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好嗎?》─ 窺看父親的容貌 與張作驥導演的邂逅 - 電影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9-09-12T12:52

Table of Contents


原本一直想寫篇網誌,推薦大家去看張導演《爸!你好嗎?》
不過,因為離下檔時間太近,因此就沒動筆

後來,得知中南部還有電影試映,希望PO文讓大家能夠認識這部電影

好讀網誌版
http://blog.yam.com/MarketTaiwanCom/article/23893269



─ 窺看父親的容貌

(時間)到秀泰影城看加映的《爸!你好嗎?》,自從看過張導的《美麗時光》
之後,就極為喜愛,到之後的《黑暗之光》《蝴蝶》,所以《爸!你好嗎?
》一片雖然我認為是父親節的應景電影,但是因為貪心的想要看到更多張作
驥電影,我還是把握加映場次的機會去看了。而且,幸運的是這場電影結束
後居然還有導演的座談會,能看到最喜愛的電影導演真是太期待了。但買票
進場之後,才全廳只有少少的十幾名觀眾,我想對於加映的電影來說應該有
些難堪吧!

而電影結束後,張導演也真的出現了
因為觀眾不多,與導演的互動也比較不踴躍
所以,多數時間是導演在陳述拍攝電影時的心得

導演的口條很謙虛幽默,講話一點架子都沒有
我把握機會上前與張導演攀談
(如果不是我女朋友想與張導合照啦!我還不敢呢)

我說我很喜愛張導電影,從《美麗時光》到《蝴蝶》都非常的喜愛
特別是電影裡獨有的深沉與真實感
女朋友:可是《蝴蝶》看完真的好沉重喔
張導:《蝴蝶》的票房才20萬,《爸你好嗎》已經破百萬了
其實我也可以編些輕鬆逗趣的電影
像是very simple那樣(往日的舊夢裡父親的台詞)

張導又說:其實我不太會拍短片!
這部電影雖然也送審去參加電影獎項,但主要是為了工作人員
現在還又在洽談加映的影院,非常困難
像是秀泰,樓下的牆面不能讓我們掛電影海報的
這裡是走年輕族群市場,若是在真善美、或長春就可以
(喔!原來電影市場區分的那麼明顯,好萊塢幾乎排擠掉大半國片市場)

張導又說:當時想拍父親時,投資金主比較不喜愛
因為他們認為以母親為題材,會比較會有市場性
這也是我之後的要拍的電影

在三谷幸喜的電影《心情直播不NG》裡說
一部作品的呈獻,就是經過不斷地妥協 妥協
投資者關心的是市場、觀眾需要的是娛樂
而導演想要表現藝術人文或更豁達的生命價值觀
要在三者之間取得協調,這大概也是一種社會學吧!


很期待未來可以看到張導詮釋的母親…

(題外話:我感覺張導看起來像是有點發福的范逸晨耶!)


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MarketTaiwanCom&f=6610498&i=10394434&p=0


























----------------------------------- 防 雷 線 -------------------------


《阿爸的手錶》

背景是貧窮的家庭,父親的面容因匱乏而顯得卑微
父母親在著急,四處籌錢給小孩看病,而小孩似乎不知大人的煩惱

出發時,母親為父親戴上一只已經停擺的手錶「雖然我們窮,但也
不能讓人看不起」。父親騎腳踏車穿過老舊的廟宇、頹圮的紅磚牆
、稻田間的小逕,那些我們記憶所熟悉的印象,在某些時期映入腦
海中,模糊卻又不斷顯現的熟悉片段,這也是我喜歡張導電影的地
方,對於生命中的某些角落存著深厚的情感。

看完醫生,護士唱名要拿藥時,父親卻一直騙小孩護士是在叫一個
同名同姓的人,小孩感到疑惑,但父子倆仍枯坐在藍色塑膠椅上(又
是印象記憶之一)等待,父親告訴小孩:秋興,沒錢的人沒權力生病
,此時,祖父奔進醫院將錢塞給父親,父親才趕緊去窗口領藥離開
,原來家裡窮得連醫藥費都沒有,不過為了趕緊讓小孩看病,父親
隱忍著不安與焦慮,還不時的安撫小朋友。

回家的路上,孩子在父親的手上畫上手錶。母親為父親戴上的錶代
表的貧窮者最後虛無的尊嚴,而父親的則愛超越其上,或許孩子並
不真的懂大人現實的世界,不過,小孩卻能感受到父親給予孩子的
愛並不會因為貧窮而缺乏。因此,舊的錶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
孩子為父親畫的新錶,則代表父子間真切的情感

《心願》

短片的主角高捷,飾演一名黑道老大,在前段描述老大交代新來的
小弟準備生日蛋糕時,感覺與高捷在演其他電影裡不同,少了兇狠
更多了人性與圓潤,其中又帶些詼諧,可能是怕故事過於深沉而加
入的。在車上,老大身邊的秘書是個巧妙的安排,豔麗帶點台味的
女秘書與老大的工作互動蠻親密的,會讓人猜想老大要去那裡呢,
不過那是用來突顯老大所隱藏的心事。

回到家裡讓人驚訝的是躺在病床的女兒,剃光的頭顱,扭曲的四肢
,原本亮麗的紀培慧這時看起來真的像是癱瘓的病人。而原本威嚴
的老大,此刻在女兒面前也顯得溫柔無比,此時的高捷是個父親的
角色。從他說著女兒最喜歡的蛋糕口味(水果還是巧克力?);或是
女兒費力的敲擊鍵盤來與父親互動,這都可以看出父女之間緊密的
感情。

眾人獻上蛋糕,吹熄蛋糕上的蠟燭時,高捷輕閉雙眼開始許生日願
望,此時,父親的眼淚鼻涕開始不停的抖落,並且說著自己的遺憾
,即使是黑社會老大但在癱瘓的女兒面前他只是一個無力的父親,
高捷的演技自然純熟,語言真摯又令人動容,此時,鏡頭緩慢的帶
到女兒先前活潑美麗的照片當然

我們心裡都知道父親所許下的願望

《原點》

影片的前半段,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拍攝
女兒接到哥哥的電話,對背景的描述都是來自電話對話的內容得知
父親將財產移轉給哥哥,而女兒則獨自北上工作
這是台灣慣見重男輕女的傳統價值觀,哥哥得到財產後就將父親送進養老院
而哥哥得知父親參加大陸旅行團後,要求妹妹放下工作陪爸爸一起去
女兒反抗著,她對於父親的感情疏離;
並且認為父親已經將所有財產給哥哥,那麼哥哥才有義務照顧爸爸
電話在不了了之中結束

鏡頭轉到機場,一群老人隨著導演準備通關出國
女兒此時放下工作,來到機場勸爸爸不宜去大陸(時間設定在大陸震災後)
飾演父親的演員有種老榮民的淳樸,是更讓人體會到另一種父親的形象
那也是我曾在我的祖父身上看到的,給人感覺生疏而陌生
而當家裡人都在團聚熱鬧時,祖父卻總是一個人在角落的椅子上
靜靜的看著電視,像是無法融入家庭裡,而父親叔伯們也不以為異
這或許也是張導想給觀眾看到的,父親的另一種面貌

操著外省口音的父親直說:沒事的,妳回去吧!沒事的,妳回去吧!
女兒當然沒辦法放心:爸,別出國了,現在危險
直到導遊小姐告知女兒,我們是要去澳洲不是去大陸
因為烏龍一場,女兒這才卸下擔心
目送著父親通關時,女兒買了鳳梨酥托導遊給父親帶在路上吃

隔著玻璃牆,女兒卻看導遊拿著鳳梨酥折回來:
阿伯說,妳要拿一個他才願意拿!

雖然父親的形象仍是陌生,但一個簡單笨拙的分享
卻可看出父親與女兒間的情感牽連
我想,鳳梨酥是附帶著感情的食物,那是童年時父母常辦給我們的零嘴
也許是種象徵,象徵過去單純的時光

手上拿著酥餅目送遠離的飛機,女兒現在心裡或許想著:
也許等爸回台灣之後,多撥些時間與他聊聊

不管過去是否認識老爸,試著與老爸聊聊天

重新與父親建立關係,認識父親,尋回過去的親情
不要因為沒有行動,而讓愛成為遺憾,大概就是張導想要表達

《期待》

影片開頭,是短髮俏麗的紀培慧,攜著外國男友在龍山寺親密的合照
倆人回到家,摟摟抱抱的走上樓梯,這時,父親等待在門口

接著鏡頭一轉,外國男友在屋外的陽台抽菸
而屋內的父女則是沉默以對,感覺父親是不能接受女兒的外國男友
父親首先打破沉默,用著生澀的中文夾雜著日語說著自己是為女兒而來台灣
女兒低頭不語,日本父親情緒激動處走到玄關外,面對著落地窗掩面哭泣
日本演員米七偶(名字有點好笑的)氣質就像一個傳統日商公司職員
這時他放下嚴肅的父親形象,當女兒走到她背後,那背影都顯得弱小了
父親轉過身來:不管怎樣你都是我的孩子,我都接受你!

女兒說話了,故事謎底解開,父愛的接納度、轉折的感受都更是往上一層

我想,每個人長大後都會往社會發展,建立新的關係,當然結果也有好有壞
但是,當我們在社會上受到挫折,需要被安慰被包容時
往往只有來自於家庭的力量能夠給予不求回報的支持

現代的家庭還有這樣的能力嗎?也許,包容的價值觀也該與時俱進
真正的感情的力量,是超越貧窮與世俗傳統的,也發自於真誠的
如果,擁有那份真誠的關心,我們都應該要好好珍惜它

《爸爸不要哭》

當我與張導在聊天時,有個問題一直想問,我卻忘記了
那是關於高盟傑這位演員,我是在美麗時光第一次看到高盟傑的演出
當時我感覺范植偉如果是個出色演員,而高盟傑則嚴然成為戲裡的阿杰
這種連演的痕跡都看不出來的演員,張導是如何看待這呢?

《爸爸不要哭》是高盟傑演他自己的故事
在電影結束的座談會上,張導說那是高盟傑是在老婆拋家之後的經歷
故事敘述,高落魄於酒店幫客人PARK車,在一早酒醉回家之後
滿身酒臭的他被母親叨念,以身為兒子的立場,高沮喪於自己的人生失敗
而身為父親的他在兒子面前泣聲痛哭,兒子望著父親聽他訴苦
高盟傑講到激動處時,情緒更是難以自己,兒子從床上站起來拍拍父親的肩

「爸爸,不要哭了」

那一幕實在讓人動容,父親畢竟不是真正的超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
父親所憑依的力量,或許就是來自小孩也說不定,張導反向帶我們認識父親

張導說:
劇本寫好之後,他老婆也回來了,高盟傑想盡辦法不讓老婆看到電影

而發福的高盟傑,與當時矮瘦的模樣大不相同,我一直到後來才認出來
那個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新星,畢竟更真實的人生,有更現實的境遇
或許總是演出黑道角色的他讓戲路受到限制,加上國片總是低迷
落迫的他居然將之寫成劇本還拍成電影短片,這也是讓人始料未及的

《背影》

這是一部較完整的短片,背景仍是在貧窮的家庭裡
父親是做零工苦力持家,而兒子就是一般不愛念書,充滿物慾的青少年學生
父子間的年齡差距較大,也或許因此父親總是寡言沉默
所以兒子也因為這種距離感而特別畏懼父親

在短片中,父子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對話,眼神也不曾相對視過
可能是對於父親的勞力低層工作有些輕蔑
兒子身為家庭的一份子,並不與工作辛勞的父親感同身受,反而會要求如:
數位相機、棒球轉播、網路遊戲….等,青少年生活圈的話題產物

隔天早上,兒子起床晚了,怕是要趕不上火車了
焦急的兒子告訴母親,讓母親傳話給父親,用三輪摩托車車載他到車站
父親似乎剛下工,他揉著惺忪的睡眼對兒子說:站著就可以到車站是不是?
丟下一句簡短威嚴的話,父親就發動起摩托車,兒子也跟著跳上車後座
路上父親似乎是熬夜工作精神不繼,兒子這時也看在眼底

此時,父親突然停車到路邊衝進廁所說:便所啦!兒子也在只好等在外頭
正在百般無聊,走來一位與父親工作的緬甸籍同事
他在外對著便所的父親說:老闆說要分你一台相機,你昨天跟老闆要的
原來,看似冷漠的父親一直將兒子貪玩無理的要求也放在心上
而嚴肅寡言的父親形象,居然會低頭跟老闆求一台相機,這更讓兒子驚訝

父親載著兒子來到車站,兒子跳上月台來到同學的身邊
在站台外,父親掏出口袋剩餘的零錢給兒子買早餐
當父親穿過月台遞早餐給兒子時說:要翹課,肚子也得吃飽
父親騎著摩托車離開時,同學一直在嘲諷著父親凌亂的衣著、頹靡的模樣

但兒子卻一直望著父親的背影,很久很久

人太沉溺於關愛,似乎會覺得理所當然
張導用雜亂貧窮的家庭當背景,用來突顯兒子的貪心與不知足
而父親表面上的寡言,則與私下關愛兒子的表現產生很大的對比
張導利用自然細膩的互動一一來揭露父親的面目,更是讓人感動深刻

《鐵門》

我想這並不是一個短片,而更像是家庭裡會看到一幕畫面
在熱鬧的家庭聚會後,兒女一一離去,老父親則默默的看著電視

我跟張導說,這與我的外婆是一樣的,所以我感覺很熟悉,為何會有這種反應
張導:這就像人從熱鬧的馬路轉進小巷子,轉身看人去樓空,落漠感自然而生
老人家看多離合的場面,自然變得「麻痺」了
或許就選擇一個更能處之態然的角度,讓自己平靜

我說:在台灣,人總將感情壓抑的深,不願說出心底的話,像是怕受傷一樣
張導:是的!而在外國,父子之間就像朋友坦心而話
我將鐵門播放給外國人看,他們一點感覺都沒有,他們不懂!

我說:在傳統觀念裡,父親的形象是否總要有些距離感
導演你是不是想希望或傳達,如電影結尾訪問路人片段那樣
更勇於說出對父親的愛呢!(因為那些感人的對話,許多是來自遺憾與不捨)

張導:我沒想的那麼大,但只要能讓他們回家之後,會多關心家人,那就夠了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9-09-17T05:44
推心得也推張作驥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09-09-18T23:51
原po對於 期待 這部份有誤解噢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09-09-21T05:50
背影很好看

勞工節對北美票房的意義是?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09-09-08T10:34
※ 引述《windcanblow (戲謔人生)》之銘言: : 每年九月初的勞工節好像在電影界有某種意義 : 目前已查詢得到的資料是 : 1.象徵夏季電影檔期的結束 : 2.一堆爛片出爐的時候 : 3.票房都不會太好看 : 第一點還蠻好理解的,第二點跟第三點就不太懂了,放假為什麼票房會差呢? : 而且為什麼爛片 ...

惡棍特工:類型、歷史、猶裔好萊塢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09-09-06T16:04
惡棍特工:類型、歷史、猶裔好萊塢 導演:Quentin Tarantino 出品:美國 / 2009 影音圖文版:http://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9905653.html 身為好萊塢少數的作者型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鮮明的印記風格在新作《惡棍特 工》依 ...

情鍵四分鐘

Ida avatar
By Ida
at 2009-09-06T00:15
年邁但仍執著於音樂的鋼琴教師以及乖戾卻具有相當鋼琴天賦的學生,她們幾乎沉溺在 絕望的深海中,鋼琴是他們唯一可以掌握的浮木,讓他們產生了連結,過去和未來。 不過,總覺得關係不是那麼緊密,故事完整度也差那麼一點點,但我還是從兩人的關係中 ,體會到一些立意。這是情鍵四分鐘。 原文出自:http://www.wre ...

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美好的暴力童話

James avatar
By James
at 2009-09-04T23:51
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wildflower/9996149 本片最後一句話是and#34;I think this might be my masterpiece.and#34;,這可能是導演/編劇 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想對觀眾說的。我想 ...

喜劇演員的轉型代表作?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9-09-01T13:32
這是我針對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喜劇演員試圖轉型的整理 不知不覺就打了這麼長 不知道還有哪些喜劇演員的轉型之作是讓你印象深刻的? (不管是好評或囧印象XD) 有劇照對比的 圖文版 http://rerun.pixnet.net/blog/post/29147463 去年聽到姊姊的守護者要改編成電影 看到新聞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