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屎尿屁喜劇歸來 - 電影

By Wallis
at 2014-12-16T17:11
at 2014-12-16T17:11
Table of Contents
睽違二十年,
經典喜劇再回歸!
----------------------------------------------
有上色標題的好讀圖文網誌版:http://ppt.cc/-~cH
----------------------------------------------
※前言
1994年,是個難忘的年代,那個年,美國民眾全家老小上戲院看著《阿甘正傳》,浸淫在
美好時光、美國大夢之中。接著,再看《阿呆與阿瓜》,全家和樂,捧腹大笑。這兩部主
角智能較低的反智電影,當年皆擠進了美國年度前十票房。假如說《阿甘正傳》是回顧美
國幾十年來的社會政治,那《阿呆與阿瓜》就可說是種反璞歸真,緬懷最純真的社會樣態
。二十年了,如今《阿呆與阿瓜》又回來了!
●在此先提醒,片尾字幕最後有彩蛋!
※劇情
二十年了,羅伊就這麼在療養院待了二十年。每個禮拜,他的傻好友哈利貼心照顧探訪。
突然間,羅伊醒了,哈利驚了,原以為是奇蹟,應該大肆慶祝。但靠杯的是,原來羅伊是
裝的,這只是長達20年的惡作劇...。就這麼,阿呆與阿瓜重回歸,這次他們不追女人,
而是要尋找哈利的腎,究竟,親愛的小腎腎,你到底在天涯的哪裡呢?
※經典續集
80、90年代,是充滿經典喜劇的年代,那時候的《阿呆與阿瓜》,搬到了現在《阿呆與阿
瓜:賤招拆招》,或許沒那麼有創新,但在本片中法拉利導演兄弟努力試圖復原當年的喜
劇片創作模式,雖然好萊塢經典續集向來是悲劇。但不管如何,這對某些觀眾來說,這是
抹不去的記憶,管他好看與否,就是想上戲院回味當年的好。
果然暌違二十年,甫上映,《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就拿到了票房冠軍,這更是近來票
房普普的金凱瑞繼《王牌天神》之後的最高首周成績。可以見得,觀眾們帶著集體記憶來
朝聖緬懷那銀幕上的舊人重聚首。
沒看過第一集的朋友,不用擔心,這次續集劇情是全新發展。不過,依舊在當中埋了些舊
劇情小線索,讓老影迷可以當彩蛋,像是狗狗車、盲人養鸚鵡小孩、片尾兩集畫面對照等
等。有看過就會有懷念。
※本片缺點
放眼市面,如今R級喜劇當道,
PG-13的《阿呆與阿瓜》當年雖是經典,但擺在2014年,實在有那麼點食不知味。剛
開始前半段也許還懷念無感,但中後段開始令人想睡,畢竟我們現在看得重鹹,這種屎尿
屁喜劇,早已習以為常,顯得過時、低俗。單純的搞笑,拼湊沒邏輯的劇情線,實在有些
令人無力。假如這片不是經典重續,感動緬懷加持,真的,新鮮感不復,疲乏想睏。
※劇情延伸
有人說,《阿呆與阿瓜》的純真,是種緬懷,反映了美國人在日新月異發展中渴望的生活
價值,即便二十年已過,依舊如此。看見這兩老骨頭重聚首拼命搞笑,實際意義上,感動
大於歡笑。
劇情前段,哈利持續二十年頭照顧羅伊;劇情後段,羅伊為了哈利跑去墨西哥割腎救友。
雖然這些行為都傻到該槍斃,但莫名地,有點感傷辛酸。我們都笑他們傻,但他們總是歡
樂過人生,為了友情赴湯蹈火。那我們呢?所謂的友誼似乎就只是相約上館子、看看電影
,聖誕節交換個禮物,平常就在臉書安安呵呵哈哈嗯嗯。對比之下,是否,有些反諷呢?
究竟傻的是他們,還是我們呢?
以下為簡述《阿呆與阿瓜》這樣的Gross-out喜劇發展史:
※Gross-out喜劇(Gross-Out Movie Comedy)
好萊塢向來領導著喜劇潮流發展,從早期默片時代的Mack sennet、巴斯特‧基頓(
Buster Keaton)注重身體動作的Slapstick(一種無聲電影的趣味)、三零年代的「瘋狂
喜劇」(Screwball Comedy)、七零年代伍迪艾倫的知識分子喜劇到八零年代「翻拍電影
搞笑版」的喜劇,喜劇形式日異更新變遷著,而約莫九零年代末期,Gross-out喜劇開始
在好萊塢與香港大鳴大放,而《阿呆與阿瓜》,正好就搭上這波熱潮。
《粉紅火鶴》、《閃亮的馬鞍》、《動物屋》、《瘋狂高爾夫》、《開放的美國學府》、
《校園點將錄》、《脫線一籮筐》、《阿呆與阿瓜》、《南方公園》、《哈啦瑪莉》、《
美國派》、《哈拉猛男秀》、《一個頭兩個大》、《芭樂特》、《醉後大丈夫》、《伴娘
我最大》、《大獨裁者落難記》、《熊麻吉》…等等,皆可說是Gross-out喜劇的代表作
品。
所謂Gross-out喜劇,其實就是指內容及形式以粗話、不文雅行為、觸犯禁忌、污辱他人
或令人感到噁心的喜劇。普遍認為80年代大衛索克(David Zucker)所拍攝的《空前絕後
滿天飛》(Airplane!)是最早帶有Gross-out喜劇雛形的電影,而電視節目《週六夜現場
》也對此類型喜劇帶來深深影響;但也有一說認為,Gross-out喜劇早從70年代便開始興
盛,由於人們開始追求笑點,對於尺度想像邊界,不斷不斷挑戰,一片要比一片好笑,因
此這類型電影未停歇地推陳出新。
不過,這種類型似乎也較少人加以定義,
所以常見「無厘頭喜劇」、「惡搞喜劇」、「R級喜劇」…等名稱,
去定義這類型作品。
Gross-out喜劇總是用盡一切辦法去挑釁觀眾的情緒,挑戰觀眾對負面事物及道德禁忌之
餘,亦挑戰電檢制度。在Gross-out喜劇常見的元素有:粗話、開身障人士玩笑、虐待動
物、玩穢物、性玩笑、族裔…等等。
Gross-out喜劇常用糞便、尿、屁、口水、經血等穢物開玩笑。例如:《一個頭兩個大》
中將糞便與巧克力冰淇淋並製剪接、《王牌大賤諜》有飲尿情節、《阿呆與阿瓜》玩屁炸
彈、《暪天過海飛飛飛》玩口水禮儀、《喜劇之王》中有以屎為名的插曲、《激愛543》
以月經、戀糞情慾開玩笑。在這次《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開場就出現導尿管、照護
病人擦穢物、放屁悶人、摳屁眼薰人這樣的情節,都可以見得噁心穢物在Gross-out喜劇
必要性。
至於粗口、性玩笑早已在現在電影稀鬆平常,在這邊不贅述。開身障人士玩笑這類,《阿
呆與阿瓜》就已經將角色設定為類似精障、智能障礙與常人對比作為笑點,其中也有惡整
視障者(在續集中又再出現);虐待動物最具知名的,應該以《醉後大丈夫3》的長頸鹿
於行駛公路撞上陸橋最令人印象深刻,《阿呆與阿瓜》則出現開鸚鵡玩笑(續集中則是變
本加厲,賜死整屋子鸚鵡)、屌抹花生醬要狗幫口交,但近年來動物權高漲,許多動保團
體都開始監督電影是否善待活體動物。(台灣影評人中,則李幼鸚鵡鵪鶉最關心這議題)
針對這樣尺度玩笑,《阿呆與阿瓜》導演彼得法拉利曾說過:「當然我們這樣拍片得罪了
某些人,但我們的宗旨是如果我們得罪的人比無得罪的人多,我們就會剪掉那場面。試片
經驗告訴我們若某些場面太污辱性,觀眾便不會發笑。」
正這樣地逾越邊界開玩笑,Gross-out喜劇深受當代年輕人的惡趣味審美觀愛戴。但你知
道的,這種年輕閱聽眾市場大受歡迎的電影,保守道德人士必定大力抨擊,他們認為這種
類型電影的笑料太過壞品味,會對青少年造成不好影響,灌輸錯誤的道德及價值觀,甚至
肆無忌憚傷害他人,電影就應當良善,正確價值觀,下一代才能幸福呀~(好護家盟的口
吻,是否)
因此許多這類型喜劇都被釘成R-17,17歲以下觀眾必須成年人陪同觀賞。(但其實滿
多是PG-13,《阿呆與阿瓜》就是。)
原以為這樣級別限制會流失大量觀眾,造成票房慘兮兮,
不過自從《醉後大丈夫》全球創下三億六千萬票房,打破R級榜首《受難記》之後,
片商就沒再怕,繼續挑戰尺度,繼續拍;
觀眾們,也就繼續享受著尺度無上限的Gross-out喜劇。
※結語
《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擺明就在啃老本,看到兩位大叔捨命裝傻,莫名地有點心酸。
雖然在劇情,續集有點跟不上現在觀眾口味了。但,它就一種懷念,無論是對金凱瑞、對
《阿呆與阿瓜》、或是那個年代。假若你緬懷這些元素,不妨就上個戲院和羅伊哈利這對
老朋友,打聲招呼唄。
如同片尾彩蛋說的,這次不見,那就要等到2034年嘿~
--
歡迎加入粉絲團 一起當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5
--
經典喜劇再回歸!
----------------------------------------------
有上色標題的好讀圖文網誌版:http://ppt.cc/-~cH
----------------------------------------------
※前言
1994年,是個難忘的年代,那個年,美國民眾全家老小上戲院看著《阿甘正傳》,浸淫在
美好時光、美國大夢之中。接著,再看《阿呆與阿瓜》,全家和樂,捧腹大笑。這兩部主
角智能較低的反智電影,當年皆擠進了美國年度前十票房。假如說《阿甘正傳》是回顧美
國幾十年來的社會政治,那《阿呆與阿瓜》就可說是種反璞歸真,緬懷最純真的社會樣態
。二十年了,如今《阿呆與阿瓜》又回來了!
●在此先提醒,片尾字幕最後有彩蛋!
※劇情
二十年了,羅伊就這麼在療養院待了二十年。每個禮拜,他的傻好友哈利貼心照顧探訪。
突然間,羅伊醒了,哈利驚了,原以為是奇蹟,應該大肆慶祝。但靠杯的是,原來羅伊是
裝的,這只是長達20年的惡作劇...。就這麼,阿呆與阿瓜重回歸,這次他們不追女人,
而是要尋找哈利的腎,究竟,親愛的小腎腎,你到底在天涯的哪裡呢?
※經典續集
80、90年代,是充滿經典喜劇的年代,那時候的《阿呆與阿瓜》,搬到了現在《阿呆與阿
瓜:賤招拆招》,或許沒那麼有創新,但在本片中法拉利導演兄弟努力試圖復原當年的喜
劇片創作模式,雖然好萊塢經典續集向來是悲劇。但不管如何,這對某些觀眾來說,這是
抹不去的記憶,管他好看與否,就是想上戲院回味當年的好。
果然暌違二十年,甫上映,《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就拿到了票房冠軍,這更是近來票
房普普的金凱瑞繼《王牌天神》之後的最高首周成績。可以見得,觀眾們帶著集體記憶來
朝聖緬懷那銀幕上的舊人重聚首。
沒看過第一集的朋友,不用擔心,這次續集劇情是全新發展。不過,依舊在當中埋了些舊
劇情小線索,讓老影迷可以當彩蛋,像是狗狗車、盲人養鸚鵡小孩、片尾兩集畫面對照等
等。有看過就會有懷念。
※本片缺點
放眼市面,如今R級喜劇當道,
PG-13的《阿呆與阿瓜》當年雖是經典,但擺在2014年,實在有那麼點食不知味。剛
開始前半段也許還懷念無感,但中後段開始令人想睡,畢竟我們現在看得重鹹,這種屎尿
屁喜劇,早已習以為常,顯得過時、低俗。單純的搞笑,拼湊沒邏輯的劇情線,實在有些
令人無力。假如這片不是經典重續,感動緬懷加持,真的,新鮮感不復,疲乏想睏。
※劇情延伸
有人說,《阿呆與阿瓜》的純真,是種緬懷,反映了美國人在日新月異發展中渴望的生活
價值,即便二十年已過,依舊如此。看見這兩老骨頭重聚首拼命搞笑,實際意義上,感動
大於歡笑。
劇情前段,哈利持續二十年頭照顧羅伊;劇情後段,羅伊為了哈利跑去墨西哥割腎救友。
雖然這些行為都傻到該槍斃,但莫名地,有點感傷辛酸。我們都笑他們傻,但他們總是歡
樂過人生,為了友情赴湯蹈火。那我們呢?所謂的友誼似乎就只是相約上館子、看看電影
,聖誕節交換個禮物,平常就在臉書安安呵呵哈哈嗯嗯。對比之下,是否,有些反諷呢?
究竟傻的是他們,還是我們呢?
以下為簡述《阿呆與阿瓜》這樣的Gross-out喜劇發展史:
※Gross-out喜劇(Gross-Out Movie Comedy)
好萊塢向來領導著喜劇潮流發展,從早期默片時代的Mack sennet、巴斯特‧基頓(
Buster Keaton)注重身體動作的Slapstick(一種無聲電影的趣味)、三零年代的「瘋狂
喜劇」(Screwball Comedy)、七零年代伍迪艾倫的知識分子喜劇到八零年代「翻拍電影
搞笑版」的喜劇,喜劇形式日異更新變遷著,而約莫九零年代末期,Gross-out喜劇開始
在好萊塢與香港大鳴大放,而《阿呆與阿瓜》,正好就搭上這波熱潮。
《粉紅火鶴》、《閃亮的馬鞍》、《動物屋》、《瘋狂高爾夫》、《開放的美國學府》、
《校園點將錄》、《脫線一籮筐》、《阿呆與阿瓜》、《南方公園》、《哈啦瑪莉》、《
美國派》、《哈拉猛男秀》、《一個頭兩個大》、《芭樂特》、《醉後大丈夫》、《伴娘
我最大》、《大獨裁者落難記》、《熊麻吉》…等等,皆可說是Gross-out喜劇的代表作
品。
所謂Gross-out喜劇,其實就是指內容及形式以粗話、不文雅行為、觸犯禁忌、污辱他人
或令人感到噁心的喜劇。普遍認為80年代大衛索克(David Zucker)所拍攝的《空前絕後
滿天飛》(Airplane!)是最早帶有Gross-out喜劇雛形的電影,而電視節目《週六夜現場
》也對此類型喜劇帶來深深影響;但也有一說認為,Gross-out喜劇早從70年代便開始興
盛,由於人們開始追求笑點,對於尺度想像邊界,不斷不斷挑戰,一片要比一片好笑,因
此這類型電影未停歇地推陳出新。
不過,這種類型似乎也較少人加以定義,
所以常見「無厘頭喜劇」、「惡搞喜劇」、「R級喜劇」…等名稱,
去定義這類型作品。
Gross-out喜劇總是用盡一切辦法去挑釁觀眾的情緒,挑戰觀眾對負面事物及道德禁忌之
餘,亦挑戰電檢制度。在Gross-out喜劇常見的元素有:粗話、開身障人士玩笑、虐待動
物、玩穢物、性玩笑、族裔…等等。
Gross-out喜劇常用糞便、尿、屁、口水、經血等穢物開玩笑。例如:《一個頭兩個大》
中將糞便與巧克力冰淇淋並製剪接、《王牌大賤諜》有飲尿情節、《阿呆與阿瓜》玩屁炸
彈、《暪天過海飛飛飛》玩口水禮儀、《喜劇之王》中有以屎為名的插曲、《激愛543》
以月經、戀糞情慾開玩笑。在這次《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開場就出現導尿管、照護
病人擦穢物、放屁悶人、摳屁眼薰人這樣的情節,都可以見得噁心穢物在Gross-out喜劇
必要性。
至於粗口、性玩笑早已在現在電影稀鬆平常,在這邊不贅述。開身障人士玩笑這類,《阿
呆與阿瓜》就已經將角色設定為類似精障、智能障礙與常人對比作為笑點,其中也有惡整
視障者(在續集中又再出現);虐待動物最具知名的,應該以《醉後大丈夫3》的長頸鹿
於行駛公路撞上陸橋最令人印象深刻,《阿呆與阿瓜》則出現開鸚鵡玩笑(續集中則是變
本加厲,賜死整屋子鸚鵡)、屌抹花生醬要狗幫口交,但近年來動物權高漲,許多動保團
體都開始監督電影是否善待活體動物。(台灣影評人中,則李幼鸚鵡鵪鶉最關心這議題)
針對這樣尺度玩笑,《阿呆與阿瓜》導演彼得法拉利曾說過:「當然我們這樣拍片得罪了
某些人,但我們的宗旨是如果我們得罪的人比無得罪的人多,我們就會剪掉那場面。試片
經驗告訴我們若某些場面太污辱性,觀眾便不會發笑。」
正這樣地逾越邊界開玩笑,Gross-out喜劇深受當代年輕人的惡趣味審美觀愛戴。但你知
道的,這種年輕閱聽眾市場大受歡迎的電影,保守道德人士必定大力抨擊,他們認為這種
類型電影的笑料太過壞品味,會對青少年造成不好影響,灌輸錯誤的道德及價值觀,甚至
肆無忌憚傷害他人,電影就應當良善,正確價值觀,下一代才能幸福呀~(好護家盟的口
吻,是否)
因此許多這類型喜劇都被釘成R-17,17歲以下觀眾必須成年人陪同觀賞。(但其實滿
多是PG-13,《阿呆與阿瓜》就是。)
原以為這樣級別限制會流失大量觀眾,造成票房慘兮兮,
不過自從《醉後大丈夫》全球創下三億六千萬票房,打破R級榜首《受難記》之後,
片商就沒再怕,繼續挑戰尺度,繼續拍;
觀眾們,也就繼續享受著尺度無上限的Gross-out喜劇。
※結語
《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擺明就在啃老本,看到兩位大叔捨命裝傻,莫名地有點心酸。
雖然在劇情,續集有點跟不上現在觀眾口味了。但,它就一種懷念,無論是對金凱瑞、對
《阿呆與阿瓜》、或是那個年代。假若你緬懷這些元素,不妨就上個戲院和羅伊哈利這對
老朋友,打聲招呼唄。
如同片尾彩蛋說的,這次不見,那就要等到2034年嘿~
--
歡迎加入粉絲團 一起當愛看電影的鍵人~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5
--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4-12-16T19:09
at 2014-12-16T19:09

By Necoo
at 2014-12-17T05:10
at 2014-12-17T05:10
Related Posts
抓錯犯人 凌虐(有雷)

By Madame
at 2014-12-16T16:56
at 2014-12-16T16:56
請推薦勵志的電影

By Gilbert
at 2014-12-16T16:37
at 2014-12-16T16:37
駭客不手軟 「007」認了劇本外流

By Sierra Rose
at 2014-12-16T15:46
at 2014-12-16T15:46
2014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TFCA) 得獎名單

By Yuri
at 2014-12-16T15:44
at 2014-12-16T15:44
愛的萬物論中的一些小問題

By Ingrid
at 2014-12-16T15:26
at 2014-12-16T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