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記食府》我吃了,對不起! - 舞台劇
By Selena
at 2009-12-11T20:11
at 2009-12-11T20:11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誤刪。
延用原標題發文,想以一個回應的心態,針對《王記食府》本次的演出進行一些
心得分享。
以一些單薄的劇場理論來詮釋這個「味覺劇場」,其實都像是廉價的推託之詞。
好比劇場是什麼?表演者,空間,觀眾,成立了。食材就是歐角來的演員?調味就是
導演風格?一次又一次的試做就是排戲過程?無數的類比,難道就可以成為料理節目
現場版=味覺劇場的理由?
先讓我們放下慣常的批判心態,進入創作者的邏輯,代替兩位劇場界的大老摸著
他們的良心,認同他們確實對於劇場與自身的作品有一定的責任感,確實有去思考關
於「味覺劇場」的種種問題,諸如形式、風格、節奏等等,應當被考量的元素。到底
這兩位劇場界的大老,是如何讓味覺進入劇場的?
食材就是演員。嗯,所以調味該是導演指示與手法,而我們的味覺感受,應當就
如同看完一場戲後所得到的身心靈回饋吧?誠如嘉明導演一再強調的,請去感受食物
在口中發出的氣味、聲響、觸覺、質地,感受這群「用生命演出」的演員們的最後一
場舞,然後在酒足飯飽後,再來思考味覺在這場戲中,如何成為主角,而不是噱頭十
足的配角。
發現了嗎?嘉明導演與友輝導演兩人菜單上、料理中的風格差距?嘉導的異國風
情、重濃烈、重新奇滋味的調理方式,每一口都讓你有不一樣的新發現(哇喔,原來
生花椰菜是這個味道,與醬的配合又是如何的微妙,腥味與腥味如何搭成美味,喔,
下一道冷湯真是......一言難盡,嗯,墨魚飯的口感偏粉偏粗,合以香氣濃郁的高湯
與墨魚汁,哪家餐廳可以吃到這種獨特風味?更別說那大家都熟悉,吃起來卻一點也
不熟悉的提拉米蘇了),再回憶一下嘉導的作品,是不是突然有點似曾相識的感受了
?那特色鮮明、形式感強烈的王嘉明風格。
友導的調理呢?溫厚樸實,每道都是令人吃到熟悉滋味卻又稍嫌清淡的口味,是
不是也與友輝老師的編劇作品有某些異曲同工之妙?每一道都聲稱簡單的作法,卻充
滿了許許多多的叮嚀、步驟與注意事項,友導,你的簡單對料理門外漢而言還真是繁
瑣到不行啊!(雖然,對常掌廚的人來說,其實就要嫌囉唆了)個人沒見過友輝老師
做為導演的作品,就不過度延伸了。
有時小劇場看久了,會發現一部戲的導演會在戲中洩露他的靈魂,賴聲川老師的
禪思與嚴謹、李國修老師的煽情與囉唆(對不起個人觀感XD)等等,如果你見過一個人
的戲,又聽過一個人的講座,有時就會產生這類的聯想。一個人的作品與一個人的關
聯,透過一種形式,被竊視、被解讀。
現在,所謂的味覺劇場,是不是有更清楚的輪廓了呢?
這樣還是不夠,這樣的說法似乎還是有些不足。那我們看戲預期的享受呢?就一
些甘苦談、逗趣的小笑話、緣起與過程、汗水與投影,就可以帶過去了嗎?
還有更多的選擇,導演所做的選擇永遠比你想的更多更多。(好吧,有自覺與有
能力的導演)
為什麼是這個形式?請讓我挖個伏筆出來,那就是主角與配角的問題。味覺劇場
,是不是應該要多點說學逗唱?是不是應該要摻點精雕細琢的文本,或是精心安排的
眼神、動作與衝突呢?
當然也許需要。但,為什麼我要?
味覺劇場,主角,也許就應該是味覺。再回到那個也許是我唯一記得的關鍵點,
那些用生命演著戲的演員們,正以味道、口感、氣味觸動著你的味覺。如果不拿掉那
些視覺、聽覺為重的元素,又要如何防止它們不「搶戲」呢?在幾不可聞的角落裡,
你是否發現從前菜主餐到甜點,每一回的品嚐時間都佐以不同的燈光與配樂?它們的
意義是什麼?用途是什麼?對我們真的產生了影響嗎?
我不知道。也許就是一種氛圍與情調,異國的、浪漫的、熱情的、淡雅的,導演
們做了選擇,選了一首最適合該道料理的歌曲,以及最適合的燈光顏色與角度。但從
來沒有忘記吃飯這件事,那些功力深厚的演員只有顧爐和端盤子的份,他們寥寥的台
詞是「醬出來前別偷吃」、「好吃吧」云云。因為觀眾是來吃飯、來「吃戲」的。
這是一場味覺為主角的戲。
那些製造過程解說,也許更像是喝咖啡時,關於豆子來源的認識,可以讓你想像
種植土壤的氣息、空氣的濕度、陽光的熱度與烘焙時果實變黑的速度。也許更像如此
,如果你真有如此雅緻,去想像那種優美一如茶壺雞被緊緊夾住時,熱鍋中的空氣循
環與,七里香的舒張。
劇場該有的模樣,觀眾的期待,全都拿來不滿吧。只是也許當我們去要求「劇場
該是如何」時,就忘記小劇場創作者,不,是所有創作者都常問的問題,應該是「劇
場可以是如何」、「藝術可以是如何」吧?
再丟大姆指下去,恐怕就要過譽了。我也許全猜錯了,這就是一齣賣弄噱頭,外
加滿足導演虛榮的作品,喔不,頂多算個呈現而已。但也許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角度
,與更多的想像力,去面對一個我們從來未知的領域。
《王記食府》說實在,也就是個起點吧,它的趣味,也許還僅止於對於味覺劇場
的小小思考上。對於人性、世界等等大得駭人的問題,連醬都沒沾上。
(如果菜有好吃到讓人感動落淚,甚至飛到天堂見到已故亡者的話,可能就算功
德圓滿了吧XD)
僅以本文向老是以顛覆做為恐怖攻擊,玩性不改卻堅持負責的創作者致敬。
--
延用原標題發文,想以一個回應的心態,針對《王記食府》本次的演出進行一些
心得分享。
以一些單薄的劇場理論來詮釋這個「味覺劇場」,其實都像是廉價的推託之詞。
好比劇場是什麼?表演者,空間,觀眾,成立了。食材就是歐角來的演員?調味就是
導演風格?一次又一次的試做就是排戲過程?無數的類比,難道就可以成為料理節目
現場版=味覺劇場的理由?
先讓我們放下慣常的批判心態,進入創作者的邏輯,代替兩位劇場界的大老摸著
他們的良心,認同他們確實對於劇場與自身的作品有一定的責任感,確實有去思考關
於「味覺劇場」的種種問題,諸如形式、風格、節奏等等,應當被考量的元素。到底
這兩位劇場界的大老,是如何讓味覺進入劇場的?
食材就是演員。嗯,所以調味該是導演指示與手法,而我們的味覺感受,應當就
如同看完一場戲後所得到的身心靈回饋吧?誠如嘉明導演一再強調的,請去感受食物
在口中發出的氣味、聲響、觸覺、質地,感受這群「用生命演出」的演員們的最後一
場舞,然後在酒足飯飽後,再來思考味覺在這場戲中,如何成為主角,而不是噱頭十
足的配角。
發現了嗎?嘉明導演與友輝導演兩人菜單上、料理中的風格差距?嘉導的異國風
情、重濃烈、重新奇滋味的調理方式,每一口都讓你有不一樣的新發現(哇喔,原來
生花椰菜是這個味道,與醬的配合又是如何的微妙,腥味與腥味如何搭成美味,喔,
下一道冷湯真是......一言難盡,嗯,墨魚飯的口感偏粉偏粗,合以香氣濃郁的高湯
與墨魚汁,哪家餐廳可以吃到這種獨特風味?更別說那大家都熟悉,吃起來卻一點也
不熟悉的提拉米蘇了),再回憶一下嘉導的作品,是不是突然有點似曾相識的感受了
?那特色鮮明、形式感強烈的王嘉明風格。
友導的調理呢?溫厚樸實,每道都是令人吃到熟悉滋味卻又稍嫌清淡的口味,是
不是也與友輝老師的編劇作品有某些異曲同工之妙?每一道都聲稱簡單的作法,卻充
滿了許許多多的叮嚀、步驟與注意事項,友導,你的簡單對料理門外漢而言還真是繁
瑣到不行啊!(雖然,對常掌廚的人來說,其實就要嫌囉唆了)個人沒見過友輝老師
做為導演的作品,就不過度延伸了。
有時小劇場看久了,會發現一部戲的導演會在戲中洩露他的靈魂,賴聲川老師的
禪思與嚴謹、李國修老師的煽情與囉唆(對不起個人觀感XD)等等,如果你見過一個人
的戲,又聽過一個人的講座,有時就會產生這類的聯想。一個人的作品與一個人的關
聯,透過一種形式,被竊視、被解讀。
現在,所謂的味覺劇場,是不是有更清楚的輪廓了呢?
這樣還是不夠,這樣的說法似乎還是有些不足。那我們看戲預期的享受呢?就一
些甘苦談、逗趣的小笑話、緣起與過程、汗水與投影,就可以帶過去了嗎?
還有更多的選擇,導演所做的選擇永遠比你想的更多更多。(好吧,有自覺與有
能力的導演)
為什麼是這個形式?請讓我挖個伏筆出來,那就是主角與配角的問題。味覺劇場
,是不是應該要多點說學逗唱?是不是應該要摻點精雕細琢的文本,或是精心安排的
眼神、動作與衝突呢?
當然也許需要。但,為什麼我要?
味覺劇場,主角,也許就應該是味覺。再回到那個也許是我唯一記得的關鍵點,
那些用生命演著戲的演員們,正以味道、口感、氣味觸動著你的味覺。如果不拿掉那
些視覺、聽覺為重的元素,又要如何防止它們不「搶戲」呢?在幾不可聞的角落裡,
你是否發現從前菜主餐到甜點,每一回的品嚐時間都佐以不同的燈光與配樂?它們的
意義是什麼?用途是什麼?對我們真的產生了影響嗎?
我不知道。也許就是一種氛圍與情調,異國的、浪漫的、熱情的、淡雅的,導演
們做了選擇,選了一首最適合該道料理的歌曲,以及最適合的燈光顏色與角度。但從
來沒有忘記吃飯這件事,那些功力深厚的演員只有顧爐和端盤子的份,他們寥寥的台
詞是「醬出來前別偷吃」、「好吃吧」云云。因為觀眾是來吃飯、來「吃戲」的。
這是一場味覺為主角的戲。
那些製造過程解說,也許更像是喝咖啡時,關於豆子來源的認識,可以讓你想像
種植土壤的氣息、空氣的濕度、陽光的熱度與烘焙時果實變黑的速度。也許更像如此
,如果你真有如此雅緻,去想像那種優美一如茶壺雞被緊緊夾住時,熱鍋中的空氣循
環與,七里香的舒張。
劇場該有的模樣,觀眾的期待,全都拿來不滿吧。只是也許當我們去要求「劇場
該是如何」時,就忘記小劇場創作者,不,是所有創作者都常問的問題,應該是「劇
場可以是如何」、「藝術可以是如何」吧?
再丟大姆指下去,恐怕就要過譽了。我也許全猜錯了,這就是一齣賣弄噱頭,外
加滿足導演虛榮的作品,喔不,頂多算個呈現而已。但也許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角度
,與更多的想像力,去面對一個我們從來未知的領域。
《王記食府》說實在,也就是個起點吧,它的趣味,也許還僅止於對於味覺劇場
的小小思考上。對於人性、世界等等大得駭人的問題,連醬都沒沾上。
(如果菜有好吃到讓人感動落淚,甚至飛到天堂見到已故亡者的話,可能就算功
德圓滿了吧XD)
僅以本文向老是以顛覆做為恐怖攻擊,玩性不改卻堅持負責的創作者致敬。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09-12-14T16:16
at 2009-12-14T16:16
By Doris
at 2009-12-19T08:43
at 2009-12-19T08:43
Related Posts
請問步步驚笑好看嗎?
By Bennie
at 2009-12-11T19:33
at 2009-12-11T19:33
12/12 陳玉慧&「海神家族」專訪
By Ethan
at 2009-12-11T18:21
at 2009-12-11T18:21
華碩簡介影片徵外國演員
By Delia
at 2009-12-11T17:36
at 2009-12-11T17:36
單承矩給陳清揚的一封信
By Margaret
at 2009-12-11T03:34
at 2009-12-11T03:34
關於小劇場排演時的眾多疑問(多又雜)
By James
at 2009-12-10T21:30
at 2009-12-10T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