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信仰價值的捍衛 - 台灣

By Mary
at 2011-10-02T18:23
at 2011-10-02T18:23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發表網址(附電影海報、看見彩虹MV和相關網址超連結)
http://crimenigma.pixnet.net/blog/post/29197940
為了解除看完上集《太陽旗》帶給我的鬱悶,我趕在《彩虹橋》上映首日就去看了
。一如大多數網友所言的,當中身分認同混淆的一郎和二郎自我了斷,與賽德克族
婦女集體上吊自縊的場景極具震撼力,相當感人,而後來賽德克戰士們與日軍對抗
的慘烈犧牲也頗令人動容。
我認為魏導所謂的「解藥」指的就是這個吧,賽德克族為信仰價值而紛紛犧牲的行
為似乎抵銷掉上集《太陽旗》裡大舉殺戮的罪惡,我心中那股的鬱悶也隨著觀影過
程的情緒起伏而逐漸消逝。
除了讓人感動的一些片段之外,《賽德克‧巴萊》最讓觀眾期待的,就是它氣勢磅
礡的戰爭場面。下集《彩虹橋》開頭日軍集結的場景就給我一種山雨欲來的懸疑氣
氛,日據時代的背景氛圍也有塑造出來;而日軍在各地受到原住民伏擊的場面也安
排得極具節奏感,更遑論後來數場槍林彈雨的大戰,下集《彩虹橋》幾乎可以說是
絕無冷場(如果看完上集覺得劇情不夠緊湊的人,下集為數眾多的戰鬥場面應該可
以滿足你)
尤其吊橋斷裂的那個超大場面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嘆為觀止(這個特效應該有好
萊塢等級吧,第二次的吊橋斷裂其實也還不錯啦,問題是出在劇情的銜接跳TONE)
,而後來的馬赫坡大戰更是令人血脈賁張,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戰士們出其不意地
跨越火海衝出森林,殺得毫無防備的日軍措手不及的那一幕真是太有氣魄了,我在
腦海中似乎搜尋不到足以匹敵的戰爭畫面。
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下集《彩虹橋》,但是下集令人感動的元素成因,其實都埋
藏在上集《太陽旗》當中,一次看完固然比較聯貫且過癮,但分上下集觀看卻也有
沉澱舒緩的優點。
倘若以更嚴厲的標準來評判,《賽德克‧巴萊》當然還是有可以再改善進步的地方
。網友批評最大的點,多在特效很假的橋段(像是近似電視劇民間故事橋段的彩虹
橋),我個人倒覺得還好,畢竟特效這種東西,一分錢一分貨,台灣導演拍片會遇
到的困境,大家早就心照不宣,這絕對是非戰之罪。
真正讓我在意的地方,在於劇情不夠聚焦,過多的人物分散了導演刻畫其樣貌的力
道。不像《珍珠港》或《太極旗生死兄弟》,主要角色只有兩到三位,並以這些虛
構角色的觀點去看真實的歷史事件,角色的個性刻畫與彼此之間的互動都顯得十分
深刻。相較之下,選用眾多歷史真實人物的《賽德克‧巴萊》略顯失色。
不過更深入去了解,也可以明白魏導的難處,畢竟劇中主角莫那魯道以及各部落的
原住民勇士,在歷史上都是真有其人,不像《珍珠港》或《太極旗生死兄弟》使用
虛構人物,可自由揮灑的空間有限。
早在電影開拍之前,一些曾參與抗日行動的原住民部落就發出異議,說「除了莫那
魯道之外,其他的抗日部落英雄都被忽略遺忘了」。我想魏導選擇放入過多的原住
民角色人物,主要是還原史實,並回應原民部落發出的異議,但這樣的選擇卻也造
成花四個半小時以上的電影長度仍有諸多疏漏的缺失,對我來說,這是比較可惜的
。
不管怎樣,《賽德克‧巴萊》帶給我的觀影感受是正面的,光就娛樂性來說,就已
值回票價,更何況這部電影講述的主題,還是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重大歷史
事件,雖然無需用沉重近乎民粹的口號強迫台灣人一定得去看,但身為台灣人,倘
若錯過《賽德克‧巴萊》這部史詩巨作確實是有些可惜。只希望《賽德克‧巴萊》
的票房真能開出好成績,並在國際影展上獲得好評,也期待魏德聖導演的下一部作
品。
--
《矮靈祭殺人事件》(2009年五月出版──苗栗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6309
《布袋戲殺人事件》(2006年九月出版──雲林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0780
《雙重對決》(99年優良電影劇本佳作──澎湖縣)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86200&ctNode=3851&mp=1
--
http://crimenigma.pixnet.net/blog/post/29197940
為了解除看完上集《太陽旗》帶給我的鬱悶,我趕在《彩虹橋》上映首日就去看了
。一如大多數網友所言的,當中身分認同混淆的一郎和二郎自我了斷,與賽德克族
婦女集體上吊自縊的場景極具震撼力,相當感人,而後來賽德克戰士們與日軍對抗
的慘烈犧牲也頗令人動容。
我認為魏導所謂的「解藥」指的就是這個吧,賽德克族為信仰價值而紛紛犧牲的行
為似乎抵銷掉上集《太陽旗》裡大舉殺戮的罪惡,我心中那股的鬱悶也隨著觀影過
程的情緒起伏而逐漸消逝。
除了讓人感動的一些片段之外,《賽德克‧巴萊》最讓觀眾期待的,就是它氣勢磅
礡的戰爭場面。下集《彩虹橋》開頭日軍集結的場景就給我一種山雨欲來的懸疑氣
氛,日據時代的背景氛圍也有塑造出來;而日軍在各地受到原住民伏擊的場面也安
排得極具節奏感,更遑論後來數場槍林彈雨的大戰,下集《彩虹橋》幾乎可以說是
絕無冷場(如果看完上集覺得劇情不夠緊湊的人,下集為數眾多的戰鬥場面應該可
以滿足你)
尤其吊橋斷裂的那個超大場面的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嘆為觀止(這個特效應該有好
萊塢等級吧,第二次的吊橋斷裂其實也還不錯啦,問題是出在劇情的銜接跳TONE)
,而後來的馬赫坡大戰更是令人血脈賁張,莫那魯道率領賽德克戰士們出其不意地
跨越火海衝出森林,殺得毫無防備的日軍措手不及的那一幕真是太有氣魄了,我在
腦海中似乎搜尋不到足以匹敵的戰爭畫面。
整體來說,我比較喜歡下集《彩虹橋》,但是下集令人感動的元素成因,其實都埋
藏在上集《太陽旗》當中,一次看完固然比較聯貫且過癮,但分上下集觀看卻也有
沉澱舒緩的優點。
倘若以更嚴厲的標準來評判,《賽德克‧巴萊》當然還是有可以再改善進步的地方
。網友批評最大的點,多在特效很假的橋段(像是近似電視劇民間故事橋段的彩虹
橋),我個人倒覺得還好,畢竟特效這種東西,一分錢一分貨,台灣導演拍片會遇
到的困境,大家早就心照不宣,這絕對是非戰之罪。
真正讓我在意的地方,在於劇情不夠聚焦,過多的人物分散了導演刻畫其樣貌的力
道。不像《珍珠港》或《太極旗生死兄弟》,主要角色只有兩到三位,並以這些虛
構角色的觀點去看真實的歷史事件,角色的個性刻畫與彼此之間的互動都顯得十分
深刻。相較之下,選用眾多歷史真實人物的《賽德克‧巴萊》略顯失色。
不過更深入去了解,也可以明白魏導的難處,畢竟劇中主角莫那魯道以及各部落的
原住民勇士,在歷史上都是真有其人,不像《珍珠港》或《太極旗生死兄弟》使用
虛構人物,可自由揮灑的空間有限。
早在電影開拍之前,一些曾參與抗日行動的原住民部落就發出異議,說「除了莫那
魯道之外,其他的抗日部落英雄都被忽略遺忘了」。我想魏導選擇放入過多的原住
民角色人物,主要是還原史實,並回應原民部落發出的異議,但這樣的選擇卻也造
成花四個半小時以上的電影長度仍有諸多疏漏的缺失,對我來說,這是比較可惜的
。
不管怎樣,《賽德克‧巴萊》帶給我的觀影感受是正面的,光就娛樂性來說,就已
值回票價,更何況這部電影講述的主題,還是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重大歷史
事件,雖然無需用沉重近乎民粹的口號強迫台灣人一定得去看,但身為台灣人,倘
若錯過《賽德克‧巴萊》這部史詩巨作確實是有些可惜。只希望《賽德克‧巴萊》
的票房真能開出好成績,並在國際影展上獲得好評,也期待魏德聖導演的下一部作
品。
--
《矮靈祭殺人事件》(2009年五月出版──苗栗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6309
《布袋戲殺人事件》(2006年九月出版──雲林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0780
《雙重對決》(99年優良電影劇本佳作──澎湖縣)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86200&ctNode=3851&mp=1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講你我身邊故事 國片起死回生

By Elvira
at 2011-10-02T16:26
at 2011-10-02T16:26
國片接力不冷場 馮凱《陣頭》搶攻春節賀歲檔

By James
at 2011-09-30T17:38
at 2011-09-30T17:38
金瞎獎-不看《賽德克‧巴萊》=不挺國片,你覺得很瞎嗎?

By Emily
at 2011-09-30T16:21
at 2011-09-30T16:21
賽德克下集「彩虹橋」30日上映 王牌素人扛票房

By Puput
at 2011-09-29T22:32
at 2011-09-29T22:32
5國片入圍 盼揚威釜山影展

By Rachel
at 2011-09-29T19:07
at 2011-09-29T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