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There is only one economic system in the wor - 電影

By Edwina
at 2016-04-25T22:30
at 2016-04-25T22:30
Table of Contents
※ 經友人 誰 同意轉貼
※ 圖文好讀版:http://bit.ly/1TsMAaX
上映當天看了這部《摩天樓》後,遲遲沒有正式動手寫觀後感,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有點不
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電影,說不上是一部會讓我大讚的傑作,但也絕對不是一部看完後會
讓我覺得這導演在幹嘛的糟糕電影,近期的電影在看完後大概可以在心中有個底,但這部
電影真的就是沒有個底,如果說用 "普通" 來形容好像也不然;另一方面是忍不住看了一
些相關的文章,關於電影裡的見解我很擔心會失去個人的見解,寫出一篇空洞無比的文章
。
其實原本有點想從近幾年來越來越氾濫的「反烏托邦」類型電影的面相去解析,但仔細想
想後,近幾年的《飢餓遊戲》、《分歧者》和《移動迷宮》這幾個系列的電影作品我也都
看得很零散,沒有認真的從頭到尾看完過,去除這些比較商業取向的反烏托邦電影作品,
歷史上類似題材的電影我也不敢說我看得夠多可以拿出來做進一步的分析,最後還是只好
作罷,點到為止就好。
事前曾經看過有人形容《摩天樓》是大樓版的《末日列車》,的確,以整體架構上來說,
以列車的車廂來做出階級的區隔,反映了《摩天樓》中以樓層的形式區隔階級,在《末日
列車》中以 Chris Evans 為首,成為了試圖打破體制的領頭羊,看似一部帶有英雄主義
的電影,最終卻在結局很狠的打了觀眾一巴掌,相對的,在《摩天樓》中同為主角的
Tom Hiddleston 並沒有成為那位反體制的帶頭人,身為配角的 Luke Evans (剛好都姓
Evans 耶)則擔綱了這樣的角色,不過其實我對於《摩天樓》到底是不是要掛上「反烏托
邦電影」這樣的標籤其實感到有些疑慮,的確,Wilder 試圖打破大樓中不合理的階級分
制,進而衍發一連串荒誕的階級鬥爭,但若以電影的整體來看的話,總覺得又不會想將這
樣的標籤貼上去來讓這部電影被這樣定型。
近來我們看到如《飢餓遊戲》系列所謂的「反烏托邦電影」似乎總是以一個架空的世界觀
來包裝著,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不乏總有著超越現今好幾年的高科技,以及
一個無法想像的荒謬法律規範著人民,好比飢餓遊戲本身、派系的分類等,若排除這幾部
商業電影,拿近期較偏獨立製作的電影作品來看,好比《單身動物園》或是稍有此氣息的
《死期大公開》依然有魔幻寫實的氛圍,當然這些設定反映的現實世界中的寫照,一種極
端、誇張化的詮釋,不過《摩天樓》不同的是,雖然它似乎依然被歸類於帶有奇幻氣息的
電影作品,看似荒誕無比,但它一切的世界觀是架構於我們存活的這個世界上,一個以消
費能力分類樓層的摩天大樓,或許也確實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虛無的設定,它是一
個真真實實的可能存在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覺得他格外的有血有肉,與近期種種所
謂的「反烏托邦電影」電影有所差別的原因(當然這樣的說法有漏洞)。
這部《摩天樓》的訴求其實相當的明瞭,他藉由這座高聳的摩天大樓,以樓層的方式將入
住的居民做分類,樓層越高的住戶所代表的也就是越有權有勢的人,也因此反映出了社會
中無形的社會階層制度,也就是上層階級、中產階級以及下層階級三大類,其中也各自有
代表的人物,也就是建築師 Royal(同時以這樣的名字象徵權貴人士)、腦科醫生
Robert Laing 以及 Wilder(Wild,野性的、猛烈的、粗野的,同時象徵著狂野之人)三
人,導演甚至引用劇中設定的 70 年代時期的英國領導人柴契爾夫人曾經所公開表態的話
語作為結尾,他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經濟體系,那就是資本主義。(以下略)」,明
白了當的告訴觀眾這是一部帶有批判資本主義色彩的電影,Wilder 領頭想要與上層階級
抗衡的行為相當直接的告訴了觀眾其中階級鬥爭的社會與政治意涵,但為什麼這部電影依
然讓許多觀眾感到困惑不已,對於電影中的情節並沒有投射感,也無法融入其中呢?
第一大的原因或許也就是因為導演並沒有打算用直線性的敘事手法來表現這部電影,拿第
三段中所提到的《末日列車》來說,這就是一部敘事相當直線性的電影,從世界觀的架構
開始,到事情的緣由再到起義的發展,一層一層的疊加上去,讓這部電影不會有讓觀眾感
到困惑看不懂的地方,同時的也與劇中階級(列車)與體制的突破相應,更有辦法融入到
這部電影中;相對的《摩天樓》就不是一部這樣的電影,雖然也具有一個主線,且整個故
事的發展也是大致的走在這條主線上,但導演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加上大量的蒙太奇來堆
疊出這部電影作品,再加上不時以快速的剪輯方式跳接,以致於觀眾必須更全神貫注的去
領會這部電影當中每一句台詞以及每一個畫面背後的意涵,雖然這對觀眾來說是一個挑戰
,但相對的這也成為了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當然也會說這部電影變得相當的客群取向,
喜歡這樣類型的觀眾或許就會一定程度喜愛,但對於普遍不想花太多心力去思考這些意涵
的觀眾就會變得過於意識形態或是顯得稍嫌自溺。
雖然我並不覺得《摩天樓》是一部讓我拍案叫絕的傑作,但也不失為值得讓觀眾再三玩味
的電影作品,在看過電影後再仔細回想劇中角色所說過的台詞以及所做過的事情,會發現
其實看似平凡到不行的一句話背後似乎都是一種對於角色的形塑,也就電影中所屬階級的
特徵,當然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表現手法,但也不失一種大環境的量化表現。
這部電影以 Tom Hiddleston 所飾演的 Laing 作為主角,他代表的也就是中產階級的象
徵,雖說電影整體以他做為起頭,大致上以他的生活作為主軸,但從我看來,他也不太算
是一位真正核心的主角,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包括 Royal、Wilder 以及 Helen 、
Charlotte 和小男孩 Toby 等幾位核心角色都是相對的互補,在相輔相承之下將彼此角色
定位以及性格烘托出來,也將其中的階級意識(特性)顯現出來,而身為所謂主角的
Laing 也不過是作為一個承先啟後的引言人。
不過以 Laing 作為穿針引線的設定也相對的別有意涵,明顯的在中段後段階級鬥爭正式
上演後,成為了上層階級以及下層階級的鬥爭,其中 Laing 作為中產階級卻不身處這場
混戰之中,在整棟大樓陷入血光之後,他依然試圖過著他規律的生活,剛搬至這棟大樓的
他依然試圖在這場失控的混亂中安頓家中,唯一讓他動了肝火,卻是為了一罐對於生存可
有可無的油漆罐,他不惜大打出手只為了一罐油漆罐,來粉刷他家中的牆面,也凸顯了中
產階級在於社會中的定位,被稱為「夾心階級」的中產階級,如同字面所示,他們一直以
來都活在一個中間的尷尬位置,他可以受邀一場荒誕的皇家派對,他也可以參加一場充滿
酒精、歡聲的狂野派對,但當事件爆發後,他們對於上層以及下層的鬥爭卻視若無睹,他
想要掩飾太平,也更加了顯示出中產階級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下是以怎麼樣的態度存活
下去的,也狠狠諷刺了中產階級遊走在兩種階級中間想要兩邊都討好的身份,最終上層與
下層的代表人物都死去了,唯一存活的就是這位深處中間位置想要逃避這場戰爭的 Laing
,且身邊圍繞了這些死去之人的妻子,成為了受惠之人。
其實我真的不敢說我把《摩天樓》看得相當透徹,如今能夠憶起的電影片段也是相當破碎
的,所以我也不敢有更多關於電影中的意象有更進一步的解析,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試著
讀了他人寫的文字,也深深的發現了我對於這部電影的了解是相當淺薄的,我想我需要好
好的把這部電影再重新看過一遍,好好的咀嚼每一個畫面以及每一句台詞,如同前幾段中
所說的,這部電影有相當更深一層的意涵以及角色塑造是藏在這些台詞當中的,好比
Laing 曾經說他選擇居住於此只不過是對於未來的投資、懷有身孕的 Helen 與 Laing 在
一場翻雲覆雨譏諷 Laing 被 Charlotte 說是整棟大樓最好用的工具等,也有更多關於階
級以外的描寫,這部電影與其說是一部反烏托邦,與其說一部諷刺資本主義,與其說是一
部訴說階層鬥爭的電影,或許本質上更是一部探討著人的社會價值以及定位的電影作品?
※ 雜談:
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雖然看了 15 部左右,但最後沒有選任何一部這位導演的
作品,一方面當然攸關財力以及時間,但另一方面雖然其實對於導演過往的作品類型還是
稍感畏懼所以最終作罷,或許之後有機會再把那幾部電影找來好好看過。
然後導演有另一部正在製作的新電影《Free Fire》似乎預計今年上映,由新科影后
Brie Larson 和 Armie Hammer、Sam Riley 等人主演,似乎是一部以黑幫為主軸的電影
,這樣的陣容讓我滿期待的,不過到時候會不會又像《摩天樓》讓很多人為了看演員而進
電影院,但看完後卻又紛紛陷入混亂當中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 圖文好讀版:http://bit.ly/1TsMAaX
上映當天看了這部《摩天樓》後,遲遲沒有正式動手寫觀後感,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有點不
知道該怎麼評價這部電影,說不上是一部會讓我大讚的傑作,但也絕對不是一部看完後會
讓我覺得這導演在幹嘛的糟糕電影,近期的電影在看完後大概可以在心中有個底,但這部
電影真的就是沒有個底,如果說用 "普通" 來形容好像也不然;另一方面是忍不住看了一
些相關的文章,關於電影裡的見解我很擔心會失去個人的見解,寫出一篇空洞無比的文章
。
其實原本有點想從近幾年來越來越氾濫的「反烏托邦」類型電影的面相去解析,但仔細想
想後,近幾年的《飢餓遊戲》、《分歧者》和《移動迷宮》這幾個系列的電影作品我也都
看得很零散,沒有認真的從頭到尾看完過,去除這些比較商業取向的反烏托邦電影作品,
歷史上類似題材的電影我也不敢說我看得夠多可以拿出來做進一步的分析,最後還是只好
作罷,點到為止就好。
事前曾經看過有人形容《摩天樓》是大樓版的《末日列車》,的確,以整體架構上來說,
以列車的車廂來做出階級的區隔,反映了《摩天樓》中以樓層的形式區隔階級,在《末日
列車》中以 Chris Evans 為首,成為了試圖打破體制的領頭羊,看似一部帶有英雄主義
的電影,最終卻在結局很狠的打了觀眾一巴掌,相對的,在《摩天樓》中同為主角的
Tom Hiddleston 並沒有成為那位反體制的帶頭人,身為配角的 Luke Evans (剛好都姓
Evans 耶)則擔綱了這樣的角色,不過其實我對於《摩天樓》到底是不是要掛上「反烏托
邦電影」這樣的標籤其實感到有些疑慮,的確,Wilder 試圖打破大樓中不合理的階級分
制,進而衍發一連串荒誕的階級鬥爭,但若以電影的整體來看的話,總覺得又不會想將這
樣的標籤貼上去來讓這部電影被這樣定型。
近來我們看到如《飢餓遊戲》系列所謂的「反烏托邦電影」似乎總是以一個架空的世界觀
來包裝著,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不乏總有著超越現今好幾年的高科技,以及
一個無法想像的荒謬法律規範著人民,好比飢餓遊戲本身、派系的分類等,若排除這幾部
商業電影,拿近期較偏獨立製作的電影作品來看,好比《單身動物園》或是稍有此氣息的
《死期大公開》依然有魔幻寫實的氛圍,當然這些設定反映的現實世界中的寫照,一種極
端、誇張化的詮釋,不過《摩天樓》不同的是,雖然它似乎依然被歸類於帶有奇幻氣息的
電影作品,看似荒誕無比,但它一切的世界觀是架構於我們存活的這個世界上,一個以消
費能力分類樓層的摩天大樓,或許也確實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虛無的設定,它是一
個真真實實的可能存在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覺得他格外的有血有肉,與近期種種所
謂的「反烏托邦電影」電影有所差別的原因(當然這樣的說法有漏洞)。
這部《摩天樓》的訴求其實相當的明瞭,他藉由這座高聳的摩天大樓,以樓層的方式將入
住的居民做分類,樓層越高的住戶所代表的也就是越有權有勢的人,也因此反映出了社會
中無形的社會階層制度,也就是上層階級、中產階級以及下層階級三大類,其中也各自有
代表的人物,也就是建築師 Royal(同時以這樣的名字象徵權貴人士)、腦科醫生
Robert Laing 以及 Wilder(Wild,野性的、猛烈的、粗野的,同時象徵著狂野之人)三
人,導演甚至引用劇中設定的 70 年代時期的英國領導人柴契爾夫人曾經所公開表態的話
語作為結尾,他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經濟體系,那就是資本主義。(以下略)」,明
白了當的告訴觀眾這是一部帶有批判資本主義色彩的電影,Wilder 領頭想要與上層階級
抗衡的行為相當直接的告訴了觀眾其中階級鬥爭的社會與政治意涵,但為什麼這部電影依
然讓許多觀眾感到困惑不已,對於電影中的情節並沒有投射感,也無法融入其中呢?
第一大的原因或許也就是因為導演並沒有打算用直線性的敘事手法來表現這部電影,拿第
三段中所提到的《末日列車》來說,這就是一部敘事相當直線性的電影,從世界觀的架構
開始,到事情的緣由再到起義的發展,一層一層的疊加上去,讓這部電影不會有讓觀眾感
到困惑看不懂的地方,同時的也與劇中階級(列車)與體制的突破相應,更有辦法融入到
這部電影中;相對的《摩天樓》就不是一部這樣的電影,雖然也具有一個主線,且整個故
事的發展也是大致的走在這條主線上,但導演以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加上大量的蒙太奇來堆
疊出這部電影作品,再加上不時以快速的剪輯方式跳接,以致於觀眾必須更全神貫注的去
領會這部電影當中每一句台詞以及每一個畫面背後的意涵,雖然這對觀眾來說是一個挑戰
,但相對的這也成為了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當然也會說這部電影變得相當的客群取向,
喜歡這樣類型的觀眾或許就會一定程度喜愛,但對於普遍不想花太多心力去思考這些意涵
的觀眾就會變得過於意識形態或是顯得稍嫌自溺。
雖然我並不覺得《摩天樓》是一部讓我拍案叫絕的傑作,但也不失為值得讓觀眾再三玩味
的電影作品,在看過電影後再仔細回想劇中角色所說過的台詞以及所做過的事情,會發現
其實看似平凡到不行的一句話背後似乎都是一種對於角色的形塑,也就電影中所屬階級的
特徵,當然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表現手法,但也不失一種大環境的量化表現。
這部電影以 Tom Hiddleston 所飾演的 Laing 作為主角,他代表的也就是中產階級的象
徵,雖說電影整體以他做為起頭,大致上以他的生活作為主軸,但從我看來,他也不太算
是一位真正核心的主角,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包括 Royal、Wilder 以及 Helen 、
Charlotte 和小男孩 Toby 等幾位核心角色都是相對的互補,在相輔相承之下將彼此角色
定位以及性格烘托出來,也將其中的階級意識(特性)顯現出來,而身為所謂主角的
Laing 也不過是作為一個承先啟後的引言人。
不過以 Laing 作為穿針引線的設定也相對的別有意涵,明顯的在中段後段階級鬥爭正式
上演後,成為了上層階級以及下層階級的鬥爭,其中 Laing 作為中產階級卻不身處這場
混戰之中,在整棟大樓陷入血光之後,他依然試圖過著他規律的生活,剛搬至這棟大樓的
他依然試圖在這場失控的混亂中安頓家中,唯一讓他動了肝火,卻是為了一罐對於生存可
有可無的油漆罐,他不惜大打出手只為了一罐油漆罐,來粉刷他家中的牆面,也凸顯了中
產階級在於社會中的定位,被稱為「夾心階級」的中產階級,如同字面所示,他們一直以
來都活在一個中間的尷尬位置,他可以受邀一場荒誕的皇家派對,他也可以參加一場充滿
酒精、歡聲的狂野派對,但當事件爆發後,他們對於上層以及下層的鬥爭卻視若無睹,他
想要掩飾太平,也更加了顯示出中產階級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下是以怎麼樣的態度存活
下去的,也狠狠諷刺了中產階級遊走在兩種階級中間想要兩邊都討好的身份,最終上層與
下層的代表人物都死去了,唯一存活的就是這位深處中間位置想要逃避這場戰爭的 Laing
,且身邊圍繞了這些死去之人的妻子,成為了受惠之人。
其實我真的不敢說我把《摩天樓》看得相當透徹,如今能夠憶起的電影片段也是相當破碎
的,所以我也不敢有更多關於電影中的意象有更進一步的解析,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試著
讀了他人寫的文字,也深深的發現了我對於這部電影的了解是相當淺薄的,我想我需要好
好的把這部電影再重新看過一遍,好好的咀嚼每一個畫面以及每一句台詞,如同前幾段中
所說的,這部電影有相當更深一層的意涵以及角色塑造是藏在這些台詞當中的,好比
Laing 曾經說他選擇居住於此只不過是對於未來的投資、懷有身孕的 Helen 與 Laing 在
一場翻雲覆雨譏諷 Laing 被 Charlotte 說是整棟大樓最好用的工具等,也有更多關於階
級以外的描寫,這部電影與其說是一部反烏托邦,與其說一部諷刺資本主義,與其說是一
部訴說階層鬥爭的電影,或許本質上更是一部探討著人的社會價值以及定位的電影作品?
※ 雜談:
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雖然看了 15 部左右,但最後沒有選任何一部這位導演的
作品,一方面當然攸關財力以及時間,但另一方面雖然其實對於導演過往的作品類型還是
稍感畏懼所以最終作罷,或許之後有機會再把那幾部電影找來好好看過。
然後導演有另一部正在製作的新電影《Free Fire》似乎預計今年上映,由新科影后
Brie Larson 和 Armie Hammer、Sam Riley 等人主演,似乎是一部以黑幫為主軸的電影
,這樣的陣容讓我滿期待的,不過到時候會不會又像《摩天樓》讓很多人為了看演員而進
電影院,但看完後卻又紛紛陷入混亂當中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Quintina
at 2016-04-28T01:02
at 2016-04-28T01:02

By Joseph
at 2016-04-30T18:45
at 2016-04-30T18:45

By Anonymous
at 2016-05-04T00:42
at 2016-05-04T00:42

By Kyle
at 2016-05-07T06:45
at 2016-05-07T06:45

By Carol
at 2016-05-07T22:07
at 2016-05-07T22:07

By Rebecca
at 2016-05-08T09:03
at 2016-05-08T09:03

By Gilbert
at 2016-05-08T16:34
at 2016-05-08T16:34

By Oscar
at 2016-05-08T22:23
at 2016-05-08T22:23
Related Posts
X-戰警 天啟 英文版最終預告

By Megan
at 2016-04-25T22:01
at 2016-04-25T22:01
非死不可 — 來自陰間的交友邀請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4-25T21:49
at 2016-04-25T21:49
請問小王子適合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嗎?

By George
at 2016-04-25T21:41
at 2016-04-25T21:41
動物方城市的主播

By Iris
at 2016-04-25T21:40
at 2016-04-25T21:40
【非死不可】嚇翻天,登頂4月最賣座鬼片!

By Catherine
at 2016-04-25T21:32
at 2016-04-25T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