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陽》長鏡頭凝視 - 藝術電影
By Joe
at 2009-08-09T12:43
at 2009-08-09T12:43
Table of Contents
2009-08-09 中國時報 張士達
在國片一窩峰地向錢看,期待再造《海角七號》奇蹟的風潮中,片商與導演都在努
力摸索台灣「商業片」的可能性。
而從台灣新電影以來一直確立的導演「作者論」路線,此時顯得格外尷尬。即使導
演鄭有傑曾以首部長片《一年之初》令人驚艷,但如今在這樣的業界氛圍下,要在第二部
長片《陽陽》中繼續不向商業妥協的風格,必然需要更多的堅持與勇氣。而《陽陽》的確
是一部毫不妥協地選擇走自己的路的電影。
大量一鏡到底 捕捉演員情緒
鄭有傑在《陽陽》片中以大量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捕捉演員真實細微的情緒,以極
高標準的考驗逼迫主角張榕容交出令人激賞的成績單。
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侯孝賢導演,因大量使用非職業演員,而被迫以長鏡頭捕捉不擅
專業面對鏡頭和走位的素人演員,卻反而發展出台灣電影揚名國際的鮮明風格。如今的國
片則反倒是透過清楚思考的視野與精確的技術配合,有意識地透過長鏡頭來經營影像語言
以及與演員的關係,這在電影工業上無疑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高度凝聚攝影 逼出情緒濃度
但在高度凝聚的演出與攝影之下,是否有可能反而弔詭地「逼」出另一種其實已經
超越寫實邊緣的情緒濃度?
《陽陽》片中其實並不乏幾乎流於炫技邊緣的時刻,例如擔任演員的陽陽拍戲時因
事先未溝通好,反遭掌摑受辱而委屈落淚,以及片尾她拍戲時必須演出面對父親的的複雜
感受,卻又因自己對父親的心結而掙扎。
那些因一鏡到底而需要演員與各方技術人員完美契合,甚至必須一次OK的高難度
場景,也有可能因為讓觀眾分神去欣賞創作者高度完成的技藝,反而讓演員真情投入的演
出成了奇觀式的展演。畢竟,如果觀眾透過剪接和過場的呈現,也一樣可以了解角色的狀
態與心境,一鏡到底的形式就必須有更多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影片高度個人化的風格固然見仁見智,但《陽陽》以絕對的形式卻毫無疑問地成就
了光芒耀眼的張榕容。《陽陽》從第一場戲到最後一場戲,都毫不掩飾地擺明了將女主角
張榕容推向最前線。在這個必須服務的前提之下,自然也就必須有所割捨犧牲。
角色量身打造 站穩一席地位
因此從與她發展曖昧情感的張睿家、同父異母的妹妹何思慧、母親于台煙與繼父朱
陸豪,都在戲分縮減下面貌變得單一。只有後半段的黃健瑋在少了前述演員瓜分焦點之下
,還能因較為聚焦而脫穎而出。
去年的《渺渺》讓張榕容首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雖然讓許多對她仍不熟悉的
人頗感意外,但她的演出確實是一個國片演員中讓人驚喜的曙光。
今年的《陽陽》則進一步確立了張榕容毫無疑問的演藝實力,加上她獨具個性的臉
龐,只要未來仍有鄭有傑這樣的導演願意為了她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角色,台灣新生代的
女演員中肯定將為她保留一席之地,讓《陽陽》逆光中的美麗身影成為未來一顆明星誕生
的起點。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6.64 (08/09 12:44)
在國片一窩峰地向錢看,期待再造《海角七號》奇蹟的風潮中,片商與導演都在努
力摸索台灣「商業片」的可能性。
而從台灣新電影以來一直確立的導演「作者論」路線,此時顯得格外尷尬。即使導
演鄭有傑曾以首部長片《一年之初》令人驚艷,但如今在這樣的業界氛圍下,要在第二部
長片《陽陽》中繼續不向商業妥協的風格,必然需要更多的堅持與勇氣。而《陽陽》的確
是一部毫不妥協地選擇走自己的路的電影。
大量一鏡到底 捕捉演員情緒
鄭有傑在《陽陽》片中以大量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捕捉演員真實細微的情緒,以極
高標準的考驗逼迫主角張榕容交出令人激賞的成績單。
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侯孝賢導演,因大量使用非職業演員,而被迫以長鏡頭捕捉不擅
專業面對鏡頭和走位的素人演員,卻反而發展出台灣電影揚名國際的鮮明風格。如今的國
片則反倒是透過清楚思考的視野與精確的技術配合,有意識地透過長鏡頭來經營影像語言
以及與演員的關係,這在電影工業上無疑是一種可喜的進步。
高度凝聚攝影 逼出情緒濃度
但在高度凝聚的演出與攝影之下,是否有可能反而弔詭地「逼」出另一種其實已經
超越寫實邊緣的情緒濃度?
《陽陽》片中其實並不乏幾乎流於炫技邊緣的時刻,例如擔任演員的陽陽拍戲時因
事先未溝通好,反遭掌摑受辱而委屈落淚,以及片尾她拍戲時必須演出面對父親的的複雜
感受,卻又因自己對父親的心結而掙扎。
那些因一鏡到底而需要演員與各方技術人員完美契合,甚至必須一次OK的高難度
場景,也有可能因為讓觀眾分神去欣賞創作者高度完成的技藝,反而讓演員真情投入的演
出成了奇觀式的展演。畢竟,如果觀眾透過剪接和過場的呈現,也一樣可以了解角色的狀
態與心境,一鏡到底的形式就必須有更多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影片高度個人化的風格固然見仁見智,但《陽陽》以絕對的形式卻毫無疑問地成就
了光芒耀眼的張榕容。《陽陽》從第一場戲到最後一場戲,都毫不掩飾地擺明了將女主角
張榕容推向最前線。在這個必須服務的前提之下,自然也就必須有所割捨犧牲。
角色量身打造 站穩一席地位
因此從與她發展曖昧情感的張睿家、同父異母的妹妹何思慧、母親于台煙與繼父朱
陸豪,都在戲分縮減下面貌變得單一。只有後半段的黃健瑋在少了前述演員瓜分焦點之下
,還能因較為聚焦而脫穎而出。
去年的《渺渺》讓張榕容首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雖然讓許多對她仍不熟悉的
人頗感意外,但她的演出確實是一個國片演員中讓人驚喜的曙光。
今年的《陽陽》則進一步確立了張榕容毫無疑問的演藝實力,加上她獨具個性的臉
龐,只要未來仍有鄭有傑這樣的導演願意為了她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角色,台灣新生代的
女演員中肯定將為她保留一席之地,讓《陽陽》逆光中的美麗身影成為未來一顆明星誕生
的起點。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123.192.206.64 (08/09 12:44)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極右政治批判《周末魘狂熱》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08-08T00:25
at 2009-08-08T00:25
【放映週報】 專訪《不能沒有你》導演戴立忍
By Jake
at 2009-08-07T19:20
at 2009-08-07T19:20
光點映演緊急公告
By Brianna
at 2009-08-07T16:43
at 2009-08-07T16:43
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 緊急公告
By Edward Lewis
at 2009-08-07T09:01
at 2009-08-07T09:01
法式大繪本《米芽米咕人》
By Ida
at 2009-08-06T23:23
at 2009-08-06T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