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結束這一切》 - 在結束之前...... - 電影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20-09-07T20:14

Table of Contents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 在結束之前......

圖文好讀版: https://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3259876

《安諾瑪麗莎》導演查理考夫曼的第三部導演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在
Netflix上架了,它根據2016年Iain Reed的同名小說大幅改編,是一部相當
孤獨、也相當難懂的電影。

劇情前段看起來是這樣的:Jake(Jesse Plemons)載他的女朋友(Jessie
Buckley)去到位於偏僻鄉下的父母家吃晚餐,女友心中已經打算分手了,
但還在猶豫,也還沒跟Jake說。暴風雪蠢蠢欲動,女孩來得及照計畫在今晚
回到家嗎?

看到本片的晚餐段落,你可能以為會往《宿怨》那類的片發展,尤其東妮克
莉蒂在本片飾演Jake之母更容易引起這樣的聯想,但我保證絕對不是。《我
想結束這一切》包含不少類型片手法,但無法被歸類,而且越看越奇怪,每
個人的解讀可能都不同,以下是我的解讀方式。

***以下有雷***

關於女友的身分,我覺得觀賞時可以注意幾件事情:
1.Jake與女友兩人的對話內容,其根源幾乎都可追溯到Jake在父母家那個房
間裡擺的書籍與物品。

2.女友的名字不斷變動,以下我姑且稱為「年輕女子」。更奇怪的是,在與
Jake一家吃飯時,女子自述的職業、興趣,以及身上的穿著,都不斷改變。

3.年輕女子在Jake父母家看到一張Jake小時候的照片,但年輕女子覺得照片
裡那人是自己。

這些線索暗示了一個重大結論(你猜到了嗎?你同意我的猜測嗎?),但我
們暫時將它擺一邊,先看看整體劇情裡面的細節,是否也能支持那個結論。

電影開頭從年輕女子出發,此時她看起來是主角。男友Jake開車來載她去父
母家,在車上,女子內心想著「我想結束這一切」,起初聽來是想分手,但
慢慢看著越來越往人的生命與存在討論的劇情,也難免懷疑她指的是自殺。

在車上,他倆可以談很深入很學術的話題,範疇橫跨科學與藝文,彼此搞得
懂對方要講的,但總是莫名有點「對不上」的感覺,話不投機。鏡頭也刻意
將對話中的兩人分開,不斷切換鏡頭,不讓兩人同框,增加他們的距離感。

女子似乎覺得處處得為男生著想、增添男生自信、不好意思拒絕他等等,因
此她讓自己面臨今晚的尷尬處境:明明想分手卻還是去了Jake父母家、甚至
還盡力讓對方家人喜歡自己,多次想要催促Jake趕在風雪前載她回家卻又一
直被拖延,好不容易出發了卻又任由Jake為了買冰淇淋耽擱、又繞路去了
Jake的母校......她想著要結束事情,卻好像哪件都結束不了。或許她不斷
改變的職業、興趣與衣著,象徵著她為了別人或場合需要來調整自己、表演
自己。席間一直有電話打來找年輕女子,來電顯示似乎就是女子自己,但聲
音是個男性,彷彿某個內心深處有個人很想提醒這位女子一些事情,但女子
只是敷衍。

Jake家中的情境也很詭異,父母的年紀不斷變化,彷彿在那個房子,時間會
自己亂流動一樣。明明是吃晚餐,但幾乎沒人碰食物,Jake父母的「閒聊」
像是壞掉的機器人。Jake父母的病痛(父親的失智、母親的嚴重耳鳴),地
下室塵封的兒時物品與臨摹Ralph Albert Blakelock(美國畫家,有精神分
裂症)的畫作,或許都暗示著這家人內心藏著痛苦、有想逃避的事情。Jake
對母親的不耐、或是父母令他感到丟臉的情緒,也暗示不愉快的成長經驗或
羞恥感。

或許《我想結束這一切》充滿Jake某些壓抑過、扭曲過的記憶,這些回憶與
藝術及奇想相結合,形成本片的特殊畫面。

而Jake與年輕女子的對話,則是Jake被各式媒體所餵養資訊的大熔爐,例如
討論John Cassavetes的電影《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時,女子講
的話是引用傳奇影評人Pauline Kael在New Yorker的影評(而Jake的房間有
Pauline Kael的書);女子號稱自己寫的詩The Bonedog其實是加拿大詩人
Eva H.D.的作品(Jake房間有一本The Bonedog);Jake提到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時,也提到一堆根本不知道Wallace寫過什麼的人,竟都知
道Wallace是自殺的。我們的思想,變成了一個大眾文化的便利貼牆了嗎?

如同年輕女子提到的、Oscar Wilde說過的話:"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ves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諷刺的是這段話本身也是引用
的。

在現代社會,我們很容易聽到別人想法,各種媒體上的意見與思想,我們也
可能內化成自己的。連電影最後一段,Jake的幻想中,那個年老的他獲得重
要成就獎的頒獎典禮,他的致詞都是從《美麗境界》片尾的致詞拿來的,連
拍攝的鏡頭安排也是參考那部片。

除了對話內容可說大多由大眾文化「拼貼」而來,片中有幾個角色的命運甚
至奇怪地聚合與重疊,個人身分漸漸模糊。到最後可以大膽推測,其實Jake
與年輕女子,甚至老年清潔工,都是同一個人。

本文最前段提到的三個重要線索,都指向女子與Jake是同一個人/女子是
Jake的幻想,所以她本質上不固定,而且想討好Jake,在Jake父母面前的言
行像在表演。老清潔工也應該是Jake,雖然這點的證據沒有年輕女子那麼清
楚,但Jake下車走進學校後,過了一陣子年輕女子也進了校園找Jake,但校
內只有那個老清潔工,而且他說沒看到其他人;此外年輕女子在Jake家地下
室洗衣機翻到的衣服,都是跟老清潔工身上類似的連身褲。

如果用以上解讀為基礎,那麼《我想結束這一切》的內容,就是在描繪出
Jake大腦內的各種感受與擔憂。例如由外貌引起的挫折,就透過Jake在車上
引用David Foster Wallace的字句表達出來,描述電視影響了大眾對外貌的
焦慮感,還有在冰淇淋店,兩位金髮美女店員大概就像Jake求學過程中遇過
的美女們,把他當空氣,甚至排擠他;對感情的憧憬,則透過老清潔工在學
校休息時看的電視節目,暗示他「找到美好愛情、人生就會變彩色」的印象
可能來自浪漫喜劇。

從這脈絡去理解,《我想結束這一切》的各種詭異現象,突然都可說是合理
了,因為那是Jake各種奇想與焦慮的具象化。「女友」到父母家時,父母年
紀一直變,因為這些是Jake的回憶與幻想,所以擺到什麼年歲與情境都可以
;電影最後那個頒獎典禮,大家的老妝都很假,因為這是他幻想中的老年,
假的老年,連那位幻想出來的年輕女子都被他帶去這個假想老年的榮耀時刻
,這是一場假冒的秀,無關任何回憶,只為了安慰自己。

最後Jake在台上表演音樂劇《奧克拉荷馬!》,他可能永遠都是那首〈
Lonely Room〉裡的Jud,理想中的女孩只有在幻夢中才能擁有。與此段對照
的,是先前年輕女孩進校園找到老清潔工之後,突然現身的兩位舞者以芭蕾
重現了《奧克拉荷馬!》的結尾,Jud心愛的女孩與別人結婚了,醉醺醺的
Jud前去鬧事,卻在打鬥中意外身亡。《奧克拉荷馬!》幾乎像是Jake生命
故事的基底,Jake無法掙脫,他註定孤獨。再多一層解讀的話,由於「想
法」是最真實的,無從造假,所以如果連Jake幻想出來的年輕女子,都不斷
考慮要離開他,那麼Jake對自己是真的毫無自信了,不認為有人能留在他身
邊。

其實每個人都是困在自己大腦裡的,大腦感知就是每個人的現實。世界再大
、去的地方再多,人終究就是他腦子裡的那些玩意。腦袋不能體會到的,就
算在眼前也無法體會;發生過的事,腦袋若未能注意,就算真的發生過也沒
有意義。

我們這些脆弱的人類,總是不斷拒絕人生最刺痛的事實,靠著希望、夢想與
一些心靈雞湯激勵自己繼續往前走,直到最後才終於對自己承認,一切終將
歸塵土。電影最後一個畫面,結束在那輛被白雪掩蓋的車,我想,那就是
Jake/清潔工的終點了吧。或許《我想結束這一切》就如《穆荷蘭大道》那
樣,呈現出主角潛意識的奇想,但最終人生也不過一場大夢,曲終人散只剩
唏噓。

《我想結束這一切》並不好懂,資訊又太碎裂,恐怕不是每位觀眾都能忍受
,但就算不太能接受內容的人,還是值得為了兩位主角的傑出演技來看一看
。接連在《Beast》、《鏗鏘玫瑰》讓人讚嘆的Jessie Buckley,很知道如
何表現出考夫曼作品常有的存在恐懼與人生的乏味無趣;Jesse Plemons則
似乎總是不太舒適,不管情緒平靜與否,看起來對現狀都不太滿意,他令人
不安的神秘感,讓難懂的《我想結束這一切》更添懸疑。

如果已經很習慣查理考夫曼的特殊風格,那麼對《我想結束這一切》應該會
相當滿意。



--

我的部落格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izzyFilmChat

--

All Comments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20-09-10T11:36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20-09-12T16:54
推推 這部一開始真的看不完但還是會被吸引下去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20-09-15T10:17
後半段要開去高中那裡 副駕的女生臉還換人了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20-09-18T08:06
簡單說,就是一個老魯蛇的故事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20-09-19T03:16
致命ID好看多了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20-09-19T06:08
有點沈悶的片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20-09-20T15:15
推推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20-09-23T06:06
我看的時候,真的有我想結束這部片的一切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20-09-23T21:41
感謝梳理劇情。雖然看到最後理解到主角是Jake,
Tom avatar
By Tom
at 2020-09-26T06:57
但對於引用的文學作品不認識,對我來說是對牛談琴,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20-09-27T14:48
儘管4:6的畫面比例,相當復古又可愛。

好啦又是天能,關於尼爾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20-09-07T20:02
我知道版上的天能文有夠多了 但我實在是有些問題想問 就是尼爾是不是其實一直過著逆行的生活? 又或者尼爾在未來拿到了可以隨時逆轉時間的裝置? 這個假設是基於薩托在對主角逼供的那一段 薩托在那一幕 走進了轉換機裡面,為了讓對面的人看的懂他在做什麼 所以他的行為都是倒著做的 因為在時間逆行的人要讓順行的世 ...

天能 有雷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20-09-07T19:16
防雷 倒轉的時間裡想拿東西會變成放下東西 想大便出來會變成吸大便回去 那想睡覺會不會變成一直醒著 想打起精神會睡著 會這樣嗎? - ...

微雷 天能 從中想到的哲學問題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20-09-07T18:37
前幾天跟朋友看完後聊天 先不討論有沒有看懂 朋友說:「未來人真奇怪,幹嘛要一個會毀滅世界的東西?」 這時我腦海中浮現電影裡幾句話: 「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 「沒有人會在意沒有爆炸的未爆彈」 「演算機九個部件分別藏在九個核武國裡」 「把她想像是未來的歐本海默」 等等,這些話串起來讓我有個想法 電影 ...

抵制《花木蘭》攏係假 柯粉譏:私下用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20-09-07T18:31
抵制《花木蘭》攏係假 柯粉譏:私下用中國網站看盜版 蘋果日報 由於藝人劉亦菲過去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公開挺港警,使得她主演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 》(Mulan),如今遭到港台網友抵制。不過台北市長、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花東後援會會 長林冠任認為,這些抵制的覺青根本是「雙標仔」,「別對這些年輕人的堅持有多大信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20-09-07T18:24
導演是不是偷偷潛進我的意識,擷取我的過往,拍成電影? 還是每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其實都是一條相似的軌跡不斷重演? 「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 《刻在》講述一段高中時代同性之間的愛慕之情,時值解嚴,許多人開始挑戰社會的舊習,藐視規則並在接受新的觀點與知識之餘,開始衝撞社會體制,劇中的Bir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