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之子》─ 那裡沒有象徵,只有歷史 - 電影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2-02T21:19
at 2016-02-02T21:19
Table of Contents
沒多好讀版:http://satatonia.blogspot.tw/2016/02/son-of-saul.html
--
走出戲院的那晚真的很冷,卻冷得像要解脫。
回家的路上,風一直刮過,天空也飄著無聲的雨絲。
可能是看得昏頭暈腦,四肢也凍得木然,
關於剛才的《索爾之子》,在睡著之前,我都沒有再想了。
抵抗了很久,才聽見押在遲到底線上的鬧鐘聲。
雙眼一陣模糊,摸開了房燈,還是沒能完全醒來,
這才回憶起《索爾之子》那個折磨人的開頭──
即使相較索爾,我們的苦難是那麼微不足道──
假如起身的自己,也同樣揹著一顆長鏡頭,
它運作的方式也一定是極其疲憊,又極其掙扎的吧。
在不久後的將來,它就會被列入影史的經典開場了,
它不但尖銳、又充滿野心:
索爾沉甸甸地靠近鏡頭,直到他的臉孔終於對焦,
觀眾以為應該能把他給看仔細了,卻無法從他的眼神中瞭解得更多,
他若有所思,像躊躇著什麼,也像還迷茫自己在躊躇什麼。
指揮、引導、關門,第一個鏡頭結束了,
步步都是地獄,而這還只是開始。
但那也是結束了。
屠殺不是主線,尋找拉比不是主線,醞釀其中的反抗運動更不是主線。
他一直扳著的臉,底下是無限的執著,執著到太監都要給急死了,
才總算找到了一個願意說謊的假拉比。是啊,找到了又怎樣?
只是,不找又能怎樣?
身處地獄,你還能做些什麼?
索爾自己也說,他早就死了。
拉比不是信仰,兒子的真偽也不是絕對,
他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重要的是索爾認為他存在。
這個近乎瘋狂的執念,是煉獄場裡唯一能夠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
他寄託的,既不是卑微的生,也不是必然的死,
而是一個還有東西可以相信的世界。
漠然的跟拍、失焦的人群、壓迫的空間、繚繞的耳語……
所有最讓人不舒服的手法,都在《索爾之子》裡,接近炫技地展現了。
屍體是裸露的,麻木是裸露的,男孩的死更是裸露的,
但正因為所有人都無能為力,暴力反而被留白了,
留白的背後是一片更血腥的想像。
那甚至不只是想像,有那麼一刻我確實以為索爾的一抹微笑是電影的最後一幕了,
只見鏡頭竟美妙地出現了救贖般的移動,在這個拒絕虛無主義的結局中,
「索爾之子」已不再是意象,更是絕望的具現。
小男孩是真的接著離去了,他離去的身影像希望,也像死神。
鏡頭外傳來了無情的掃射聲,那裡沒有象徵,只有歷史。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Agatha
at 2016-02-03T19:35
at 2016-02-03T19:35

By Christine
at 2016-02-06T12:01
at 2016-02-06T12:01

By Hamiltion
at 2016-02-10T06:00
at 2016-02-10T06:00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2-14T00:57
at 2016-02-14T00:57
Related Posts
李奧納多如果得獎,以後要惡搞誰?

By Genevieve
at 2016-02-02T21:15
at 2016-02-02T21:15
葉問3的阿准

By Susan
at 2016-02-02T20:15
at 2016-02-02T20:15
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

By Quanna
at 2016-02-02T20:06
at 2016-02-02T20:06
個人覺得九降風>>>>我的少女時代

By Victoria
at 2016-02-02T19:50
at 2016-02-02T19:50
背景是美國西部沙漠,主角拿大提琴裝槍

By Regina
at 2016-02-02T19:37
at 2016-02-02T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