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 - 舞台劇
By Olive
at 2010-04-03T01:57
at 2010-04-03T01:57
Table of Contents
對於劇場來說,語言的障礙到底有多大?對於觀眾來說,看著以聽不懂的語言演出的戲劇
到底有多困難?薩依德在《音樂的極境》中提到大都會歌劇院不提供字幕這件事時,批評
這剝奪了歌劇文本中的意義,阻隔了歌劇與觀眾間的意義溝通,將欣賞歌劇當作是一種文
化品味的象徵,而這正是大都會歌劇院在美國社會扮演的功能,保持文化的正統性。當然
,有些作品不需要語言就能讀懂,羅伯.威爾森作品的意象勝過意義就是一個例子,某些
作品甚至以不理解的語言作為破壞意義的手段,王嘉明的《R/Z》就是一個運用多種語言
拼貼,解構文本意義的一場演出。但是,回到本題,觀賞歐丁劇場的《鹽》在不了解義大
利文的基礎上,觀眾能看到或者看懂多少呢?
說說我的感覺吧,這就像一場長時間的比手劃腳,雖然演出者羅貝塔˙卡芮(Roberta
Carreri)的表演讓我可以猜測到故事發展的情緒變化,在未讀劇本之前,我藉由觀看演
出得出的心得是:這是一個女性在時光流轉中追尋愛人的故事(或者我應該說,追尋愛的
故事,因為我甚至不知道,她在追尋的是否為人)。在聲音、表情、肢體與音樂的搭配下
,我看到她在一段又一段的情緒與記憶中變換自己的身影,帶著使用的道具試圖發展一個
故事,對了,那充斥在舞台上雪白的鹽,就是時間的結晶。幕揭之時,她開始發展與物和
與身體之間的關係,似乎有某種語言,藉由人與物的互動中說說,不,的確有一種語言,
義大利文,但在演出中它變成演員情緒的氣息。
我無法假設並且明確地說出我觀看的經驗,因為那是發展在一個充滿想像與誤解的時空之
下接收到的經驗,雖然在實驗劇場入口處有發當天演出的節目大綱,但我也只能依稀的對
照著演員的動作與表情來思考這份節目大綱對演出與對我理解演出中所扮演的意義。當我
終於事後看過了演出劇本後,我發現那與我觀看得來的不一樣,很不一樣,幾乎是完全不
相干的兩個演出文本,為什麼會如此?
先說我看到的劇本,它是一個充滿景色、文學性很強的劇本,其中的獨白運用到許多回憶
的細節,故事的脈絡前後穿插呼應,時間、場景的變換性很大,對呈現的人充滿了挑戰力
。而在我看到的演出中,演員與作品之間即無有一個緊密的關連性,比起照本宣科,她更
像是囊括進整個舞台的空間自由揮灑,配合了隨興的音樂,在視覺與聽覺上呈現出一個記
憶的招喚空間。這樣精采的演出當然很好看,但我不認為在一個不同語言環境的演出脈絡
中,演員可以表現出《鹽》劇本中的詩意和文學性,演員的確是在舞台上接續的倒轉、插
入回憶之中,但是感受到它與理解它的意義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上。整場演出因為沒有
字幕得以超脫出一個語言的意義世界,但取而代之的,透過肢體和音樂表現的世界,又給
與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在《鹽》演出的當下,我們可以在棄絕語言之下觀看嗎?如果說
《鹽》有什麼重大的啟發,那就是讓我再次感知道觀看不同文化脈絡劇場作品那層意義的
脆弱性。
--
辛苦的歲月是過去的歲月
人們期待痛苦以便工作
http://tw.myblog.yahoo.com/oberon48-boyce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0-04-05T04:29
at 2010-04-05T04:29
By Ingrid
at 2010-04-06T22:25
at 2010-04-06T22:25
By Candice
at 2010-04-09T03:43
at 2010-04-09T03:43
By Ula
at 2010-04-11T00:00
at 2010-04-11T00:0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4-15T21:52
at 2010-04-15T21:52
By George
at 2010-04-17T07:33
at 2010-04-17T07:33
By Jacob
at 2010-04-20T00:03
at 2010-04-20T00:03
Related Posts
請問想到劇團實習有什麼管道呢?
By Kumar
at 2010-04-02T23:10
at 2010-04-02T23:10
請問想到劇團實習有什麼管道呢?
By Ina
at 2010-04-02T22:58
at 2010-04-02T22:58
LOVE ON THE AIR 愛情放映中,Audition …
By Connor
at 2010-04-02T22:53
at 2010-04-02T22:53
《艋舺》義氣,『萬華劇團』相挺
By Brianna
at 2010-04-02T20:04
at 2010-04-02T20:04
再拒劇團美國夢工廠之演員專訪(姚淳耀v.s陳雪甄)
By Callum
at 2010-04-02T16:54
at 2010-04-02T16:54