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棋》說不出的情感 - 電影
By Xanthe
at 2016-05-30T03:53
at 2016-05-30T03:53
Table of Contents
對阿爸的情感、對玩伴的落寞,
這都是說不出的情感呀~
--------------------------------------------
有圖片的好讀網誌版: http://goo.gl/IsrH3I
--------------------------------------------
※【前言】
《走棋》展現出學生作品少見的細膩,將父子情誼於生活樸實對白展現。透過吳定謙、陳
慕義、黃尚禾三位經驗豐富的演員,讓電影脫離那種學生製片常見的尷尬羞澀,讓觀眾得
以更貼近編導所欲傳達的情感。
※ 本文有完整劇情透露,慎讀
※【完整劇情】
文斌返鄉。家屋布滿灰塵,房間擺設依舊,從牆上黏貼的海報、書櫃上放滿的公仔漫畫書
,可以見悉文斌許久沒有返家。父親從房門探頭,一句「回來了,吃飽沒」劃破那思念青
春回憶的感慨。隨後,文斌來到牌位前祭拜母親。接著,兒時玩伴探訪,告知他即將結婚
,觀眾也明白,文斌返鄉是來參加對方的婚禮。
兩人溪邊聊著天,既熟悉卻又陌生。一眨眼,好朋友換女友、結婚了、要成家了。而文斌
,卻留在原地,似乎有點一絲絲落寞,要知道朋友即將成家更遠離自己還是那說不出的情
緒呢…。
接下來,父與子於家中的互動,一同吃飯、一同下棋、一同祭拜母親。沒有熱烈矯情寒暄
,但兩人的一舉一動又透露沒有說出口的情感。這當中,曾發生一次停電,兒子趕緊呼喊
父親,點起蠟燭放到臥房,深怕父親半夜起身可能因為沒有照明發生意外,一個不起眼的
小動作,卻是濃烈體貼的情愛。
最後的結局畫面,文斌著正式服裝參加婚禮,向牌位上的父親說話。
原來,父親早已過世。
文斌重新排列棋盤,開始下那場沒有下完的那局棋。
※【同志情?】
《走棋》最讓人有感莫過於文斌與兒時玩伴的一席談話。文斌在對話中對於朋友的不熟悉
、步入婚姻流露出一絲絲「失望」的眼神。配上前段父親詢問「你未來有什麼打算」,文
斌的馬虎眼敷衍回答。使這段情感更加曖昧模糊,彷彿像是文斌愛著對方,對方卻不明白
他的愛。
啊~這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我愛著異男異男卻不懂我的愛還去娶別人~
短短一幕戲,角色情感張力突然增強十倍!
畢竟,brotherhood和brotheromance的界線是游移的。
不過導演事後解釋,他並沒有設定文斌是同性戀,這是他從過去經驗發想。(導演強調自
己是異性戀)導演說,過去當好友與別人交往時,常常都會一種失落,這時常會懷疑問自
己是不是喜歡對方。所以他把這種情緒加入電影當中。
※【關於結局】
在結局中,文斌父親已經過世。我第一次觀影十分錯愕,時間怎會突然跳躍。經導演解釋
,才明白資質駑鈍沒有發現導演給予線索。其實,打從文斌返鄉踏進家門時,父親早已離
世。《走棋》整段故事可說是兒子對於父親思念的回憶、兒子懊悔的假想彌補、更或是爸
爸顯靈變成鬼再回來(一種觀落陰跟老爹過周休二日的概念,好像有點恐怖)。
這樣的設定使《走棋》不同於學生片常見的親情敘事。結尾挾帶著微微的哀愁,即便電影
放映結束,那份愁依舊縈繞腦海。
【真摯親子情】
《走棋》將出外遊子對「最熟悉的」家的「不熟悉」渲染至銀幕。導演將這種陌生感拿捏
到位。在《走棋》劇本撰寫過程,導演與編劇(也是副導)討論不要加入轉折事件,而是
全力刻劃「單調」,著重情感細節。因此,《走棋》沒有峰迴路轉的劇情走向,也是簡簡
單單地陳述父子情。這充滿細膩沒有多說的親子情互動是最大的看頭。例如:兒子去買父
親愛吃的菜、父親幫兒洗衣檢查口袋有無硬幣、停電兒子主動點蠟燭放在父親臥房。你會
看見,不用對白情感依然可以濃烈。
父親那幾句對白:「自己的未來有在打算嗎?」,表示父親對於孩子人生的關心;「你媽
牙齒壞,(所以祭拜食物等等再說),讓她慢慢吃。」,表示父親對於母親的想念,即便
逝世依舊熟記她的吃飯習慣;「你媽那邊要不要改成家庭式墓園,大家住作夥」,這表示
出父親的傳統信仰,更代表著父情期盼家庭天倫能夠延續。這些對白都足以察覺編導的用
心,用簡潔的話語傳達出《走棋》的主軸:親情。
※【其它】
《走棋》導演刻意縮短單一鏡頭時間,避免符號過於明顯。但仔細觀察,那些許多沒有過
多停留的符號依然很有意思。
例如:父子整理農舍填洞,像是一種關係的修補;
利用棋局對弈表示父子互動;
在吃飯、下棋、屋外抽菸情節,
導演都使用左右並置的畫面對稱:子左父右,
這形成一種對比,更能看見兩客體的異與同。
另外,或許明白學生作品製作期短暫,沒有時間訓練演員,導演選擇陳慕義、吳定謙、黃
尚禾三位經驗豐富的職業演員。比較其他學生製片,可明顯感受本片的演技精湛,不會有
那種尷尬的表演羞澀令人出戲,可以更關注於銀幕呈現。
※【缺點】
黃尚禾的警察職業沒有善加利用,形成一種無意義的設定。黃與主角的關係在對話中也沒
有明確指出,與我同行的朋友甚至以為黃尚禾飾演的是親哥哥而非玩伴。此外,我真覺得
相較吳定謙,黃尚禾更適合挑樑詮釋文彬一角。畢竟他的表演經歷更加豐富,從開場第一
句台詞就令人信服。(絕對不是我覺得他很帥,想看他多一點)。反倒吳定謙在《走棋》
的妝容服裝過於乾淨清潔(且和老宅很不搭嘎),相對突兀不符合劇情基調。
另一點是主題。學生製片對於家庭題材的氾濫。
導演曾表示自己人生沒有發生過什麼,所以只能挑選自己熟悉的家庭當作拍攝主題這讓我
並不認同。難道恐怖片的導演都遇見鬼殺過人、黑幫片的導演都混過?對於題材的不熟悉
,大可以透過訪談、田野調查、大量閱讀來補足。
沒經歷只是一種「藉口」,
你只是挑了最簡單的路去走。《走棋》劇本再怎麼扎實,依然沒有玩出新把戲,是兩代家
庭倫理劇的老調第N次重彈。會覺得好,但不會到驚艷的層級。希望本片導演僅是累積經驗
的第一課,之後能夠更創新而不是安逸躲在舒適圈。
※【結語】
沒有矯揉造作而是穩扎穩打,能交出這樣的佳作,編導努力值得鼓勵讚許。
期勉兩位在未來能夠維持這樣的信念,在創新題材中繼續奮鬥。
本片將於世新廣電第二十二屆畢展放映,共有兩個場次
6/1 (三) 16:00 西門町新光影城
6/21(二) 10:00 世新大學大禮堂
詳情可以至畢展紛絲團查看:
https://www.facebook.com/RTF.GRAD.FESTIVAL
--
歡迎加入粉絲團 一起當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這都是說不出的情感呀~
--------------------------------------------
有圖片的好讀網誌版: http://goo.gl/IsrH3I
--------------------------------------------
※【前言】
《走棋》展現出學生作品少見的細膩,將父子情誼於生活樸實對白展現。透過吳定謙、陳
慕義、黃尚禾三位經驗豐富的演員,讓電影脫離那種學生製片常見的尷尬羞澀,讓觀眾得
以更貼近編導所欲傳達的情感。
※ 本文有完整劇情透露,慎讀
※【完整劇情】
文斌返鄉。家屋布滿灰塵,房間擺設依舊,從牆上黏貼的海報、書櫃上放滿的公仔漫畫書
,可以見悉文斌許久沒有返家。父親從房門探頭,一句「回來了,吃飽沒」劃破那思念青
春回憶的感慨。隨後,文斌來到牌位前祭拜母親。接著,兒時玩伴探訪,告知他即將結婚
,觀眾也明白,文斌返鄉是來參加對方的婚禮。
兩人溪邊聊著天,既熟悉卻又陌生。一眨眼,好朋友換女友、結婚了、要成家了。而文斌
,卻留在原地,似乎有點一絲絲落寞,要知道朋友即將成家更遠離自己還是那說不出的情
緒呢…。
接下來,父與子於家中的互動,一同吃飯、一同下棋、一同祭拜母親。沒有熱烈矯情寒暄
,但兩人的一舉一動又透露沒有說出口的情感。這當中,曾發生一次停電,兒子趕緊呼喊
父親,點起蠟燭放到臥房,深怕父親半夜起身可能因為沒有照明發生意外,一個不起眼的
小動作,卻是濃烈體貼的情愛。
最後的結局畫面,文斌著正式服裝參加婚禮,向牌位上的父親說話。
原來,父親早已過世。
文斌重新排列棋盤,開始下那場沒有下完的那局棋。
※【同志情?】
《走棋》最讓人有感莫過於文斌與兒時玩伴的一席談話。文斌在對話中對於朋友的不熟悉
、步入婚姻流露出一絲絲「失望」的眼神。配上前段父親詢問「你未來有什麼打算」,文
斌的馬虎眼敷衍回答。使這段情感更加曖昧模糊,彷彿像是文斌愛著對方,對方卻不明白
他的愛。
啊~這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我愛著異男異男卻不懂我的愛還去娶別人~
短短一幕戲,角色情感張力突然增強十倍!
畢竟,brotherhood和brotheromance的界線是游移的。
不過導演事後解釋,他並沒有設定文斌是同性戀,這是他從過去經驗發想。(導演強調自
己是異性戀)導演說,過去當好友與別人交往時,常常都會一種失落,這時常會懷疑問自
己是不是喜歡對方。所以他把這種情緒加入電影當中。
※【關於結局】
在結局中,文斌父親已經過世。我第一次觀影十分錯愕,時間怎會突然跳躍。經導演解釋
,才明白資質駑鈍沒有發現導演給予線索。其實,打從文斌返鄉踏進家門時,父親早已離
世。《走棋》整段故事可說是兒子對於父親思念的回憶、兒子懊悔的假想彌補、更或是爸
爸顯靈變成鬼再回來(一種觀落陰跟老爹過周休二日的概念,好像有點恐怖)。
這樣的設定使《走棋》不同於學生片常見的親情敘事。結尾挾帶著微微的哀愁,即便電影
放映結束,那份愁依舊縈繞腦海。
【真摯親子情】
《走棋》將出外遊子對「最熟悉的」家的「不熟悉」渲染至銀幕。導演將這種陌生感拿捏
到位。在《走棋》劇本撰寫過程,導演與編劇(也是副導)討論不要加入轉折事件,而是
全力刻劃「單調」,著重情感細節。因此,《走棋》沒有峰迴路轉的劇情走向,也是簡簡
單單地陳述父子情。這充滿細膩沒有多說的親子情互動是最大的看頭。例如:兒子去買父
親愛吃的菜、父親幫兒洗衣檢查口袋有無硬幣、停電兒子主動點蠟燭放在父親臥房。你會
看見,不用對白情感依然可以濃烈。
父親那幾句對白:「自己的未來有在打算嗎?」,表示父親對於孩子人生的關心;「你媽
牙齒壞,(所以祭拜食物等等再說),讓她慢慢吃。」,表示父親對於母親的想念,即便
逝世依舊熟記她的吃飯習慣;「你媽那邊要不要改成家庭式墓園,大家住作夥」,這表示
出父親的傳統信仰,更代表著父情期盼家庭天倫能夠延續。這些對白都足以察覺編導的用
心,用簡潔的話語傳達出《走棋》的主軸:親情。
※【其它】
《走棋》導演刻意縮短單一鏡頭時間,避免符號過於明顯。但仔細觀察,那些許多沒有過
多停留的符號依然很有意思。
例如:父子整理農舍填洞,像是一種關係的修補;
利用棋局對弈表示父子互動;
在吃飯、下棋、屋外抽菸情節,
導演都使用左右並置的畫面對稱:子左父右,
這形成一種對比,更能看見兩客體的異與同。
另外,或許明白學生作品製作期短暫,沒有時間訓練演員,導演選擇陳慕義、吳定謙、黃
尚禾三位經驗豐富的職業演員。比較其他學生製片,可明顯感受本片的演技精湛,不會有
那種尷尬的表演羞澀令人出戲,可以更關注於銀幕呈現。
※【缺點】
黃尚禾的警察職業沒有善加利用,形成一種無意義的設定。黃與主角的關係在對話中也沒
有明確指出,與我同行的朋友甚至以為黃尚禾飾演的是親哥哥而非玩伴。此外,我真覺得
相較吳定謙,黃尚禾更適合挑樑詮釋文彬一角。畢竟他的表演經歷更加豐富,從開場第一
句台詞就令人信服。(絕對不是我覺得他很帥,想看他多一點)。反倒吳定謙在《走棋》
的妝容服裝過於乾淨清潔(且和老宅很不搭嘎),相對突兀不符合劇情基調。
另一點是主題。學生製片對於家庭題材的氾濫。
導演曾表示自己人生沒有發生過什麼,所以只能挑選自己熟悉的家庭當作拍攝主題這讓我
並不認同。難道恐怖片的導演都遇見鬼殺過人、黑幫片的導演都混過?對於題材的不熟悉
,大可以透過訪談、田野調查、大量閱讀來補足。
沒經歷只是一種「藉口」,
你只是挑了最簡單的路去走。《走棋》劇本再怎麼扎實,依然沒有玩出新把戲,是兩代家
庭倫理劇的老調第N次重彈。會覺得好,但不會到驚艷的層級。希望本片導演僅是累積經驗
的第一課,之後能夠更創新而不是安逸躲在舒適圈。
※【結語】
沒有矯揉造作而是穩扎穩打,能交出這樣的佳作,編導努力值得鼓勵讚許。
期勉兩位在未來能夠維持這樣的信念,在創新題材中繼續奮鬥。
本片將於世新廣電第二十二屆畢展放映,共有兩個場次
6/1 (三) 16:00 西門町新光影城
6/21(二) 10:00 世新大學大禮堂
詳情可以至畢展紛絲團查看:
https://www.facebook.com/RTF.GRAD.FESTIVAL
--
歡迎加入粉絲團 一起當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16-06-01T03:13
at 2016-06-01T03:13
Related Posts
《超狂亨利》在電影院來場FPS吧!
By William
at 2016-05-30T02:02
at 2016-05-30T02:02
電影裡的包包配件有重大意義
By Michael
at 2016-05-30T01:09
at 2016-05-30T01:09
美中不足的安娜華特
By Irma
at 2016-05-30T01:03
at 2016-05-30T01:03
紅衣小女孩觀後感
By Kyle
at 2016-05-30T00:17
at 2016-05-30T00:17
有人像我一樣覺得天啟>未來昔日嗎(有雷)
By Ida
at 2016-05-30T00:10
at 2016-05-30T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