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除了致敬還有啥?原來如此拍 - 電影

By Quintina
at 2016-01-11T14:42
at 2016-01-11T14:42
Table of Contents
微信上有一些影視分享平台寫的文章, 不得不說寫得非常深入,
有些根本是業內文, 一般觀影人很難消化(像我), 舉例以下Star Wars這篇
http: //ppt.cc/gwabO 原文附圖 (簡體,不喜勿入)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
《星球大戰》除了致敬還有啥?原來如此拍出來
原創 2016-01-09 院線電影 影視工業網
J‧J‧艾布拉姆斯攜《星球大戰之原力覺醒》重歸,比起前作,電影的製作規模更大。這
次的攝影指導是由丹尼爾‧明德爾擔任。據說在《星球大戰4:曙光乍現》中,編劇/導演
喬治‧盧卡斯想讓片子彌漫著浪漫感,便請傑佛瑞‧昂斯沃斯擔任攝影,但卻因為檔期原
因未能實現。所以由攝影師吉爾‧泰勒承擔了這個任務。雖然盧卡斯對攝影並非完全滿意
,並找來了攝影師卡羅爾‧巴拉德和塔克‧藤本重攝了一些鏡頭,但是這並不影響《星球
大戰4:曙光乍現》一舉成為超級熱片,引發了第一波科幻電影熱潮。
文章來自:美國攝影師工會,翻譯:貓滾滾
盧卡斯在擔任了兩部續集的執行製片人之後,《星球大戰》續集就被盧卡斯停滯了——因
為當時的數位技術還不足以實現他的構想——就與人合寫並執導了前傳三部曲。雖然這幾
部片子都獲得了巨大成功,卻未能體現原作的流行時代精神。當迪士尼買下《星球大戰》
的改編權時,他們把它交給了J.J.艾布拉姆斯。JJ迫不及待地接過了這個擔子,他打算先
回到起點,並不採用盧卡斯的劇本,要開始新三部曲。“我想遠離前傳的審美,這部電影
要像是原三部曲的延續——這是至關重要的——它要具有第四集的純度,但在適當情況下
,也要具有《帝國反擊戰》中的戲劇性,美麗和陰影。我希望圖像品質基於膠片和外景地
,感覺起來實在可信。”
攝影師丹尼爾‧明德爾曾經與JJ艾布拉姆斯合作重啟了《星際迷航》電影,他很早就參與
進來,並說他和導演努力讓拍攝盡可能基於現實。攝影師很早的參考了ASC雜誌關於《星
球大戰》《帝國反擊戰》《絕地歸來》的文章,在他認為這是必須遵循的方向。
本片的美工部門也追根溯源,尋找靈感,秉承導演說的“模擬”電影的外觀和感覺。在現
場使用實際顯示器,並用(CGI)全息圖充實一些場景,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用的是
(美工設計師)裡克‧卡特和達倫‧吉爾福德設計並建造的實用的現場。”這些現場通常
採用2D驅動角度,而不是綠屏特效現場擴展。“由於我們熟悉膠片和變形,”明德爾補充
說,“我們知道如何使圖像逐漸消失,讓背景自然遠離,避免不必要的批評。帶著景深考
慮設計會有所幫助,變形對於現場紋理和表面也有極高寬容度。”“我在每部片子裡都用
潘那維申變形鏡頭,並請潘那維申幫我設計一組復古鏡頭,”明德爾繼續。“它們將具有
70年代末的膠片感,同時保留一些我們熟知並且喜愛的現代特質。我想保留那個年代的高
對比,所以潘那維申增加了一層鏡頭鍍膜。另一方面,他們還使得鏡片感覺更加柔和。”
上世紀70年代的一些電影用過濾以獲得更加柔和的外觀,明德爾說那時他正在英國擔任攝
影助手,他用了一個小竅門在鏡頭前後放一隻長筒襪可以説明抵消一些膠片的缺點。“為
了這個項目,我派人買光了所有的迪奧#10長襪。潘那維申提供了一組被稱為Retro-C的
定制定焦頭(40,50,60,75和100mm),在拍攝全程配合Panaflex Millennium XL2在各
組之間共用。“我們用Retro-C鏡頭拍攝英勇的反抗軍,”明德爾補充說,“並用C和E系
列變形頭進行加強。我把電影在視覺上分成兩部分,所以對於有(第一教團)壞人的場景
,我使用Primo系列,因為它們更加無情,寬容度更低,便用定焦頭加上AWZ2和ATZ變焦頭
。”
劇組在iPad上存有一本數字小冊子,能讓所有人看到每個鏡頭的特質和獨特的外觀品質,
明德爾解釋說:“在過去,因為色溫,對比度和其他變數的關係,攝影師要花很多時間匹
配鏡頭。現在我們很幸運,因為可以在DI中處理這些問題。因此,如果不同鏡頭拍攝的顏
色不匹配,在過去可能是個大問題,現在則不會。”明德爾在開拍之前剛收到潘那維申的
鏡頭,這意味著視覺特效總監Roger Guyett必須做好所有鏡頭的映射以確保他的ILM團隊
可以工作。“我與羅傑經常合作,我只要記住他的需要並依靠我們之間不成文的語言就好
,”明德爾說道。 Guyett還負責監督外部視覺特效供應商,包括艾布拉姆斯在Bad Robot
的內部團隊——Kelvin。“本片的特效鏡頭約有2000個,ILM做了1200個,”他介紹。“
我們在新加坡,溫哥華,倫敦和三藩市的七百名員工作為一個全球網路共同工作。”
Guyett參與了上一部《星球大戰》,所以很熟悉這個系列。但對於《原力覺醒》他的目標
是在外景地捕獲實際光線:“問題在於你的眼睛如何回應光線,如何回應圖像的實際感覺
,如何用電影製作的手段將之平衡——還可以利用當時未能提供的技術,”他解釋說。“
有很多東西是對於老派的致敬,”Guyett補充道。“J‧J和我花了一下午做一個小小的懸
掛微縮模型!但說到底,你必須決定什麼對電影最好。當有實體對照時, ILM建造的X戰
機或者千年凖號變成了一個不同的過程,就算那只是一個現場的一小部分。”
雖然概念藝術和故事板在VFX大型項目中已經司空見慣,但它們並不是實際拍攝的基礎。
“有時候我們會享受視覺預覽提供的方便,”Guyett說,“不過,J‧J的意見是我們無法
預先計畫每一個鏡頭。丹和我在2013年底到英國松林製片廠做的測試奠定了一切的基礎—
—去沙漠並測試BB-8 (道具機器人)角色。我們可以把BB-8放在任何實際環境中,如果
數字布光有任何地方缺失,CG工作人員就可以參考這些通道。”
去約旦和迪拜勘景時,明德爾翻出了太陽軌跡資料,通過老派的方式提前制定出太陽在天
空中運動的弧線。儘管攝影棚工作將在英國進行處理,明德爾還是招募了他一貫的地方
600團隊主要成員,其中包括第一攝助Serge Nofield,A機操作員ColinAnderson,SOC,B
機攝像機操作員Philippe Carr-Forster和2組導演BruceMcCleery。
這位攝影指導說,星戰的宇宙有著這麼多歷史悠久,鼎鼎大名,為人所愛的事物,有助於
他們進一步磨練自己。“我們不會為千年隼或任何已知的結構添加任何東西,”他這麼說
,“在新現場,我們使用了一些現代化的燈光和不同的技術——沒有LED燈,因為我不喜
歡它們挑剔的色彩空間。這樣有助於保持相同的照明風格和技術,我們還根據需要對傳統
的HMI和白熾燈用燈光膜。原則是所有現場和服裝都必須像是由手工打造,避免任何不和
諧的現代化痕跡。”
攝影師在拍攝全程都用柯達VISION3膠片,在外景地拍攝時利用50D 5203和250D 5207 ,
棚拍時依靠500T 5219。明德爾對膠片的偏好不只關於審美,還關於膠片工作流程如何影
響拍攝進度。“我喜愛(膠片的)自然節奏,”他宣稱。“拍攝一千尺;然後裝片,打掃
地板,移回燈光,演員可以喝一杯水。你更投入到攝影師的角色裡,而不是去檢查電子郵
件——因為DIT在幫你擦屁股;你手中拿著測光表,查看光線對於演員面部的影響。這是
一種不同的,更深層的參與。”在視覺上吸引觀眾對於艾布拉姆斯的行事至關重要,這點
可以從他對移動攝影機的喜愛上表現出來。安德森說導演避開廣泛的靜態全景與自上而下
的拍攝,反而依靠斯坦尼康來設計動態全景,使得一個場景可以在移動中展開並且展現要
點。
“對我來說,作為一個斯坦尼康操作員,J‧J將使用整個斯坦尼康鏡頭而不是用自上而下
式的拍攝把鏡頭分割成幾段,這是很讓我欣慰的,”安德森描述道。“他也不會穿越牆壁
,以讓攝影機更加容易地運動。 J‧J相信觀眾看得出什麼時候我們是在玩弄現場的物理
限制,這會削弱影片的可信度。於是就得把攝影機擠進可用空間中。”“一直以來,最困
難的場景有時在表面上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導演評論道。“兩個人在房間裡說話——
或在千年隼號裡——總是最難拍的。我們試圖盡可能地平衡《星球大戰》的威嚴,規模以
及每個人物的親密關係和心跳。我希望以更加復古的風格處理影片。這並不是說不會出現
一些快速剪切的動作場面,而是說我在努力拍攝更加長,更加自信的鏡頭。”
Carr-Forster援引明德爾與艾布拉姆斯的話,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場所。 J‧
J不需要缺乏能量的鏡頭,他也不會接受馬馬虎虎的工作,”這位元資深操作員講道。“
他的眼力是那麼好,他會抓住一切,所以當你符合了他的要求,你就會知道自己做得很好
。”
要拍攝“遠之又遠的星系”需要他們要踏出英國的攝影棚,以創造宏大的規模與壯美的奇
觀。事實上,艾布拉姆斯說,他從未在一部片子裡拍過這麼多的外景地,也是第一次被環
境引發了這麼多靈感。而且他確信演員們也有同感。“我們去過了威爾士的森林,愛爾蘭
的斯凱利格邁克爾島,阿布達比的沙漠。這些地方在影片中具有無可否認的存在感,它們
的能量注入了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演員,每一個劇組成員。這是一種有助於影片的能量。
”
對很多人來說,本片在沙漠中拍攝的部分是最為艱苦的。明德爾說,外景地之間隔了幾百
公里,而實際現場則用現在很少用的方式,集風,砂子和自然光之力建造。
一小隊豐田Hilux汽車形成了支持這次沙漠遠征的車隊,Carr-Forster還記得“每部攝影
機都有著自己的白色皮卡車,上面裝滿了鏡頭,就像人力車似的”。在沙丘上拍攝時,光
圈一般在8-11之間,再用ND鏡減弱光線。“藝術指導的一個有趣的部分影響了這一切,”
安德森補充說。“許多建築有著網般的百葉窗,像是通過雙網拍攝的方式一樣減弱光線強
度。”
Nofield說,這是他拍過的最辛苦的片子,劇組會讓每個人都喝夠水。潘那維申膠片攝影
機在這種情況下很可靠,若在同等條件下數字攝影機會因為過熱而無法拍攝。“測試已確
保我們不會因為高溫下金屬膨脹而受到影響,所以全程拍的很好,”Nofield回憶。“在
極端環境下膠片是一種完美的介質;戰鬥攝影說明了這些相機能夠處理大量破壞。”
“我們請來帕蒂‧哈里森的Camera Essentials團隊來做膠片替換時用的蓋子,”Nofield
繼續說,“再加上定制的雨水和灰塵蓋,可以讓Imax和潘那維申攝影機呼吸。我們也從迪
拜買了大量乾冰,把它們和Velcro一起放在蓋子裡緊貼機身以減少炎熱。”
IMAX拍攝大部分僅限於一個主要的沙漠動作鏡頭組,使用15齒孔MSM 9802哈蘇鏡頭。“
IMAX攝像機非常敏感,這次我們使用了15齒孔單元(MSM 9802哈蘇鏡頭),主要是在阿布
達比,同時也為在冰島的第二單元,”明德爾回憶。“膠片沒有辦法拍完第二天就預覽是
個大遺憾。但用這個格式增強2.40變形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夠呈現出驚人的圖像。”
安德森說Guild攝製組“鑒於上次拍攝《星際迷航》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對Imax有點持懷
疑態度。 “但在ACS看來,它的表現非常好,”他承認。“由於15齒孔攝影機特別重,我
們在拍攝奔跑鏡頭組時使用了安裝到ATV上的Libra雲台,而不是斯坦尼康。”Nofield和B
機第二攝助Simon England都有IMAX經驗,Nofield還讚揚了IMAX技術員斯科特‧史密斯的
出色表現。
對於Nofield而言,製作這部電影使他有機會看到規模巨大的實際製作。“去勘景時可以
看到被擊沉的真正鈦戰機可了不起啦,”他興奮地說道。“會讓你回想起老電影中那種用
模型拍攝的鏡頭,然後想想一切是真的會怎樣——我看到的就好比幻想成真。劇組對於現
場,服裝細節,電子動畫精益求精,這有助於我們創造真實感。我們知道現在製作的就是
星球大戰,而不是一些綠屏的史詩大片。”
星球大戰開了光劍戰鬥之先河,本作自然也要面對這個獨一無二的挑戰。光劍上塗有前部
投影材料,很容易破損,而且當材料離開軸線之後光效變弱,因此需要光學疊加。這一次
,機內處理獲得了更加重要,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我很興奮能用光劍創造互動式的現場燈光,”Guyett回憶。“構建它們,使它們發出足
夠的光線來展開戰鬥對我和Dan來說並不困難,因為我們可以程式設計控制光量,並平衡
現場的色溫。我們可以建立照明的行為模式,所以當兩柄光劍相撞時,它們會爆發出強光
——在黑暗環境中,這成了我們的主要光源。當用數字特效替換光劍時,跟以前的電影不
一樣,我們很容易就能提升亮度,無需作假改變光的方向。”
離奇的外星人和機器人也是星球大戰宇宙中的關鍵要素。尼爾‧斯坎倫處理了生物工作中
的實際問題。“(尼爾)的工作非常出色,展示了許多現代電影製作中未能利用的技能,
”明德爾誇道。“我們把這些生物帶到沙漠外景地,它們的效果非常好,沒有所謂的‘不
要擔心接縫暴露,我們稍後會解決這個問題’之類的事兒。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年輕導演
看到這些角色會如何反應。他們肯定要問這些要如何製作,想效仿我們的風格,這樣因為
CG而逐漸消亡的行業或許會重煥生機。”
對於全數位角色,ILM倫敦視覺特效總監邁克‧穆赫蘭,創意總監本‧莫里斯以及動畫總
監邁克‧埃姆斯接過了大部分工作。“(CGI)人物複雜到簡直令人難以置信,”Guyett
驚歎道,他說本片採用了和表演捕捉相結合的方法。
“當現場有真人扮演角色時,會提供很多實際的好處,”他概述。“ILM開發了夢幻般的
面部動作捕捉技術,在現場使用起來很低調。只要有可能,我們都會基於紅外動作捕捉;
通常我們可以只使用IBC (基於圖像的採集),那是一種幸福,因為它不會留下太大的痕
跡。“另一種方法是採用VICON的四攝影機系統。“我們的預製作測試會展示表演者微笑
或皺起鼻子會對角色有什麼樣的影響,為角色帶來什麼樣的效果,”Guyett補充道。“有
了Vicon你可以從這些視圖重建整個面部。”
劇組還使用了安迪‧瑟金斯在倫敦的Imaginarium設施。艾布拉姆斯說,“安迪‧瑟金斯
和露皮塔‧尼永奧都做了片中角色的表演捕捉。雖然我極其希望使用有形的模擬技術,可
只有傻瓜才會拒絕適合工作的可用工具或資源。對於這兩個角色,表演捕捉是至關重要的
。”
原片中如此刺激的搭乘體驗部分歸功於ILM先進的運動控制攝影,它使得攝影機從傳統特
效限制之中解脫。艾布拉姆斯說:“多虧美工插畫師拉爾夫‧麥奎裡和盧卡斯先生本人,
星域,船舶設計,爆炸和服飾都具有整體感。我想讓視效勾起人們對星球大戰的回憶——
不是對特別版,而是原版。”
要創建電影的標誌性宇宙戰鬥,Digital FX總監丹尼爾‧皮爾森和數位藝術家裡克‧漢金
斯的主要CG處理辦法是重寫並且重建了本片的類比引擎。Guyett說:“此舉是一個分水嶺
,我本以為只能用道具元素或者微縮模型拍攝的東西,現在可以直接用飛船編排了。當千
年隼號飛入被擊落的超級殲星艦時,(CGI)照明品質是非常好的。”
--
有些根本是業內文, 一般觀影人很難消化(像我), 舉例以下Star Wars這篇
http: //ppt.cc/gwabO 原文附圖 (簡體,不喜勿入)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
《星球大戰》除了致敬還有啥?原來如此拍出來
原創 2016-01-09 院線電影 影視工業網
J‧J‧艾布拉姆斯攜《星球大戰之原力覺醒》重歸,比起前作,電影的製作規模更大。這
次的攝影指導是由丹尼爾‧明德爾擔任。據說在《星球大戰4:曙光乍現》中,編劇/導演
喬治‧盧卡斯想讓片子彌漫著浪漫感,便請傑佛瑞‧昂斯沃斯擔任攝影,但卻因為檔期原
因未能實現。所以由攝影師吉爾‧泰勒承擔了這個任務。雖然盧卡斯對攝影並非完全滿意
,並找來了攝影師卡羅爾‧巴拉德和塔克‧藤本重攝了一些鏡頭,但是這並不影響《星球
大戰4:曙光乍現》一舉成為超級熱片,引發了第一波科幻電影熱潮。
文章來自:美國攝影師工會,翻譯:貓滾滾
盧卡斯在擔任了兩部續集的執行製片人之後,《星球大戰》續集就被盧卡斯停滯了——因
為當時的數位技術還不足以實現他的構想——就與人合寫並執導了前傳三部曲。雖然這幾
部片子都獲得了巨大成功,卻未能體現原作的流行時代精神。當迪士尼買下《星球大戰》
的改編權時,他們把它交給了J.J.艾布拉姆斯。JJ迫不及待地接過了這個擔子,他打算先
回到起點,並不採用盧卡斯的劇本,要開始新三部曲。“我想遠離前傳的審美,這部電影
要像是原三部曲的延續——這是至關重要的——它要具有第四集的純度,但在適當情況下
,也要具有《帝國反擊戰》中的戲劇性,美麗和陰影。我希望圖像品質基於膠片和外景地
,感覺起來實在可信。”
攝影師丹尼爾‧明德爾曾經與JJ艾布拉姆斯合作重啟了《星際迷航》電影,他很早就參與
進來,並說他和導演努力讓拍攝盡可能基於現實。攝影師很早的參考了ASC雜誌關於《星
球大戰》《帝國反擊戰》《絕地歸來》的文章,在他認為這是必須遵循的方向。
本片的美工部門也追根溯源,尋找靈感,秉承導演說的“模擬”電影的外觀和感覺。在現
場使用實際顯示器,並用(CGI)全息圖充實一些場景,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用的是
(美工設計師)裡克‧卡特和達倫‧吉爾福德設計並建造的實用的現場。”這些現場通常
採用2D驅動角度,而不是綠屏特效現場擴展。“由於我們熟悉膠片和變形,”明德爾補充
說,“我們知道如何使圖像逐漸消失,讓背景自然遠離,避免不必要的批評。帶著景深考
慮設計會有所幫助,變形對於現場紋理和表面也有極高寬容度。”“我在每部片子裡都用
潘那維申變形鏡頭,並請潘那維申幫我設計一組復古鏡頭,”明德爾繼續。“它們將具有
70年代末的膠片感,同時保留一些我們熟知並且喜愛的現代特質。我想保留那個年代的高
對比,所以潘那維申增加了一層鏡頭鍍膜。另一方面,他們還使得鏡片感覺更加柔和。”
上世紀70年代的一些電影用過濾以獲得更加柔和的外觀,明德爾說那時他正在英國擔任攝
影助手,他用了一個小竅門在鏡頭前後放一隻長筒襪可以説明抵消一些膠片的缺點。“為
了這個項目,我派人買光了所有的迪奧#10長襪。潘那維申提供了一組被稱為Retro-C的
定制定焦頭(40,50,60,75和100mm),在拍攝全程配合Panaflex Millennium XL2在各
組之間共用。“我們用Retro-C鏡頭拍攝英勇的反抗軍,”明德爾補充說,“並用C和E系
列變形頭進行加強。我把電影在視覺上分成兩部分,所以對於有(第一教團)壞人的場景
,我使用Primo系列,因為它們更加無情,寬容度更低,便用定焦頭加上AWZ2和ATZ變焦頭
。”
劇組在iPad上存有一本數字小冊子,能讓所有人看到每個鏡頭的特質和獨特的外觀品質,
明德爾解釋說:“在過去,因為色溫,對比度和其他變數的關係,攝影師要花很多時間匹
配鏡頭。現在我們很幸運,因為可以在DI中處理這些問題。因此,如果不同鏡頭拍攝的顏
色不匹配,在過去可能是個大問題,現在則不會。”明德爾在開拍之前剛收到潘那維申的
鏡頭,這意味著視覺特效總監Roger Guyett必須做好所有鏡頭的映射以確保他的ILM團隊
可以工作。“我與羅傑經常合作,我只要記住他的需要並依靠我們之間不成文的語言就好
,”明德爾說道。 Guyett還負責監督外部視覺特效供應商,包括艾布拉姆斯在Bad Robot
的內部團隊——Kelvin。“本片的特效鏡頭約有2000個,ILM做了1200個,”他介紹。“
我們在新加坡,溫哥華,倫敦和三藩市的七百名員工作為一個全球網路共同工作。”
Guyett參與了上一部《星球大戰》,所以很熟悉這個系列。但對於《原力覺醒》他的目標
是在外景地捕獲實際光線:“問題在於你的眼睛如何回應光線,如何回應圖像的實際感覺
,如何用電影製作的手段將之平衡——還可以利用當時未能提供的技術,”他解釋說。“
有很多東西是對於老派的致敬,”Guyett補充道。“J‧J和我花了一下午做一個小小的懸
掛微縮模型!但說到底,你必須決定什麼對電影最好。當有實體對照時, ILM建造的X戰
機或者千年凖號變成了一個不同的過程,就算那只是一個現場的一小部分。”
雖然概念藝術和故事板在VFX大型項目中已經司空見慣,但它們並不是實際拍攝的基礎。
“有時候我們會享受視覺預覽提供的方便,”Guyett說,“不過,J‧J的意見是我們無法
預先計畫每一個鏡頭。丹和我在2013年底到英國松林製片廠做的測試奠定了一切的基礎—
—去沙漠並測試BB-8 (道具機器人)角色。我們可以把BB-8放在任何實際環境中,如果
數字布光有任何地方缺失,CG工作人員就可以參考這些通道。”
去約旦和迪拜勘景時,明德爾翻出了太陽軌跡資料,通過老派的方式提前制定出太陽在天
空中運動的弧線。儘管攝影棚工作將在英國進行處理,明德爾還是招募了他一貫的地方
600團隊主要成員,其中包括第一攝助Serge Nofield,A機操作員ColinAnderson,SOC,B
機攝像機操作員Philippe Carr-Forster和2組導演BruceMcCleery。
這位攝影指導說,星戰的宇宙有著這麼多歷史悠久,鼎鼎大名,為人所愛的事物,有助於
他們進一步磨練自己。“我們不會為千年隼或任何已知的結構添加任何東西,”他這麼說
,“在新現場,我們使用了一些現代化的燈光和不同的技術——沒有LED燈,因為我不喜
歡它們挑剔的色彩空間。這樣有助於保持相同的照明風格和技術,我們還根據需要對傳統
的HMI和白熾燈用燈光膜。原則是所有現場和服裝都必須像是由手工打造,避免任何不和
諧的現代化痕跡。”
攝影師在拍攝全程都用柯達VISION3膠片,在外景地拍攝時利用50D 5203和250D 5207 ,
棚拍時依靠500T 5219。明德爾對膠片的偏好不只關於審美,還關於膠片工作流程如何影
響拍攝進度。“我喜愛(膠片的)自然節奏,”他宣稱。“拍攝一千尺;然後裝片,打掃
地板,移回燈光,演員可以喝一杯水。你更投入到攝影師的角色裡,而不是去檢查電子郵
件——因為DIT在幫你擦屁股;你手中拿著測光表,查看光線對於演員面部的影響。這是
一種不同的,更深層的參與。”在視覺上吸引觀眾對於艾布拉姆斯的行事至關重要,這點
可以從他對移動攝影機的喜愛上表現出來。安德森說導演避開廣泛的靜態全景與自上而下
的拍攝,反而依靠斯坦尼康來設計動態全景,使得一個場景可以在移動中展開並且展現要
點。
“對我來說,作為一個斯坦尼康操作員,J‧J將使用整個斯坦尼康鏡頭而不是用自上而下
式的拍攝把鏡頭分割成幾段,這是很讓我欣慰的,”安德森描述道。“他也不會穿越牆壁
,以讓攝影機更加容易地運動。 J‧J相信觀眾看得出什麼時候我們是在玩弄現場的物理
限制,這會削弱影片的可信度。於是就得把攝影機擠進可用空間中。”“一直以來,最困
難的場景有時在表面上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導演評論道。“兩個人在房間裡說話——
或在千年隼號裡——總是最難拍的。我們試圖盡可能地平衡《星球大戰》的威嚴,規模以
及每個人物的親密關係和心跳。我希望以更加復古的風格處理影片。這並不是說不會出現
一些快速剪切的動作場面,而是說我在努力拍攝更加長,更加自信的鏡頭。”
Carr-Forster援引明德爾與艾布拉姆斯的話,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場所。 J‧
J不需要缺乏能量的鏡頭,他也不會接受馬馬虎虎的工作,”這位元資深操作員講道。“
他的眼力是那麼好,他會抓住一切,所以當你符合了他的要求,你就會知道自己做得很好
。”
要拍攝“遠之又遠的星系”需要他們要踏出英國的攝影棚,以創造宏大的規模與壯美的奇
觀。事實上,艾布拉姆斯說,他從未在一部片子裡拍過這麼多的外景地,也是第一次被環
境引發了這麼多靈感。而且他確信演員們也有同感。“我們去過了威爾士的森林,愛爾蘭
的斯凱利格邁克爾島,阿布達比的沙漠。這些地方在影片中具有無可否認的存在感,它們
的能量注入了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演員,每一個劇組成員。這是一種有助於影片的能量。
”
對很多人來說,本片在沙漠中拍攝的部分是最為艱苦的。明德爾說,外景地之間隔了幾百
公里,而實際現場則用現在很少用的方式,集風,砂子和自然光之力建造。
一小隊豐田Hilux汽車形成了支持這次沙漠遠征的車隊,Carr-Forster還記得“每部攝影
機都有著自己的白色皮卡車,上面裝滿了鏡頭,就像人力車似的”。在沙丘上拍攝時,光
圈一般在8-11之間,再用ND鏡減弱光線。“藝術指導的一個有趣的部分影響了這一切,”
安德森補充說。“許多建築有著網般的百葉窗,像是通過雙網拍攝的方式一樣減弱光線強
度。”
Nofield說,這是他拍過的最辛苦的片子,劇組會讓每個人都喝夠水。潘那維申膠片攝影
機在這種情況下很可靠,若在同等條件下數字攝影機會因為過熱而無法拍攝。“測試已確
保我們不會因為高溫下金屬膨脹而受到影響,所以全程拍的很好,”Nofield回憶。“在
極端環境下膠片是一種完美的介質;戰鬥攝影說明了這些相機能夠處理大量破壞。”
“我們請來帕蒂‧哈里森的Camera Essentials團隊來做膠片替換時用的蓋子,”Nofield
繼續說,“再加上定制的雨水和灰塵蓋,可以讓Imax和潘那維申攝影機呼吸。我們也從迪
拜買了大量乾冰,把它們和Velcro一起放在蓋子裡緊貼機身以減少炎熱。”
IMAX拍攝大部分僅限於一個主要的沙漠動作鏡頭組,使用15齒孔MSM 9802哈蘇鏡頭。“
IMAX攝像機非常敏感,這次我們使用了15齒孔單元(MSM 9802哈蘇鏡頭),主要是在阿布
達比,同時也為在冰島的第二單元,”明德爾回憶。“膠片沒有辦法拍完第二天就預覽是
個大遺憾。但用這個格式增強2.40變形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夠呈現出驚人的圖像。”
安德森說Guild攝製組“鑒於上次拍攝《星際迷航》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對Imax有點持懷
疑態度。 “但在ACS看來,它的表現非常好,”他承認。“由於15齒孔攝影機特別重,我
們在拍攝奔跑鏡頭組時使用了安裝到ATV上的Libra雲台,而不是斯坦尼康。”Nofield和B
機第二攝助Simon England都有IMAX經驗,Nofield還讚揚了IMAX技術員斯科特‧史密斯的
出色表現。
對於Nofield而言,製作這部電影使他有機會看到規模巨大的實際製作。“去勘景時可以
看到被擊沉的真正鈦戰機可了不起啦,”他興奮地說道。“會讓你回想起老電影中那種用
模型拍攝的鏡頭,然後想想一切是真的會怎樣——我看到的就好比幻想成真。劇組對於現
場,服裝細節,電子動畫精益求精,這有助於我們創造真實感。我們知道現在製作的就是
星球大戰,而不是一些綠屏的史詩大片。”
星球大戰開了光劍戰鬥之先河,本作自然也要面對這個獨一無二的挑戰。光劍上塗有前部
投影材料,很容易破損,而且當材料離開軸線之後光效變弱,因此需要光學疊加。這一次
,機內處理獲得了更加重要,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
“我很興奮能用光劍創造互動式的現場燈光,”Guyett回憶。“構建它們,使它們發出足
夠的光線來展開戰鬥對我和Dan來說並不困難,因為我們可以程式設計控制光量,並平衡
現場的色溫。我們可以建立照明的行為模式,所以當兩柄光劍相撞時,它們會爆發出強光
——在黑暗環境中,這成了我們的主要光源。當用數字特效替換光劍時,跟以前的電影不
一樣,我們很容易就能提升亮度,無需作假改變光的方向。”
離奇的外星人和機器人也是星球大戰宇宙中的關鍵要素。尼爾‧斯坎倫處理了生物工作中
的實際問題。“(尼爾)的工作非常出色,展示了許多現代電影製作中未能利用的技能,
”明德爾誇道。“我們把這些生物帶到沙漠外景地,它們的效果非常好,沒有所謂的‘不
要擔心接縫暴露,我們稍後會解決這個問題’之類的事兒。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年輕導演
看到這些角色會如何反應。他們肯定要問這些要如何製作,想效仿我們的風格,這樣因為
CG而逐漸消亡的行業或許會重煥生機。”
對於全數位角色,ILM倫敦視覺特效總監邁克‧穆赫蘭,創意總監本‧莫里斯以及動畫總
監邁克‧埃姆斯接過了大部分工作。“(CGI)人物複雜到簡直令人難以置信,”Guyett
驚歎道,他說本片採用了和表演捕捉相結合的方法。
“當現場有真人扮演角色時,會提供很多實際的好處,”他概述。“ILM開發了夢幻般的
面部動作捕捉技術,在現場使用起來很低調。只要有可能,我們都會基於紅外動作捕捉;
通常我們可以只使用IBC (基於圖像的採集),那是一種幸福,因為它不會留下太大的痕
跡。“另一種方法是採用VICON的四攝影機系統。“我們的預製作測試會展示表演者微笑
或皺起鼻子會對角色有什麼樣的影響,為角色帶來什麼樣的效果,”Guyett補充道。“有
了Vicon你可以從這些視圖重建整個面部。”
劇組還使用了安迪‧瑟金斯在倫敦的Imaginarium設施。艾布拉姆斯說,“安迪‧瑟金斯
和露皮塔‧尼永奧都做了片中角色的表演捕捉。雖然我極其希望使用有形的模擬技術,可
只有傻瓜才會拒絕適合工作的可用工具或資源。對於這兩個角色,表演捕捉是至關重要的
。”
原片中如此刺激的搭乘體驗部分歸功於ILM先進的運動控制攝影,它使得攝影機從傳統特
效限制之中解脫。艾布拉姆斯說:“多虧美工插畫師拉爾夫‧麥奎裡和盧卡斯先生本人,
星域,船舶設計,爆炸和服飾都具有整體感。我想讓視效勾起人們對星球大戰的回憶——
不是對特別版,而是原版。”
要創建電影的標誌性宇宙戰鬥,Digital FX總監丹尼爾‧皮爾森和數位藝術家裡克‧漢金
斯的主要CG處理辦法是重寫並且重建了本片的類比引擎。Guyett說:“此舉是一個分水嶺
,我本以為只能用道具元素或者微縮模型拍攝的東西,現在可以直接用飛船編排了。當千
年隼號飛入被擊落的超級殲星艦時,(CGI)照明品質是非常好的。”
--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16-01-14T11:06
at 2016-01-14T11:06

By Erin
at 2016-01-14T14:26
at 2016-01-14T14:26

By Donna
at 2016-01-14T21:30
at 2016-01-14T21:30

By Daph Bay
at 2016-01-16T12:17
at 2016-01-16T12:17

By Brianna
at 2016-01-18T20:33
at 2016-01-18T20:33

By Barb Cronin
at 2016-01-20T22:19
at 2016-01-20T22:19

By Freda
at 2016-01-23T13:13
at 2016-01-23T13:13

By Belly
at 2016-01-26T01:42
at 2016-01-26T01:42

By Andrew
at 2016-01-26T05:10
at 2016-01-26T05:10

By Gary
at 2016-01-28T22:42
at 2016-01-28T22:42

By Jacob
at 2016-02-02T00:22
at 2016-02-02T00:22

By Charlotte
at 2016-02-06T21:58
at 2016-02-06T21:58

By Rebecca
at 2016-02-08T08:22
at 2016-02-08T08:22

By Rachel
at 2016-02-09T04:26
at 2016-02-09T04:26
Related Posts
《洛基恐怖秀》2016首場狂歡趴!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1-11T14:38
at 2016-01-11T14:38
《瞎趴姊妹》一部梗大於劇情的喜劇電影

By Susan
at 2016-01-11T14:36
at 2016-01-11T14:36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請拒絕妳不想要的命運

By Madame
at 2016-01-11T14:24
at 2016-01-11T14:24
Netflix觀後感

By Michael
at 2016-01-11T14:12
at 2016-01-11T14:12
2015 休士頓影評人協會(HFCS)得獎名單

By Ula
at 2016-01-11T13:47
at 2016-01-11T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