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張畫》難以形構的最終之畫 - 藝術電影

By Delia
at 2010-07-23T15:40
at 2010-07-23T15:40
Table of Contents
文/謝璇
男孩單瘦的身體輕輕跑了起來。沿著河川,追著流出手心父親生前最好的一件衣
裳,也彷彿是追著在父親完全離開前最後的影子。音樂跟著溪水淡淡流洩而出,和濃
郁的色調與光共同輕頌著輕描淡寫的哀傷。男孩面無表情,安靜地走進陰暗的洞穴,
再無語的拎著父親汙濁的白衣出來迎向光明。但等著男孩的,究竟是失序的黑暗還是
安寧的光亮?
從《醫生》、《停車》到最新作品《第四張畫》,無論是紀錄片或劇情片,手法
是黑色幽默或寫實,鍾孟宏的電影似乎都存在一種沉重哀婉的基調。《第四張畫》用
劇情,用建構劇本的方式寫出一個隨時都在社會上不斷重演的真實故事。離散在兩岸
,似乎失去真正身分的母親、往往一味的被冠上罪名而不被關心的施暴繼父,看似放
浪、遊戲人間的男子也背負著無以名狀的哀愁。所有的沉痛藉由小翔(畢曉海飾)在
生父死亡後的遭遇一個個被帶出。其實我們以為永遠不會有人發現的瘡疤,都像海邊
的水泥鞋印一樣,是一個潛藏的痛楚而非沉埋的秘密。
由納豆飾演的怪哥哥「手槍仔」和小翔在劇中的互動式相當重要的對照。他們各
自擁有傷口,在一起時卻呈現出搞笑逗趣的氛圍。但也因為這份輕鬆的氣息,更襯托
出現實的沉重。手槍仔和小翔都試圖在彼此身上尋找填補自己生命空缺的碎片,期待
一點更圓滿的可能。相對於一開始就會被認為是哀傷的小翔,手槍仔的角色是非常立
體且令人震撼的。在最後揭露前,我們可能都不知道在手槍仔看似瘋癲輕浮的形象背
後,也有一個難以言說,又比「彗星撞地球」的殘屋破瓦更具體的巨大傷痕。
電影的開場和結尾悄悄的作了簡單的呼應。小翔獨自在道路上跳著步伐,溫柔的
陽光穿過樹影搖落下來。看似溫暖平靜的畫面,卻是沒有起點或終點的迷途。暗示小
翔的故事只是社會片段的縮影,不停的發生甚至不會有結局。
除了光影的運用及構圖上的用心,在《第四張畫》中也可以感受到在配樂上的設
計。第一次有音樂出現的片段是小翔急著追回亡父衣服的一場戲,藉由音樂的力道加
強那一幕在觀者心中的印象。另一次的配樂浮現在小翔搬進生母為他準備的房間的時
刻,營造出一種超乎語言或影像能夠體現的氣氛。有什麼正在改變,默默的流動,將
把世界推向另一個不可控制的環節,而小翔卻是只能隨波逐流的主角。
片名為《第四張畫》,但真正的「第四張畫」卻沒有被繪出。前三張畫為孩子身
邊的人事的指涉,卻只呈現局部,且是有一定距離的觀看,甚至是模糊的。這樣的安
排更顯出孩子的缺失,別人的加入讓孩子開始離自己的人生遙遠,幾乎要成為生命的
旁觀者,更暗喻著小翔看似步向正軌,實質上卻逐漸失去掌握的生命。
最後一張畫的題目是「自畫像」。小翔的最後一個臉部特寫令人想起楚浮的經典
作品《四百擊》中,男孩最後對著鏡頭的回望,是一種自我凝視。但小翔卻是靜靜閉
上眼睛,彷彿是在宣告他什麼也看不見,所以屬於他的早已消逝,無以重繪。
─資料來源───────────────────────────────────
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period=267
─相關來源───────────────────────────────────
2010/10/22 第四張畫【導演:鍾孟宏;演員:戴立忍、郝蕾、金士傑、關穎、梁
赫群、納豆; 2010台北電影節 開幕片;好好電影、原子
映象】
http://atomcinema.pixnet.net/blog
http://www.wretch.cc/blog/atomcinema
http://blog.sina.com.tw/atom/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ftw49905311
--
※ 編輯: Loreto 來自: 180.177.83.166 (07/23 15:41)
男孩單瘦的身體輕輕跑了起來。沿著河川,追著流出手心父親生前最好的一件衣
裳,也彷彿是追著在父親完全離開前最後的影子。音樂跟著溪水淡淡流洩而出,和濃
郁的色調與光共同輕頌著輕描淡寫的哀傷。男孩面無表情,安靜地走進陰暗的洞穴,
再無語的拎著父親汙濁的白衣出來迎向光明。但等著男孩的,究竟是失序的黑暗還是
安寧的光亮?
從《醫生》、《停車》到最新作品《第四張畫》,無論是紀錄片或劇情片,手法
是黑色幽默或寫實,鍾孟宏的電影似乎都存在一種沉重哀婉的基調。《第四張畫》用
劇情,用建構劇本的方式寫出一個隨時都在社會上不斷重演的真實故事。離散在兩岸
,似乎失去真正身分的母親、往往一味的被冠上罪名而不被關心的施暴繼父,看似放
浪、遊戲人間的男子也背負著無以名狀的哀愁。所有的沉痛藉由小翔(畢曉海飾)在
生父死亡後的遭遇一個個被帶出。其實我們以為永遠不會有人發現的瘡疤,都像海邊
的水泥鞋印一樣,是一個潛藏的痛楚而非沉埋的秘密。
由納豆飾演的怪哥哥「手槍仔」和小翔在劇中的互動式相當重要的對照。他們各
自擁有傷口,在一起時卻呈現出搞笑逗趣的氛圍。但也因為這份輕鬆的氣息,更襯托
出現實的沉重。手槍仔和小翔都試圖在彼此身上尋找填補自己生命空缺的碎片,期待
一點更圓滿的可能。相對於一開始就會被認為是哀傷的小翔,手槍仔的角色是非常立
體且令人震撼的。在最後揭露前,我們可能都不知道在手槍仔看似瘋癲輕浮的形象背
後,也有一個難以言說,又比「彗星撞地球」的殘屋破瓦更具體的巨大傷痕。
電影的開場和結尾悄悄的作了簡單的呼應。小翔獨自在道路上跳著步伐,溫柔的
陽光穿過樹影搖落下來。看似溫暖平靜的畫面,卻是沒有起點或終點的迷途。暗示小
翔的故事只是社會片段的縮影,不停的發生甚至不會有結局。
除了光影的運用及構圖上的用心,在《第四張畫》中也可以感受到在配樂上的設
計。第一次有音樂出現的片段是小翔急著追回亡父衣服的一場戲,藉由音樂的力道加
強那一幕在觀者心中的印象。另一次的配樂浮現在小翔搬進生母為他準備的房間的時
刻,營造出一種超乎語言或影像能夠體現的氣氛。有什麼正在改變,默默的流動,將
把世界推向另一個不可控制的環節,而小翔卻是只能隨波逐流的主角。
片名為《第四張畫》,但真正的「第四張畫」卻沒有被繪出。前三張畫為孩子身
邊的人事的指涉,卻只呈現局部,且是有一定距離的觀看,甚至是模糊的。這樣的安
排更顯出孩子的缺失,別人的加入讓孩子開始離自己的人生遙遠,幾乎要成為生命的
旁觀者,更暗喻著小翔看似步向正軌,實質上卻逐漸失去掌握的生命。
最後一張畫的題目是「自畫像」。小翔的最後一個臉部特寫令人想起楚浮的經典
作品《四百擊》中,男孩最後對著鏡頭的回望,是一種自我凝視。但小翔卻是靜靜閉
上眼睛,彷彿是在宣告他什麼也看不見,所以屬於他的早已消逝,無以重繪。
─資料來源───────────────────────────────────
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period=267
─相關來源───────────────────────────────────
2010/10/22 第四張畫【導演:鍾孟宏;演員:戴立忍、郝蕾、金士傑、關穎、梁
赫群、納豆; 2010台北電影節 開幕片;好好電影、原子
映象】
http://atomcinema.pixnet.net/blog
http://www.wretch.cc/blog/atomcinema
http://blog.sina.com.tw/atom/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ftw49905311
--
※ 編輯: Loreto 來自: 180.177.83.166 (07/23 15:41)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少年鱷魚幫》溫馨又熱血 親子最佳觀影選擇

By Sierra Rose
at 2010-07-22T21:06
at 2010-07-22T21:06
看《初戀紅豆冰》大感動 張震嶽力薦

By Ivy
at 2010-07-22T20:56
at 2010-07-22T20:56
玉婆情史 將拍成電影

By Bennie
at 2010-07-22T20:05
at 2010-07-22T20:05
《少年鱷魚幫》成長的艱難

By Bennie
at 2010-07-22T16:03
at 2010-07-22T16:03
孜孜不倦的電影史家——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黃仁專訪(下)

By Delia
at 2010-07-21T20:21
at 2010-07-21T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