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編劇:醫療劇缺專業團隊 - 陸劇

By Catherine
at 2014-07-31T20:12
at 2014-07-31T20:12
Table of Contents
《產科醫生》編劇:醫療劇缺專業團隊
2014年07月31日10:15 北京青年報
正在北京衛視等平台播出的《產科醫生》,以黑馬姿態贏得了“良心劇”
口碑,且全國收視第一。它在醫療專業性上,被認為達到了國產劇的標竿;它
沒有披著醫生外衣談情說愛,也沒有以輕喜劇元素、醫患矛盾等慣用手段搏收
視率;就是一本正經老老實實地講一個故事,有人性,有情感、有職場政治;
它沒有善惡的對立,只有不同立場的正反方;講故事的手法非常老實傳統,卻
嚴謹巧妙……有的劇是導演導的好,有的劇是演員演的好,《產科醫生》的成
功,第一功臣非編劇莫屬。
前日,《產科醫生》原著小說和編劇張作民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出
乎意料的是,對於該劇一鳴驚人,他並沒有表現出太多得意,反而對劇中專業
差錯表現出近乎“潔癖”的難以釋懷。張作民說,國內醫療劇目前最大問題是
缺少專業的團隊,只有編劇好是不夠的,各個環節都要專業才行。
有些“失誤”是“明知故犯”
北青報:作為小說原著作者和劇本編劇,您對《產科醫生》目前的呈獻滿
意嗎?
張作民:我很感謝導演,這次合作基本尊重了原作的框架,大的人物關係
、情節設置、矛盾衝突也符合,但是作為一部行業劇,還是遺憾地出現了一些
專業上的失誤,觀眾也有不少吐槽,我會客觀看待,也算推動我們嚴謹做戲的
動力吧。
北青報:哪些“失誤”是您可以接受的?
張作民:比如影視作品的性質決定它不可能跟現實完全一致,換句話說就
是明知是“錯”也要這麼做。像“擴容”、“開辟靜脈通道”等,這些話在實
際手術中是麻醉醫生說的。有句行話“主刀醫生是治病的,麻醉醫生是保命的
”,當病人生命體徵出現問題都要由麻醉醫生來解決。但我們還是要把這些台
詞安在主刀醫生身上,因為主刀醫生才是我們的主人公,麻醉醫生不是主要表
現的對象,這種錯誤,只能說是“明知故犯”了。
國產醫療劇最大問題是缺少團隊,每個環節必須都做到專業
北青報:之前曾說創作《產科醫生》的自我要求是“不說外行話”、“爭
取讓專業醫生挑不出毛病來”,這個目的達到了嗎?
張作民:我在劇本創作時確實在這方面花費大量心血,但是拍攝時,遇到
實際拍攝問題也留下不少遺憾。在劇本中,我特意寫了幾個病例,以虛擬時間
表示時間已經過去不少了,而且還讓人物說了“最近一段時間不要安排手術”
一類的話,但後來看到電視劇卻是檢測報告第二天就出來了。這是個硬傷,衛
生部專家審查時也提出過這個問題,不知衛視播出時修改了沒有。
北青報:國產醫療劇之前常被詬病拍得太業餘,漏洞百出,一個很重要原
因就是為了戲劇衝突效果犧牲了醫療操作中的真實性,《產科醫生》的專業度
在普通觀眾層面已經非常高了,在創作初期是否就有意避免這個問題?
張作民:是的,但是在實際拍攝的二度創作和臨時改動中,還是發生了一
些偏差。比如增加了朱醫生扔掉何醫生開的血塗片化驗報告的情節,這已經不
是在表現人物的性格,而是越過了醫生的底線,因為影響了病人的診斷,是要
出人命的,嚴格來說,是犯罪啊。而就朱醫生這個人物的塑造來說,她再小心
眼也不會壞到無視病人生死的程度。這樣的改動雖然增強了劇情的緊張感,但
犧牲了醫生在現實工作中的真實性。
另外一些小細節的不專業,也讓我看了很不舒服,比如醫生動不動就摔病
歷——為了增加戲劇效果,表達角色的憤怒,演員摔什麼都可以,但千萬別摔
病歷啊,那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啊。
北青報:您覺得國產醫療劇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張作民:缺少製作醫療劇的團隊,從編劇、導演、道具、美術等各環節都
要有專業素養。這次《產科醫生》做得已經進步一大塊,比如我提出任何人物
不能抽煙,醫生不能在病房裡吃東西,不能戴假睫毛首飾等,都做到了,但還
是難免有瑕疵。有觀眾看出閱片箱上的片子不是婦產科病人的,美劇他們會找
真的片子,而我們只是隨便找一張掛;還有《產科醫生》在後期時刪了很多生
命監測儀的鏡頭,就是因為病人血壓異常時,監測儀上的數字卻顯示正常。這
實際上是道具不到位……在看了這麼多年海內外電視劇的觀眾已經不好“糊弄
”了。
既有美劇大量寫實的醫療案例、醫生矛盾,又有完整的故事,才是中國特
色醫療劇
北青報:醫患矛盾的問題在這部劇中非常淡化,是出於審查考慮嗎?
張作民:醫患問題是我故意迴避的,過去這類題材寫的太多了,而且我認
為醫患矛盾是表象,根子在醫院管理和醫療改革。我想帶著觀眾把目光放在醫
院內部,看到醫生全力以赴為病人服務,這才是解決醫患矛盾的根本。興趣點
也好,審查也好,都不在我的追求範圍之內。我希望做的是真正中國特色的醫
療劇:既有美劇那樣大量寫實的醫療案例、醫生矛盾,又有一個好看的,完整
的故事,滿足中國電視觀眾對連續劇情的期待。
北青報:作為編劇,您為何對醫療題材情有獨鐘,對醫療專業性有如此強
烈的“潔癖”?
張作民:上世紀70年代,因為我的外公是台灣師大第一任校長,高中畢業
不給我分配工作,只能到當地一家三甲醫院手術室做最底層的護工:我的工作
是,每天上夜班,守在急診手術室外,將手術完畢的病人送病房或者送太平間
……那份工作很苦,但兩年中我也在等候手術結束的間隙,透過醫院手術觀摩
室的天窗,看遍了這家醫院的手術。沒想到今天,這段經歷成了我一份寶貴的
財富。文/本報記者 楊文杰
==
本篇新聞全文轉錄自新浪娛樂網站
新聞原文網址如下
http://ent.sina.com.cn/v/m/2014-07-31/10154183966.shtml
--
2014年07月31日10:15 北京青年報
正在北京衛視等平台播出的《產科醫生》,以黑馬姿態贏得了“良心劇”
口碑,且全國收視第一。它在醫療專業性上,被認為達到了國產劇的標竿;它
沒有披著醫生外衣談情說愛,也沒有以輕喜劇元素、醫患矛盾等慣用手段搏收
視率;就是一本正經老老實實地講一個故事,有人性,有情感、有職場政治;
它沒有善惡的對立,只有不同立場的正反方;講故事的手法非常老實傳統,卻
嚴謹巧妙……有的劇是導演導的好,有的劇是演員演的好,《產科醫生》的成
功,第一功臣非編劇莫屬。
前日,《產科醫生》原著小說和編劇張作民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出
乎意料的是,對於該劇一鳴驚人,他並沒有表現出太多得意,反而對劇中專業
差錯表現出近乎“潔癖”的難以釋懷。張作民說,國內醫療劇目前最大問題是
缺少專業的團隊,只有編劇好是不夠的,各個環節都要專業才行。
有些“失誤”是“明知故犯”
北青報:作為小說原著作者和劇本編劇,您對《產科醫生》目前的呈獻滿
意嗎?
張作民:我很感謝導演,這次合作基本尊重了原作的框架,大的人物關係
、情節設置、矛盾衝突也符合,但是作為一部行業劇,還是遺憾地出現了一些
專業上的失誤,觀眾也有不少吐槽,我會客觀看待,也算推動我們嚴謹做戲的
動力吧。
北青報:哪些“失誤”是您可以接受的?
張作民:比如影視作品的性質決定它不可能跟現實完全一致,換句話說就
是明知是“錯”也要這麼做。像“擴容”、“開辟靜脈通道”等,這些話在實
際手術中是麻醉醫生說的。有句行話“主刀醫生是治病的,麻醉醫生是保命的
”,當病人生命體徵出現問題都要由麻醉醫生來解決。但我們還是要把這些台
詞安在主刀醫生身上,因為主刀醫生才是我們的主人公,麻醉醫生不是主要表
現的對象,這種錯誤,只能說是“明知故犯”了。
國產醫療劇最大問題是缺少團隊,每個環節必須都做到專業
北青報:之前曾說創作《產科醫生》的自我要求是“不說外行話”、“爭
取讓專業醫生挑不出毛病來”,這個目的達到了嗎?
張作民:我在劇本創作時確實在這方面花費大量心血,但是拍攝時,遇到
實際拍攝問題也留下不少遺憾。在劇本中,我特意寫了幾個病例,以虛擬時間
表示時間已經過去不少了,而且還讓人物說了“最近一段時間不要安排手術”
一類的話,但後來看到電視劇卻是檢測報告第二天就出來了。這是個硬傷,衛
生部專家審查時也提出過這個問題,不知衛視播出時修改了沒有。
北青報:國產醫療劇之前常被詬病拍得太業餘,漏洞百出,一個很重要原
因就是為了戲劇衝突效果犧牲了醫療操作中的真實性,《產科醫生》的專業度
在普通觀眾層面已經非常高了,在創作初期是否就有意避免這個問題?
張作民:是的,但是在實際拍攝的二度創作和臨時改動中,還是發生了一
些偏差。比如增加了朱醫生扔掉何醫生開的血塗片化驗報告的情節,這已經不
是在表現人物的性格,而是越過了醫生的底線,因為影響了病人的診斷,是要
出人命的,嚴格來說,是犯罪啊。而就朱醫生這個人物的塑造來說,她再小心
眼也不會壞到無視病人生死的程度。這樣的改動雖然增強了劇情的緊張感,但
犧牲了醫生在現實工作中的真實性。
另外一些小細節的不專業,也讓我看了很不舒服,比如醫生動不動就摔病
歷——為了增加戲劇效果,表達角色的憤怒,演員摔什麼都可以,但千萬別摔
病歷啊,那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啊。
北青報:您覺得國產醫療劇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張作民:缺少製作醫療劇的團隊,從編劇、導演、道具、美術等各環節都
要有專業素養。這次《產科醫生》做得已經進步一大塊,比如我提出任何人物
不能抽煙,醫生不能在病房裡吃東西,不能戴假睫毛首飾等,都做到了,但還
是難免有瑕疵。有觀眾看出閱片箱上的片子不是婦產科病人的,美劇他們會找
真的片子,而我們只是隨便找一張掛;還有《產科醫生》在後期時刪了很多生
命監測儀的鏡頭,就是因為病人血壓異常時,監測儀上的數字卻顯示正常。這
實際上是道具不到位……在看了這麼多年海內外電視劇的觀眾已經不好“糊弄
”了。
既有美劇大量寫實的醫療案例、醫生矛盾,又有完整的故事,才是中國特
色醫療劇
北青報:醫患矛盾的問題在這部劇中非常淡化,是出於審查考慮嗎?
張作民:醫患問題是我故意迴避的,過去這類題材寫的太多了,而且我認
為醫患矛盾是表象,根子在醫院管理和醫療改革。我想帶著觀眾把目光放在醫
院內部,看到醫生全力以赴為病人服務,這才是解決醫患矛盾的根本。興趣點
也好,審查也好,都不在我的追求範圍之內。我希望做的是真正中國特色的醫
療劇:既有美劇那樣大量寫實的醫療案例、醫生矛盾,又有一個好看的,完整
的故事,滿足中國電視觀眾對連續劇情的期待。
北青報:作為編劇,您為何對醫療題材情有獨鐘,對醫療專業性有如此強
烈的“潔癖”?
張作民:上世紀70年代,因為我的外公是台灣師大第一任校長,高中畢業
不給我分配工作,只能到當地一家三甲醫院手術室做最底層的護工:我的工作
是,每天上夜班,守在急診手術室外,將手術完畢的病人送病房或者送太平間
……那份工作很苦,但兩年中我也在等候手術結束的間隙,透過醫院手術觀摩
室的天窗,看遍了這家醫院的手術。沒想到今天,這段經歷成了我一份寶貴的
財富。文/本報記者 楊文杰
==
本篇新聞全文轉錄自新浪娛樂網站
新聞原文網址如下
http://ent.sina.com.cn/v/m/2014-07-31/10154183966.shtml
--
Tags:
陸劇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4-08-04T04:27
at 2014-08-04T04:27

By Hardy
at 2014-08-08T19:49
at 2014-08-08T19:49

By Yuri
at 2014-08-09T10:53
at 2014-08-09T10:53

By Bethany
at 2014-08-10T23:54
at 2014-08-10T23:54

By Puput
at 2014-08-12T05:55
at 2014-08-12T05:55

By Ursula
at 2014-08-12T16:17
at 2014-08-12T16:17

By Agatha
at 2014-08-12T19:09
at 2014-08-12T19:09

By Zora
at 2014-08-15T22:51
at 2014-08-15T22:51

By Kelly
at 2014-08-17T06:24
at 2014-08-17T06:24

By Hazel
at 2014-08-19T10:14
at 2014-08-19T10:14

By Charlie
at 2014-08-23T06:28
at 2014-08-23T06:28

By Eden
at 2014-08-24T18:33
at 2014-08-24T18:33
Related Posts
舞樂傳奇 轉錄劇評 薊城君

By Emily
at 2014-07-31T19:51
at 2014-07-31T19:51
古劍奇譚17、18集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07-31T15:22
at 2014-07-31T15:22
《金玉良緣》即將於8月11日在中視播出

By Victoria
at 2014-07-31T13:00
at 2014-07-31T13:00
遊戲翻拍電視劇

By Frederica
at 2014-07-31T01:03
at 2014-07-31T01:03
新舊版天龍八部

By Elvira
at 2014-07-31T00:29
at 2014-07-31T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