts
《死侍2》導演將執導《玩命》外傳電影
By Gilbert
at 2018-04-13T01:29
at 2018-04-13T01:29
鞏俐、李連杰加盟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
By Cara
at 2018-04-13T01:11
at 2018-04-13T01:11
瞞天過海:八面玲瓏 第二支預告
By Sierra Rose
at 2018-04-13T00:31
at 2018-04-13T00:31
復仇者聯盟3預售票超過近七部總合
By Andrew
at 2018-04-13T00:12
at 2018-04-13T00:12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男人間的道歉
By Hardy
at 2018-04-13T00:08
at 2018-04-13T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