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 - 藝術電影

By Hardy
at 2011-04-11T02:33
at 2011-04-11T02:33
Table of Contents
部落格版:http://gotothemovies.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html
片名:《噪反城市》(Sound of Noise)
評分:★★★☆
導演:Ola Simonsson, Johannes Stjärne Nilsson
主演:Bengt Nilsson, Sanna Persson
資深探員阿瑪迪斯出生於音樂世家,童年記憶是一長串代表榮耀的祖先名單,但他
痛恨音樂,那是一種折磨。當一群倡導無政府主義的鼓手發動音樂快閃攻擊,把整
座城市當作樂器敲打,公然挑戰當局,讓阿瑪迪斯的生活頓時陷入混亂。鼓手們準
備以歌劇院做為終極目標,讓城市聆聽一場前所未有的音樂會,他的弟弟正是該晚
的指揮;而他,發現自己竟愛上這群鬧事者的首領……。
(引自金馬奇幻影展官網)
這是一個城市與六個鼓手的故事。打擊樂器,似乎擁有最多的限制(演奏者能控制的只有
節奏與用力大小,樂音的音高被樂器決定,難以改變),但似乎又擁有最多的自由(只要
能敲擊發出聲,是不是身邊所有的物品都有成為樂器的可能?)
被困在限制裡,卻不停的追尋自由,就是本片最高的概念指標。中文片名真是翻譯得非常
之好:噪反,造反。城市裡的每個人都要活在城市的規則裡,在音樂的世界裡,也必須受
到種種音樂的規範而被束縛:演奏音樂的人需要遵循樂理(例如必須算準時間,精準擊打
定音鼓),聆賞音樂的人也必須遵循禮儀(不能帶耳塞去聽表演,不能表演途中自由離席
或入座)。本片的層次從音樂的實驗開始,引導至人生的實驗與革命。這些噪反/造反的
音樂家們,專挑醫院、銀行、歌劇院、發電廠等,需要嚴格遵守各種規範的場所下手,以
一種極其挑釁但盡量不傷害任何人的方式,用音樂來破壞這個世界的規則。
這不得不令我聯想到傅柯的《規訓與懲罰》,在傅柯的論述中,討論了權力是如何藉由科
學等學問的發展鞏固地位,並透過軍隊、監獄、醫院、教室等空間裡的各種「規訓」,限
制人的肢體與行為的可能性,而體現權力的位階,讓權力位階較高者更容易控制局面,而
權力位階較低者更無法反抗。六位鼓手闖進這些充滿規訓的空間之中,用音樂來突破空間
設計中蘊藏的限制,十足是對當權者以及長久以來的文化積習,做出相當叛逆且深刻的吶
喊。而絞碎紙幣、切斷城市的總電源等,使資本主義世界運轉停擺或蒙受損失的行為,也
應該會令螢幕前的左翼觀眾們叫好吧。
相對於六位鼓手的叛逆,男主角的角色設定就顯得壓抑許多。身為一個生長在音樂世家的
音樂白痴,成長過程中蒙受無數的嚴格訓練,以及訓練失敗後的冷言冷語,這些創傷使男
主角對節拍器產生恐懼,對(傳統定義上的)音樂感到厭惡,他在寧靜中感到祥和,在噪
音中發掘和諧的韻律。然而,在他的人生中,他始終不曾偏離過「常軌」,即便再怎麼厭
惡,他還是出席家庭聚會、弟弟的演奏會、在職場忍受同事播放的音樂... 等。直到遇見
六位鼓手的「離經叛道」,他才開始決定面對自己特殊的品味;也是因為六位鼓手的偏差
行為,讓他不得不步步更深入音樂的世界,最後終究崩潰,才引發他對自己生活革命的決
心。
兩位導演的成名前作《One Apartment and Six Drummers》,即以各種日常用品的敲擊演
奏,創作出意想不到的音樂節奏,本片沿用之前合作過的六位鼓手,讓片中的演奏橋段充
滿生命力及說服力,可惜無法要求鼓手的演技,不論是情感上或肢體上,畢竟還是稍嫌僵
硬了一些。
另外,導演試圖以音樂來破壞規訓,片中角色說:「這首曲子可以改變世界」,然而世界
真的改變了嗎?或許那些見證六位鼓手演奏的觀眾們,經歷了一次輕微的震驚(shock)
體驗,或甚至是令人大開眼界的奇觀場面(spectacle),但這終究並非真正能夠撼動道
德、政治、經濟、教育等結構層面的革命行為。鼓手們闖進醫院,但他們改變了什麼醫病
關係,或撼動了什麼醫學權威嗎?鼓手們闖進銀行,他們能破壞金融制度,或讓一個國家
(更縮小一點範圍好了,一間銀行裡面)的財產重新分配嗎?六位鼓手改變了男主角,但
他畢竟是個(極度厭惡音樂的)特例,很難期待這些行為,也能如此深刻地改變其他人的
生命。
我想這涉及了一些更困難、更激進的議題與執行手法,無法期待每個導演都朝這個方向邁
進。我相信革命的能量需要相當時間的累積,以及逼到絕境的反彈力度,本片雖然將六位
鼓手設定為非上流社會階級的人,但卻鮮少著墨於他們必須揭竿起義的結構性因素(只有
女主角的水音樂表演導致退學事件,以及男主角被音樂環繞忍無可忍這兩個段落,能夠表
達絕望中憤起的革命力量),這點也是我認為較可惜之處。或許導演渴望表達的,是一種
從音樂開始培養的自由意志,與更開放的觀念和心態,從能夠欣賞不同的「美」開始,終
究能夠達成一個更理想的新世界吧。
--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四大台灣導演合拍2011台北電影節形象廣告....

By Jacky
at 2011-04-06T23:55
at 2011-04-06T23:55
他們在島嶼寫作 記錄文學大師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04-05T22:45
at 2011-04-05T22:45
金馬放映的小疑問

By Jack
at 2011-04-04T14:52
at 2011-04-04T14:52
<<愛情對白>>-戀人不只一張臉?

By George
at 2011-04-04T12:36
at 2011-04-04T12:36
想問一下平安夜大逃殺的劇情

By Ethan
at 2011-04-04T02:45
at 2011-04-04T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