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俠》(有雷,下篇) - 電影
By Kelly
at 2023-06-16T12:11
at 2023-06-16T12:11
Table of Contents
一--
因應NDA解除,電影主體在這篇,但很多重要資訊由上篇延伸下來,希望往下讀以前不要跳
過。
上篇說過,《閃電俠》電影於我有致命的先天缺陷,因為它選擇一個很糟糕(卻有龐大商業
潛能)的文本當基礎。上篇主要抱怨DC以《閃點》為工具對漫畫產品線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至今,這篇因為要講電影,所以先從漫畫的故事定位說起。
帳面上,Geoff Johns編寫的《閃點》是閃電俠Barry Allen好一段時間以來最知名的漫畫故
事,但這個「知名」,不全然是好的名聲,還牽扯到當年編輯部無法妥善安放人物位置的弊
端。
《閃點》提案的源頭,除了上篇談過的重整與吸收副牌IP的野望,也與Barry Allen這號人
物的「復活」有關。DC近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宇宙跨刊大事件《無限地球危機》(Cr
isis on Infinite Earth)中,Barry Allen奉上生命拯救多元宇宙,此後便有二十多年時
間沒在漫畫主線有過自己的故事。這段時間擔綱閃電俠漫畫主角的,是另一個重要的閃電家
族人物Wally West (即閃電俠伴侶Iris West的姪兒)。一般而言,Wally West擁有比Barr
y Allen還要樂天陽光的個性,而他其實比消失許久的Barry更早疊合到漫畫影視化起步的世
代。若是過去從卡通頻道放送過的Bruce Timm正義聯盟動畫(DCAU)開始看起,那你對閃電
俠的第一印象就會是Wally而不是Barry。可說,在編輯部想到把Barry拉回來以前,Wally曾
經就是「The, 閃電俠」,而Barry是「可靠但失蹤很久的白銀時代大哥」,新舊之分大抵如
此。就連目前DCEU的Barry Allen,一定程度上都吸收掉漫畫中Wally West的個性,並不是
一個十分「純種」的版本。
Barry Allen消失多年後,他正式回歸到DC產品線,是從Grant Morrison編寫的大事件《最
終危機》(Final Crisis)開始。等到他回歸連載,當時當紅的DC編劇Geoff Johns接棒Mor
rison的故事,他先在《閃電俠:重生》一定程度上把Barry Allen的背景故事現代化(或者
說......同蝙蝠俠一般媽寶化),並預告《閃點》該是這人物隨後應得的大台戲。但帳面以
下,《閃點》的故事隨後在漫畫讀者間毀多於譽,很大緣由出在Johns的劇本以「Barry All
en僅是馬戲團過客」的錯誤邏輯在發展,也就是,閃電家族的人物關係在新時間線上幾乎被
架空,Barry空有「這世界是他能力造成」的時光機頭銜,卻毫無自主決定的能力,Johns也
很乾脆地把重點放在虐待與扭曲各路知名人物形象上,於是每看到一件略不同、略賤、略嚇
人、略獵奇於原先世界的變化,故事焦點便要偏斜過去。相較Johns更早以前參與編寫過的D
C大事件《無限危機》(Infinite Crisis, 2005-2006)或是跨刊物綠燈俠故事《黃燈戒戰
爭》(Sinistro Corps War, 2007),《閃點》的出發點看似更有趣,拙劣的結構卻宰制了
作品潛力。
是什麼造成《閃點》有奇而無情、主要人物發展沒有明確邏輯等種種問題?答案於我很簡單
。結構上,Johns的故事在開幕與收尾都利用Barry的異能(......以及,不登場也不影響故
事發展,卻還是因為Johns在《閃電俠:重生》給過預告、就算沒什麼邏輯還是姍姍來遲登
場嘲笑Barry的不幹事大反派Reverse Flash),卻沒認真回應Barry的人物曲線和關係譜。
故事中,Barry在新的時間線上為捍衛母愛戮力,但回到2011年的漫畫脈絡,「Barry原來有
著跟蝙蝠俠一樣因親情而成為英雄的動機」,是Johns直到2009才在《閃電俠:重生》新引
入的設計--沒錯,與很多華人世界做的「漫畫科普」說的不一樣,Barry的爸媽受罪沒有
蝙蝠俠的Wayne family那麼必然,它是非常晚期才出現的新元素。放回當年脈絡,《閃點》
對喜歡Barry Allen的人就是一個出發點與邏輯都頗莫名奇妙的故事......或許,也是當年D
C產品線即將迎來巨變的重大徵兆。要動用扭轉過去所造成的蝴蝶效應這一主題,它需要改
變的前與後互為參照,才有奇變發生的說服力,但閃電俠讀者最關心的閃電家族在《閃點》
全然缺席,Johns只想拿一張過去對Barry Allen不重要的「父母牌」來蒙混過去,自然難以
得到老讀者的認同。
不消說,《閃點》的存在同時重重傷害了Wally West;也可以說,問題出在編輯部當年就是
沒想出一套讓「兩個閃電俠」共存的方案(很諷刺,因為Barry該是形同Wally West的導師
與大哥一樣的存在)。在《閃點》之後,原本擁有閃電俠形象的Wally West竟然就這麼在漫
畫莫名消失多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Wallace West卻不被視作Wally替代品的人物。上
述這個「換人慘案」,最後責任被推給......Alan Moore筆下的曼哈頓博士。(Moore:我
都跟你們編輯部切八段,為什麼還能推諉給我?)
---
回到電影。我看了這片兩次,一次是特別的試映片,一次是正式版的媒體場。《閃電俠》改
編《閃點》時對我最加分的兩個努力,第一是截長補短地,把人物曲線有邏輯問題的大事件
修改成有頭有尾的類.起源故事;第二是,它可能是華納近代這一系列真人化漫畫愈趨嚴肅
與尖銳的嘗試中,唯一試著復古華納自己品牌下的樂一通(Looney Tunes)趣味的一片,有
些地方甚至頗像古早年代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
先說第一點。或許也是利用「真人電影的Barry Allen還沒有起源故事」的優勢,劇本選擇
在開片把Barry週遭的「人圍」先拉開來。換個說法,《閃電俠》因為把Barry Allen在《閃
點》的遭遇給更動成一個類-起源故事,漫畫本來該有卻消失了的act 1有了新的存在合理性
,結構問題於焉化解一半。不能說這部分片子做到完美,因為act 1長度有限,很多人物介
紹也只限走馬看花(尤其鑑識科職場的部分),但最關鍵的兩件事,一是Barry進入鑑識工
作的動機,二是他與蝙蝠俠的同僚關係,大致抓得夠牢固。
誠實講,我一直不全部買單把Barry Allen變成另一號蝙蝠媽寶。漫畫脈絡上,Geoff Johns
當年做的這個更動就有些多餘,因為他一定程度上把Barry作為「正義聯盟良心、蝙蝠俠若
沒壞掉會成為的模範」的獨特性給削弱了,但商業上,《閃電俠》的劇本這麼做有無法拒絕
的理由:觀眾就是想看蝙蝠俠。而《閃電俠》處理二人關係的方法,也比《閃點》合理不少
。
比起《閃點》那純粹只是出來獵奇讀者好奇心的Thomas Wayne,《閃電俠》花更多時間在致
敬與翻完演員形象之餘,也讓各號蝙蝠俠一定程度上成了Barry的人生導師。劇本強化兩人
形象關聯的方法除了一個meta味有點重的比喻如「閃電俠一定要死母親就像蝙蝠俠一定要死
爸媽」,我印象特別深刻是義大利麵的細節。可說每逢電影需要催逼親情的時刻,義大利麵
都會出現一次。義大利麵第一次出現是Barry的童年回憶:她母親會死是為補齊煮義大利麵
的材料。後來Barry跨越到新的時間線,他與母親聚首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義大利麵。有趣是
,隨後他與Keaton Bat第一次見面,兩方相談時光旅行的問題,又是「請吃麵」外,糾纏的
麵條又成為Keaton Bat談論時光旅行的比喻工具。可說在這場「因義大利麵而引發的時空慘
案」中,一個糾結不斷的「義大利麵結」也被架設在Barry與蝙蝠俠之間,而雙方都能意識
到這層連結的存在,又滿足了觀眾「想要看見各種版本蝙蝠俠」的迷影欲望。
再說到電影與華納樂一通、復古脫線喜劇的關聯,這部分的風格取捨是出乎我意料外。電影
中大量可辨識的喜劇要素,其實遠早於Joss Whedon起步的英雄電影世代。所謂的「Whedon
式笑料」,也就是從Buffy等名作起步,後來流入到超級英雄漫改的喜劇風格,更強調人物
將美式家常閒話、大專學生鬥嘴的氛圍帶入各式敘境中,形成一個「走到哪裡都像在大學或
高中走路」的奇妙時空。但樂一通卡通與脫線喜劇作為在真人電影已近失傳的傳統,關鍵是
「癲狂」,尤其成對的人物(通常是一男一女或一組職場對手)以連珠砲、五速嘴的節奏高
速遞出各種奇形怪狀、甚至不合邏輯的訊息。
華納的樂一通秀,也就是兔寶寶、太妃鴨、歪心狼與嗶嗶鳥、飛毛腿岡薩雷斯,作為真人脫
線喜劇如《小報妙冤家》在動畫世界的繼承人,風格曾經一度回流到Bruce Timm的DC動畫,
而關鍵的執行者常常就是閃電俠Wally West,歷來也一直不乏各種讓嗶嗶鳥、飛毛腿岡薩雷
斯與閃電俠共演的美術玩笑。真人電影中,新時間線上媽寶貝瑞第一次起跑被中文不清不楚
翻成「飛毛腿岡薩雷斯」的段落,這個有文化隔閡的訊息,正是懷舊地指向古早樂一通動畫
中的墨西哥快腿老鼠Speedy Gonzales,但這也應該被視為一個風格上的指認,因為無論是
電影中act 1的「閃電俠工作日常」,還是跨入act 2後冒出一個顛邪又嘴砲的媽寶Barry出
來演瘋狂的鏡像對手戲,都將《閃電俠》悄悄引入一個放在當前顯得微微異樣的風格化世界
。
可惜,也就只是微微異樣,不到大破大立。目前的正式映演版跟特映版只差在結尾是否有讓
Clooney Bat露面,但我更喜歡特映版收尾方式的原因是,它似乎更暗示了一部癲狂又哀傷
的電影的可能性:Barry Allen就是要永遠因為自己異動時空的能力與「止不住自己去修正
的那只賤手」的人之常情,而成為一個在不同時間線上旅行的緋紅奧德賽。至於假假的特效
,也就沒了是否「CGI夠好」的問題,因為這片子的vibe跟氣勢,或許本來就該如此......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如果製片方再堅持一點」。
本來《閃電俠》的這種風格以更高的完成度,會有機會在目前愈趨極化的偽現實主義與遊樂
園幻想這兩種路線之間走出屬於超級英雄電影的第三條路?《蜘蛛人新宇宙》系列證明過這
種路線在動畫可以成功,但《閃電俠》還沒勇氣走那麼遠,只能說是遺憾,而根本原因,可
能還是最後妥協向了「我每個觀眾都想滿足」的商業心理博弈上。我還記得自己在NDA解除
前,第一次看完試映版走出來,跟同場老友Masayo說的是「我覺得它是DC一段時間以來最合
理的商業決定」。但「合理」兩字,於我是有一點苦澀(bitterness)的成分,就是你看到
作品的全部潛力,但作品又因為規則而侷促不前。
--
因應NDA解除,電影主體在這篇,但很多重要資訊由上篇延伸下來,希望往下讀以前不要跳
過。
上篇說過,《閃電俠》電影於我有致命的先天缺陷,因為它選擇一個很糟糕(卻有龐大商業
潛能)的文本當基礎。上篇主要抱怨DC以《閃點》為工具對漫畫產品線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至今,這篇因為要講電影,所以先從漫畫的故事定位說起。
帳面上,Geoff Johns編寫的《閃點》是閃電俠Barry Allen好一段時間以來最知名的漫畫故
事,但這個「知名」,不全然是好的名聲,還牽扯到當年編輯部無法妥善安放人物位置的弊
端。
《閃點》提案的源頭,除了上篇談過的重整與吸收副牌IP的野望,也與Barry Allen這號人
物的「復活」有關。DC近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宇宙跨刊大事件《無限地球危機》(Cr
isis on Infinite Earth)中,Barry Allen奉上生命拯救多元宇宙,此後便有二十多年時
間沒在漫畫主線有過自己的故事。這段時間擔綱閃電俠漫畫主角的,是另一個重要的閃電家
族人物Wally West (即閃電俠伴侶Iris West的姪兒)。一般而言,Wally West擁有比Barr
y Allen還要樂天陽光的個性,而他其實比消失許久的Barry更早疊合到漫畫影視化起步的世
代。若是過去從卡通頻道放送過的Bruce Timm正義聯盟動畫(DCAU)開始看起,那你對閃電
俠的第一印象就會是Wally而不是Barry。可說,在編輯部想到把Barry拉回來以前,Wally曾
經就是「The, 閃電俠」,而Barry是「可靠但失蹤很久的白銀時代大哥」,新舊之分大抵如
此。就連目前DCEU的Barry Allen,一定程度上都吸收掉漫畫中Wally West的個性,並不是
一個十分「純種」的版本。
Barry Allen消失多年後,他正式回歸到DC產品線,是從Grant Morrison編寫的大事件《最
終危機》(Final Crisis)開始。等到他回歸連載,當時當紅的DC編劇Geoff Johns接棒Mor
rison的故事,他先在《閃電俠:重生》一定程度上把Barry Allen的背景故事現代化(或者
說......同蝙蝠俠一般媽寶化),並預告《閃點》該是這人物隨後應得的大台戲。但帳面以
下,《閃點》的故事隨後在漫畫讀者間毀多於譽,很大緣由出在Johns的劇本以「Barry All
en僅是馬戲團過客」的錯誤邏輯在發展,也就是,閃電家族的人物關係在新時間線上幾乎被
架空,Barry空有「這世界是他能力造成」的時光機頭銜,卻毫無自主決定的能力,Johns也
很乾脆地把重點放在虐待與扭曲各路知名人物形象上,於是每看到一件略不同、略賤、略嚇
人、略獵奇於原先世界的變化,故事焦點便要偏斜過去。相較Johns更早以前參與編寫過的D
C大事件《無限危機》(Infinite Crisis, 2005-2006)或是跨刊物綠燈俠故事《黃燈戒戰
爭》(Sinistro Corps War, 2007),《閃點》的出發點看似更有趣,拙劣的結構卻宰制了
作品潛力。
是什麼造成《閃點》有奇而無情、主要人物發展沒有明確邏輯等種種問題?答案於我很簡單
。結構上,Johns的故事在開幕與收尾都利用Barry的異能(......以及,不登場也不影響故
事發展,卻還是因為Johns在《閃電俠:重生》給過預告、就算沒什麼邏輯還是姍姍來遲登
場嘲笑Barry的不幹事大反派Reverse Flash),卻沒認真回應Barry的人物曲線和關係譜。
故事中,Barry在新的時間線上為捍衛母愛戮力,但回到2011年的漫畫脈絡,「Barry原來有
著跟蝙蝠俠一樣因親情而成為英雄的動機」,是Johns直到2009才在《閃電俠:重生》新引
入的設計--沒錯,與很多華人世界做的「漫畫科普」說的不一樣,Barry的爸媽受罪沒有
蝙蝠俠的Wayne family那麼必然,它是非常晚期才出現的新元素。放回當年脈絡,《閃點》
對喜歡Barry Allen的人就是一個出發點與邏輯都頗莫名奇妙的故事......或許,也是當年D
C產品線即將迎來巨變的重大徵兆。要動用扭轉過去所造成的蝴蝶效應這一主題,它需要改
變的前與後互為參照,才有奇變發生的說服力,但閃電俠讀者最關心的閃電家族在《閃點》
全然缺席,Johns只想拿一張過去對Barry Allen不重要的「父母牌」來蒙混過去,自然難以
得到老讀者的認同。
不消說,《閃點》的存在同時重重傷害了Wally West;也可以說,問題出在編輯部當年就是
沒想出一套讓「兩個閃電俠」共存的方案(很諷刺,因為Barry該是形同Wally West的導師
與大哥一樣的存在)。在《閃點》之後,原本擁有閃電俠形象的Wally West竟然就這麼在漫
畫莫名消失多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Wallace West卻不被視作Wally替代品的人物。上
述這個「換人慘案」,最後責任被推給......Alan Moore筆下的曼哈頓博士。(Moore:我
都跟你們編輯部切八段,為什麼還能推諉給我?)
---
回到電影。我看了這片兩次,一次是特別的試映片,一次是正式版的媒體場。《閃電俠》改
編《閃點》時對我最加分的兩個努力,第一是截長補短地,把人物曲線有邏輯問題的大事件
修改成有頭有尾的類.起源故事;第二是,它可能是華納近代這一系列真人化漫畫愈趨嚴肅
與尖銳的嘗試中,唯一試著復古華納自己品牌下的樂一通(Looney Tunes)趣味的一片,有
些地方甚至頗像古早年代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
先說第一點。或許也是利用「真人電影的Barry Allen還沒有起源故事」的優勢,劇本選擇
在開片把Barry週遭的「人圍」先拉開來。換個說法,《閃電俠》因為把Barry Allen在《閃
點》的遭遇給更動成一個類-起源故事,漫畫本來該有卻消失了的act 1有了新的存在合理性
,結構問題於焉化解一半。不能說這部分片子做到完美,因為act 1長度有限,很多人物介
紹也只限走馬看花(尤其鑑識科職場的部分),但最關鍵的兩件事,一是Barry進入鑑識工
作的動機,二是他與蝙蝠俠的同僚關係,大致抓得夠牢固。
誠實講,我一直不全部買單把Barry Allen變成另一號蝙蝠媽寶。漫畫脈絡上,Geoff Johns
當年做的這個更動就有些多餘,因為他一定程度上把Barry作為「正義聯盟良心、蝙蝠俠若
沒壞掉會成為的模範」的獨特性給削弱了,但商業上,《閃電俠》的劇本這麼做有無法拒絕
的理由:觀眾就是想看蝙蝠俠。而《閃電俠》處理二人關係的方法,也比《閃點》合理不少
。
比起《閃點》那純粹只是出來獵奇讀者好奇心的Thomas Wayne,《閃電俠》花更多時間在致
敬與翻完演員形象之餘,也讓各號蝙蝠俠一定程度上成了Barry的人生導師。劇本強化兩人
形象關聯的方法除了一個meta味有點重的比喻如「閃電俠一定要死母親就像蝙蝠俠一定要死
爸媽」,我印象特別深刻是義大利麵的細節。可說每逢電影需要催逼親情的時刻,義大利麵
都會出現一次。義大利麵第一次出現是Barry的童年回憶:她母親會死是為補齊煮義大利麵
的材料。後來Barry跨越到新的時間線,他與母親聚首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義大利麵。有趣是
,隨後他與Keaton Bat第一次見面,兩方相談時光旅行的問題,又是「請吃麵」外,糾纏的
麵條又成為Keaton Bat談論時光旅行的比喻工具。可說在這場「因義大利麵而引發的時空慘
案」中,一個糾結不斷的「義大利麵結」也被架設在Barry與蝙蝠俠之間,而雙方都能意識
到這層連結的存在,又滿足了觀眾「想要看見各種版本蝙蝠俠」的迷影欲望。
再說到電影與華納樂一通、復古脫線喜劇的關聯,這部分的風格取捨是出乎我意料外。電影
中大量可辨識的喜劇要素,其實遠早於Joss Whedon起步的英雄電影世代。所謂的「Whedon
式笑料」,也就是從Buffy等名作起步,後來流入到超級英雄漫改的喜劇風格,更強調人物
將美式家常閒話、大專學生鬥嘴的氛圍帶入各式敘境中,形成一個「走到哪裡都像在大學或
高中走路」的奇妙時空。但樂一通卡通與脫線喜劇作為在真人電影已近失傳的傳統,關鍵是
「癲狂」,尤其成對的人物(通常是一男一女或一組職場對手)以連珠砲、五速嘴的節奏高
速遞出各種奇形怪狀、甚至不合邏輯的訊息。
華納的樂一通秀,也就是兔寶寶、太妃鴨、歪心狼與嗶嗶鳥、飛毛腿岡薩雷斯,作為真人脫
線喜劇如《小報妙冤家》在動畫世界的繼承人,風格曾經一度回流到Bruce Timm的DC動畫,
而關鍵的執行者常常就是閃電俠Wally West,歷來也一直不乏各種讓嗶嗶鳥、飛毛腿岡薩雷
斯與閃電俠共演的美術玩笑。真人電影中,新時間線上媽寶貝瑞第一次起跑被中文不清不楚
翻成「飛毛腿岡薩雷斯」的段落,這個有文化隔閡的訊息,正是懷舊地指向古早樂一通動畫
中的墨西哥快腿老鼠Speedy Gonzales,但這也應該被視為一個風格上的指認,因為無論是
電影中act 1的「閃電俠工作日常」,還是跨入act 2後冒出一個顛邪又嘴砲的媽寶Barry出
來演瘋狂的鏡像對手戲,都將《閃電俠》悄悄引入一個放在當前顯得微微異樣的風格化世界
。
可惜,也就只是微微異樣,不到大破大立。目前的正式映演版跟特映版只差在結尾是否有讓
Clooney Bat露面,但我更喜歡特映版收尾方式的原因是,它似乎更暗示了一部癲狂又哀傷
的電影的可能性:Barry Allen就是要永遠因為自己異動時空的能力與「止不住自己去修正
的那只賤手」的人之常情,而成為一個在不同時間線上旅行的緋紅奧德賽。至於假假的特效
,也就沒了是否「CGI夠好」的問題,因為這片子的vibe跟氣勢,或許本來就該如此......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如果製片方再堅持一點」。
本來《閃電俠》的這種風格以更高的完成度,會有機會在目前愈趨極化的偽現實主義與遊樂
園幻想這兩種路線之間走出屬於超級英雄電影的第三條路?《蜘蛛人新宇宙》系列證明過這
種路線在動畫可以成功,但《閃電俠》還沒勇氣走那麼遠,只能說是遺憾,而根本原因,可
能還是最後妥協向了「我每個觀眾都想滿足」的商業心理博弈上。我還記得自己在NDA解除
前,第一次看完試映版走出來,跟同場老友Masayo說的是「我覺得它是DC一段時間以來最合
理的商業決定」。但「合理」兩字,於我是有一點苦澀(bitterness)的成分,就是你看到
作品的全部潛力,但作品又因為規則而侷促不前。
--
All Comments
By Barb Cronin
at 2023-06-16T20:53
at 2023-06-16T20:53
By Ophelia
at 2023-06-17T05:35
at 2023-06-17T05:35
By Catherine
at 2023-06-17T14:16
at 2023-06-17T14:16
By Yedda
at 2023-06-17T22:58
at 2023-06-17T22:58
By Oscar
at 2023-06-18T07:40
at 2023-06-18T07:40
By Suhail Hany
at 2023-06-18T16:21
at 2023-06-18T16:21
By Audriana
at 2023-06-19T01:03
at 2023-06-19T01:03
By Tom
at 2023-06-19T09:45
at 2023-06-19T09:45
By Erin
at 2023-06-19T18:26
at 2023-06-19T18:26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3-06-20T03:08
at 2023-06-20T03:08
By Barb Cronin
at 2023-06-20T11:50
at 2023-06-20T11:50
By Charlotte
at 2023-06-20T20:31
at 2023-06-20T20:31
By Joseph
at 2023-06-21T05:13
at 2023-06-21T05:13
By David
at 2023-06-21T13:55
at 2023-06-21T13:55
By Puput
at 2023-06-21T22:36
at 2023-06-21T22:36
By Leila
at 2023-06-22T07:18
at 2023-06-22T07:18
By Catherine
at 2023-06-22T16:00
at 2023-06-22T16:00
Related Posts
2獲奧斯卡、從政再返影壇登「表演大滿貫
By Ethan
at 2023-06-16T11:59
at 2023-06-16T11:59
知道Ezra Miller的不可取代性了吧
By Lily
at 2023-06-16T11:37
at 2023-06-16T11:37
安迪馬希提確認為岡恩宇宙蝙蝠俠電影導演
By Anonymous
at 2023-06-16T11:20
at 2023-06-16T11:20
我看的這是什麼片名?(認真發問)
By Thomas
at 2023-06-16T11:19
at 2023-06-16T11:19
最後的最後 再重新介紹一次閃電俠
By Callum
at 2023-06-16T11:17
at 2023-06-16T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