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戀習曲》練習,聽她聽的歌 - 電影

By Eden
at 2014-12-28T12:09
at 2014-12-28T12:0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sh1118 (這些年來)》之銘言:
: 《曼哈頓戀習曲》裡男主角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只要點開他的音樂清單就能一目了然。」
: 這讓我非常喜歡《曼哈頓戀習曲》,特別是在臉書貼歌曲連結都不太有人會點聽的現在。
: 這是個失業潦倒的音樂經紀,在live吧遇上因男友走紅劈腿的失戀詞曲創作小姐的故事,
: 故事結構跟導演約翰卡尼的上一部片《曾經。愛是唯一》差不多,都可以用同段話描述:
: 都有那麼兩個各自帶著情傷的音樂人因為音樂走到一起組團創作,最後重拾破碎的生活。
: 電影在綺拉奈特莉被好友拱上台唱的創作歌曲【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中開始,
: 清唱裡倒敘拉回綺拉這幾天跟男友的分手事件,當演到她被收容她的好友拱上台唱歌時,
: 電影又再次倒敘了台下那個身體隨著歌聲打起節拍的潦倒大叔,今天有多麼丟臉的失業,
: 一個人醉醺醺的晃進酒吧,整張臉垂頭喪氣埋進吧台,直到歌聲響起領他起身專注傾聽,
: 同個場景同一首歌,在他目光所及的舞台上,閒置的樂器都在他腦補的編曲中活了過來,
: 同個場景同一首歌,在一次次的倒敘中串接起了角色關係,更聚焦了歌聲裡的相遇一刻。
: 當歌曲唱到「R u ready for the last act to take a setp~ U can't take back」時,
: 台上台下經歷打擊的兩個人,似乎也像歌裡唱的,被音樂帶出低谷,準備好踏出下一步…
: 從樂團轉行拍電影的導演,這一段真是拍的太完美了,不管用聽的還是看的,都是享受!
: 在紮實動人的劇情推展中,電影沒變 MV 集錦大鍋炒的災難,反而透著紐約和煦的陽光。
: 我愛它「整個城市都是你的錄音間」,讓雜牌樂隊在紐約地鐵、帝國大廈旁的公寓天台、
: 中央公園湖心小舟、破陋餐館後巷裡打游擊式的演奏,連同城市的呼吸與聲囂一併收音;
: 愛邋遢大叔馬克魯法洛跟綺拉奈特莉,漫步在燈火闌珊的紐約,靠分線器共享私秘歌單,
: 一路上只聽音樂不說話,從歌曲裡細細讀心,而整個城市也跟著耳機裡的音樂溫柔起來;
: 特別是他倆聽著《北非諜影》 【as time goes by】看著再尋常不過的街景時,大叔說:
: 『我所以喜歡音樂,是因為…你看,眼前生活中普通的一幕,因為你耳邊的音樂突然間
: 充滿了意義,所有瑣事都變成了善良無暇的珍珠』 U Know, Now, U r a Pearl too.
: 音樂明媚了百無聊賴的這夜,那些順理成章就要發生的事,卻因為搞笑的意外嘎然而止,
: 哈,導演給大家開了個美麗的玩笑,而且最後的最後,電影沒有給我們期待的甜蜜愛情,
: 但醬不也挺好,情人終究會分離,但志趣相投的知音總能情誼長在、擁有那最美的怦然。
: 不管音樂、文學、回憶,或是我們正書寫談論的電影,我們是不是都有珍珠一般的時刻?
: 老實說,看到電影裡頭牢騷不少的馬克魯法洛大叔,我想起了同樣鍾愛紐約的伍迪艾倫,
: 只是導演約翰卡尼樂觀純情得多,也因此,鏡頭下的紐約更透著一股文藝小清新的明朗。
: 我們總愛設想在忙碌的交通、擁擠的大城裡,每扇窗後,每個匆忙的路人藏了多少故事?
: 電影的最後,那個率性、獨立,總愛捲起牛仔褲管的英國女生 found herself.那妳呢?
: ---
: 圖文網誌 http://ash1118.pixnet.net/blog/post/44352160
Take the last act you can't take back
是要自殺的意思,
歌的前段是生活看似到谷底要自殺了,
第二段才是重新出發,
Mark Ruffalo是聽到第一段有共鳴,第二段被療癒及激發靈感,才有後續的發展,
也呼應電影的副標:Can a song save your life?
小小補充......
--
: 《曼哈頓戀習曲》裡男主角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只要點開他的音樂清單就能一目了然。」
: 這讓我非常喜歡《曼哈頓戀習曲》,特別是在臉書貼歌曲連結都不太有人會點聽的現在。
: 這是個失業潦倒的音樂經紀,在live吧遇上因男友走紅劈腿的失戀詞曲創作小姐的故事,
: 故事結構跟導演約翰卡尼的上一部片《曾經。愛是唯一》差不多,都可以用同段話描述:
: 都有那麼兩個各自帶著情傷的音樂人因為音樂走到一起組團創作,最後重拾破碎的生活。
: 電影在綺拉奈特莉被好友拱上台唱的創作歌曲【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中開始,
: 清唱裡倒敘拉回綺拉這幾天跟男友的分手事件,當演到她被收容她的好友拱上台唱歌時,
: 電影又再次倒敘了台下那個身體隨著歌聲打起節拍的潦倒大叔,今天有多麼丟臉的失業,
: 一個人醉醺醺的晃進酒吧,整張臉垂頭喪氣埋進吧台,直到歌聲響起領他起身專注傾聽,
: 同個場景同一首歌,在他目光所及的舞台上,閒置的樂器都在他腦補的編曲中活了過來,
: 同個場景同一首歌,在一次次的倒敘中串接起了角色關係,更聚焦了歌聲裡的相遇一刻。
: 當歌曲唱到「R u ready for the last act to take a setp~ U can't take back」時,
: 台上台下經歷打擊的兩個人,似乎也像歌裡唱的,被音樂帶出低谷,準備好踏出下一步…
: 從樂團轉行拍電影的導演,這一段真是拍的太完美了,不管用聽的還是看的,都是享受!
: 在紮實動人的劇情推展中,電影沒變 MV 集錦大鍋炒的災難,反而透著紐約和煦的陽光。
: 我愛它「整個城市都是你的錄音間」,讓雜牌樂隊在紐約地鐵、帝國大廈旁的公寓天台、
: 中央公園湖心小舟、破陋餐館後巷裡打游擊式的演奏,連同城市的呼吸與聲囂一併收音;
: 愛邋遢大叔馬克魯法洛跟綺拉奈特莉,漫步在燈火闌珊的紐約,靠分線器共享私秘歌單,
: 一路上只聽音樂不說話,從歌曲裡細細讀心,而整個城市也跟著耳機裡的音樂溫柔起來;
: 特別是他倆聽著《北非諜影》 【as time goes by】看著再尋常不過的街景時,大叔說:
: 『我所以喜歡音樂,是因為…你看,眼前生活中普通的一幕,因為你耳邊的音樂突然間
: 充滿了意義,所有瑣事都變成了善良無暇的珍珠』 U Know, Now, U r a Pearl too.
: 音樂明媚了百無聊賴的這夜,那些順理成章就要發生的事,卻因為搞笑的意外嘎然而止,
: 哈,導演給大家開了個美麗的玩笑,而且最後的最後,電影沒有給我們期待的甜蜜愛情,
: 但醬不也挺好,情人終究會分離,但志趣相投的知音總能情誼長在、擁有那最美的怦然。
: 不管音樂、文學、回憶,或是我們正書寫談論的電影,我們是不是都有珍珠一般的時刻?
: 老實說,看到電影裡頭牢騷不少的馬克魯法洛大叔,我想起了同樣鍾愛紐約的伍迪艾倫,
: 只是導演約翰卡尼樂觀純情得多,也因此,鏡頭下的紐約更透著一股文藝小清新的明朗。
: 我們總愛設想在忙碌的交通、擁擠的大城裡,每扇窗後,每個匆忙的路人藏了多少故事?
: 電影的最後,那個率性、獨立,總愛捲起牛仔褲管的英國女生 found herself.那妳呢?
: ---
: 圖文網誌 http://ash1118.pixnet.net/blog/post/44352160
Take the last act you can't take back
是要自殺的意思,
歌的前段是生活看似到谷底要自殺了,
第二段才是重新出發,
Mark Ruffalo是聽到第一段有共鳴,第二段被療癒及激發靈感,才有後續的發展,
也呼應電影的副標:Can a song save your life?
小小補充......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14-12-31T07:58
at 2014-12-31T07:58

By Wallis
at 2015-01-02T14:08
at 2015-01-02T14:08

By Ivy
at 2015-01-04T10:01
at 2015-01-04T10:01
Related Posts
北美哈比人3-1續佔冠軍

By Caitlin
at 2014-12-28T11:33
at 2014-12-28T11:33
名嘴出任務的其中一幕

By Gilbert
at 2014-12-28T11:11
at 2014-12-28T11:11
第二扇窗:與大自然共存

By Leila
at 2014-12-28T10:54
at 2014-12-28T10:54
哈比人3裡的不合理

By Kumar
at 2014-12-28T10:44
at 2014-12-28T10:44
一部跟聖誕節有關的電影

By Kyle
at 2014-12-28T10:07
at 2014-12-28T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