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框之外》書評:探尋真實,探尋主體性 - 紀錄片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2-10-26T12:30

Table of Contents

《景框之外》書評:探尋真實,探尋主體性(文/鄭秉泓,影評人)

刪減版刊於2012/10/6「中國時報開卷版」
http://blog.chinatimes.com/Files/openbook/openbook_20121006.pdf

21世紀之初,台灣電影陷落最谷底,市場佔有率跌至千分之二,在那個台北票房一旦
衝破百萬就可以開香檳慶祝兼發稿的低迷年代,《生命》與《無米樂》在2004、2005
連兩年寫下票房奇蹟。接下來,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正式成立
,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產業發展為目
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這些年紀錄片工會除承辦中華電信主導的「攝區二三事」徵件、評審活動,也在2009
年出版了《愛恨情仇紀錄片:台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同喜),由身兼紀錄
片工作者及教師身分的蔡崇隆帶領南藝大音像紀錄所學生,針對12位中生代紀錄片導
演進行深度訪談,藉以初步填補自1990年以來的史料斷層。

將近三年之後,紀錄片工會有了第二部出版品《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它的
前身是曾獲國藝會補助的研究計畫「國家相簿生產者——紀錄片從業人員訪談研究與
分析」,依舊由蔡崇隆帶領南藝大紀錄所學生進行訪問。出乎意料的是,《景框之外》
並非《愛恨情仇紀錄片》的續篇,反倒像是另闢蹊徑,嘗試突破傳統訪談問答形式對
一般讀者所造成的「專業距離」,走出受訪者理當具有「多面向」與「代表性」等宏
大使命感的框架。《景框之外》選擇以更明確的觀點、更親和易讀的文字,引領讀者
認識在台灣如斯特殊歷史文化脈絡下成長的紀錄片工作者們,釐清他們奮不顧身投入
紀錄片領域的不同緣由,並進一步思索紀錄片的美學與意義。

為《景框之外》擔任執筆的林木材,本名林琮昱,他就讀南藝大音像管理所時曾接下
《無米樂》台南院線的上映宣傳,因將當時心情寫在部落格上引起廣大迴響,而獲中
時電子報主辦的首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個人組最大獎。這些年來,他寫影評、
編輯採訪、主編《紀工報》、擔任評審、也策劃過影展,還長期負責「新生一號出口
」主題式影展的運作,在紀錄片領域耕耘甚深。此次,他從原計畫的11位受訪者中,
選定顏蘭權、莊益增、黃信堯、陳亮丰、曾文珍,再加上出版社提議的李惠仁,嘗試
突破制式的訪談改寫形式,轉而以融合傳記、訪談加上評論的文體形式,架構起《景
框之外》一書的敘述基調。

誠如林木材在後記引用知名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的名言:「紀錄片,是由拍攝者與被
拍攝者共同創造的世界。」《景框之外》無疑是林木材以自己的筆╱文字代替了攝影
機╱鏡頭,與這幾位受訪者共同創建了一個奇異的互動世界。

林木材抽絲剝繭直探創作核心,井然爬梳這六位╱五組紀錄片工作者的成長背景與人
格特質,試圖從中勾勒剖析這些因緣脈絡與他們作品之間的交相指涉影響。每篇文字
的最後都以近千字的評論作結,比如曾文珍那篇的結語命名為「拍自己真正想拍的」
,一針見血總結了曾文珍橫跨紀錄與劇情,貫穿私密領域家族紀錄和公眾領域新聞事
件之間的創作本質——熱情和自由。因為心懷熱情,曾文珍在大學時期進入全景映像
工作室實習,奠定紮實的紀錄片基礎,從畢製一路拍到出社會後擔任執行製作跟著拍
攝團隊上山下海仍能樂在其中。因為崇尚自由,曾文珍從學生時代即持續以自己的方
式衝撞校內規範和體制,先是體驗了解嚴初期正萌芽的言論自由滋味,後來在出社會
八年已具足夠影像資歷當下毅然報考南藝大紀錄所,不僅勇敢與學校不合理規範抗爭
,還憑藉以自己母親為拍攝對象的習作《我的回家作業》,打破了紀錄片題材總須與
公眾領域有關的迷思,堪稱充滿爭議的「南藝學派」最光輝燦爛的開路先鋒。

林木材憑藉一股宗教般的使命感,以文字追根究底景框之外的「真實」,感性細寫母
親如何深刻影響曾文珍的人生態度,同時又理性分析她作品中的「對話目標」,肯定
她自由表達意見的創作初衷。總結而論,透過這六位╱五組作者的明確定位,林木材
顯然嘗試以個體經歷書寫作為起點,再從較宏觀的角度審視其人其作在台灣紀錄片發
展史上的份量與地位,最後將其與國族脈絡下的主體性追求做出連結,因而賦予了《
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與其他紀錄片書籍相較之下更恢宏廣闊的視野高度和歷
史感。


《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
策劃: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作者:林木材
出版:遠流出版公司
http://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K2109

透過紀錄片的景框,所謂「真實」 是什麼面貌?放棄往往比不放棄更難?

拍出經典作品《無米樂》的莊益增與顏蘭權、戲謔柯賜海荒謬世界的黃信堯、培訓出
無數學員的陳亮丰、綻放著自由姿態的曾文珍、睜眼戳出禽流感真相的李惠仁,本書
以六位中生代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為對象,透過他們追尋紀錄片的不同取徑與思考,一
窺台灣紀錄片的多元樣貌。

作者參考大量訪談與歷史資料,文體融合傳記、訪談與評論,內容不僅附錄紀錄片相
關大事及導演作品年表,更淺顯地描述出紀錄片的美好與掙扎、意義與哀愁。是寫作
品,寫紀錄片;也是寫人生,寫歷史。本書不只是寫給影迷或紀錄片專業人士,更是
獻給熱愛生命、熱愛文化的讀者。




--
電影‧人生‧夢
http://woodlindoc.blogspot.com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All Comments

不老騎士 登台灣記錄片影史冠軍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2-10-24T19:23
(大紀元記者余念如臺灣臺北報導)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上映後好評不斷,上映短短10天全台票房已達1160萬, 刷新了2004年紀錄片《生命》的1041萬冠軍記錄,榮登台灣影史最賣座的本土紀錄片。 促成這次歐兜邁環台行動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表示,台灣早已是高齡 化社會,但社 ...

2012台灣紀錄片雙年展《阿爸》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2-10-22T16:11
生命是一連串和解的過程 2012台灣紀錄片雙年展《阿爸》 文/李欣恬 【刊載於《MUZIK》No.70十月號】音樂紀錄片《阿爸》既紀錄了寶島歌王洪一峰先生的音 樂生活,同時也詳實地道盡了台灣流行音樂史。影片是從一場熱鬧非凡的演唱會開始的, 洪家三兄弟約好了要幫父親辦一場演唱會,演唱父親寫的歌,體會父親的感 ...

寫下30字夢想,就送『不老騎士』電影票~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2-10-21T03:44
^^好消息與大家分享~ 只要你(妳)是大專院校在校生, 只要你(妳)懷有夢想, 只要你(妳)寫下30字以上的夢想, 就可以免費兌換『不老騎士』電影票, 好康只剩3天, 別猶豫,大膽寫下你(妳)的夢想, 讓夢想升空起飛吧! 如果你(妳)有朋友,還是大專院校生, 也請協助分享此訊息, 活動詳情,請連結下列網址~ ...

荷索的死刑探討紀錄片《墜入深淵》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2-10-21T00:31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47173730 我不一定要喜歡你,但我之所以尊重你是因為你是個人(human being )。 ─荷索在片中對死刑犯的一段話 荷索(Herzog)於 ...

府中15 10/20(六)《當家花旦》首映 免費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12-10-18T10:07
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10月20日(六)《當家花旦》全台首映+座談 免費索票入場 日期:10月20日(六) 時間:15:00-16:30 《當家花旦》影片放映 16:30-17:30 映後座談--導演:陳惠美、陳怡妤、 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