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大師》|就讓花劍劃開陰霾吧! - 電影
By Leila
at 2016-04-06T17:06
at 2016-04-06T17:06
Table of Contents
※ 經友人 誰 同意轉貼
※ 圖文好讀版:http://bit.ly/1MRLKF8
這部《擊劍大師》對我來說是一部驚喜之作,雖然不到讓人拍案叫絕的傑作,但卻是一部
讓我感到相當喜出望外,且言之有物的意外之作。
在正式看這部電影之前,其實一直以為是一部溫馨的勵志電影(事前沒有做太多功課,預
告片也沒有看得很仔細),沒想到事實上是一部以勵志包裝卻言之有物,巧妙的與歷史連
結的議題之作。
《擊劍大師》由芬蘭、愛沙尼亞以及德國三國共同製作,雖然在今年奧斯卡上是以代表芬
蘭的身分報名(導演為芬蘭人),不過在電影中的故事背景則是以愛沙尼亞為主軸,時空
設定在結束二次大戰不久後的 1952 年,當時的愛沙尼亞被蘇聯的史達林政權統治,二次
大戰為同盟國重點國家的蘇聯在大戰後積極剷除與德國納粹有所牽連的人物,愛沙尼亞在
二戰時期雖為中立國,但卻受到鄰近國蘇聯以及德國的角力,在大戰時期有不少青壯年的
男性分別被徵召位德意志國防軍以及蘇聯紅軍為其效命,其中這部《擊劍大師》的男主
角 Endel 即是被德過納粹徵召的受害者,在戰爭結束後回到愛沙尼亞卻因為史達林政權
的壓迫,無法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必須躲躲藏藏以防不被政府抓去,也因此在因緣際會下
認識了這群小朋友們,開啟了他人生新的扉頁。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不免得讓我一直想到與《擊劍大師》同為今年奧斯卡外語片九大的
《謊言迷宮》這部電影,在《謊言迷宮》將故事聚焦於德國戰後的轉型正義,致力捉出所
有於在二戰時期曾經效命納粹的軍人且加以審判;相反的,在《擊劍大師》中則這是描述
著這位曾經被迫加入納粹的愛沙尼亞人 Endel 如何逃離史達林政權的魔掌,兩部電影如
同天秤的兩端,兩部電影各自有各自的觀點,嚴格上來說所處的身分也大不相同,對歷史
不甚了解的我也無法在兩者之間做出較為深入的比較,但如此的對比卻是相當有趣的,可
以從中發現電影之間巧妙的連結差異,這是一件相當耐人玩味的事情,同時也是其價值所
在。
http://bit.ly/1N8bx6N
電影中飾演 Marta 的小女孩 Liisa Koppel 真的太搶眼了,
表現也可圈可點,銳利的眼神卻也不失孩子的純真與可愛。
在《擊劍大師》中的核心母題也就是上段中所提到的部分,對於愛沙尼亞這段歷史的過去
,當時的人們受到戰爭的壓迫,像是男主角 Endel 這樣的年輕人被迫加入自己不認同的
國家以及政權當中校命,在戰爭過去後,原本的家園卻依然受到大國的統治,正值青壯年
的這些男子們無法過著一般人的生活,不是入監就是在史達林死前一輩子過著躲藏的生活
,而在《擊劍大師》中也順勢著借用這樣的時代背景引出電影中的另一大核心價值,
Endel 為了逃避蘇聯軍官的追捕,流連至鄉下的一間中學裡當體育老師度日,過去擁有優
秀擊劍經驗的 Endel 為了配合學校要求開設的運動俱樂部重拾了因為德軍身分而無法繼
續研修下去的花劍,其中的核心要角小女孩 Marta 也無意的促成了這一切的開端,在這
段過程中 Endel 與女教師 Kadri 相愛,原本不善與孩子們相處的 Endel 也漸漸的打開
心房,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而打破這面鐵牆的一大原因也來自 Kadri 對於孩子
們的了解,巧妙的是,這一切也悄悄的與上方所提到的母題有著連結,在這間鄉下中學裡
的孩子們,都生長在不完整的家庭中,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缺乏了父愛,小小年紀的
Marta 在放學後必須獨自照顧著兩位年幼的妹妹,讓擊劍俱樂不不至於關門大吉的 Jaan
的爺爺在劇中被蘇聯軍人帶走,也揭開了這座小村落不為人知的一面,大多數孩子們的父
親與男主角 Endel 一樣在大戰期間為德軍效命,在戰爭結束後面臨的即是獄中的生活,
他們無法參與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孩子們也被迫長大,必須學會獨立自主,然而隨著
Endel 的出現、擊劍俱樂部的成立,生活沒有依靠以及方向的孩子有了可以努力的目標,
他們也在 Endel 的身上找到了父親的影子,他們的情感建立在這份在家庭生活中缺乏的
不安全感,原本過著渾噩生活的 Endel 在孩子們的身上也獲得了救贖,記得電影中一段
校長試圖阻止擊劍俱樂部成立的學校家長會議上說了一句話,他說:「擊劍是屬於貴族的
休閒運動,我認為這並不適合中產階級的孩子們。」是的,擊劍自古大多被認為是屬於貴
族的休閒運動,但在這部電影中藉由象徵社會頂端,高知識份子的 Endel 的手擊破了這
道藩籬,且 Jaan 的爺爺同時也扮演著擊劍並非貴族運動的最佳例子,在《擊劍大師》中
他不再是專屬於有錢人家的休閒運動,他成為了中產階級家庭中孩子們的生活曙光,在戰
亂後的時代中,孩子們在這個混亂的世代理藉由一支支由樹枝製成的花劍中劃開了壟罩這
座小鎮的陰霾。
《擊劍大師》是一部劇情走向好猜測,大多都安穩的走在預料之中,或許可以說這的確是
一部形式上制式的電影作品,但巧妙的是,卻不因此讓人感到單調平板,導演藉由溫柔的
口吻娓娓的道著這段看似陰鬱的小鎮哀歌,他不同於普通的勵志溫馨電影作品,雖然電影
節尾的確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但以再樸實不過的方式包裝著這殘酷的歷史悲歌,編劇
以精巧的雙手將歷史議題與孩子的成長經由擊劍做出連結,這並不是一部單純告訴觀眾"
你只要努力不懈,就可以成功!"的單調之作,他藉由孩子們與 Endel 之間的情誼與時代
背景以及愛情上做出拉扯,它說教,但不說過頭,這部電影沒有過份的情感煽動,在惆悵
卻也輕巧的電影配樂以及唯美的鏡頭光影下,編織出一部相當動人的歷史傳記電影,就
在 Marta 最終那一擊致勝的劍擊之下,似乎也象徵著史達林政權逐漸的崩解,象徵著愛
沙尼亞這樣長期遭受大國欺壓的弱小國家,也可以以小博大,為自己的國家(隊伍)卯盡
全力,為愛沙尼亞二度獨立之路畫下嶄新的一劍。
--
※ 圖文好讀版:http://bit.ly/1MRLKF8
這部《擊劍大師》對我來說是一部驚喜之作,雖然不到讓人拍案叫絕的傑作,但卻是一部
讓我感到相當喜出望外,且言之有物的意外之作。
在正式看這部電影之前,其實一直以為是一部溫馨的勵志電影(事前沒有做太多功課,預
告片也沒有看得很仔細),沒想到事實上是一部以勵志包裝卻言之有物,巧妙的與歷史連
結的議題之作。
《擊劍大師》由芬蘭、愛沙尼亞以及德國三國共同製作,雖然在今年奧斯卡上是以代表芬
蘭的身分報名(導演為芬蘭人),不過在電影中的故事背景則是以愛沙尼亞為主軸,時空
設定在結束二次大戰不久後的 1952 年,當時的愛沙尼亞被蘇聯的史達林政權統治,二次
大戰為同盟國重點國家的蘇聯在大戰後積極剷除與德國納粹有所牽連的人物,愛沙尼亞在
二戰時期雖為中立國,但卻受到鄰近國蘇聯以及德國的角力,在大戰時期有不少青壯年的
男性分別被徵召位德意志國防軍以及蘇聯紅軍為其效命,其中這部《擊劍大師》的男主
角 Endel 即是被德過納粹徵召的受害者,在戰爭結束後回到愛沙尼亞卻因為史達林政權
的壓迫,無法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必須躲躲藏藏以防不被政府抓去,也因此在因緣際會下
認識了這群小朋友們,開啟了他人生新的扉頁。
在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不免得讓我一直想到與《擊劍大師》同為今年奧斯卡外語片九大的
《謊言迷宮》這部電影,在《謊言迷宮》將故事聚焦於德國戰後的轉型正義,致力捉出所
有於在二戰時期曾經效命納粹的軍人且加以審判;相反的,在《擊劍大師》中則這是描述
著這位曾經被迫加入納粹的愛沙尼亞人 Endel 如何逃離史達林政權的魔掌,兩部電影如
同天秤的兩端,兩部電影各自有各自的觀點,嚴格上來說所處的身分也大不相同,對歷史
不甚了解的我也無法在兩者之間做出較為深入的比較,但如此的對比卻是相當有趣的,可
以從中發現電影之間巧妙的連結差異,這是一件相當耐人玩味的事情,同時也是其價值所
在。
http://bit.ly/1N8bx6N
電影中飾演 Marta 的小女孩 Liisa Koppel 真的太搶眼了,
表現也可圈可點,銳利的眼神卻也不失孩子的純真與可愛。
在《擊劍大師》中的核心母題也就是上段中所提到的部分,對於愛沙尼亞這段歷史的過去
,當時的人們受到戰爭的壓迫,像是男主角 Endel 這樣的年輕人被迫加入自己不認同的
國家以及政權當中校命,在戰爭過去後,原本的家園卻依然受到大國的統治,正值青壯年
的這些男子們無法過著一般人的生活,不是入監就是在史達林死前一輩子過著躲藏的生活
,而在《擊劍大師》中也順勢著借用這樣的時代背景引出電影中的另一大核心價值,
Endel 為了逃避蘇聯軍官的追捕,流連至鄉下的一間中學裡當體育老師度日,過去擁有優
秀擊劍經驗的 Endel 為了配合學校要求開設的運動俱樂部重拾了因為德軍身分而無法繼
續研修下去的花劍,其中的核心要角小女孩 Marta 也無意的促成了這一切的開端,在這
段過程中 Endel 與女教師 Kadri 相愛,原本不善與孩子們相處的 Endel 也漸漸的打開
心房,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而打破這面鐵牆的一大原因也來自 Kadri 對於孩子
們的了解,巧妙的是,這一切也悄悄的與上方所提到的母題有著連結,在這間鄉下中學裡
的孩子們,都生長在不完整的家庭中,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缺乏了父愛,小小年紀的
Marta 在放學後必須獨自照顧著兩位年幼的妹妹,讓擊劍俱樂不不至於關門大吉的 Jaan
的爺爺在劇中被蘇聯軍人帶走,也揭開了這座小村落不為人知的一面,大多數孩子們的父
親與男主角 Endel 一樣在大戰期間為德軍效命,在戰爭結束後面臨的即是獄中的生活,
他們無法參與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孩子們也被迫長大,必須學會獨立自主,然而隨著
Endel 的出現、擊劍俱樂部的成立,生活沒有依靠以及方向的孩子有了可以努力的目標,
他們也在 Endel 的身上找到了父親的影子,他們的情感建立在這份在家庭生活中缺乏的
不安全感,原本過著渾噩生活的 Endel 在孩子們的身上也獲得了救贖,記得電影中一段
校長試圖阻止擊劍俱樂部成立的學校家長會議上說了一句話,他說:「擊劍是屬於貴族的
休閒運動,我認為這並不適合中產階級的孩子們。」是的,擊劍自古大多被認為是屬於貴
族的休閒運動,但在這部電影中藉由象徵社會頂端,高知識份子的 Endel 的手擊破了這
道藩籬,且 Jaan 的爺爺同時也扮演著擊劍並非貴族運動的最佳例子,在《擊劍大師》中
他不再是專屬於有錢人家的休閒運動,他成為了中產階級家庭中孩子們的生活曙光,在戰
亂後的時代中,孩子們在這個混亂的世代理藉由一支支由樹枝製成的花劍中劃開了壟罩這
座小鎮的陰霾。
《擊劍大師》是一部劇情走向好猜測,大多都安穩的走在預料之中,或許可以說這的確是
一部形式上制式的電影作品,但巧妙的是,卻不因此讓人感到單調平板,導演藉由溫柔的
口吻娓娓的道著這段看似陰鬱的小鎮哀歌,他不同於普通的勵志溫馨電影作品,雖然電影
節尾的確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但以再樸實不過的方式包裝著這殘酷的歷史悲歌,編劇
以精巧的雙手將歷史議題與孩子的成長經由擊劍做出連結,這並不是一部單純告訴觀眾"
你只要努力不懈,就可以成功!"的單調之作,他藉由孩子們與 Endel 之間的情誼與時代
背景以及愛情上做出拉扯,它說教,但不說過頭,這部電影沒有過份的情感煽動,在惆悵
卻也輕巧的電影配樂以及唯美的鏡頭光影下,編織出一部相當動人的歷史傳記電影,就
在 Marta 最終那一擊致勝的劍擊之下,似乎也象徵著史達林政權逐漸的崩解,象徵著愛
沙尼亞這樣長期遭受大國欺壓的弱小國家,也可以以小博大,為自己的國家(隊伍)卯盡
全力,為愛沙尼亞二度獨立之路畫下嶄新的一劍。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Jessica
at 2016-04-08T00:58
at 2016-04-08T00:58
By Sandy
at 2016-04-12T16:31
at 2016-04-12T16:31
By Harry
at 2016-04-17T00:23
at 2016-04-17T00:23
By Jacob
at 2016-04-18T18:23
at 2016-04-18T18:23
By Sarah
at 2016-04-23T09:57
at 2016-04-23T09:57
By Kristin
at 2016-04-23T18:42
at 2016-04-23T18:42
By Ophelia
at 2016-04-28T01:02
at 2016-04-28T01:02
By Agnes
at 2016-04-29T10:36
at 2016-04-29T10:36
By Joe
at 2016-05-03T12:26
at 2016-05-03T12:26
By James
at 2016-05-08T05:21
at 2016-05-08T05:21
Related Posts
功夫片
By Anthony
at 2016-04-06T16:48
at 2016-04-06T16:48
李安將獲頒 2016 英國影藝學院大不列顛傑出導演獎
By Elma
at 2016-04-06T16:40
at 2016-04-06T16:40
柯洛佛10號地窖其實可以不要用柯洛佛
By Jake
at 2016-04-06T16:17
at 2016-04-06T16:17
狩獵者:凜冬之戰
By Faithe
at 2016-04-06T15:31
at 2016-04-06T15:31
重看x戰警:未來昔日--柴克史耐德真的吃屎
By Gary
at 2016-04-06T15:22
at 2016-04-06T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