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想很久》觀後 - 相聲

By Carol
at 2006-10-20T09:50
at 2006-10-20T09:50
Table of Contents
《笑……想很久》觀後
※原文刊載於【傳藝】雙月刊66期,頁92-95
台北曲藝團近年規劃的兩岸匯演,乃台灣曲藝迷親炙大陸名家丰采的珍貴窗
口,這次的秋季公演《笑……想很久》,找來竄紅京津的郭德綱擔任壓軸,令人
期待非常。九月一日於新舞台的開演,卻於八月三十一日見報載「變化比不上領
導的一句話」,郭德綱不來了!我心想,台灣最近內部對立比排外嚴重,大陸人
焉有近不了國門的道理?了解後才知是演員個人資格問題,與政局無關。
格局愈大,掣肘愈深。一九九九年《說唱藝術兩岸情》節目,標榜「兩岸競
演,動口不動手」,但有軍人背景的常寶華臨時被改為趙世忠;二○○四年《笑
迎明天》節目,馬季為首的九位大陸國家一級演員,同時應邀訪台,連央視春節
晚會都湊不齊的空前卡司,最後因兩岸情勢緊張,被迫換角,笑不出來。二○○
五年《雙峰-兩岸說唱喜相逢》,姜昆身兼「政協委員」,台北曲藝團被要求簽
下切結書,保證姜昆來台行為不會超過演出範圍,才准放行。幾乎節目名稱取得
愈歡樂、愈和諧,幕後的申辦過程就愈淒涼、愈悲慘,或許明年秋季公演取名《
搶救相聲大兵-兩岸說唱烽火情》,行政手續就會順利無比?
解放後,大陸因文藝思想為政治服務的背景,許多文藝革新理論明顯矯枉過
正。但坦白說,在《笑……想很久》裡,看到朱德剛、劉越逖在台上投入唱和段
目<樹沒葉>,我還真想套幾句老話,「侮辱勞動人民」、「玩弄庸俗趣味」,
這段傳統段子真是不可樂啊!若硬要賦予意義,<樹沒葉>勉強是在挖苦貪財之
徒的現實嘴臉,但它缺乏像<扒馬掛>、<找堂會>有著綿密兜圈的語言遊戲。
佔輩份便宜的設計已難讓當代觀眾亦步亦趨,費盡力氣的怪腔怪調、擠眉弄眼,
頂多討到肯定苦勞的掌聲,難有由衷開懷的拍案叫絕。相聲表演強調本色,不排
斥誇張,誇張亦又不可矯飾,但<樹沒葉>靠的就是洋相百出來取媚於人,「滿
臉跑眉毛」的怪癖動作與發音已遠遠超過矯情的程度,刻意求笑,有失分寸。公
允而論,朱德剛承繼師父魏文亮衣缽,拿下了這個並不好演的段子,可是,<樹
沒葉>滿溢著民初市民階層對鄉野農人輕賤嘲笑的鄙夷態度,充滿「拿肉麻當有
趣」的病態樂趣,坐在二○○六年新舞台觀眾席的當下,沉思當代演員持續將這
個段子「一遍拆洗一遍新」的傳承意義,我確實有些茫然若迷。
七○年代末期,相聲因為諷刺四人幫倒台,透過大眾媒體的播送,重新在大
陸星火燎原地興盛起來。因相關民生娛樂產業匱乏,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八
○年代以降,產出了不少品質不堪細究的歌唱相聲。段目<二重唱>雖以紅花綠
葉互爭排名的人生醜態為基底,但其血肉無非是貧嘴、學唱加上互損,這段台北
曲藝團移植、四處巡演的台版內容,團名從「動力火車」聯想「人力腳踏車」,
從「近畿小子」反推「台北老子」,皆可容易預期;從「紅螞蟻、草蜢、蚱蜢」
到「狼狽二重唱」,則是「意料之內、但在情理之外」的貧乏亂造。歌曲<站在
高崗上>足足唱了一分半鐘,既無模仿又無逗笑,難脫笑料不夠、歌唱來湊的嫌
疑;兩次<高山青>都互不配合,第二次唱完即宣告解散的「底」,實在薄弱草
率了些。將「說相聲」搞成了「唱相聲」,唱完下台,觀眾悶慌錯愕,缺乏藝術
感染力量,隔靴搔癢、不著邊際,至為可惜。也讓人明白,今年春季公演由謝小
玲和朱德剛搭檔,歪唱中見時代氛圍、笑中帶淚的新編柳活<風雨中的寧靜>(
原《中華民國在台灣》段目)是多麼難得。
劉增鍇挑戰馬派經典段目<八十一層樓>,架構沒換,但情節全部更新。馬
三立先生的版本是三人報效祖國,遠赴美國學習科學技術,因八十一層樓最便
宜,所以凌空而居。劉增鍇的版本改為由「傑sir」率領的三位台灣軍人,赴美
遊說官員商議軍購事宜,因八十一層視野最好、最豪華,所以登高而宿,增添意
在弦外的政治時空背景。三人的淒慘故事也做了調整,馬版是未婚妻游泳溺斃,
以及監獄遺孤母亡父散的淚眼潸潸,略帶灑狗血口味的通俗故事,但絕不歡樂;
劉版則是無敵煞星的到處剋父剋母剋人傷痛心聲,以及自宮也沒練成葵花寶典的
荒誕傳奇。劉版的改編語言精練,大小包袱環環緊扣,觀眾迴響熾烈。但有趣的
是,究竟該讓<八十一層樓>餘味無窮?還是笑到沒氣?馬老先生說這段相聲時
與「聊天」無異,輕車熟路、舉重若輕;敘說悲傷往事時不刻意求樂,待山重水
複、沉靜恭聽,蘊染著層層疊疊的情緒,他卻瞬間掀開了底,使我們恍然失笑,
深深體味著全部因果關係的縝密過程,後勁強烈。劉版的兩則哀慟經驗皆非常荒
謬不羈,比生化武器還厲害的天煞孤星,以及用指甲剪刀自宮的譏嘲暗示,包袱
既多又碎,疊密的包袱群使過程熱鬧浮躁,易造成觀眾疲憊、雜遝的感受,自然
減損了<八十一層樓>原始皮厚、無盡漣漪的巧思設計,各有利弊。而且,劉版
有「刨底」的缺陷,收尾時其處理如下──
劉:(喘氣)實在走不動,就說一個……回飯店到大廳……
朱:嗯
劉:經理說停電……
朱:啊
劉:叫我們走樓梯……
朱:就是啊
劉:走到現在……
朱:怎麼樣?
劉:八十層了……
朱:對啊
劉:我才發現……
朱:如何?
劉:我們都沒拿鑰匙!
由於底收得太不俐落,劉增鍇才說到一半,我附近的觀眾全猜出沒拿鑰匙的
結局,魅力盡失,這與觀眾是否事先知情無關,馬老的版本聽了不下十遍,每次
聽他宣佈沒帶鑰匙時,我仍能笑得樂不可支,即使是對口的版本,捧哏也不再打
斷,讓馬老一口氣的說出:「咱仨人回來,在下面跟老頭說了幾句話,咱們就上
樓了,結果我啊,忘了拿鑰匙了。」不說贅語、慎言緊收,事半功倍。此外,馬
版三人講要學習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非常合理;以台灣的立場,劉版三人
應說要效法國軍「萬里追剿」才是,畢竟一逃一追,兩岸角色有別,何況劉版的
主角們還是中華民國國軍領袖,更不應分不清「長征」可是對岸自我標榜的浪漫
說法啊。
<同步口譯>可說是<很難說的國語>姐妹作,將啞巴喇嘛繞口令轉以英語
說出,寄望跟原住民版一樣擦出爆裂衝天的火花。出人意料謂之奇,但英語終究
非民眾日常用語,跟不上貫珠陌生的內容,便難成巧妙。葉怡均的演出流轉如彈
丸,快而不亂、出氣平和、悠然穩健,這個段子若改拿去宣慰以英文為母語的僑
胞,應能獲得較廣大的反應。
段目<冤枉啊!法官!>是傳統相聲<鬧公堂>改編。<鬧公堂>又名<戲
迷知縣>,描述一位戲迷花錢買官當知縣,找唱蓮花落的當師爺、賣藥糖的當喊
堂、拉洋片的當帶案、唱跑旱船的當掌刑、要飯的當回事;原告是唱山東快書、
媳婦唱河南墜子、被告唱數來寶。公堂上,因為知縣帶頭以唱代說,大夥兒便各
自齊鳴,胡攪一番。透過這幫藝人表面荒唐無稽的群醜聚會,刻劃只有錢、權、
劣幣逐良幣,濫竽充數、毫無法治公允的腐敗官場現實。演員可依自身強項,置
換大鼓、單弦、評戲、梆子等各式曲種。考量到觀眾的熟悉程度,朱德剛的「黑
白判法院」黃金陣容如下:師爺吳兆南老師、喊堂是收破爛的,帶案的是林文彬,
回事是賣路邊攤的,原告是北原山貓,媳婦是唱黃梅調,被告是唱數來寶的。朱
德剛的師父魏文亮是說<鬧公堂>的好手,多樣曲種信手拈來、細膩奔放。其酣
暢變幻、學啥像啥、淋漓盡致、韻味十足的嗓音,正是當代演員所望塵莫及。包
括倒口活、戲柳、歌柳等,朱德剛以倒口活情況最佳,尤其以路邊攤老闆的地皮
流氓口音,最能搏得滿堂彩(也是觀眾所最為熟稔的日常刻板聲響)。而神似入
微的陳總統口音,更是讓全場進入捧腹不已的瘋狂境界。法庭原是極為嚴肅的場
域,但朱德剛刻意混用古裝衙門戲用語、菜市場叫賣口吻、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
癟腳曲藝演出,串接總統向人民報告的神聖宣示,透過無厘頭的高反差、低品味
惡搞,將至高無上、道貌岸然的政治、倫常進行拆解和消遣。虛中見實,由實生
虛,以虛帶實,越荒誕往往越見哲理與概括性;在庸俗不堪的低賤嘻鬧中,迴盪
著人間正義恆常失落的深層無奈。
曲藝,尤其是相聲演出,在國內頗具市場,但長期不見報章雜誌的事後評論,
似乎將曲藝展演歸入藝文活動論壇的邊陲?好的演出值得我們花上千上萬字細
細追述,謹此提出個人拙見作為拋磚引玉,盼望能喚起更多同好的激盪與分享。
--
※原文刊載於【傳藝】雙月刊66期,頁92-95
台北曲藝團近年規劃的兩岸匯演,乃台灣曲藝迷親炙大陸名家丰采的珍貴窗
口,這次的秋季公演《笑……想很久》,找來竄紅京津的郭德綱擔任壓軸,令人
期待非常。九月一日於新舞台的開演,卻於八月三十一日見報載「變化比不上領
導的一句話」,郭德綱不來了!我心想,台灣最近內部對立比排外嚴重,大陸人
焉有近不了國門的道理?了解後才知是演員個人資格問題,與政局無關。
格局愈大,掣肘愈深。一九九九年《說唱藝術兩岸情》節目,標榜「兩岸競
演,動口不動手」,但有軍人背景的常寶華臨時被改為趙世忠;二○○四年《笑
迎明天》節目,馬季為首的九位大陸國家一級演員,同時應邀訪台,連央視春節
晚會都湊不齊的空前卡司,最後因兩岸情勢緊張,被迫換角,笑不出來。二○○
五年《雙峰-兩岸說唱喜相逢》,姜昆身兼「政協委員」,台北曲藝團被要求簽
下切結書,保證姜昆來台行為不會超過演出範圍,才准放行。幾乎節目名稱取得
愈歡樂、愈和諧,幕後的申辦過程就愈淒涼、愈悲慘,或許明年秋季公演取名《
搶救相聲大兵-兩岸說唱烽火情》,行政手續就會順利無比?
解放後,大陸因文藝思想為政治服務的背景,許多文藝革新理論明顯矯枉過
正。但坦白說,在《笑……想很久》裡,看到朱德剛、劉越逖在台上投入唱和段
目<樹沒葉>,我還真想套幾句老話,「侮辱勞動人民」、「玩弄庸俗趣味」,
這段傳統段子真是不可樂啊!若硬要賦予意義,<樹沒葉>勉強是在挖苦貪財之
徒的現實嘴臉,但它缺乏像<扒馬掛>、<找堂會>有著綿密兜圈的語言遊戲。
佔輩份便宜的設計已難讓當代觀眾亦步亦趨,費盡力氣的怪腔怪調、擠眉弄眼,
頂多討到肯定苦勞的掌聲,難有由衷開懷的拍案叫絕。相聲表演強調本色,不排
斥誇張,誇張亦又不可矯飾,但<樹沒葉>靠的就是洋相百出來取媚於人,「滿
臉跑眉毛」的怪癖動作與發音已遠遠超過矯情的程度,刻意求笑,有失分寸。公
允而論,朱德剛承繼師父魏文亮衣缽,拿下了這個並不好演的段子,可是,<樹
沒葉>滿溢著民初市民階層對鄉野農人輕賤嘲笑的鄙夷態度,充滿「拿肉麻當有
趣」的病態樂趣,坐在二○○六年新舞台觀眾席的當下,沉思當代演員持續將這
個段子「一遍拆洗一遍新」的傳承意義,我確實有些茫然若迷。
七○年代末期,相聲因為諷刺四人幫倒台,透過大眾媒體的播送,重新在大
陸星火燎原地興盛起來。因相關民生娛樂產業匱乏,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八
○年代以降,產出了不少品質不堪細究的歌唱相聲。段目<二重唱>雖以紅花綠
葉互爭排名的人生醜態為基底,但其血肉無非是貧嘴、學唱加上互損,這段台北
曲藝團移植、四處巡演的台版內容,團名從「動力火車」聯想「人力腳踏車」,
從「近畿小子」反推「台北老子」,皆可容易預期;從「紅螞蟻、草蜢、蚱蜢」
到「狼狽二重唱」,則是「意料之內、但在情理之外」的貧乏亂造。歌曲<站在
高崗上>足足唱了一分半鐘,既無模仿又無逗笑,難脫笑料不夠、歌唱來湊的嫌
疑;兩次<高山青>都互不配合,第二次唱完即宣告解散的「底」,實在薄弱草
率了些。將「說相聲」搞成了「唱相聲」,唱完下台,觀眾悶慌錯愕,缺乏藝術
感染力量,隔靴搔癢、不著邊際,至為可惜。也讓人明白,今年春季公演由謝小
玲和朱德剛搭檔,歪唱中見時代氛圍、笑中帶淚的新編柳活<風雨中的寧靜>(
原《中華民國在台灣》段目)是多麼難得。
劉增鍇挑戰馬派經典段目<八十一層樓>,架構沒換,但情節全部更新。馬
三立先生的版本是三人報效祖國,遠赴美國學習科學技術,因八十一層樓最便
宜,所以凌空而居。劉增鍇的版本改為由「傑sir」率領的三位台灣軍人,赴美
遊說官員商議軍購事宜,因八十一層視野最好、最豪華,所以登高而宿,增添意
在弦外的政治時空背景。三人的淒慘故事也做了調整,馬版是未婚妻游泳溺斃,
以及監獄遺孤母亡父散的淚眼潸潸,略帶灑狗血口味的通俗故事,但絕不歡樂;
劉版則是無敵煞星的到處剋父剋母剋人傷痛心聲,以及自宮也沒練成葵花寶典的
荒誕傳奇。劉版的改編語言精練,大小包袱環環緊扣,觀眾迴響熾烈。但有趣的
是,究竟該讓<八十一層樓>餘味無窮?還是笑到沒氣?馬老先生說這段相聲時
與「聊天」無異,輕車熟路、舉重若輕;敘說悲傷往事時不刻意求樂,待山重水
複、沉靜恭聽,蘊染著層層疊疊的情緒,他卻瞬間掀開了底,使我們恍然失笑,
深深體味著全部因果關係的縝密過程,後勁強烈。劉版的兩則哀慟經驗皆非常荒
謬不羈,比生化武器還厲害的天煞孤星,以及用指甲剪刀自宮的譏嘲暗示,包袱
既多又碎,疊密的包袱群使過程熱鬧浮躁,易造成觀眾疲憊、雜遝的感受,自然
減損了<八十一層樓>原始皮厚、無盡漣漪的巧思設計,各有利弊。而且,劉版
有「刨底」的缺陷,收尾時其處理如下──
劉:(喘氣)實在走不動,就說一個……回飯店到大廳……
朱:嗯
劉:經理說停電……
朱:啊
劉:叫我們走樓梯……
朱:就是啊
劉:走到現在……
朱:怎麼樣?
劉:八十層了……
朱:對啊
劉:我才發現……
朱:如何?
劉:我們都沒拿鑰匙!
由於底收得太不俐落,劉增鍇才說到一半,我附近的觀眾全猜出沒拿鑰匙的
結局,魅力盡失,這與觀眾是否事先知情無關,馬老的版本聽了不下十遍,每次
聽他宣佈沒帶鑰匙時,我仍能笑得樂不可支,即使是對口的版本,捧哏也不再打
斷,讓馬老一口氣的說出:「咱仨人回來,在下面跟老頭說了幾句話,咱們就上
樓了,結果我啊,忘了拿鑰匙了。」不說贅語、慎言緊收,事半功倍。此外,馬
版三人講要學習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非常合理;以台灣的立場,劉版三人
應說要效法國軍「萬里追剿」才是,畢竟一逃一追,兩岸角色有別,何況劉版的
主角們還是中華民國國軍領袖,更不應分不清「長征」可是對岸自我標榜的浪漫
說法啊。
<同步口譯>可說是<很難說的國語>姐妹作,將啞巴喇嘛繞口令轉以英語
說出,寄望跟原住民版一樣擦出爆裂衝天的火花。出人意料謂之奇,但英語終究
非民眾日常用語,跟不上貫珠陌生的內容,便難成巧妙。葉怡均的演出流轉如彈
丸,快而不亂、出氣平和、悠然穩健,這個段子若改拿去宣慰以英文為母語的僑
胞,應能獲得較廣大的反應。
段目<冤枉啊!法官!>是傳統相聲<鬧公堂>改編。<鬧公堂>又名<戲
迷知縣>,描述一位戲迷花錢買官當知縣,找唱蓮花落的當師爺、賣藥糖的當喊
堂、拉洋片的當帶案、唱跑旱船的當掌刑、要飯的當回事;原告是唱山東快書、
媳婦唱河南墜子、被告唱數來寶。公堂上,因為知縣帶頭以唱代說,大夥兒便各
自齊鳴,胡攪一番。透過這幫藝人表面荒唐無稽的群醜聚會,刻劃只有錢、權、
劣幣逐良幣,濫竽充數、毫無法治公允的腐敗官場現實。演員可依自身強項,置
換大鼓、單弦、評戲、梆子等各式曲種。考量到觀眾的熟悉程度,朱德剛的「黑
白判法院」黃金陣容如下:師爺吳兆南老師、喊堂是收破爛的,帶案的是林文彬,
回事是賣路邊攤的,原告是北原山貓,媳婦是唱黃梅調,被告是唱數來寶的。朱
德剛的師父魏文亮是說<鬧公堂>的好手,多樣曲種信手拈來、細膩奔放。其酣
暢變幻、學啥像啥、淋漓盡致、韻味十足的嗓音,正是當代演員所望塵莫及。包
括倒口活、戲柳、歌柳等,朱德剛以倒口活情況最佳,尤其以路邊攤老闆的地皮
流氓口音,最能搏得滿堂彩(也是觀眾所最為熟稔的日常刻板聲響)。而神似入
微的陳總統口音,更是讓全場進入捧腹不已的瘋狂境界。法庭原是極為嚴肅的場
域,但朱德剛刻意混用古裝衙門戲用語、菜市場叫賣口吻、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
癟腳曲藝演出,串接總統向人民報告的神聖宣示,透過無厘頭的高反差、低品味
惡搞,將至高無上、道貌岸然的政治、倫常進行拆解和消遣。虛中見實,由實生
虛,以虛帶實,越荒誕往往越見哲理與概括性;在庸俗不堪的低賤嘻鬧中,迴盪
著人間正義恆常失落的深層無奈。
曲藝,尤其是相聲演出,在國內頗具市場,但長期不見報章雜誌的事後評論,
似乎將曲藝展演歸入藝文活動論壇的邊陲?好的演出值得我們花上千上萬字細
細追述,謹此提出個人拙見作為拋磚引玉,盼望能喚起更多同好的激盪與分享。
--
Tags:
相聲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06-10-24T11:43
at 2006-10-24T11:43

By Irma
at 2006-10-28T23:34
at 2006-10-28T23:34

By Rosalind
at 2006-10-30T19:38
at 2006-10-30T19:38
Related Posts
相聲瓦舍的下次馬拉桑

By Lily
at 2006-10-19T14:40
at 2006-10-19T14:40
轉錄:相聲瓦舍的某篇觀後感

By Donna
at 2006-10-13T09:00
at 2006-10-13T09:00
大陸第三屆電視相聲大獎賽

By Dorothy
at 2006-10-12T23:42
at 2006-10-12T23:42
陪我一起長大的那一夜/這一夜。

By Charlie
at 2006-10-08T13:19
at 2006-10-08T13:19
終於去了大柵欄

By Charlotte
at 2006-10-07T23:30
at 2006-10-07T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