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曜日式散步者》觀後感 - 電影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5-29T03:43

Table of Contents


http://stand1234.pixnet.net/blog/post/63430162

〈形式與內容的呼應,及紀錄片的本質──《日曜日式散步者》觀後感〉

 
這部紀錄片是記載台灣史上第一個超現實主義詩社「風車詩社」的故事。此詩社據點是在
台南,從成立到結束的時間不到兩年。由於成立時間短,加上與當時台灣新文學的左翼主
流並不相符,導致被台灣文壇遺忘很久,直到近年才重新出土很多當時史料。導演在讀了
這些史料、做了很多口頭訪談後,決定以一種極為特殊的形式來呈現這紀錄片。

 
我在標題給的第一個關鍵字是「形式與內容的呼應」。基本上,風車詩社作為超現實主義
的詩社,他們的詩風(和同代人比起來)極為特殊及實驗性,並且追求形式的突破。他們
使用大量意象、物質的不尋常的排列組合來呈現一種極為特殊的內心風景。

 
對這部份有基本的理解後,重新觀看此片,便更能知道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基本上我大致把這影片分為前、後半段,中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分隔線。在前半段,導演
將超現實主義的風格帶入紀錄片的敘事中。在影片的敘事中引用相當多詩句及歷史影像,
但我們看不到講的人的臉,也不知道讀的是誰的詩句,或者歷史影像是哪些歷史影像。直
到片末才會指出其出處;此外,導演不時插入沒這麼有關的意象,骰子、骨牌、撕剪報紙
、眼睛等,這些都顯示出其超現實主義影片的本質。如果對照《安達魯之犬》這部超現實
主義開山之作(這部片子也有被《日曜日》引用),更可看出其手法的模仿之處。
 

要補充的一點是,以電影敘事而言,超現實主義的手法雖然實驗性質濃厚,但這充滿象徵
、潛意識、拼貼的手法終究是被淘汰和馴化的。今日電影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超現實主義時
期的手法留下來的剪接及疊合等影像使用方式,但已經不可能像八十年前那樣如此難懂了
。以「電影」而言,《日曜日》看似前衛,其實相當「復古」;但以「紀錄片」而言,《
日曜日》絕對是前衛的。這點會在後面詳談。
 

到後半段,這樣的實驗性漸漸減少,甚至在戰後的部份回歸了我們主流對於紀錄片的想像
,以字幕、當時影像等,用後設性質的講解(也就是,說難聽點,馬後炮)讓我們瞭解當
時發生的事情。
 

基本上這種形式我會做兩種詮釋,這兩種詮釋應該都可以通。一種詮釋是,由於詩社只存
在短短不到兩年,前半部份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是呼應詩社的超現實主義手法,更是呼應超
現實主義那種想表達精神中極隱微、真實的部份,直接表達風車的詩人們當時的精神、潛
意識狀態;後半段則是,由於詩社停止活動,加以戰爭導致創作自由不斷被緊縮,他們也
逐漸從「超現實」回歸「現實」,對應著影片漸漸紀實的部份。

 
而另一種詮釋則是導演沒力了。在這裡我想引用另一個作品,甘耀明《殺鬼》,這是一本
魔幻寫實歷史長篇小說。甘耀明一開始以一種混合客家、日語、台語及中文的語言書寫,
使讀者讀起來額外痛苦,卻也因此產生另一種異樣的情調;然而到了後半段,這樣的語言
及情調漸漸回歸較普通的中文,小說逐漸被歷史駕馭。作者自言一開始寫得相當痛苦,到
後面寫的比較順。我覺得寫順的理由有一部份就是不再使用那樣雕琢的語言。當作者不知
道該怎麼前進,力量無從施展於劇情時,便只好施展於形式。

 
用同樣的角度來看《日曜日》,這種超現實主義手法施展起來事實上是相當疲憊的,每一
次的剪接之間你都得不斷重新釐清自己的邏輯。到後面,當導演漸漸放棄這樣的形式時,
敘事不但推進快了起來,也更容易看懂。
 

然而,在釐清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後,我仍得問一句,導演拍出這樣的「紀錄片」,為的是
什麼?而這就牽涉到另一個核心問題,也就是紀錄片的本質──紀錄片是為什麼而存在的

 

對我而言,紀錄片的存在一如報導文學,那是一種「紀實的力量」。我們知道有悲痛發生
,而我們紀錄那份悲痛,讓更多人知道問題在哪裡;或者我們知道有些人努力,獲得微小
或巨大的成果,而我們在觀賞時驗證某種先驗的道德教訓。在這背後,所有的紀錄片都有
「想被人看到」的欲望。
 

想被人看到,而對人產生某種影響。
 

要讓紀錄片有影響力,形式是必須考量的因素,觀眾必須要能看懂你想說什麼,才能對你
買單。然而,今天《日曜日》使用一種相當難以理解的形式拍攝。我必須要說的是,若有
受過一定藝術訓練的人,的確是能被這部片子打中某個地方,因為這部片子的形式有它的
高度,但這前提是「有受過一定藝術訓練」。
 

在放映會後的座談,導演有試著回答我的問題,他說這部影片能讓他對得起自己,那些剪
接、形式,他都知道如何對自己產生意義。有些功課是導演做的,而有些功課是要觀眾做
的。
 

導演的說法有其價值,但這也突顯了另一點,也就是這部片子的確是面對知識階級而非大
眾的。如果拍攝紀錄片的目的是要推廣風車詩社,這樣的紀錄片真能達到推廣的效果嗎?
還是一堆人看了以後睡著、罵這部片難看,然後提到風車詩社後,除了知道這名字,連他
們在做什麼都不知道呢?
 

我知道導演可能厭倦傳統紀錄片中那種以某種情感打動人的作法,但這作法不只是主流、
有效,而且是觀眾預設的觀看模式。如果以「紀錄片」為名,那或許還是要遵循某種傳統
。一次的顛覆或許會讓人耳目一新,但再一次只會被觀眾拋棄。
 

我的一點想法分享,如果能以較後設的手法,先來一段說明文字或旁白說明等等影像的目
的,然後再讓觀眾看到超現實主義剪接的影像,或許也是一種作法。只是我也並非專業電
影人,不知道專業的電影人對此有什麼看法?
 

最後,如果導演不宣稱這部片子是「紀錄片」,而是在一般院線以「電影」之名上映,或
許評價就不會如此兩極。「電影」畢竟是一種有各種可能性的文本,而真人實事改編的電
影一樣也能讓觀眾接受。


--
詩、小說、文學、電影、文學理論、政治想法

石頭書的刻痕
https://www.facebook.com/WriterStand1234/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6-06-02T11:23
居然看得完 給推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6-06-06T10:21
很認真,推一個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16-06-08T01:59
感謝心得...對這齣很有興趣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6-06-09T16:27
推心得;這片不容易撐完...

神鬼獵人之極地死神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6-05-29T01:49
完全忘了這部上映的時候自己為什麼沒去看... 剛剛終於在家中完食, 剛開始的步調有點緩慢,而且前半段比較沒有配樂, 老公還一度看到差點睡著... 但劇情進展到兒子被殺後開始急轉直下, 雪地中拚盡一切力量求生只為復仇, 即便是在小螢幕上也能充分感受到極地環境帶來的孤寂與絕望感, 一點點的火光都是溫暖與希望, ...

一部約十年前的喜劇片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6-05-29T01:49
大家好~~ 其實我是來幫我老爸問的XD 老爸約十年前在電影台看過一部喜劇(似乎是HBO ) 然後幾乎劇情忘光 只記得一幕是男主角跑去除毛 是蜜蠟除毛 由一個亞洲女子幫他 然後扯掉蜜蠟的時候男的哭喊「秋香(印象中的名字)~~~妳會下地獄~~~!!」 他說那幕真的讓他笑超久到現在還是印象深刻XDDD ...

超狂亨利劇情疑問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16-05-29T01:00
※ 引述《cruchoco (苦巧克)》之銘言: : 防雷區 : ============= : 已經期待這部電影很久了 : 自從DOOM的第一人稱片段後 : 就一直很想看這類型的影片搬上大銀幕 : 跟朋友早上沒睡飽就衝去看 : 本來買票在第七排 : 後來感覺螢幕有點小往前坐到第四排 : 這樣比較有帶入感 : ...

電影主角類似『走音天后』『飛躍奇蹟』?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6-05-29T00:57
以下可能有雷,若沒看過標題電影請按左鍵離開以免中雷。 看了『走音天后』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一個月前看的『飛躍奇蹟』,兩者劇情 主題似乎頗為相似。『走音天后』女主角及『飛躍奇蹟』男主角都對自己的能力 有著超乎常人的自我感覺良好。Florence似乎真的認為自己是位天生的女高音, 且實力有達到世界級,所以 ...

東森在播的暗殺教室是首播嗎?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6-05-29T00:52
無聊轉台看到的 請問這是東森第一次在台灣播出嗎? 有沒有人聽得出來中文配音是誰配的呢? 只知道烏間老師似乎是杜芬舒斯的聲音 -- ◢ ▼ ◣ 嘴砲竟敢比我強!? 嫉~妒~ 嫉~~妒~~~ ◢‵. .◣ __ ____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